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盘式制动器讲课教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盘式制动器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设计原理》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设计,具体内容为盘式制动器的设计原理与结构分析。
详细内容包括盘式制动器的分类、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及性能评估。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分类、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会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制动器设计;3. 了解盘式制动器的性能评估标准,提高制动系统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估。
重点: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盘式制动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制动器设计软件;2. 学具:制动器设计手册、计算器、草稿纸、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紧急制动的视频,引出制动系统的重要性,进而导入盘式制动器的设计内容;2. 新课内容:(1)介绍盘式制动器的分类、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2)讲解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及要点;(3)分析盘式制动器的性能评估标准;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盘式制动器;(2)利用制动器设计软件,对所设计的制动器进行性能模拟;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盘式制动器设计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设计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盘式制动器分类、结构组成、工作原理;2. 盘式制动器设计方法及要点;3. 盘式制动器性能评估标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适用于某款汽车的盘式制动器,并计算其制动性能;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制动器设计手册,完成设计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制动系统的最新技术动态,了解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盘式制动器的设计方法及要点;2. 盘式制动器的性能评估标准;3. 实践操作中学生设计的盘式制动器性能模拟;4. 作业设计中制动性能的计算。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盘式制动器

因为滑动钳式盘式制动器只在制动盘的一侧装油缸,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布置,结构尺寸紧凑,可以将制动器进一步移近轮毂,同一组制动块可兼用于行车和驻车制动。
滑动钳由于没有跨越制动盘的油道或油管,减少了受热机会,单侧油缸又位于盘的内侧,受车轮遮蔽较少使冷却条件较好,另外,单侧油缸的活塞比两侧油缸的活塞要长,也增大了油缸的散热面积,因此制动液温度比用固定钳时低30℃~50℃,气化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这里所设计的制动器形式选用:滑动钳式盘式制动器
对于常见的扇形摩擦衬块,如果其径向尺寸不大,制动盘上的制。
轿车后轮盘式制动器设计说明

轿车后轮盘式制动器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11.1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11.2 制动系统发展史21.3 研究方向31.4 课题主要容:31.5 课题研究方案:4第二章制动器的结构形式选择42.1 盘式制动器结构形式52.2 鼓式制动器结构形式简介52.3 7250型轿车制动器结构的最终确定7第三章制动器主要参数选择93.1 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93.2 同步附着系数143.3 制动强度和附着系数利用率163.4 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173.5 制动器因数193.6 驻车制动计算193.7 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21第四章制动器的设计234.1 盘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234.2 摩擦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244.2.1比能量耗散率244.2.2 比滑磨功254.3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计算26第五章盘中鼓制动器现状与未来295.1盘式制动器取代鼓式原因295.2 鼓式制动器现状305.3 DIH盘中鼓结构设计原因305.4盘中鼓式制动器未来315.5 盘中鼓需要发展的方向33第六章制动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34 6.1 制动盘346.2制动钳356.3制动块356.4摩擦材料356.5制动器间隙的调整方法与相应机构36第七章制动性能分析。
387.1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387.1.1 制动效能387.1.2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97.1.3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397.2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分析40参考文献42第一章绪论1.1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令正在运行的车辆速度降低以至于停车,或者当进行下坡路段时可以用来稳定车辆的行驶速度,也可以令停在道路上的车保持不动,将能够完成如此相应功能的部件就是我们常说的车辆制动器;在车上装备一系列实现能够完成制动这一个功能装置,以便帮助驾驶员根据交通情况和路况做出相应反应与操作,这些对汽车进行外力可控的装置系统被称为制动系,而实现这功能的外力就是我们说的制动力。
