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下第三单元单元预习课1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预习学案

宁阳现代学校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预习学案班级:姓名:预习目标:1、认真读课文,能认识并能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及相应的词语。
2、通读课文三遍,标段号,难读字注音,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做注解。
3、再读课文,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一标:(1)给本单元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课文,用“”标生字条里面的生字及在文中的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标田字格里的生字及其在文中的词语,并在预习笔记上练习书写。
把你认为比较难写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默读课文,找文中的四字词语和好词佳句,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二圈:1.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多音字,用“○”圈出,并借助工具书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夹待强约2、快速浏览课文,用红笔圈出你认为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一拥而入:千钧一发:死得其所:精兵简政:会意:鸿毛:三画:1.朗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句子,在读的时候将印象深刻的句子做上批注。
四想: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由题目展开联想,可以把几个自然段的段义和起来归纳,可以依据课后问题归纳,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归纳。
2.结合课后题再读课文,并尝试解决问题,会的在文中标注答案,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等做好标记或写在预习笔记上,并能提出质疑。
3.再读课文,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等进行思考,如: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___________,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的。
展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灯光》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歌颂了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预习部编版

写的一篇
散文。文章紧扣___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
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rónɡ nuó yí、 níng rán、 zhē wǎn、 jí jù、
piāo miǎo、 chóu chàng、 jīng huáng yī wēi、
pái huái、 tóu cén cén、 lèi shān shān、 kā chā kā chā、 dān wu
五、 课堂达标【7分钟】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朱自清_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 ___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 逝的无奈和惋惜。
2、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rónɡ nuó yí、níng rán、zhē wǎn、jí jù、 piāo、 遮挽、 急遽、 缥缈
我的疑惑
通过预习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升,学法迁移
请同学自由阅读《别了,语文课》和《阳光 的两种用法》,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 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课后作业
1.书写本单元的词语。 2.继续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 课堂达标【7分钟】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 《匆匆》。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我与 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自主学习,走进课文
1.默读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 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难读的语句。
2.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 文的主要内容。
词语我会认
挪移 凝然 遮挽 蒸融 急遽 缥缈 惆怅 惊惶 依偎 徘徊 头涔涔 泪潸潸 咔嚓咔嚓 耽误
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作文预习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预习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预习篇1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一)教改设想: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研专题: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②第一单元(第1课至练习1)第4~5周:第二单元(第4课至练习2)第6~7周:第三单元(第8课至练习3)第8~9周:第四单元(第12课至练习4)第10~11周:①期中复习②期中测试③期中分析、总结第12~13周:第五单元(第16课至练习5)第14~15周:第六单元(第19课至练习6)第16~17周:第七单元(第23课至练习7)第18~21周:①期终系统复习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预习篇2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预习卡+答案

部编版 六语下
读一读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尝试着自己 背诵课文。 2. 圈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查一查
3. 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
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绽 ________ ________
惶 ________ ________
吻 ________ ________
7. 读读记记。
吓唬 拨弄 原谅 一声不吭 缥缈 急遽 惆怅 消逝 依偎
课文 理解
8.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9.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0. 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为什么?
9. 那个星期天
部编版 六语下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读一读
2. 圈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查一查
3. 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 年出生于北京市。著作有长篇
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2019 年 9 月 23 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 70 年 70 部长篇小说典藏”。
4. 我能给下面加点的生字注音。
生字 新词
挪.动
徘徊.
泪潸.潸
5.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 (
)
藏
尽
______ (
)
6. 比一比,再组词。
薄.雾
头涔.涔
______ (
)
______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预习课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 想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 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 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4.《一夜的工作》从( 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和(
)
资料宝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 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 作,在军区宣传队当宣传员。解放战 争期间,在华东一个纵队的报社任编 辑。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 《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 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 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 合写)。
一、词语认读
• 第10课:抽屉、恐怖、魔鬼、苦刑、残暴、匪徒、 拘留、窝头、乱莲蓬、尖锐 • 第11课: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点燃、 阻击、焦急、璀璨 • 第12课:剥削炊事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 兴旺、 解救 • 第13课: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 热腾腾
词语解释 •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 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 [憧憬]: 向往。 • [千钧一发] :钧=30斤(古代重量单位),指千钧 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 [世纪] :100年为一个世纪 •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 门广场灯光耀眼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 )的叙述方式,通过 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 (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与( ) 的怀念。 2《灯光》采用( )的写法,歌颂了革命先烈 的( )精神,说明今天的(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预习课备课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伟人精神(整体预习课)单元导读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不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延安窑洞前毛泽东深情的演讲,中南海里周恩来办公室彻夜的灯光……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还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的叙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人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学习内容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学习流程一、速读导读,整体感知。
(自读导读部分,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1、孩子们,有句话说得好:读书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单元导读,通过文字看看你捕捉到那些信息?2、板书课题伟人精神二、默读课文,学生词。
【划新词】孩子们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脑力,请孩子速度课文,划出生字,并填写学习单;按照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后面三篇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本单元的生字课文本课的新词我会写《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我的发现词语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形形色色的词语就像一朵朵绚丽的奇葩,装饰着语文广阔的天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从中。
【展新词】会读是一种态度,会学是一种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认读词语。
学习要求:1、小组合作。
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开火车读词语等)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词语。
学法提示:1、归类识字法2、词串法3、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本组课文词语。
【显身手】孩子们词语运用得丰富而恰当就会有优美流畅的文笔,看看你识记的能力。
学习要求:1、闪记记忆填词游戏。
2、正确朗读词语构成的句子。
2022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预习资料不挂科

