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舞的特征与传承

合集下载

傣族男子孔雀舞的特点

傣族男子孔雀舞的特点

傣族男子孔雀舞的特点傣族男子孔雀舞的特点傣族是我国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而男子孔雀舞是傣族地区比较鲜明的舞蹈,还是当地独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门文化艺术。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傣族男子孔雀舞的特点,一起来看一下吧。

傣族男子孔雀舞的特点(一)男子孔雀舞的刚劲美在男子孔雀舞进行中,其舞蹈的表现形式中存在大幅度的揉肩、拱肩以及抖肩。

这就体现出舞蹈时所用的力道,而其膝部的韵律刚劲有力,因此刚劲有力就是其舞蹈的表现特点,这也体现出傣族男子豪放热情的性格以及勇敢进取的精神。

(二)男子孔雀舞的造型美男子孔雀舞的伴舞背景音乐是通过鼓式乐器来传送的,其鼓点具有浑厚、沉稳的特点,在节拍上具有丰硕、光鲜的特点,可以想象,在具体的表演中其表现的场景是何等壮观。

对于舞者来说,其大部分舞蹈表演的动作都是模仿孔雀的造型而进行的,并且其舞蹈的服饰也非常独特,舞者的身体布满羽毛形色的花纹,在腰间系扎着彩带,在孔雀舞的表演时,手中还挥动着羽毛,使男子孔雀舞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造型也极具独特性。

由此可见,男子孔雀舞的造型是非常优美的。

(三)男子孔雀舞的曲线美在进行男子孔雀舞的过程中,舞者的臀部、肩部及手部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弯曲,看上去整个身体就像由多条曲线组成。

第一条曲线是舞者从膝部到脚掌的弯曲,第二条曲线是舞者从胯部到膝部的`弯曲,第三条曲线是舞者从上身到胯部的弯曲,因而形成了人体“S”型优美的曲线。

除此之外,舞者的手臂也存在着三条曲线,即舞者从手臂到手肘的弯曲、舞者从手肘到手腕的弯曲以及舞者从手腕到指尖的弯曲。

这些优美的曲线使观者看后觉得特别柔和,这就体现了男子孔雀舞的曲线美。

同时,这也体现了男子孔雀舞与当地的信仰、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有着紧密的联系。

傣族男子孔雀舞的意义傣族男子孔雀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从其民族的角度还是从整体社会的角度看,都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男子孔雀舞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其从形成再经过演变而发展至今,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化。

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

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

最后,鼓励专业艺术团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总之,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 认识到这一传统舞蹈的价值和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只有这 样,傣族孔雀舞这一独特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动作特点
傣族孔雀舞的动作特点主要表现在手势、舞步、绕圈和亮相等要素上。手势 包括模拟孔雀开屏、展翅、啄食等动作,传达出孔雀优美的身姿;舞步则通过进 退、高低、轻重的变化,表现出孔雀轻盈的步态;绕圈和亮相等要素进一步强化 了孔雀舞的动态表现力,使整个舞蹈流动自如,富有生命力。
三、文化内涵
傣族孔雀舞在傣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傣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美丽、吉祥的象征,而孔雀舞则成为了表达傣族人民 美好愿望和生活的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孔雀舞,人们可以传达出对自然神灵的敬 仰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谢观看
二、传承方式
1、家庭传承
家庭是傣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孔雀舞也不例外。在傣族家庭中,父母常 常将自己的舞蹈技巧传授给子女,使得孔雀舞得以代代相传。这种家庭传承方式 具有浓厚的亲情氛围和个性化特点,能够确保傣族孔雀舞的原汁原味。
2、学校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也开始参与到傣族孔雀舞的传承工作中来。许多傣族 地区的学校都开设了孔雀舞课程,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文化。通 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学生们可以更加规范地掌握孔雀舞的技巧和艺术风格,为 傣族孔雀舞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背景介绍
傣族孔雀舞起源于傣族聚居的云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孔雀舞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舞蹈,象征着傣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在过去的数 百年中,傣族孔雀舞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表演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期间进行的孔雀舞表演。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同时国内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较大的进步。

