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春晓》
《春晓》原文阅读及赏析

《春晓》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处】唐·孟浩然《春晓》【意思1】春天夜里,好睡得很,直到黎明时刻,仍在床上迷糊地睡着,丝毫不觉得外面已是天光明亮了,此时只听见户外处处是小鸟的叫声;便想起昨天晚上的风雨非常大,树上的花朵不知飘落了多少呢?【意思2】春天夜里睡得很香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清晨处处听到鸟鸣的声音。
诗句平易浅近,自然天成。
【鉴赏1】春夜香甜好睡,根本不知道天早就亮了;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耳边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
原诗描写好梦方醒,聆听悦耳的鸟语,春光是何等的美好动人。
【鉴赏2】春眠太酣,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晨光中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婉转、悦耳,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令人应接不暇。
这里写春光烂漫,百鸟闹春,春意激荡,怎能不让人大得春的真趣?语言平易浅显,自然醇厚。
【举例】春天困意正足,不知天已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的鸣叫。
语出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晨清丽的景*和气氛。
比喻在不知不觉中美好的事物已大量涌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现*爱鸟养鸟协会已有会员两千多人,全市至少有16万人养鸟。
(王增年《*有“招鸟工程”》,《*青年报》1993年6月13日)【全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全鉴赏诗】《春晓》是一首千年传诵的五言绝句。
它写了诗人春朝初醒时特有的心理感受,表达了诗人喜春而又伤春的复杂心情。
春日昼长夜短,气候和暖,人本慵懒易困,多睡贪眠,所以,一觉睡到天大亮,这便是“春眠”的一般特点。
特别是作为隐士的孟浩然,既无农夫晨耕垄亩的系念,亦无朝臣五更待漏的悬心,他在“春眠”时无牵无挂,坦然自适,睡得格外安稳香甜。
另外,因夜间的一阵风雨,曾将诗人惊醒,打扰了他的睡眠,风雨过后,诗人又重新入睡,故而清晨醒得很晚。
“春眠不觉晓”一句,既写出了春眠的一般特点,又写出了隐逸士大夫春夜酣睡的特有情趣。
《春晓》原文及赏析

《春晓》原文及赏析《春晓》原文及赏析《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
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春晓》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春晓》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春晓》翻译赏析

孟浩然《春晓》翻译赏析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孟浩然春晓译文: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赏析一: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赏析二:《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励志古诗词《春晓》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春晓》原文及赏析
《春晓》原文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赏析
《春晓》是一首感悟春天的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这首诗以“春晓”为主题,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心中对于春天所隐含的力量的认识。
诗中第一句“春眠不觉晓”,表达了此时此刻正春意盎然,但大地依然安睡,没有风景也没有动静,宁静如此。
第二句“处处
闻啼鸟”,则是春晓到来后,窗外满园郁郁葱葱,鸟儿亦纷纷
在枝头歌唱,把大地装点得格外美丽。
诗人用三句极简的诗句,就完美地刻画了对春天的全貌。
春天象征着复苏,新生,以及希望。
诗人在诗中传递的是,一切的复苏始于春晓,即使前方的路艰难,我们依旧要勇敢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赢得胜利。
古人云:“人生短短几十年,要想不被潮流所淹没,只有努力奋斗,勇敢去追求梦想。
”
总而言之,《春晓》是一首寓意颇深的古诗词。
诗中淡然的气
息,使人不禁感叹春晓时节,岁月如梭,我们也要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如既往,勇敢地前行。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春晓》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春晓》原文及赏析_二
年级语文知识点_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文解释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词语解释
晓:早晨,天亮。
闻:听见。
啼鸟:鸟鸣。
诗文赏析
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总结:以上便是为小朋友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知识点的
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村居》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作、做、坐、座的用法与区别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二年级 gt; 语文 gt;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幼儿唐诗《春晓》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春晓》原文|译文|鉴赏《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幼儿唐诗《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
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
《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
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
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
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
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
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
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
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
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
《春晓》古诗全文

