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导考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五章诗词

合集下载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浙江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浙江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浙江)第一部分浙江地理与历史考试目的: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查考生对浙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浙江历史文化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以提高考生对浙江整体概况横向综合与纵向发展的全面认识,为导游介绍浙江概况、讲解景点提供背景资料。

考试内容:一、浙江自然地理环境熟悉浙江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掌握浙江的地貌、水文、气候特征;了解浙江的生物资源情况。

二、浙江人文地理环境了解浙江的人口、民族、宗教概况;熟悉浙江行政区划、浙江交通情况;掌握畲族概况。

三、浙江历史概述熟悉浙江历史沿革;掌握各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科技文化成果及杰出人物。

第二部分浙江文学艺术考试目的: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查考生对浙江文学、戏曲、曲艺、电影、美术、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丰富考生本土文学艺术知识,以提高考生对浙江文学、戏曲、曲艺、电影、美术、音乐、舞蹈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能力。

考试内容:一、浙江文学了解浙江文学的发展脉络;熟悉历史上著名的作家及作品;掌握近现代作家及作品。

二、浙江艺术了解浙江戏曲、曲艺、电影、美术、音乐、舞蹈的历史发展;熟悉浙江戏曲、曲艺、电影、美术、音乐、舞蹈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作品与事件。

第三部分浙江民俗与民间艺术考试目的: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查考生对浙江民俗、民间文艺、民间工艺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以提高考生对浙江民俗、民间文艺、民间工艺基本知识的认识、欣赏和宣讲能力。

考试内容:一、浙江民俗熟悉浙江生产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婚嫁民俗、民间信俗的主要代表性活动;掌握各主要代表性活动的特点与内涵;掌握节庆活动标志地。

二、浙江民间文艺熟悉浙江主要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掌握浙江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掌握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的代表作品及表演特点。

三、浙江民间工艺了解民间雕刻、民间编织、民间纸艺、纺织刺绣、手工技艺的历史;掌握民间雕刻、民间编织、民间纸艺、纺织刺绣、手工技艺的工艺特点、美誉及地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个章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个章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个章知识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导游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它涵盖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多个方面。

第七版教材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更新,使得教材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针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实战应用建议。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对我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全面介绍,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掌握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各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亮点。

二、第七版教材的亮点与特点第七版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增加了新兴旅游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使教材更具时代感。

同时,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了可读性。

此外,教材还注重实践操作,加入了导游服务规范和技巧等内容,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各个章节知识点梳理1.第一章:旅游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程等。

2.第二章:地理与自然资源介绍我国的地理分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3.第三章:历史与文化涵盖我国的历史演变、主要朝代、历史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等。

4.第四章:民俗与风情包括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等。

5.第五章:旅游服务与管理涉及导游服务规范、旅行社业务、旅游市场监管等。

6.第六章:旅游产品与市场营销讲述旅游产品的开发、组合、定价策略、促销手段等。

7.第七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阐述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方法和措施等。

四、如何高效学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2.充分利用教材,做好笔记,强化记忆。

3.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4.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五、实战应用与建议1.掌握各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2.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旅行社整体运营水平。

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

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

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章节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之“三元”是指()。

A.解元、举人、贡士B.解元、会元、状元C.探花、榜眼、状元D.进士、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2.中国古代的“避讳”起源于()。

A.周朝B.秦朝C.春秋战国时期D.汉朝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3.“阴阳”最早见于(),原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扩展引申为事物的对立统一,并由此产生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A.《尚书》B.《论语》C.《易经》D.《左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4.帝王死后,根据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奉入祖庙祭祀,并追尊为某祖、某宗,这就是()。

A.谥号B.徽号C.年号D.庙号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5.1920年1月,浙江第一师范教员义乌人()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A.陈望道B.吴晗C.冯雪峰D.潘漠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6.南宋时善画山水,常画“一角”之景的画家是()。

A.徐渭B.赵孟頫C.黄公望D.马远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7.东吴时,吴兴人()是我国佛画之祖。

A.谢灵运B.吴均C.沈约D.曹不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8.当代地质学家()创建了一门新兴的地质学科——地质力学。

A.李四光B.竺可桢C.茅以升D.钱学森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9.宋应星的()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徐霞客游记》D.《天工开物》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0.西藏是在()时成为我国版图内的一个正式行政区。