舞蹈作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于我国国民精神文明的进步有着较大的作用。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傣族人民幸福、吉祥、善良、美丽的象征。

文章从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入手,分许了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并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及深远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风格特征;影响分析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anc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our nation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The peacock dance is one of our favorite dance of the Dai people, is also China's Dai People's happiness, good luck, good, beautiful symbol.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Dai Peacock dance, Xu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ai Peacock D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Key words: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impact analysis目录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2)(一)认识孔雀舞 (2)(二)孔雀舞的传说 (3)第二章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4)(一)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 (4)(二)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 (5)(三)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 (5)(四)淡雅美优观的服装特征 (6)第三章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 (6)(一)孔雀舞的发展趋势 (6)(二)孔雀舞的深远影响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10)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一)认识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代表性的舞蹈,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傣族孔雀舞介绍

傣族孔雀舞介绍

傣族孔雀舞介绍傣族孔雀舞是中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

它以独特的姿势、舞步和音乐节奏而闻名,是傣族人民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傣族孔雀舞的起源、特点以及发展。

傣族孔雀舞起源于古老的傣族神话传说。

相传,古代的傣族部落曾遭受来自其他部族的威胁,其中一只神奇的孔雀飞临傣族部落,化身为美丽的姑娘,带来了和平和幸福。

为纪念这一传说,傣族人民创造了孔雀舞,并将其传承至今。

傣族孔雀舞有着独特的舞蹈姿势和舞步。

舞者们身穿华丽多彩的傣族传统服饰,头戴饰有孔雀羽毛的头饰。

他们用优美而舒展的舞姿模仿孔雀展翅的姿态,展示出孔雀的飘逸和傣族人民的自由与活泼。

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们用细腻的手势和柔和的身体语言表达出对孔雀美丽的追思和傣族人民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

傣族孔雀舞的音乐节奏激情澎湃,节奏明快而欢快。

在舞蹈开始之前,舞者们会演奏传统乐器,如大鼓、哨子和铜钹,为舞蹈打下音乐基调。

随着音乐的推进,舞者们会以快速的舞步和高亢的舞姿表现出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整个舞蹈过程中,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将观众带入一种奇妙又美好的境界。

傣族孔雀舞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凝结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舞者们在舞蹈中所展现的优雅和热情,传递了傣族人民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舞蹈中孔雀的形象代表着祥瑞和吉祥,也象征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傣族孔雀舞逐渐发展为一种精湛的艺术表演形式。

如今,傣族孔雀舞在云南省内外的各种文化活动中被广泛演出,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它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也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傣族孔雀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服饰等多种元素,展现了傣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更是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

通过傣族孔雀舞,人们可以看到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也可以感受到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傣族孔雀舞作为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姿势、舞步和音乐节奏而闻名。

傣族舞中的奇葩―孔雀舞-精品文档

傣族舞中的奇葩―孔雀舞-精品文档

傣族舞中的奇葩―孔雀舞孔雀舞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远古的时候,森林里住着一群美丽的孔雀,它们是一群快乐可爱、能歌善舞的精灵,只要它们一跳舞,整个森林一片欢腾。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两个恶魔,宣告这森林是它们的领地,并且要美丽的孔雀公主做它的“王后”。

孔雀公主假装高兴的样子,要恶魔到孔雀王国的宫殿里与她成婚。

她边走边跳边飞,把恶魔引到了森林边的沼泽地里,恶魔被污泥吞没了,森林恢复了太平。

孔雀公主唱歌跳舞,森林里又一片欢乐。

如今傣族的许多村寨都有长于跳孔雀舞的人,由于代代相传及民间艺人的精心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

各地孔雀舞大同小异各有专长,以表演者各自不同的技艺特长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瑞丽地区的孔雀舞,道具轻巧,技艺性比较高,独舞最具代表性,他们以模拟孔雀走路、飞跑、吃水、抖翅、飞翔、开屏等动作,形成丰富的舞步,瑞丽县半职业艺人较多,如瑞板、贺费、毛相、约相、旺拉等人,他们在表演上各有创新,以各自的流派风格而闻名全省。