《春晓》古诗全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哎呀,你说这多妙啊!就像我早上睡个大懒觉,迷迷糊糊中根本不
知道天已经亮了,这不就是“春眠不觉晓”嘛!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有
那种睡得超级香,都忘了时间的经历?
“处处闻啼鸟”呢,就好像我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那声音清脆悦耳,好像在说:“快起来啦,美好的一天开始啦!”难道
你听到鸟叫的时候,不会心情一下子变好吗?
“夜来风雨声”,这让我想到了有一天晚上,外面呼呼地刮着大风,
哗哗地下着大雨,那声音可吓人啦!就像有个凶猛的怪兽在外面咆哮,你难道不会害怕吗?
“花落知多少”,就好像我看到昨天还开得娇艳的花朵,经过风雨的
洗礼,不知道掉了多少,心里忍不住有点小伤感。
这不就跟咱们精心
准备的东西被弄坏了一样,会觉得可惜嘛!
我觉得啊,这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春天的早晨描绘得活灵活现,
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不愧是经典之作!。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8篇)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8篇)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8篇)《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春晓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
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
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春晓原文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横溪堂春晓宋代:虞似良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译文: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
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
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
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
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注释:一把青秧(yāng)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míng)冥。
青秧:绿色的秧苗。
趁手:顺手、就手。
趁,随即。
轻烟:淡淡的烟雾。
漠漠:烟雾迷漫的广大无边的样子。
冥冥(mǐng):形容天气昏暗。
雨冥冥: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
东风染尽三千顷(qǐng),白鹭(lù)飞来无处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规范的书写。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五、品
配乐朗诵
体会意境
这首诗短短的二十个字,其中有鸟语、有花香,这么美丽的景色,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读好,现在,老师也给你配上音乐,自己练习读一读,好吗?
同学试读,这么美的图画,读的美一点,配乐读。尝试背诵
①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②指名背诵。
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内容项目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得分
识字写字
2
3
5
朗读背诵
3
5
2
情感体会
3
5
2
课题名称
古诗二首《春晓》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吴春艳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春晓》被编排在北京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篇即兴之作。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无穷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如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又悠远深厚。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里,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这些,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无不流露着诗人喜春爱春的感情,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清泉,晶莹透澈,读之如饮美酒不觉自醉。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词句为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1、合作法:
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
2、体验法:
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owerPoint,增强直观性,趣味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九、教学流程图
一、导:
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二、解:
略解题意,简介作者。
三、读:
出示古诗,认读生字。
四、悟:
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五、品
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六、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十、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
学生自评表
7、讲述古人“击掌而歌,踏足而歌,手舞足蹈”的典故,鼓励学生试着模仿。强调“晓、鸟、少”是韵脚,要适当延长,整首诗语速应较慢。
8、游戏:帮拼音宝宝回家。
(同学们的抽屉里放好生字的拼音和生字卡片,请对号入座。)
学生自读,找出生字
听准字音
学生依据课后拼音自主认读生字
鸟风雨声多
同桌之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认字的情况。
(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
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对于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学习古诗词,重在读,读中“解”。由于这是课堂难点,所以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借助图片理解诗意较为容易一些。
创设情境、诗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
1、播放音乐《春晓》
2、张贴挂图
导语:同学们,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来了。你们看:草儿青了,树儿(绿了),花儿(红了);你们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蜜蜂(在嗡嗡地闹着)……用鼻子闻闻,到处都是花香;用手摸摸,小河的水(已经解冻)。多么迷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你们喜欢春天吗?
和你们一样,从古到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春天,赞美春天。我们同学能背上几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诵了。诗的内容和意境,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做简单讲解。关于识字写字,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规范学生书写,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1.展示春景,请你欣赏。
2.学生作画《春晓图》
欣赏
绘画
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既加深了对古诗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欢快愉悦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七、作业
1、把《春晓》有感情的背诵给家人听。
2、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巩固记忆
拓展积累
八、板书设计
春晓(鸟风雨声多)
学生介绍自己识字记字的方法。
同桌互读,
纠正字音。
指名读
学生根据韵律击掌踏足朗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学生试读
全班齐读
男女对读
游戏
学会生字新词,加强语基的积累。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
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多种方式的朗读是为了让学生“会读”。
春晓是春天的早晨.这首诗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美丽的景色。
唐朝大诗人孟浩然。
设计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全诗。
了解作者,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
三、读:
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孟浩然是怎样写春天早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出示诗歌。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圈起来,一会想办法解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春晓>>。(揭示课题)
学生们倾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动人的美景,边听边填词,感受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
(喜欢……)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古诗积累的本领。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初步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1、读书法: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
2、创设情境法:
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法
巩固识字效果
四、悟:
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结合插图,倾听配乐朗诵。
2、你从古诗中听出了什么?(或者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指导:第一句诗中抓住“春眠”、“不觉”
第二句诗中抓住“闻啼鸟”
第三四句抓住“花落知”还是“知花落”等词语进行讲解
3、结合着这幅图来说诗意。
看插图,听朗诵
学生自主交流
观察书上的插图,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听准字音。
3、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那是因为老师结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不信你也来试一试?
4、你又新交了哪些朋友呢?快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5、这么好的朋友,见面可要认识啊,你怎么记住它呢?(规范书写)
(强调“声、知、少”都是翘舌音。)
6、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就再来秀秀自己诵诗的本领吧。
揭示课题
二、解:
略解题意,简介作者。
过渡语:春晓是什么意思呢?
1、春是什么?
2、“晓”这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啊?可不容易理解,谁能根据这个字的组成猜一猜呢?
(教师提示晓的偏旁。晓:日字旁,日出而晓。)
3、那么诗题《春晓》又怎么理解呀?
4、它是谁写的呢?
5、简介:孟浩然
春天。
根据字形理解“晓”这个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