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医学课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进展医学课件
➢ 3)桥脑出血: 血肿可破入第四脑室或侵及中 脑。微小出血保守治疗预后较好。偏向外侧的 血肿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但桥脑出血往往预 后较差。
➢ 4)小脑出血: 由于后颅窝代偿空间小,一般认 为血肿量>10ml即可压迫脑干或压迫第四脑室 产生急性脑积水,故多主张手术清除血肿。
➢ 5)脑叶皮质下出血: 血肿多位于额叶或颞叶内, 需作进一步检查以除外脑动、静脉畸形和其他 脑血管畸形,肿瘤和感染性动脉瘤等。治疗方 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意识和血肿情况来定,如果 病人意识状态下降或已进入脑疝期则需要急诊 手术。手术一般采用骨瓣开颅术。
❖ 脑水肿: Yang、Lee等的研究认为:
❖ 出血周围组织的水肿在出血后4小时开始,至 24小时达高峰,2~3天后开始消退。
❖ 水肿在出血灶周围区最严重,早期为血管源性 脑水肿,而在后期可能存在细胞毒性脑水肿; 远侧及对侧区的水肿显然为出血区水肿液扩张 的结果。
❖ 脑水肿的形成既需要血浆又需血细胞成分参与。
❖ 出血可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引起脑积 水。
❖ 而脑干受压或推移、扭曲及原发或继发 性出血常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 诊断
确诊有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发病 多有诱因。 2.1 临床表现: 1)基底节区出血:
壳核出血 “三偏”征;丘脑出血 除 “三偏”外可有特征性眼征。 2)脑桥出血: 昏迷,针尖样瞳孔、剧烈呕吐、 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四肢瘫痪和去 大脑强直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进展
❖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实质内出血即原 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ICH)的主 要原因.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 脑出血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且发病 年龄明显提前.
❖高血压脑出血因其极高的致残率与 死亡率, 一直以来是医学界面临的严 峻挑战.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进展

年 Le e 等…研究发现凝血酶可诱发脑水肿形成 , 凝 伤。这些发现为外科手术治疗 H C IH提 供了理论依
血酶抑制 剂则 可 阻 止凝 血 酶 诱 发 的脑 水 肿 形 成 , 因 据。临床上根据手术 时机的不 同分为超早期 ( 发病
此, 凝血 酶被认 为 是 脑 出 血 后 脑 水 肿形 成 的较 为 重 6h以 内) 早期 ( 、 发病 6— 8h 及延 期手 术 ( 4 ) 发病 4 8
rB ) C F 及凝 血纤溶 系统 的 改变等 , 这些 变化严 重影 响 善 预后 。 H C 的预后 。以往 认 为 , I H 后 血肿 直接 机 械 性 IH HC
2 手 术 时机 和 适应证
压 迫微 循环 可引起 周 围组 织缺 血 , 时血块 凝 缩 、 同 蛋
2 1 手术 时机 的选择 .
此 , 上讲手 术 清除血 肿 , 理论 不但 可解 除其对 周 围脑