A.汉朝B.隋朝C.唐朝D.元朝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历史文化11.我国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发生在()年。

导游基础知识(53第五章第三节)

导游基础知识(53第五章第三节)

四、泉水景观
(一)泉水的类型 2.按功能划分 品茗泉 中国五大名泉是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虎丘 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四、泉水景观
(一)泉水的类型 2.按功能划分 沐浴泉 著名的沐浴泉有:辽宁 汤岗子温泉、北京小汤山温 泉、南京汤山温泉、广东从 化温泉、内蒙阿尔山温泉、 台湾阳明山温泉等。
二、湖泊景观
(二)我国著名湖泊 1.镜泊湖
二、湖泊景观
(二)我国著名湖泊 2.大理洱海
二、湖泊景观
(二)我国著名湖泊 3.杭州西湖
二、湖泊景观
(二)我国著名湖泊 4.太湖 无锡的鼋[yuán]头渚[zhǔ]、梅园、蠢园,苏州的洞 庭西山、洞庭东山和石湖等,都是以太湖风光为依托形成 的著名景点。
二、湖泊景观
(一)湖泊的类型 6.河迹湖 如广东惠州西湖、湖北洪湖。
二、湖泊景观
(一)湖泊的类型 7.海迹湖 如杭州西湖、太湖。
二、湖泊景观
(一)湖泊的类型 8.人工湖 如广东万绿湖、北 京密云水库、安徽太平 湖、浙江千岛湖、三峡 水库等。
二、湖泊景观
(一)湖泊的类型 9.堰塞湖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
(二)我国的名泉 2.五大历史名泉 (3)杭州虎跑泉 龙井茶、虎跑水被合称为“杭州双绝”。
四、泉水景观
(二)我国的名泉 2.五大历史名泉 (4)苏州虎丘泉
四、泉水景观
(二)我国的名泉 2.五大历史名泉 (5)济南趵突泉
五、湿地景观
(一)湿地的类型 大体上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
五、湿地景观
二、湖泊景观
(二)我国著名湖泊 5.新疆喀纳斯湖
三、瀑布景观
瀑布,是指水流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而下所形成的水 流,通常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水流、陡坎和深潭。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8-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8-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建筑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桥建筑考试大纲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至汉代,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考工记》,木构架,瓦,大型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砖结构,登封嵩岳寺塔,佛教建筑。

隋唐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赵州桥,长安城,都料工,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宋朝,古建筑体系的大转折时期:《营造法式》,现存宋代建筑,宋代建筑特征。

元朝,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现存元代建筑。

明清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园冶》、《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一、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1.敬天祭祖2.皇权至上3.以中为尊4.阴阳五行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体系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式木构架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2)穿斗式穿斗式又称立贴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

穿斗式构架是一种轻型构架,屋顶重量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

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

这种结构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5章jc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5章jc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基本构件,熟悉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了解古代宫殿的布局特征、内外陈设,熟悉古代庙与坛的功能,掌握古代著名庙坛的主要特点。

3.了解陵园的地面建筑布局,墓室用材和结构,墓中随葬品的内容,掌握古代著名的陵墓资源。

4.了解古代楼阁的基本知识,了解佛塔的主要分类;
5.了解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掌握现存著名的古城垣,熟悉古代城防的特点。

6.了解古代的著名桥梁,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宫殿、陵园、楼阁、城市和著名桥梁的建筑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
掌握古代建筑的建造和设计特点。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五、教学大纲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二、坛
三、庙
第三节中国古代陵墓
一、陵墓的封土形式
二、陵园的地面建筑布局
三、墓室用材和结构
四、随葬品
五、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第四节中国古代楼阁、佛塔和古桥
一、古代楼阁
二、佛塔
三、古桥
第五节古代城市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现存著名的古城
六、主要概念
楼阁、陵园、古代建筑、桥梁、古代城市、佛塔、随葬品七、实训。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一、古城二、古镇古村三、古长城建筑一、古城1.城池的含义城池指的是城和池两部分。

城,即城墙。

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

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墙台、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池,即护城河,是城垣外的壕沟。

护城河是都邑的又一道防御屏障。

所以,我国古代城市有城郭、城池之称。

2.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城市出现后,就产生了城防问题,古代上自都城,下至郡、州、府、县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

