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 教案

修辞手法 教案
修辞手法 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归纳】常见修辞辨析

【其他修辞手法】

9.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

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

借代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强调重点,增强语言的形象性;②可以使文笔简练;③可以使叙述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

例句:那群红领巾从校园里飞了出来。

10.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表达作用主要有: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1.双关:是让一个(或几个)词语,一句(或几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的一种修辞。

双关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使语言含蓄,耐人寻味;②可以使表达生动而又深刻。例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12.反语:是用相反的话来表达的一种修修辞。

反语的表达作用有:①可以用来揭露、批判、讽刺消极的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②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③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④可以把话说得幽默诙谐,有风趣。

例句:中国军人屠杀妇人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13.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

通感的表达作用是: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

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要点梳理

1.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利用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来解答中考题的思路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填本体)比作(填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怎样)的感情。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事物)(怎样)的情态(或样子、特点),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对(事物)(怎样)的感情。

(4)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力地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匀称,音律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音乐美。

(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7)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强烈的(什么样)的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考点一:修辞辨识

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A.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挂的风筝轴。

B.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温馨提示】比喻句常用“好像”“像”“是”等比喻词,而有的句子虽含有这些字眼,却不是比喻句。以下三句所代表的类型就都不是比喻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表示列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④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辨别方法很简单,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也不同质,而非比喻句是同类事物相比,两种事物本质相同。

考点二:理解作用

3.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温馨提示】我们在解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或作用)”这类题型时,除了要答出词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外,还要答出能体现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的关键词(或短语)。例:“这里运用比喻(或拟人),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运用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这里运用排比,表达了……的强烈情感”等等。但是,指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并不是我们答题的核心,其核心是要答出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词句的内涵。手法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

最终是为表现词句的内涵服务的,因此这一题型实际上属于“词句理解”考点的范畴。

【归纳】解题思路

2.失误与防范

失误一:比喻(借喻)与借代混淆

【防范】比喻重在“喻”,借代重在“代”;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比喻中的借喻可变成明喻形式。

【示例】①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解析】①句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只出现喻体“翡翠”,用“翡翠”来比喻绿色的海浪。此句可变成“绿色的海浪像翡翠”。②句“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

失误二:比喻与比拟混淆

【防范】首先是性质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而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其次,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

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示例】①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②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③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解析】①句属比喻。而②③句则属比拟。

失误三:设问与反问混淆

【防范】反问与设问有如下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设问自问自答或不答,反问则是寓答于问,答在其中。

【示例】①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②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解析】①句属于反问;②句则属于设问。

失误四:对比与对偶混淆

【防范】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属于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示例】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②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解析】①对偶②对比。

失误五:对偶与排比混淆

【防范】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中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

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不重字。③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示例】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解析】①对偶②排比。

题型三: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1.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修辞自测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2.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

..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5.品位语言,回答问题。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夕阳就分明跃坐于画屏之上,像极了安详静坐的禅者。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哪怕是装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它只属于大地。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修辞方法教学设计

《语言中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涞水小学杜跃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2、体会并总结出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3、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仿写、改写句子,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并且说出句子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能够在作文中综合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掌握修辞是能够美化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能力。几乎所有的课文中都有修辞的运用,因此作为小学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种类,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用途,以及所带来的效果,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本节复习课,将通过了解修辞的概念和用法、体会修辞的效果、通过练习训练运用等多个环节,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常见的修辞种类: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过渡:修辞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各种修辞手法。 二、了解修辞,介绍概念 1、投影出示,介绍有关修辞的概念。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根据修饰效果的不同,修辞可以分为很多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作用。 3、投影不同修辞的主要作用。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5)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6)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三、立足文本,体会作用 1、学生自由找句子,并且说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 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 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

三年级修辞方法教案(自动保存的)

修辞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及熟练运用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句子进行修辞修饰,准确的描述事物特征。让学生掌握丰富句子内容的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修辞修饰,让学生感受句子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能够准确运用修辞方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鹅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2.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荷花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的三种修辞方法。 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描绘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的更加生动鲜明。也就是把A比作B. 我们在做比喻句时应该注意三点: A是本体,B 是喻体 A与B 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物体。 A与B物体有相似之处(注意一定要合情合景) 比喻词:像、好像、好似(si)、犹如、仿佛、宛如、似的(shi) 举例:我长得像妈妈一样(X) 这个男孩和他爸爸像一个人似的。(X) 苹果红的像橘子。

