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明)王守仁(阳明)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

宙。 ——(南宋)陆九渊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

的集合” ——(英)贝克莱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
者心动”。 --《坛经》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 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表
主 现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 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两个
基本 派别
唯 心 主

根本观点
表现 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 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 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
•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哲学的基 本问题
是什么?
(思维 和存在 内容 的关系 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与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
对哲学的影响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 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 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考政治总复习-1-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1-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 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的东西,
2.基本 形态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提示:(1)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把人类思维对感觉的依赖夸大为世界对感觉的依赖;客观唯心主义 的基本特点是夸大了概念或客观精神的作用。
自我校对: 问题探究 1.(1)× (2)× (3)× (4)× 2.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根据对思 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而划分的。 ②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的回答在根本方向上是正 确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 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 具有局限性。
③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其局部范围 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④因此,我们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唯心 主义全盘否定。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 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②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 神文明也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 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 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③题中观点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界限,因此是错误的。

高三政治 1.2《百舸争流的思想》基础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三政治 1.2《百舸争流的思想》基础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ppt课件
基础知识检索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 和 存在 的关系问题,也 就是 意识 和 物质 的关系问题。 2.根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一切哲学可 以划分为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根据思维 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把一切哲学划分为 可知论 和 不可知论 。
二者在根本观 点上是一致的,
都认为意识是 世界的本原,物
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
质依赖于意识,
客观 唯心
黑格尔——绝对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 神等)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和主宰,
主义
精神朱熹——理
现实世界都是这些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意识在先,物质 在后,意识决定 物质
ppt课件
拓展深化
二元论 (1)二元论与一元论相对立,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 它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 各自独立、相互平行发展着的实体,谁也不产生谁,谁 也不决定谁,都是世界的本原。 (2)这种观点错误之处在于:它肯定精神不依赖于物 质而独立存在,这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它虽然承 认物质独立的本原,但在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又 把精神说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必然倒向唯心主 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儿和德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联系和区别
代表人物及主要 观点
不同点
相同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
主观 唯心
贝克莱——存在 就是被感知王守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 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主义 仁——心外无物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世
ppt课件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生活 和 实践 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 事的活动主要包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这种观点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A、合理性: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不是科学的世界观 a.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 态 b.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根据。 c.不系统性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英国化学家约翰· 道尔顿在1803年发表“原子说”, 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形而上学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 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 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 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 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 变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原 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 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 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 就是世界的本原。 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心动和幡动反映了哪两个世界的关系?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 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 (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 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可知论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决定
医生的处方
病人的病情
反映 决定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32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32张PPT)
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
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 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 蝴蝶,很生动逼真 的一只蝴蝶,感到 多么愉快和惬意啊! 不知道自己原本是 庄周。突然间醒过 来,迷迷糊糊间方 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 成蝴蝶呢,还是蝴 蝶梦中变成庄周呢?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12):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 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伽森狄
“自然不是别的,它是物质世界 的整体,是物质事物的总和。 原子 是世界的本原”
——霍尔巴赫
12
1、他们认为 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 2、简要说明 上述观点的 合理性和局 限性。
13
世 界
把客观精神(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
的 神、道)看作世界
本 的本原。

22
合理性
看到了人 在认识过程中 的作用,对人 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 的借鉴意义。
23
唯心主义的观点:
1、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主观
客观
这些观点有
4、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什么相同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12):
在总结自然科学 成就的基础上,丰 富和发展了唯物主 义,把物质归结为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 原子,认为原子是 世界的本原
原子 ~10-10m
原子核 ~10-14m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答:不正确。
(1)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思维), 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 火。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局限性
Ⅰ.古代朴 素唯物主 义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 有科学根据。把物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质归结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
Ⅱ.近代形 而上学唯 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 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性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 所有问题中有没有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基 本问题呢?
回答是肯定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形神之辩已经触及到形与神谁先谁后、谁决定
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 对第一方
思即
存在决定思维
面的不同 回答是划
维 意 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
与识 存与
(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 一标准
•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 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 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 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 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 实反映。

高考政治 哲学生活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哲学生活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英语儿歌歌词强调上帝的创造活动,是宗教观 念的体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美国科普作家的改动, 体现了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所以①③正确, 应选择A项。②④两项与题干无关。
——摘自《时间简史》,1988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 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摘自《大设计》,2010 从哲学上看,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一种什么思想?斯蒂 芬·霍金在两部著作中对上帝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他的世界观有 了什么变化?
【提示】 (1)上帝创世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它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 现。
Hale Waihona Puke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 质上来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 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 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 们应大力提倡。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
之处的
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精品

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精品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1)什么是唯物主义?(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唯心主义(1)什么是唯心主义?(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课的逻辑结构本课也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目:第一个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中,我们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 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 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的三种基本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 观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 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 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发现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耕的作关收系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 工人: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状态
1、主观唯心主义
观点: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决定的
实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 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认为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决定一切
实质: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 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唯物 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本 质普遍规律的科学。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荀子
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认为意识决定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万物的存在(唯心)
心外无物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 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 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 唯心主义
小结
1 根本分歧
唯 物
2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主 的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和 唯 3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心 主
的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4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 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 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 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 a.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b.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 17、18世纪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 代表人物。他们关于 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 为:原子就是物质, 就是世界的本原。
注意:
哲学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 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 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 上学的关系
(1)哲学上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唯心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 唯心主义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唯物主义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唯心主义 5、“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唯心主义
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坛经》中云: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 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非风 动,非幡动,仁者 心动。”
心动与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 系: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 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
这一关系,对应的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 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 “神”,二者的关系应该怎样?
知识点2: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
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唯物主义:存在(物质)决定思维(意识) 唯心主义: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 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原因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 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并且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小结:
含义



内容



原因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