将那些令正在前进中的汽车速度下降或者停车的系统称为行车制动;令静止的汽车静止在最开始停车的位置的制动系就是驻车制动。
盘式制动器_毕业设计说明书参考

盘式制动器_毕业设计说明书参考(以下是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范例,供参考)毕业设计题目:盘式制动器设计一、题目来源及背景盘式制动器是用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制动装置之一,具有制动力矩大、耐磨损、散热快等优点。
本毕业设计项目充分利用机械设计、材料学等方面知识,对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器件进行设计。
二、设计要求1. 主要技术指标:(1)制动力矩:大于100 N·m(2)使用寿命:大于2×10⁴次(3)材料:盘式制动器盘采用GCr15;制动蹄采用40Cr;制动片采用半金属材料。
2. 设计思路(1)整体结构设计:盘式制动器的整体结构以制动盘、制动蹄、制动片、制动器液压缸等组成。
其中,制动盘为主动件,制动蹄和制动片为被动件,液压缸提供制动力。
(2)制动盘设计:制动盘是盘式制动器的核心部件,由于需要承受制动力矩,因此采用GCr15高强度材料。
制动盘的直径和厚度由制动力矩、车辆重量等因素决定。
(3)制动片设计:制动片采用半金属材料,能够在制动过程中承受高温、高压。
制动片的表面采用刻花纹路,以增加摩擦面积和摩擦系数。
(4)制动蹄设计:制动蹄采用40Cr合金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
制动蹄的设计应考虑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以确保能够实现完整制动。
(5)液压缸设计:液压缸的设计应考虑到制动盘的直径和轮轴间隙,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矩。
液压缸的设计也应考虑到防泄漏、稳定等因素。
三、设计过程1. 制动盘设计(1)根据制动力矩、车辆重量等因素确定制动盘的直径和厚度。
(2)采用CAD软件进行3D建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制动盘在制动力矩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变形情况。
(3)结合分析结果,调整制动盘的厚度和结构。
(4)根据制动盘的设计尺寸和结构参数,进行加工和表面处理,确保制动片和制动盘之间具有充分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2. 制动片设计(1)选择半金属材料作为制动片材料。
根据制动盘的直径和表面处理情况,设计制动片的形状和尺寸。
紧凑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设计中的优化与创新

紧凑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设计中的优化与创新制动系统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车辆安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盘式制动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制动系统,其设计中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提高车辆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紧凑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设计中的优化与创新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盘式制动器的材料优化是提高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常用的盘式制动器材料包括铁、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针对紧凑型轿车的需求,需要权衡轻量化和制动效能之间的平衡。
因此,在盘式制动器设计中,应注重选用高性能材料,如高强度钢材,以提高制动盘的刚度和耐热性能。
此外,可以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制动盘,在保证制动盘强度的同时,减轻制动系统的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能。
其次,盘式制动器的结构优化是提高制动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紧凑型轿车的设计中,有限的空间需要合理利用,以达到紧凑型设计的要求。
盘式制动器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换向器的位置,制动器盘和制动器片的尺寸,以及制动器活塞的数量和布置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制动器的制动力和转矩传递效率,同时减小制动器对车轮悬挂系统的干扰,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此外,盘式制动器的热管理也是优化设计的关键。
在日常行驶中,制动器盘和制动器片会因高温而变形,从而降低制动效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散热片、冷却通道等热管理措施来提高制动器的热分散能力。
此外,一些创新技术,如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电动制动器等,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制动器的热管理,提高制动效能和稳定性。
最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分配和制动能量回收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紧凑型轿车的设计中,需要将制动力合理分配给每个车轮,以确保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以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盘式制动器设计中,应注重制动力分配和能量回收技术的创新和优化。