l 资料 表 明 , 出 血后 血凝 块 释 放凝 血 酶 的 临床 脑
组织 的压 迫 , 降低颅 内压 , 而且 可打破 由于血 肿本 身 时间大约持续两周左右 , 这与脑 出血后脑水肿持续
此点也表 明凝血酶是 引起 H C IH后脑 所导致 的恶 性 病理 过 程 , 目前 有 关 H C 的治 疗 的时问相符 , 但 IH 措施 尚未 有 一项 被 公 认 为 特别 有 效。深入 研究 水肿形成的主要原 因。此外 , 红细胞溶解产物、 补体
可 高血 压脑 出血 ( C 是 在 高 血压 病 情 况 下 发 障渗 透性 的 明显增 高 , 使脑 组 织水 肿 液 明显增 多 , HH) 生 的脑实质 内出血 , 已成 为危 害人 类健 康 的常 见病 、 加重 脑 水肿 。他 的实 验 还 表 明 , 常 脑 出血 的血凝 通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进展
疗高血 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 。
关键词 : 高血压脑 出血 | 夕 科治疗 ; 微创颅 内血肿清 除术 中图分类 号 : 4 . ; 4 . 4 R54 1R7 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4 9 2 0 ) 513 —3 0 82 0 (0 7 0 —1 00 疗 HI H 提供 了理论依据 。 C 临床上根据 手术时机 的不同分为超 早期 ( 发病 6 h以 内) ,
[5 1 ]DE S OUZ F RNAND z T, A, E E OTE O e 1Cho sma R D E,ta. rmoo l
at r t nsa s cae t v l in fo my ld s lsi y — le ai s o itd wih e outo r m eo y pa tc s n o
高血压 脑出血( C 多发生于 5 HI H) O岁 以 上 、 期 有 高血 压 长
病史及动脉 粥样 硬化症的中老年 人[ 。以高发病 率、 1 ] 高病死率 和高致 残率成为危 害人类健康的重大 疾病 , 病死率 高 (0 4 %~
t l 2 0 1 1: 3 1 o , 0 0, 3 1 1 .
d o oauemy li lu e a J . e k mi R sac 2 0 , rmet c t eod e k mi[] L u e a ee rh,0 0
2 8 9 8 8 4: 3 — 4 .
[6 1 ]施 均, 宗鸿. 邵 骨髓增 生异 常综合 征 向急性 自血病 转化 的研 究 口] 中华血液学杂志 ,0 1 2 ():3 13 4 . 2 0 ,2 7 5 —5 .
( : 4— 4 . 2) 1 2 1 4
cmmi e eig — ii H u eVogna J . i c l o t emet t n Al l o sl rii[ ] JCl On o, re n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综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10032)韩斌赵宪林高飞王庭忠赵文琚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eerebralhemorrage,HICH)是指高血压导致的脑实质内(包括脑室)出血,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HICH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40%~60%)、病残率高(占生存者的50%~85%)等特点[1]。

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急性血肿的占位压迫及血肿代谢产物对脑组织损害。

外科治疗目的要清除脑内血肿,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选择适当手术治疗方法,可降低致残程度和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现就外科治疗HICH的手术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历史回顾HICH的外科治疗最早始于1903年。

由Cushing提出大脑开颅清除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但早期手术效果并不理想。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和手术方式的改进,神经外科医生重新认识到HICH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并取得很大进展R’3]。

以后陆续出现了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和内镜血肿清除术等外科治疗方法,并在手术器械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

1989年Backlund等报道了立体定向技术抽吸脑内血肿.1989年Auer等应用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内血肿获得成功.近年来我国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微创穿刺技术,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实践表明,脑出血后如能及时有效清除血肿、减少脑组织继发性损伤,与保守治疗比较可明显降低致残程度和病死率,提高HICH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2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清除血肿能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降低血液和血浆产物的毒性作用。

阻断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病理变化。

手术方式可分为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2.1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此术式最大的优点是可在开颅直视下经额、颞部或侧裂入路彻底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术中直视下应用双极电凝.止血可靠;术前出现脑疝者可行去骨瓣外减压矗]。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局部减压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方法,通过钻孔或切口进入颅腔,将血肿内的积血逐渐清除,减轻颅内压力,并排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颅腔内压力,改善脑灌注,缓解颅内压过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一项针对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且恢复期疾病评分也较好,表明微创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应用于高龄、合并症患者以及急性期患者。

一项针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血肿清除术还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纠正血压异常、抗凝治疗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术中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来进行操作。

血肿清除的彻底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肿的大小、位置等来决定,术前明确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微创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2 手 术 时机
迄今为止 , 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早期手术治 疗优于早期 保守治疗。外科手 术治疗 高血压 性脑 出血不仅 可 以缓解 占
位效应 , 而且还可以解除血肿神经毒性 物质引起 的脑组织 继 发性损害。有研究表 明 早期 手术 治疗特 别是距 皮层较 近
team e . I t m
[ yw r s H pr ni eer e o h g ; 0 mv m ; O eav p Ke od ] ye es ecrba h m r ae t v l e ei p t te prt et e i y 高血压脑出血( IH) H C 是脑血管病 中病 死率和致残率都 很高的一种疾病 , 其发病急 骤、 展迅速 、 进 病情 凶险 , 有很 具
高的死亡率和致 残率… 。致残 和死亡原 因主要 为急性 颅内 前清除血肿 ;2 G S评 分 ≤1 () C 3分 , 患者 呈浅 昏迷或 中度 昏
迷, 不完全或完全性偏 瘫 , 脑疝早 期 ; 3 幕上 血肿 >3 l () 0m , 中线结构移位 >1c 幕下血肿 >1 l有脑干或第 四脑 室 m, 0m , 受压 , 第三脑室及第 四脑室扩大 ;4 年龄 ≤5 () 0岁者 , 其颅腔 代偿能力与老年患者( 有脑 萎缩 ) 比较 差而手术耐受能力 相 较强 , 多主张手术治疗 ;5 血肿位于壳核或经壳核 向苍 白球 ()
b al p r t n a t a e r a e te mo tl y o e b a e r a e a d i r v r n ssfrt e p t n so v — y e ry o ea o , i c n d c e s r i f r rlh mo h i s h at ce g ,n mp o e p o o i o ai t b i h e o s .T i r ce r ve s s me r ltd d c me t fo 1 9 o2 0 a d ito u e e i dc t n i s y e , ul y h sa t l i w o a e o u n s rm 9 5 t 0 7, n n rd c s t n iai ,t i e e h o me ,t p s n utf o e ai y e t sv e e rl h mor a e a d 8 n, ih p o i e t e e p r n e f t c n c l a d rs l o p r t n frh p r n ie c r b a e rh g n 0 o whc rv d h x e e c ri l ia e o o e i o s i

