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介绍课件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 目《中国近代思想通史》,在《近代 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权威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荣获国家级教 学成果二等奖。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主 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宋明理 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哲学史》,在《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 篇,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重点学科突出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 学科,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语言文 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 学等,这些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
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科交叉融合
学校鼓励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 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
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
优秀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组成 教师培训与发展
科研实力与成果展示
学校的发展历程 01 02
学校的文化传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01
“育人为本,学术为根”
02
“创新、求实、勤奋、团结”
03
学校的教学特色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 “产学研结合” “国际化办学”
02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学科设置与特点
学科覆盖面广
四川大学学科涵盖了文、理、工、 管、医、法、艺等多个领域,为 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
科研成果
2
科研合作
3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学生交流项目 教师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学术期刊与出版物介绍
学术期刊 出版物
05
名师风采与荣誉展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介绍
顾宜教授
李甘地教授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四川大学是一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流学府,1917年4月由清朝政府建立,原名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四川师范学院的前身。
1930年更名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一、前身历史四川大学的前身,即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17年4月,当时由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学堂结合而成,是为满足四川省教育发展而建立的一所以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
初设有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三个系,全校有师范、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地理、政法共八个科目。
193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二、开放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在建校后,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1953年,原四川大学并入由中央设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1956年,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经山西省委特别批准,迁移至太原,成为山西社会科学研究所;1958年,四川省委决定恢复四川大学,以原中央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所的实体组建,1960年四川大学复学;1978年,四川大学建制完善,设立25个院(系),开始正式实施现代大学制度;1985年,四川大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重点大学”,1990年,四川大学经国家专家组研究,被评定为全国十五所第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四川大学成功获批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审核,四川大学被评定为“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三、建校以来的发展四川大学的建校以来,学科、办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现有学校本科教学单位26个,专科教学单位4个,其中49个一级学科设3个学部:哲学、社会科学、理学,现有专业111个,有特色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远程教育授权点17个,另有博士后工作站15个。
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重点学科群和学术中心。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是四川大学下属的学院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该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以培养文化传媒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下面将从学院的历史和学科设置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由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演变而来。
后来,为了适应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00年正式成立。
成立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传媒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
目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学科设置涵盖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
学院设有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编辑与制作、媒体创意与品牌营销等本科专业,并且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广告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文化产业与传媒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等研究生专业。
此外,学院还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保障了教学质量。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包括艺术节、演讲比赛、实习等,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学院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与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总之,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文化传媒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学院,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学科设置。