景洪县以双人孔雀舞著称。

潞西县芒市的孔雀舞,原是表演“孔雀与魔鬼”的三人舞,后演变为独舞,以孔雀道具做得大而精美华丽,开合自如,吸引着广大观众。

景谷县的孔雀舞属歌舞剧表演,边舞边唱,舞蹈步伐较简单,以走步和碎步为主,表演的是佛经故事“召贺罕打孔雀”。

有的地区表演与伴奏音乐都比较自由,没有鼓语配合,并在表演间隙中演唱赞颂孔雀的民歌,“孔雀最爱和平,它的心像月亮一样光明……”充分流露出人们喜欢月夜、喜欢安详、平和的心境。

孔雀舞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

拖翅、展翅、抖翅、点水。

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

感情内在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

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手形和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法,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

孔雀舞

孔雀舞

孔雀舞
孔雀舞简介:
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孔雀舞特点: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

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孔雀舞表演形式:
孔雀舞没有音乐旋律的伴奏。

伴奏乐器虽然仅有象脚鼓、锣、钹等打击乐,但并不显得单调。

象脚鼓的鼓点异常丰富,音响变化万千,表演者一般都要选一位很好的鼓手伴奏。

这样,才能打出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的鼓点。

同时能随着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和情绪的变化而灵活、巧妙地变换鼓点。

木架上按大小顺序排列的锣虽然只打着单一的节奏,但也能随着表演者的舞蹈动作的节奏,但也随着表演的情绪和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有轻、重、快、慢之分。

钹的打法也如此。

策划、活动文案、活动攻略图文并茂,应有尽有!一网打尽!。

瑞丽傣族孔雀舞传承和现状研究报告

瑞丽傣族孔雀舞传承和现状研究报告

50瑞丽市是傣族先民发祥地,即“傣族的摇篮”。

外来宗教传入之前,傣族人均信奉原始宗教,13世纪后极多数傣族人改信佛教,较大的傣寨逐一建设奘房(寺庙),日益形成寺、塔遍布的地域特色景象。

傣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音乐、壁画、舞蹈、书法、文本写作等均为其载体,记述着傣族的历史和文化。

舞蹈作为聚集文化表象的综合体,涵盖了大部分内容记载,成为记述主体,也因此造就了形形色色的舞蹈表现形式,如象脚鼓舞、鱼舞、双面鼓舞、马鹿舞等,而在瑞丽广为流传的则是极具民族风格特点与标志性的傣族孔雀舞。

1.孔雀舞舞蹈文化概述舞蹈,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流传至今。

在人类创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历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存在方式、呈现方式,决定了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号称“艺术之母”。

然而舞蹈的意蕴并非仅限于肢体表象带来的感受,不同历史成因、文化环境派生出不同舞蹈,不同舞蹈又包含其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瑞丽傣族孔雀舞传承和现状研究报告【摘要】彩云之乡,红土之上,傣族民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根生土长的族源特质,使其成为云南古老的传统民族之一。

深厚的人文底蕴,多元的文化发展,赋予了傣族独具风格的民族特色。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符号性、具象性的方式记载了傣族历史进程、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并与社会共演进。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位于祖国西南部,中缅边境,因毛相、旺腊、依团等传承人在此不懈努力地传扬、发展孔雀舞,使当地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及表演方法呈多姿态之势,孔雀舞启发了当地民众的艺术追求,给予了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自信,可谓老少皆知,男女皆舞,瑞丽市因此享“孔雀之乡”美誉。

文章将从舞蹈文化传承与现状两方面记述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回首历史,瞻仰未来,为筑牢中国软实力,展现中国丰富深厚特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而努力奋斗。