有城墙、城门、城楼、角楼、敌楼、垛口、瓮城、箭楼、千斤闸、吊桥、护城河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设施。

3.我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城市建筑(1)南京城墙建于明代,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城垣内侧周长33公里,不仅是全国第一,而且为世界第一。

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平遥县,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国现存完好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4)丽江古城位于云南西北部,是融合纳西族民族传统建筑与外来建筑特色的城镇。

始建于南宋末年。

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城墙。

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被分成众多的支流,形成水网,入墙绕户。

二、古镇古村古镇古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好人原始空间形态。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20 年开始评选。

现有500多个,包括太湖流域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落群、晋中南古村落群、粤中古村落群等。

这些名镇名村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的传统风貌。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社稷坛
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 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 记》“左祖右社”的规定, 置于皇宫之右(西)。 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 象征。社稷是“太社” 和“太稷”的合称,社 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 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 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 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 场所。社稷坛于1988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宫殿
Leabharlann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 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 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 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 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 小简单。这种明显反差, 体现了皇权至上;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 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 贵。
图一:故宫俯视图1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 河南洛阳东; 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 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京 师,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 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判断题0.5分/题题型:一、对应朝代、诗文中出现的人物和景点、作者二、诗句翻译、作者思想表达三、题目、作者和诗句的对应四、出现错别字单选题0.5分/题题型:一、作者二、注释三、上下句多选题1分/题描写西湖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言有尽而情无穷,成为深受人喜爱的千古名句)白居易(唐),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陕西人。

曾任杭州、苏州刺史。

其诗通俗易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此诗作于作者卸任杭州刺史前夕。

“一半勾留”其一是对西湖的童年情节,其二是白居易对做官自有看法,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江南好(晚年在洛阳所作)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蓝,一种蓼科植物)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描写钱塘江景色)这是一首小令。

用到设问语气的肯定句,充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眷恋之情。

诗人对杭州非常熟悉,写过:荷花、柳树、西湖、钱塘潮、稻田等诗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园林造景中天景)杨万里(宋),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

“南宋四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杭州孤山西湖三潭映月联程云俶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三径:古时指归隐的田园)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红尘:佛、道等称人世为红尘)房山:指山墙,这里借代为书房和僧舍。

上联描写此处的景物风光,下联所写为作者感受。

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袁宏道(明),湖北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

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绿烟:指西湖边如烟的柳树。

红雾:指西湖边如云的桃花午:地支的第七位(11点-下午1点)、未:地支的第八位(下午1点-下午3点)、申:地支的第九位(下午3点-下午5点)本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描绘了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的春日盛景,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白雨:白亮的雨点,说明雨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如天:雨过天晴,水天一色)苏轼(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文学家。

曾任杭州通判、知府。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书法“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湖”由来)杭州孤山西湖湖心亭联郑烨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度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此联最大的特点就是巧妙地化用了苏轼的诗文。

上联是来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下联来自《后赤壁赋》。

联中“西子”与“东坡”,“雨奇晴好”与“月白风清”皆为妙对。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绍兴人。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更定:起更以,。

更,晚上八点左右击鼓报告初更开始,叫更定或定惟:同“唯”,只有本文堪称张岱也是晚明诗化小品文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彭玉麟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孤负:即辜负,对不起)彭玉麟(清),湖南人,喜欢画梅和吟诗作联。

白萍: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叶浮水上,花白色。

上联为日景,描绘了西湖秋色图。

下联为夜景题临安邸林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讽喻诗中的杰作)邸:旅舍。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旅店墙壁上的政治讽刺诗。

针对黑暗现实而作的,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是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把人们吹得如痴如醉。

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反复辞格)亭名取自苏轼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回文读法: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单字读法:水山处明秀,晴雨时好奇。

反复辞格: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

西湖西泠印社联吴昌硕印岂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领壁,一耕夫来自田间。

吴昌硕,安吉人。

中国篆刻家、书画家。

工书法,擅写石鼓文,为“海上画家”代表人物。

曾任西泠印社社长。

此联是1917年吴昌硕与上海所撰。

上联触及了印学及开创浙派源流的轮廓。

这段文字使大家领会到他不仅谦逊,而且重德敬业,砥砺学行,决不甘心做一个空头的艺术家。

浙派: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由乾隆时杭州人丁敬开创。

西冷桥慕才亭联茅盾湖山此地曾埋玉;(玉:指苏小小)风月其人可铸金。

(铸金:典故来自吴越王为范蠡铸的像)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上联说秀丽的西湖边曾埋着苏小小这样如玉的骨骸。