脑出血治疗新进展

脑出血治疗新进展

脑出血治疗新进展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出血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栓溶解剂治疗:血栓溶解剂是一种可以溶解血栓的药物,可以用于脑出血的治疗。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脑出血早期使用血栓溶解剂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死亡率和残疾率。

外科治疗:对于一些较大的脑出血,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开颅手术将出血的血块清除,减轻压力,防止脑水肿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预防脑出血的再次发生。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可以调节血管张力的药物,可以用于脑出血的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脑损伤。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在脑出血的康复治疗中也有应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黄芪、人参等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血管修复和神经再生。

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同时,一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行更多的
研究和验证。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综 述 与 讲 座

高 血 压 脑 出血 外 科治 疗 进 展
谢云杰 刘 兴 波
辽 宁 医学 院 附属 第 一 医 院神 经 外科
锦 州 1i 0 20 1
【 关键 词 】 高 血 压脑 出血 码 】 A 文
包 括 原 发 性 和 继 发 性 损 伤二 个 方 面 。 2 1 原 发 性 损 伤 主 要 来 自血 肿 对 脑 组 织 的 直 接 损 伤 ] . 。 出 血 速度 、 血 量 和 出血 部 位 与 病 情 严 重 程 度 密 切 相 关 , 血 出 而 肿 的增 大 可进 一 步 加 重 原 发 性 损 伤 。近 年 来 关 于 血 液 本 身 “ 毒 性 ” 用 的 学 说 逐 渐 得 到 认 同 L , 作 用 机 制 包 括 以 下 三 个 阶 作 4其 ] 段 :1第 一 阶 段 ( 血 后 6 () 出 h内 ) 血 块 凝 缩 、 白 聚 集 在 液 体 为 蛋 静压 相互 作 用 , 致 血 液 的 水分 向 脑 组 织 流 动 产 生 水 肿 ;2 第 导 () 二阶段( 出血 后 第 l ) 凝 血 级 联 反 应 与 凝 血 酶 通 过 细 胞 毒 性 d为 受 体 或 被 凝 血 酶 激 活 的 酶 原 所 传 递 , 乳 酸 脱 氢 酶 的 浓 度 升 使 高 , 管 内皮 细 胞 通 透 性 增 高 , 生 脑 水 肿 ; 凝 血 酶 原 转 变 为 血 产 由 凝 血 酶 的 程 度 与 血 肿 周 围脑 水 肿 的 范 围相 符 I ;3 第 三 阶 段 4 () ( 出血 后 1 3 ) ~ d 为红 细 胞 溶 解 和 血 红 蛋 白 的 作 用 导 致 脑 水 肿 。 研究表 明, 经元 的活性 降低程度 与血红 蛋 白浓度 密切 相关 , 神 高 浓 度 血 红 蛋 白对 神经 元 有 毒性 作 用 L 。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新进展作者:司东明综述刘献志审校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郑州450052【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指继发于高血压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1]。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一定成就。

但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现就HICH 外科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1 HICH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时机、及方法1.1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和适应证及手术时间窗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

综合文献其适应证较统一的观点如下:(1)患者清醒,出血量中等至大量的患者通常皮质下、壳核出血>30ml;(2)小脑血肿>10ml,血肿直径>3cm,伴有脑干压迫和伴有脑积水的患者;(3)中等至大量脑叶出血,出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识和神经功能,其后逐渐恶化,应积极手术治疗,挽救生命;(4)年轻患者;(5)微侵袭血肿清除术仅有微小针道损伤,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如下情况可行非手术治疗:(1)清醒、血肿量少(血肿量<20ml),无需手术可缓解的患者;(2)出血量少或神经功能缺损较轻的患者;(3)患者处于深昏迷、濒死状态、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者,禁忌手术。