练习: 1、给本体,说喻体 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真是喜煞人啊!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满树结的荔枝密密麻麻的,像是夜晚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地里的麦子,长得肥绿肥绿,风刮着,就像一湖绿水。 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练习: 2、改写比喻句 学校美。(比喻) 我们的学校像西方人想象的天堂一般,美如仙境。 星星闪。(比喻)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仿佛一个可爱的孩子在向我们眨着眼睛 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秋天到了,树叶像毛毛细雨一样往下落。 蓝天上布满了星星。 ——黑色的天空上布满了像宝石一样的星星。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上。 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在微风中摆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绿。 ——池塘里的荷叶如芭蕉般又大又绿,让人喜不自胜。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晓丽)(1)

一、(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打一农业活动)插秧! 第二则: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荷花! 第三则:丈夫的外祖母。(打一四字格词语)婆婆妈妈。 二、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对词语进行修饰加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三、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一)比喻 1)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二者性质不同,但又要有相似之处。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 (2)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具体。(作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用什么来比喻就要作者发挥想象力。 (4)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借喻。 +喻体+比喻词(像,好像,似,如,仿佛,犹如,宛如,如同,好比,像……一样,仿佛……似的) 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例: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喻体+比喻词(是,成了,变成、变为、成为) 例: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例: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 例: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注意: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1、作比较: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每当开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举例:在我们班,有好多乐于助人的人,像杨乐,李明等。 5、表说明:猎人微笑地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小结:第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第二,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如”这样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 1、请辨别下列的句子,找出比喻句。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一下比喻句的妙处。 (1)“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品味:本来手术都是让人很担心,很害怕的,而经他这么一比喻,就像棉花打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 练习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 (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 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资料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修辞手法之比喻--教学设计

修辞方法—比喻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想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同学们上午好!我姓张,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今天的课开始的时候,我先出一个小谜语,大家来猜一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是什么呢?大家猜猜看(花生)。大家都知道这是花生,那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花生壳、花生皮、花生米)?对的,在这个谜语中,花生的果壳、果皮、果肉全部通过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全部变成了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屋子、帐子、胖子呢(比喻)?大家知道了修辞手法有多么神奇了吧,下面再来看一下下面的故事。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不同,一个是比喻,一个是拟人)?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了,第一句用的是比喻,第二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小学及中学阶段是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学会区分各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必须具有的阅读能力之一。下面我们先对修辞手法进行一次复习,大家辨析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八大常见修辞手法复习:(30分钟)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我们首先来学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三、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1、分析例句,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样。 (2)春雨很细。 现在,探讨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生1 生2 教师总结: 相同点:内容相同:都表现了春雨很细。 不同点:第一句话运用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第二句话较平实。可见比喻使描写更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 2、认识比喻及其比喻包含的类别 (1)、那么在这句话中被比喻的事物是什么?比喻的事物是什么?连接两者之间的词是什么? 被比喻的事物是春雨,我们又叫做本体。比喻的事物是线,我们又叫做喻体。比喻词 (2)、现在老师再问,春雨和线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 他们是不同类型的事物。 为什么能够比喻呢?

(完整)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完整)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原创完整版 修辞手法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常见修辞手法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判断、能运用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明确修辞手法特点和判断方法(2)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三年级授课教师刘** 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教学难点细致审题,能运用修辞进行表达注:①所授课程内容和主题目录保持一致 ②知识点必须和x计划资源库中的知识点一致 ③课堂运用可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 ④课后练习必须从x计划资源库中选取,若没有相关题目也可自行录入⑤课后评价包括:”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本次课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反馈题进行分析)”“需要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内容多少老师自定,但需要真实反映上课情况,语言以鼓励为主,语气温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与爱心。 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怎样判断题目为考查修辞手法的题(审题) (2)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3)作业检查 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 ()蝴蝶花多么像() 二、知识点讲解 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理解相关修辞的作用

1、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例如:月亮像个金黄的大圆盘。(十五的月亮圆圆的,金黄色,用相似的大圆盘作比显得更加具体生动) 露似珍珠月似弓。(珍珠晶莹剔透,弓弯弯的,用珍珠比露珠,用弓比月亮,生动想象的表现出了珍珠的形状、剔透和月亮的形状)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珠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的样子,只是比喻词不再是像、好像等)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连用了四个喻体把自己的漓江两岸悬崖峭壁的样子表达了出来) 2 比喻作用: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注意不是比喻句的情况】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 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学会应用到写句子中去。 目标 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写句子。 难点 一、导入 先给学生几句关于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猜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二、教学内容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作用: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修辞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修辞的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1、这六种修辞手法,它们的特点、作用你了解多少呢?结合你平时积累的知识和查找的资料,把你了解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