学院将继续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传媒专业人才,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是四川大学下属的一个重要学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文化传媒领域的专业人才。
学院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下面将分别从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两个方面对该学院进行介绍。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院注重教学质量,不仅聘请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教授担任学院教师,还拥有一支年轻、专业、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
蜀地民众国家认同研究——从古蜀国到秦代

点。就 国家认 同而言 , 他们 呈现 出的是一种基 于现 实的开放 坦然 的最优选择 模 式 , 即既选择 更优 的后者 . 却 又
不 否 定 前 者 。但 是 到 秦 灭 蜀 后 , 蜀 地 民 众 的 国 家认 同却 出现 了危 机 , 迟 迟不 能完成对 泰 国家认 同的转化 . 一 百 余 年 间只 呈 现 出从 被 迫 认 同到 消极 认 同 的 细微 演 进 , 其 个 中缘 由还 是 值 得 探 讨 的 。 关键词 : 古蜀 ; 秦代 ; 民众 ; 国 家认 同 中图 分 类 号 : K 2 文献标识码 : A
家之 前 的古代 时期 存在 国家 的说法 , 但 这并 不符 合 中 国历 史 的实 际 。 阻 中 国古代 也 不 只是 一 个 “ 文 明共 同体 ” , 而是 一个 观 念天 下 与实 体 国家 同一 的“ 天 下 国” _ 2 J , 这 也 已渐 成 共 识 。 因此 , 国家认 同虽 然 是 一 个 当代政 治学 术语 却并 不 意 味着它 不 可 以适 用 于古 代 史 的研究 。在 古 代 中 国 , 尽 管 这 个 国家在 疆 域 上
文章编号 : 1 6 7 3— 0 4 2 9 ( 2 0 1 3 ) 0 5~ 0 o 8 0— 0 9
一
、
问题 的提 出: 国家认 同与古代 时期蜀地 民众 国家认 同的特殊性
当代 民族 国家 的概 念 是基 于西 方历 史演 进 的结 果 产 生 的 , 西方 理 论 界 一般 也 不 认 可 近 现代 民族 国
并非界 限清晰 , 但其文化覆盖核心区却是稳定扩展的, 那么在这个稳定扩展 的文化核心区内的 民众与政
权 之 间必 然存 在着 认 同 的问题 , 因为 中国古 代 国家 共 同 体 的持 久 运 转是 无 法 否 定 的历 史 事 实 。套 用 杨 士 彬先 生 “ 没有 ‘ 国家 ’ 这个 术语 , 并 不等 于没 有 ‘ 国家 ’ 观念” _ 3 的说 法 , 中国古 代 “ 没 有 国 家认 同这 个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

杨旭彪 胡刚 姜海阳 李景峰 张建全 崔晓乐 付华权 蔡克信 刘海汀 潘金玉 郜媛媛 陶佳玮 徐悦超 张力开 张伦敦 贺腊梅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考古学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Fra bibliotek 中国史 旅游管理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106104100001486 106104100001488 106104100001492 106104100001494 106104100001496 106104100001508 106104100001513 106104100001518 106104100001534 106104100001535 106104100004796 106104100004797 106104100004798 106104100004799 106104100004800 10610410000480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
考生编号 考生姓名 拟录取专业名称 录取意见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录取
106104100001329 106104100001332 106104100001335 106104100001342 106104100001345 106104100001347 106104100001350 106104100001353 106104100001355 106104100001357 106104100001358 106104100001359 106104100001363 106104100001370 106104100001371 106104100001372 106104100001375 106104100001382 106104100001387 106104100001401 106104100001404 106104100001416 106104100001423 106104100001453 106104100001468 106104100001469 106104100001473 106104100001477 106104100001480 106104100001481 106104100001482 106104100001484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考生姓名 任倩
拟录取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
总成绩 78.50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思想政治 理论考试
拟录取类型
备注
390
158.00
∕
专业型 全日制
刘泽旭 文物与博物馆 75.95
337
169.00
∕
专业型 全日制
叶攀 文物与博物馆 76.00
365
158.00
∕
专业型 全日制
李洵仪 文物与博物馆 72.50
386
180.90
∕
学术型
施远
中国史
82.73
391
174.50
∕
学术型
张悦
中国史
83.33
397
174.50
∕
学术型
第 1 页,共 7 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考生姓名 拟录取专业
张璐盈
中国史
总成绩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思想政治 理论考试
拟录取类型
82.15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钱雯 文物与博物馆 71.70
347
148.00
∕
专业型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王皓天 文物与博物馆 71.50
345
148.00
∕
专业型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陈思妤 文物与博物馆 73.45
357
151.00
∕
专业型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陈思洁 文物与博物馆 75.05
363
155.00
∕
专业型 全日制
黎媛媛 文物与博物馆 79.40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公示

总成绩
73.63 70.98 72.60 70.32 72.19 74.76 76.50 71.98 70.94 81.84 70.12 74.23 77.20 75.78 71.72 72.27 72.63 68.74 71.29 81.39 74.17 72.72 74.08 72.22
பைடு நூலகம்
拟录取专业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世界史 文物与博物馆
总成绩
82.15 81.13 81.43 84.53 85.40 80.68 83.93 83.28 83.28 84.80 81.73 66.18 74.49 75.24 81.10 78.66 76.35 77.23 76.51 79.43 77.76 75.17 75.49 75.55
旅游管理调剂 旅游管理调剂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全 日制调剂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15

民族学 民族学 民族学 民族学 民族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
刘卫 任静 朱领 吴旭珍 颜姚炜 张秋菊 王继红 周卡 刘凌欣 刘慧颖 吴林光 陶芊 罗淇元 赖训龙 司珊珊 刘秋杰 高瑞 赵清如 景天艺 王杰 亢慧敏 王倩云 屈阳 王静思 朱兴龙 邵冬蕾 林锦松 王永韩 陆萍