对HICH的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统计为3%~51%。

近年来,通过对HICH内外科规范化治疗的疗效比较研究,认为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效果优于内科规范化治疗[24]。

HICH 的手术治疗不应过分强调某种术式明显优越,手术方法不能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要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结合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选择手术方式,在适宜时机进行手术才可提高疗效。

1.2 手术时机选择脑出血后,由于血肿占位和继发性脑水肿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导致脑干受压或脑疝,这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迅速有效地解除急性颅内压增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6~7h以内)。

但有些学者提出过早的清除血肿易致再出血,在出血后6h或7h 内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性。

杨瑞霞[5]报道262例手术病例中72例发生了继续出血,其中24h内发生继续出血70例(97%)。

目前多倾向于中、小量出血手术时机6~24 h 为妥,出血量大应及时手术以挽救生命,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1.3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1.3.1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该术式优点为了可清除血肿及液化坏死的脑组织,止血可靠;同时可去骨瓣减压,迅速解除脑组织的压迫。

缺点是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脑组织损伤后水肿反应重,术后易出现并发症。

破入脑室的血肿应清除,术后行脑室引流。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术中颅内压力情况以及对术后颅内压的预判,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

1.3.2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又称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此手术方式能根据病灶特点,设计手术入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显微外科技术下,选择较小的皮质切口,安全可靠地清除血凝块,精确显露和控制出血点,保护细小的穿通血管,从而使脑组织损伤更小。

但此方法不能有效对脑组织肿胀明显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减压。

1.3.3 立体定向或CT、MRI引导下血肿抽吸术: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的一项微创血肿清除术,创伤小,借助CT, MRI引导,可准确地将穿刺针或吸引管置于血肿中心,除单纯抽吸,还可利用超声外科吸引器等将血凝块破碎后吸除,或应用溶栓药物进行血肿腔内注射,以利于术后引流。

1985年,Niizuma等报道在头部CT监护下,在血肿抽吸术基础上辅助尿激酶溶解血块、置管引流治疗97例脑出血患者获得成功。

随后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国内傅先明[6]等人都有成功的报道。

但该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1)对于脑内深部大量出血,特别是出血破入脑室,效果仍不甚理想;(2)术中诱发新的出血,严重须要及时转手术开颅清除血肿;(3)因要多次注入纤溶药物使血肿液化排出,有颅内感染和诱发局部再出血的可能等。

1.3.4 神经内镜与立体定向技术结合:利用立体定向技术的准确性和内镜手术微侵袭性,对正常脑组织牵拉损伤小。

1989年Auer LM首先应用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清除脑内血肿,创立了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途径。

由于病例较少,此方法尚待进一步的研究[7 9]。

1.3.5 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手术后继发并发症较多,3个月后病死率高。

现仅适用于部位较浅(如皮质下、壳核等的出血)、出血量大及意识状况逐渐恶化的早期脑疝患者。

小骨窗开颅手术和血肿腔穿刺引流术等微创手术等均试图以较小的脑组织损伤换取最大程度的清除血肿,以达到充分减压和尽可能地保护脑组织及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目的[910]。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争议现己基本达成共识,即微创血肿清除或引流术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1112]。

2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有: (1)颅内血肿及手术的骚扰。

(2)气道内的分泌物不能排出或排出不畅。

(3)呕吐后误吸。

(4)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5)发病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防御能力下降。

(6)医源性因素中的侵入性操作。

(7)激素的使用亦降低防御能力。

(8)应用H2受体阻断剂或制酸剂消除了酸性胃液的杀菌作用,增加了胃内G菌定植的危险。

最后,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气道细菌的定植和耐药菌株的出现,最终可导致难以控制的二重感染发生。

宣武医院统计:脑出血的死亡病例中约1/4死于肺部感染,而有的医院最高可达83%[13]。

所以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极为重要。

应激性溃疡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其国内外报道不一,在7.7%~76%[1415]。

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消化道常是MODS的首发器官[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脑部出血、颅内压增高影响下丘脑、脑干及边缘系统有关。