总之,紧凑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设计中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提高车辆的制动效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盘式制动器毕业设计

盘式制动器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盘式制动器是现代汽车制动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制动器,其优点包括制动效果好、散热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
因此,本人选择盘式制动器作为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本次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设计和分析,掌握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1. 盘式制动器原理分析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了解盘式制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
2. 盘式制动器设计要点根据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探讨盘式制动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选择、摩擦系数计算、刹车片形状等。
3. 盘式制动器性能测试与优化通过对已经设计好的盘式制动器进行性能测试,了解其刹车效果和散热情况,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四、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和相关标准,了解盘式制动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
2. 数值模拟法:通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盘式制动器进行模拟分析,了解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和散热情况。
3. 实验测试法:通过对已经设计好的盘式制动器进行实验测试,了解其刹车效果和散热情况,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五、研究成果1. 盘式制动器设计图纸和材料清单根据所学知识和研究结果,完成盘式制动器的设计图纸,并列出所需材料清单。
2. 盘式制动器性能测试报告根据实验测试结果,撰写盘式制动器性能测试报告,包括刹车效果、散热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优化建议。
3. 相关论文发表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并提交相关期刊或会议进行发表。
六、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周):文献资料查找和整理。
2. 第二阶段(2周):盘式制动器原理分析。
3. 第三阶段(3周):盘式制动器设计要点探讨。
4. 第四阶段(4周):盘式制动器数值模拟分析。
5. 第五阶段(5周):盘式制动器实验测试和性能优化。
6. 第六阶段(2周):论文撰写和修改。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将深入了解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盘式制动器原理及其设计(课程设计必备)

盘式制动器设计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制动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和应满足的要求 (3)1.4课题任务 (3)2 制动器方案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方案选择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方案的选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制动器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前、后制动器的选择 (4)2.3行车制动器的标准和法规 (6)3 制动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7)3.1 制动力与制动力分配系数 (7)3.2 同步附着系数计算 (11)3.3 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 (14)3.4 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效率 (15)3.4.1利用附着系数 (16)3.4.2制动效率E f、E r (17)3.5制动器制动性能核算 (18)4 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 (18)4.1制动盘主要参数的确定 (18)4.1.1制动盘 (18)4.1.2制动盘直径D (19)4.1.3制动盘厚度h (19)4.2摩擦衬块主要参数的确定 (20)4.2.1 摩擦衬块内半径R1和外半径R2 (20)4.2.2 摩擦衬块有效半径 (20)4.2.3 摩擦衬块的面积和磨损特性计算 (21)4.2.4 摩擦衬块参数设计核算 (23)4.3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24)4.3.1制动轮缸直径d与工作容积V (24)4.3.2制动主缸直径与工作容积 (25)4.3.3制动踏板力 (26)4.3.4踏板工作行程S (26)P5 制动器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26)5.1制动钳 (26)5.2制动块 (27)5.3摩擦材料 (27)5.4盘式制动器工作间隙的调整 (2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盘式制动器制动系统设计