下联说如花似玉的美人可以铸金像万世流芳月下雷锋徐志摩深深地黑夜,依依的塔影。

(塔影即雷峰塔)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923年中秋与胡适同游西湖。

此诗刚好写在雷峰塔倒塌的前一年。

1925年9月在雷峰塔倒掉的第二年又写了另一首《再不见雷峰塔》。

灵隐寺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古今诗话》认为此句为骆宾王代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常有似豆的颗粒飘落)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石桥:石梁,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

)宋之问(唐),字延清,山西人。

诗与沈佺期齐名,时号“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鹫岭:原指印度灵鹫山,此借指灵隐的飞来峰。

天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

岧峣(tiao yao):形容山高。

“石梁飞瀑”为天台八景之一杭州灵隐寺联赵孟頫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龙涧:冷泉。

海气:指海风。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鹫峰:飞来峰。

桂月:月桂峰。

湖光,指西湖)白居易《冷泉亭记》中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冷泉亭记白居易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连用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

)本文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

寄情山水之外所流露出的佛道之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遭贬时的郁闷之情。

杭州飞来峰冷泉亭联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丛何处飞来?(此联上、下联均用设问句,紧扣冷泉和飞来峰。

)清代学者俞樾答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杭州九溪十八涧联俞樾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此联为叠字联。

)俞樾(清),字荫甫,德清人。

晚年讲学于杭州诂经精舍。

有《春在堂全书》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其极高。

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北宋),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人。

有《临川集》。

曾两度为相,实行变法。

晚年退居金陵(南京)。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闻说鸡鸣见日升:《后汉志泰山记》“东南岩名曰日观,言鸡初鸣时见日出。

”浮云:暗喻奸佞小人。

汉陆贾《新语》“奸臣蔽贤,尤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江郎山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千寻:言其极高。

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干:冒犯)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撑持:指高峻、直耸。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削”、“干”、“撑持”、“看”等字眼用得及有力度。

诗虽句句写景,却字字投射出诗人那种独立不羁、撑持江山社稷的英雄气度。

衢州江郎山霞客亭联访遍名山独尊江郎奇幻;长思伟著共仰霞客风流。

(伟著:《徐霞客游记》)黄进教授:江郎山不愧为“神州丹霞第一奇峰”。

明徐霞客三考江郎山,每次都留下游记。

游天台山记(节选)徐宏祖梁宽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凹间。

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百丈不止徐宏祖(明),字振之,号霞客,江苏人。

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徐宏祖(1587-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

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

著有《徐霞客游记》此文是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1613年,在1632年他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

莫干山记(节选)吴康侯环武康山以百数,而云泉窈窕,西北为最。

西北诸山,皆负奇崒屼,其角立而雄长,则莫干山又为最。

世传吴王阖闾使莫邪干将于此铸剑,淬以其池之水,则铦利异常,故以名山。

十余里始及其巅,山风吹人欲堕,徘徊四周,一日千里,东望沧海,北望吴兴,南瞻武林,西则宣歙天都,连峰奔赴,而属于天目。

巍巍盘盘,揽不盈掬。

山有古塔遗迹,俗呼塔山,实则莫干之顶矣。

吴康侯:生卒年不详,号定远,清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

窈窕:原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指风景秀美。

崒屼(zú wù):高峻陡峭。

铦(xiān)利:锋利。

吴兴:今为浙江省湖州市。

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

宣歙(shè):今安徽省宣城、歙县。

第一段文字概述莫干山在方圆数百群山中最为高峻陡峭;第二段文字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莫干山风景秀美与高大险峻之势。

莫干山纪游词(前三首)陈毅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写莫干山的竹景(遍地是修簧)、雾景(大雾常弥天)、夜景(夜景最深沉)温州雁荡一帆峰联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一峰拔地起;有水从天来。

(反衬的手法)雁荡山记沈括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石,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