胃泌素浓度增高,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增加,H+逆弥散,黏膜屏障受损,致溃疡出血发生。

发生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16]。

故术后应积极给予抑酸及胃黏膜保护药物。

高血压脑出血后高血糖发生率高,达41.82%。

脑出血后的高血糖水平可加重脑出血后的脑损伤。

血糖越高预后越差[17]。

脑出血后高血糖患者,应避免应用高糖溶液,及早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改善病人预后有帮助[18]。

高血压脑出血后电解质紊乱相当多见[19],有的病人甚至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

治疗以预防为主,保证患者入量及营养,加强检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尿潴留、尿管留置时间长、集尿方式及插管方法等导致泌尿道黏膜的损伤,导致泌尿系感染。

治疗以预防为主,导尿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如用持续导尿,最好定时放尿,膀胱冲洗。

尽早拔出导尿管,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应激反应造成的心脏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出现左心衰竭而加重肺淤血[20]。

此并发症常见于病程的急性期,肺水肿常随脑部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是病情轻重的标志之一,病死率可达90%以上[21]。

因此,预防肺水肿的发生是减少该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3 影响预后的因素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常提示预后不良。

Juvela的研究显示,出血前1周的饮酒量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

在与华法令相关的脑出血中血肿扩大较常见,且可能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高龄患者有较多的基础病且脑出血后易患心肺及其他器官并发症,这使老年ICH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Terayama的研究显示,对于丘脑和壳核出血的患者,入院时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可能增加病死率,而对于皮层下、小脑和脑干出血的病人,平均动脉压则与预后无关。

其他因素如,性别、脉率、各项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素、肌酐等),在多数研究中被认为对判断预后无意义。

ICH患者应收入急诊观察病房,更为可取的是收入神经科重症病房或随时有神经科医师探访的ICU。

已证实,与普通病房相比,专门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转归[22]。

国内学者王梅等[23]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可影响卒中的发生和结局,在我国也有不少脑出血患者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

4 展望迄今为止,临床上还没有可以极大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至于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认识,目前迫切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现在正在进行治疗国际性协作研究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1] Butcher K,Laidlaw J.Curren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anagement[J].J Clin Neurosci,2003,10(2):158167.[2] 孙建华,徐建红,陈玮.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抽吸术与开颅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2425.[3] Walker MP, Stickgold R. Sleep dependent learning andmemory consolidation[J]. Neuron, 2004, 44(1):121133.[4] Giedke H, Frank Schwarzler. Therapeutic use of sleep deprivation in depression[J]. Sleep Med Rev, 2002, 6(3):361377.[5] 杨瑞霞.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4, 19(7):395340.[6] 傅先明,汪邺汉.立体定向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7, 10(1):2324.[7] 刘跃亭,蒯东.梗阻性脑积水的神经内镜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 2(4): 362363.[8] 赵继宗,张茂植.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2(1):1013.[9] 丁立功,周茂鲁,陈玉珍. 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报告[J]. 山东医药, 2007, 47(9): 3133.[10] 闫润民,李安民,张志文,等. 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 259261.[11] 张悦柯,韩先起,恭玉浩,等. CT主体定向脑内血肿量置管引流技术抢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探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0):634635.[12] 周良辅,庞力.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一前瞻随机多中心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01,9(20): 151154.[13] 饶正西,周强,张欣.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 24 (3): 273274.[14] 李振东,奕文忠.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4:32(8): 497498.[15] Greenfield.Pituitary Gland Neuropathology[J].4th ed. London: B utler Tanner Ltd,1984:761772.[16] Nieuwenhuijzen GA, Deitch EA, Goris RJ.Infection, the gu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J]. Eur J Surg, 1996, 162(4): 259273.[17] Woo E. Admissiong lucose level in relation to mortqlty and mobility outcome in 252 stroke patient [J]. Stroke,1988,19(2):185 188.[18] Passer S,Ciacci G,Ulivelli M. 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and hyperglycemia on clinical cours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logy,2003,61(11):13511356.[19] 杜晓东,赵丽,王海英.急性脑血管病的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2):8889.[20] Miller JD, Becker DP, Ward JD, et al. Significance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tion in severe head injury [J]. J Neurosurg,1997,47(9):503516.[21]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5539.[22] Diringer MN, Edwards DF. Admission to a neurologic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rat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rit Care Med,2001,29(5):635640.[23] 王梅,刘克军,王德江,等.中国脑出血疾病的直接费用负担现状及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7):4346.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