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如: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把太阳比作红球。太阳、红球这两种事物形状、颜色有相似之处。因而这是一个比喻句。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两种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不能是同一种事物。比如:小明长得像他爸爸。尽管有比喻词“像”,但“小明”与“爸爸”是同一种事物,不能相比,因而不是比喻句。 有的句子不出现比喻词,但也有可能是比喻句。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和“园丁”是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老师辛勤地培育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园丁辛勤浇灌花朵,让花儿竞相开放,都表现出“辛勤”。把老师比作了园丁。因此这是一个比喻句。 所以要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就要看是否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要注意的是,这是不同的两种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教学教材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小升初修辞手法 导入 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教学内容 1比喻 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明显,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 “像..…似的”、“像..…一样”等。 例如: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 例如: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 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 例如: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凌乱的头发) 注意两点: (1有些句子用了“像”“好像”一类的次,并不表示打比方,二十表示估量或者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不是比喻句。女口:刚才的铃声好像谁也没有听见。她的相貌长 得好像他妈妈。 (2)本体喻体之间必须有所相似,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女口:这顶帽子真像昨天商场门口挂的那顶。

比喻的作用是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2、比拟 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 “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分为:拟人、拟物 ①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 例如:1蜜蜂引路!2、风翻开了书!3、花儿随风舞蹈。4、小狗伸了一个懒腰。(不需要讲)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刻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4、排比 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识别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语境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修辞准确表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鉴赏热情,提高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件,比较两句话的效果。 二、复习常用修辞手法 1、学生说。 2、教师课件出示: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3、各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说,教师板书。

4、学生各写一句带有以上修辞手法的句子,小组内展示。教 师巡堂指导 5 、 抽两组展示。 三 、 判断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课件出示,学生判断并说理由。 2、集体评析,教师指导、小结。 四、 把 - 普通句子转换成指定的修辞句。 1、教师出示课件(逐句)。 2、学生逐句做题,反馈,评价。 五 、 课堂检测。 1、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堂指导。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反馈不会做或错得多的题,请高手上台解题。 4、总结。 六、做《突破演练》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抽组展示 七、作业布置:预习“仿句和连贯句”。 【课后反思】 考题展示 1、2006年上海市中考题《水的感悟》 12题、第2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对人类很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的特点。 2、2009年上海市中考题《在可可西里回头》

24题、第5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思贤因母羊之爱引起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3、2011年上海市中考题《龙眼与伞》 21题、第1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其表达效果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花飞舞时轻盈、娇媚的姿态。 二、考试目标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 辞手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读目标,并说说常见的体型。 三、实战演练 1、(一模卷)《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23题(1)第8段画线句“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 。 2、本卷中另一处的修辞运用 第2段“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运用___________ 修辞手法, 其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方法总结 1、六中修辞的识别:两比两问(来)夸拟 2、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基本格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平常的说话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知识点拨 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举例说明: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先提出问题:“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再回答问题:“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问自答,因而这是一个设问句。如果我们直接说“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根据概念来判断,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话意思就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这8 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使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和对比。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用来比方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水准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能够增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7)对偶:把字数、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 (8)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方法。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提示矛盾。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使用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四、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修辞手法之比喻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之比喻教学设计修辞方法—比喻运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教学设想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 分钟) 同学们上午好!我姓张,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今天的课开始的时候,我先出一个小谜语,大家来猜一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是什么呢?大家猜猜看(花生)。大家都知道这是花生,那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花生壳、花生皮、花生米)?对的,在这个谜语中,花生的果壳、果皮、果肉全部通过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全部变成了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屋子、帐子、胖子呢(比喻)?大家知道了修辞手法有多么神奇了吧,下面再来看一下下面的故事。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不同,一个是比喻,一个是拟人)?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了,第一句用的是比喻,第二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小学及中学阶段是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学会区分各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必须具有的阅读能力之一。下面我们先对修辞手法进行一次复习,大家辨析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八大常见修辞手法复习:(30 分钟)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4.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 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 7.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 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我们首先来学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三、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1、分析例句,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样。(2)春雨很细。 现在,探讨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生1 生2 教师总结: 相同点:内容相同:都表现了春雨很细。 不同点:第一句话运用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第二句话较平实。可见比喻使描写更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 2、认识比喻及其比喻包含的类别 修辞手法之比喻教学设计 (1)、那么在这句话中被比喻的事物是什么?比喻的事物是什么?连接两者之间的词是什么?被比喻的事物是春雨,我们又叫做本体。 比喻的事物是线,我们又叫做喻体。比喻词 (2)、现在老师再问,春雨和线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 他们是不同类型的事物。 为什么能够比喻呢? 因为他们有相似点:很细。(画图示意) 练习:那听老师现在再说一个例子:一盘豆芽,像一堆凝固的音符。 豆芽和音符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不是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电子教案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