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HX7200制动系设计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4月目录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本课题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制动系统旳研究现实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1)一、设计任务书 (1)二、盘式制动器结构形式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盘式制动器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该车制动器结构的最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制动器的参数和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制动盘直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制动盘厚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摩擦衬块的内半径和外半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摩擦衬块面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制动轮缸压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摩擦力的计算和摩擦系数的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制动力矩的计算和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驻车制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制动器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制动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制动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制动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摩擦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制动轮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制动器间隙的调整方法及相应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设计总结 (16)六、致谢 (17)参考文献 (18)绪论1.1 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这些作用统称为制动;汽车上装设的一系列专门装置,以便驾驶员能根据道路和交通等情况,借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制动,这种可控制的对汽车进行制动的外力称为制动力;这样的一系列专门装置即称为制动系。
这种用以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称为行车制动系;用以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装置,称为驻车制动系。
这两个制动系是每辆汽车必须具备的。
图1 汽车制动系组成1-制动助力器; 2-制动灯开关; 3-驻车制动与行车制动警示灯; 4-驻车制动接触装置;5-后轮制动器; 6-制动灯; 7-驻车制动踏板; 8-制动踏板;9制动主缸;10-制动钳;11-发动机进气管; 12-低压管; 13-制动盘任何制动系都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如图1.1所示):供能装置:包括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的各种部件。
控制装置:包括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的各种部件。
传动装置:包括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制动器: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其中包括辅助制动系中的缓速装置。
按制动能源来分类,行车制动系可分为,以驾驶员的肌体作为唯一制动能源的制动系称为人力制动系;完全靠由发动机的动力转化而成的气压或液压形式的势能进行制动的则是动力制动系,其制动源可以是发动机驱动的空气压缩机或油泵;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进行制动的制动系称为伺服制动系。
驻车制动系可以是人力式或动力式。
专门用于挂车的还有惯性制动系和重力制动系。
按照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系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等。
同时采用两种以上传能方式的制动系可称为组合式制动系。
制动系统是评价汽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当今汽车行业已经非常发达,人类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款安全、轻便、环保、经济的制动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性能。
这也是汽车设计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设计任务书车辆工程方向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2015年06月二、盘式制动器结构形式简介2.1 盘式制动器的分类盘式制动器按摩擦副中定位原件的结构不同可分为钳盘式和全盘式两大类。
(1)钳盘式钳盘式制动器按制动钳的结构型式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制动器、浮钳盘式制动器等。
①定钳盘式制动器:这种制动器中的制动钳固定不动,制动盘与车轮相联并在制动钳体开口槽中旋转。
具有下列优点:除活塞和制动块外无其他滑动件,易于保证制动钳的刚度;结构及制造工艺与一般鼓式制动器相差不多,容易实现从鼓式制动器到盘式制动器的改革;能很好地适应多回路制动系的要求。
②浮动盘式制动器:浮动钳式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体是浮动的。