319 343 321 324 388 376 375 374 394 379 372 379 364 371 363 363 352 367 350 371 363 360 350 359 358 182 179 163 188
134 143 133 139 168 172.5 157.8 157.4 148 154 156 149.4 154.5 151.2 152.4 149.5 153.5 146 151 139.1 140.8 141.5 144 139.5 155.5 168.8 157.5 165.5 141
344 342 354 387 324 364 316 324 305 324 333 353 388 307 424 343 367 394 308 408 308 380 370 385 367 347 339 391 312
161 174.7 171.4 160.3 159 155 153.8 151.2 162.2 159.6 145 152 149 161 178.4 159.8 166.9 155.1 150 170 141.4 172.2 157.5 171.2 162 151 154 163 148 调剂 调剂 调剂 调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在四川大学最古老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现下辖历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博物馆4个系所和城市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长江文明研究中心、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系国家教育部首批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单位、“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设置全面,现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藏学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历史学科具有悠久的学科传统,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尊经书院和四川高等学堂。
1902年四川高等学堂开设外国历史公共科。
1910年,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存古学堂即设有经学、史学、辞章等科,其中史学科发展成为历史系,迄今已逾百年。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30余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4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6人。
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平实、稳健、谨严、求新的学术传统,人才众多,硕果累累,在国内学术界备受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博士、硕
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科生1682多人。
近五年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经费总计1176.6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55篇,出版专著227部、其中教材18部。
获得各种奖项10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奖项30余项、教学奖5项。
其中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1篇,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名。
学院现有中外文藏书近10万册和多种刊物,现代化办公教学设备齐全,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前身为四川大学旅游系。
本专业在国内同行中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历史系基础上设置了旅游文化与管理专业,招收专科学生。
1992年起,在历史专业本科中正式开设了旅游管理与文化方向。
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增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1997年,旅游系建制。
2000年7月12日四川大学旅游系升格为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学院现设有四个系及一个研究所:饭店管理系、旅行企业管理系、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系、旅游文化系,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所。
目前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40多人。
学院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学术优势,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方面有相当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
验,曾先后主持参与了十余项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课题研究,目前学院已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80余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学院现有教师18名,其中高级职称者7人,占总数的38.8%;博士3人,占16.7%,在职博士生5人,今后两三年内博士比例将达到44.4%;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
全校教学与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者比例在48.28%左右,博士比例在26.8%左右。
相比之下,本院在全校范围内的“双高”比例并不低。
由于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所以可以预期今后几年内本院“双高”人数将继续攀升(这还未将引进人才计算在内)。
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曾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留学或进修。
概而言之,本学院师资队伍特点体现为:职称、学历“双高”比例较高、专业门类齐全、年龄结构合理。
教师专业包括旅游经济、工商管理、旅游规划、专业外语、博物馆学、建筑学、宗教学、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等等。
这样一支队伍可谓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近三年来,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37人,本科生144人。
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四川省最早设立的旅游类学科硕士点,专业设置全面,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在中国西部高校旅游学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院共有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饭店管理、旅游文化4个研究生研究方向。
旅游学院起步较晚,但起点高、人才众多,近年来取得了多项学术成果,受到同行的瞩目。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院近年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85篇左右,提交相关部门审定通过的调研计划30余份。
同时获得各种奖项20余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区域旅游经济的成功结合”获得四川省普通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院拥有较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现有中外文藏书10余万册和多种刊物,有微机室、阅览室、资料室各1个,多媒体教室1间以及现代化设备的学生实验用房,为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