2022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预习资料北京的春节。
(1)照北京的老规矩(流传下来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民俗特点。
)(2)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这一段的中心句,写新年的习俗之一)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3)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4)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6)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第一部分(1--6)写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7)除夕真热闹。
(本段的中心句)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预习课教学设计【课型】单元先导课【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并规范书写,完成课文的批注和内容梳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对不懂的内容质疑并交流,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规范书写,完成课文的批注和内容梳理。
2.明确单元主题,交流预习成果,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关注主题,明确目标1.出示单元导语——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你会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呢?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两位大作家,看看他们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出示图片,了解作者。
3.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梳理内容1.默读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难读的语句。
2.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先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检查预习,点拨纠正1.熟读下列字词。
挪移凝然遮挽蒸融急遽缥缈惆怅惊惶依偎徘徊耽误亲吻绽放蚁穴念叨消逝头涔涔泪潸潸咔嚓咔嚓搓衣服赤裸裸翻箱倒柜2.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语句,注意停顿,节奏。
(1)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3)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到。
3.文章内容我知道。
(1)《匆匆》是一篇()(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
文章紧紧围绕“()”二字,细腻地刻画了()。
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和我们六年级上册学过的课文《盼》,有什么相同点?画出我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预习课
备课人: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小学梁金娥
【课型】单元预习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组课文所要学习的生字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同时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
3.围绕“革命先辈”这个专题进行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增强对革命先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读写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同时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有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工具书、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单元指导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
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防线、烧炭、干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幻灯片出示导语,学生思考:这组教材,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呢?编者要培养我们哪方面的语文能力呢?
二、初读课文,正确读写本组课文所要学习的生字词,根据上下文内容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1.正确读写以下字词
书籍抽屉恐怖瞅了瞅魔鬼肥胖酷刑哼严峻残暴匪徒窝窝头啃完舅姥爷鼎盛兴旺炊事员含糊尖锐粗暴拘留剥削解救哀思乱蓬蓬精兵简政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2.认识并会读以下词语:
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被难日军阀张作霖阎振三僻静夹衣皮靴宪兵绞刑围歼战郝聚精会神
自言自语千钧一发璀璨司马迁李鼎铭追悼会喔喔叫
三、再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组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思考: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
2.总结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认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四、三读课文,积累重点句段,提出质疑。
1. 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提出质疑:读了课文后,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为你解决?把你的疑问标注在练习本上,等待下节课大家共同研究解决。
五、习作放题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照应的写作方法,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读了本组课文,认真思考一下,革命先辈们的理想是什么?(李大钊:革命胜利,解放中国。
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周总理:建设新中国。
)
3、认真思考: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理想呢?将自己的理想与革命先驱的理想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单元汇报课
一、梳理主题
1.思考:(1).本组教材,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呢?
(2).编者要培养我们哪方面的语文能力呢?
2.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二、检查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同桌二人互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本组词语的理解。
(同位互查)
3.教师抽查,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请同桌二人,重点检查以下内容朗读情况:
《十六年前的回忆》: 2-7自然段、
8-17自然段、
18-28自然段
《为人民服务》:全文
四、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读了本组课文,你发现哪篇课文的哪些地方互相照应?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举手回答)
五、答疑解惑:
上节课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重心思考这些问题,并作出解答。
(大屏幕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寻求答案并加以整理,指名学生完整表达出来,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背诵课
一、背诵课文《为人民服务》1-2个自然段
1.熟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分段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1-2个自然段。
3.把你喜欢的段落背给同桌听,请同桌为你点评。
二、背诵日积月累
1.了解《囚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三、布置作业
1.在为了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课下从《语文主题丛书》中找出这种缅怀革命先驱的文章读一读,从中体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今天美日韩对我们虎视眈眈,“萨德”即将部署在我们的家门口,孩子们,我们能做点什么?(不去消费他们的产品,不看他们的电视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