其浮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制动钳体可作平行滑动;另一种是制动钳体可绕一支承销摆动。
故有滑动和摆动之分,其中滑动应用的较多。
它们的制动油缸均为单侧的,且与油缸同侧的制动块总成是活动的,而另一侧的制动块总成则固定在钳体上。
制动时在油液压力作用下,活塞推动活动制动块总成压靠到制动盘,而反作用力则推动制动钳体连同固定制动块总成压向制动盘的另一侧,直到两制动块总成受力均等为止。
对摆动钳式盘式制动器来说,钳体不是滑动而是在与制动盘垂直的平面内摆动。
这样就要求制动摩擦衬块应预先做成楔形的(摩擦表面对背面的倾斜角为6°左右)。
在使用过程中,摩擦衬块逐渐磨损到各处残存厚度均匀(一般约为l mm)后即应更换。
这种制动器具有以下优点:仅在盘的内侧有液压缸,故轴向尺寸小,制动器能进一步靠近轮毂;没有跨越制动盘的油道或油管加之液压缸冷却条件好,所以制动液汽化的可能性小。
(2)全盘式在全盘式制动器中,摩擦副的旋转元件及固定元件均为圆形盘,制动时各盘摩擦表面全部接触,其作用原理与摩擦式离合器相同。
由于这种制动器散热条件较差,其应用远没有浮钳盘式制动器广泛。
2.2 盘式制动器的优缺点盘式制动器比鼓式制动器的优点:(1)热稳定好,原因是一般无自行増力作用,衬块摩擦表现压力分布较鼓式中的衬片更为均匀,此外,制动鼓在受热膨胀后,工作半径增大,使其只能与蹄的中部接触,从而降低了制动效能,这称为机械衰退,制动盘的轴向膨胀极小,径向膨胀根本与性能无关,故无机械衰退问题,因此,前轮采用盘式制动器。
汽车制动时不易跑偏。
(2)水稳定性好,制动块对盘的单位压力高,易于将水挤出,因而浸水后效能降低不多,又由于离心力作用及衬块对盘的擦拭作用,出水后只需经一,二次制动即能恢复正常。
鼓式制动器则需经十余次制动方能恢复。
(3)制动力矩与汽车运动方向无关。
(4)易于构成双回路制动系,使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尺寸小,质量小,散热良好。
(6)压力在制动衬块上的分布比较均匀,故衬块磨损也均匀。
(7)更换衬块简单容易。
(8)衬块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小(0.05-0.15mm),从而缩短了制动协调时间。
(9)易于实现间隙自动调整。
(10)能方便地实现制动器磨损报警,以便及时更换摩擦衬块。
盘式制动器的主要缺点:(1)难以完全防止尘污和锈蚀(封闭的多片全盘式制动器除外)。
(2)兼作驻车制动器时,所需附加的手驱动机构比较复杂。
(3)在制动驱动机构中必须装有助力器。
(4)因为衬块工作表面小,所以磨损快,使用寿命低,需用高材质的衬块。
2.3该车制动器结构的最终选择汽车制动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摩擦将动能转换成热能,使汽车失去动能而停止下来。
因此,散热对制动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制动系统经常处于高温状态,就会阻碍能量的转换过程,造成制动性能下降。
越是跑得快的汽车,制动起来所产生的热量越大,对制动性能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好散热问题,对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也就起了事倍功半的作用。
所以,现代轿车的车轮除了使用铝合金车圈来降低运行温度外,还倾向于采用散热性能较好的盘式制动器。
当然,盘式制动器也有自己的缺陷。
例如对制动器和制动管路的制造要求较高,摩擦片的耗损量较大,成本贵,而且由于摩擦片的面积小,相对摩擦的工作面也较小,需要的制动液压高,必须要有助力装置的车辆才能使用。
而鼓式制动器成本相对低廉,比较经济。
四轮轿车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前轮的负荷通常占汽车全部负荷的70%-80%,因此前轮制动力要比后轮大。
轿车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采用前轮盘式制动,后轮鼓式制动的方式。
但随着轿车车速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采用盘式制动器的轿车日益增多,尤其是中高级轿车,一般都采用了盘式制动器。
纵观现代商务车市场,随着人类对汽车安全性能重视的加剧,为了保持制动力系数的稳定性以及考虑到盘式制动器的优点,在商务车领域盘式制动器已基本取代鼓式制动器,特别是浮动钳盘式。
根据制动盘的不同,盘式制动器还可分为普通盘式和通风盘式。
普通盘式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实心的。
通风盘式就是空心的,顾名思义具有通风功效,指的是汽车在行使当中产生的离心力能使空气对流,达到散热的目的,这是由盘式碟片的特殊构造决定的。
从外表看,它在圆周上有许多通向圆心的洞空,这些洞空是经一种特殊工艺(slotteded drilled)制造而成,因此比普通盘式散热效果要好许多。
由于制造工艺与成本的关系,一般中高级轿车中普遍采用前通风盘、后普通盘的制动片。
如Passat,Vento Golf2.0,Corrado等车,部分高级轿车采用前后通风盘。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轮使用通风盘正在逐步取代使用实心盘。
ABS把大部分的制动力分配到前轮,防止甩尾,对前刹的散热要求很高,所以一般前轮都会采用通风盘。
综上所述,本次车设计,前后轮均采用浮动钳盘式制动器。
其中前轮制动盘选择通风盘,后轮选择普通盘。
三、制动器的参数和设计盘式制动器设计的一般流程为:根据设计要求,所给数据,依据国家标准确定出整车总布置参数。
在有关的整车总布置参数及制动器结构型式确定之后,根据已给参数并参考已有的同等级汽车的同类型制动器,初选制动器的主要参数,并据以进行制动器结构的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制动力矩和磨损性能的验算,并与所要求的数据比较,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之后再根据各项演算和比较的结果,对初选的参数进行必要的修改,直到基本性能参数能满足使用要求为止;最后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分析。
在这里先给出该车的整车参数:整车空载质量:1320 kg(空载时轴荷分配:前轴60%,后轴40%);整车满载质量:1695kg(满载时轴荷分配:前轴55%,后轴45%);质心高度; 0.7m(空) 0.8m (满);轴距: 2.63m;轮胎规格: 205/55 R16;同步附着系数选择:0.65;3.1制动盘直径D制动盘直径D 应尽可能取大些,这是制动盘的有效半径得到增大,可以减小制动钳的夹紧力,降低衬块的单位压力和工作温度,受轮辋直径的限制,制动盘的直径通常选择为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