孔 雀 舞

孔 雀 舞

孔雀舞的动作优美曲雅、柔韧内在而又盈敏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表现在膝部柔韧的起伏。这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 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这样, 使孔雀舞显得非常优美内在。 其二,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手臂手腕、手指柔软刚韧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上述三个部位的动作柔软而不松软,具有刚韧的内在力量。手上每个舞姿的变 化柔软而刚韧。这样的动作韵律,把孔雀温顺、善良、稳重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完美。 其三,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小腿动作的快速、敏捷、眼睛的灵活运用而充分表现出来。 其四,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体各部位组成优美曲雅的三道弯造型。如:右五位侧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脚旁掖腿,那弯曲的膝部、肘部、 ,提起的腕部, 送出的胯部,稍弯的腰部,微倒的头部等,这种别具一格的曲线形图案,再现了孔雀窈窕的体态。孔雀舞三道弯的造型与其他民间舞稍有区别。一般送出的 胯部与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关部多用顺倒,即倒向上身倾斜的方向。 孔雀舞的语汇也是非常丰富的。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真是千姿百态。如手上的动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摊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势可 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脚下的动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的舞 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耸肩等等。丰富的舞蹈语汇,描绘出孔雀的活泼、灵利、美丽。
孔雀舞没有音乐旋律的伴奏。伴奏乐器虽然仅有象脚鼓、 锣、钹等打击乐,但并不显得单调。象脚鼓的鼓点异常丰富, 音响变化万千, 表演者一般都要选一位很好的鼓手伴奏。 这样, 才能打出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的鼓点。同时能随着表演者的舞 蹈动作和情绪的变化而灵活、巧妙地变换鼓点。木架上按大小 顺序排列的锣虽然只打着单一的节奏,但也能随着表演者的舞 蹈动作的节奏, 但也随着表演的情绪和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有轻、 重、快、慢之分。钹的打法也如此。 当象脚鼓、 锣、钹三种乐器很协调的齐奏时,即能够打击 温柔抒情的鼓点, 也能打击出欢腾奔放和浑厚有力的鼓点鼓点。 鼓点激发起来演者的激情,同时,表演者精湛的表演艺术又感 染了鼓手。围观群众在表演者跳到高潮时,由一人(可由鼓手或 观众中的小伙子 )带头喝彩:"吾-吾"或"水-水"。这时,就出现 了一中短波百应的欢腾场面。 瑞丽傣族孔雀舞以单人舞为主,也有双人孔雀舞。舞者以 男性居多。孔雀舞有丰富多样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 肢和躯干的各个关节要重拍向下屈伸,全身均匀颤动,形成优 美的"三道弯"舞姿。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 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 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孔雀舞的特征与传承
【摘要】“孔雀舞”是傣族舞蹈中的重要分支,象征着傣族民间舞蹈的最高艺术境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成为艺术价值较高的一种表演艺术。

发挥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围绕孔雀舞的发展历程及优秀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传承展开思考。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艺术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
04-0150-02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孔雀舞也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

研究傣族孔雀舞的优秀特质,在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全面保护与发扬。

一、传统傣族孔雀舞概述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傣族的民俗文化就已经处于相当高的层面。

主要体现在汉代以后,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达到高峰,东汉时期洛阳开始出现魔术、杂技与乐舞等献艺现象。

(一)傣族孔雀舞起源分析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孔雀舞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傣族生态环境的影响。

傣族长期居住于亚热带山林内部,气候温和且物产丰富,孔雀在这一优美环境中长期居住。

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经出现“孔雀穿行鹦鹉树”的着名诗句,不难发现,傣族与孔雀之间的渊源较深。

随着古代文明的进步
发展,孔雀造型在青铜器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

其中,舞者头部插有羽翎,衣服的后摆向两边散开,形似孔雀开屏,属于傣族孔雀舞蹈早期的意识形态。

自明朝以来,人首孔雀身舞蹈图在傣族佛寺的壁画中出现。

人首鸟身的孔雀存在于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傣族先民一致认为这一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古老民俗可以在戴面具的孔雀舞蹈中获得启示。

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孔雀在佛教中的高尚形象开始出现在佛教故事中,如小乘佛教中就有在佛祖释迦牟尼的寿宴上,孔雀翩翩起舞的美好故事。

(二)孔雀在傣族文化中的意象分析
在民族文化中将鸟视为艺术灵感的来源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美印第安人的“雷鸟舞”、哈尼族的“木雀舞”、白族的“白鹤舞”,但是,
傣族中的“孔雀舞”却和傣族自身的民族文化紧紧相依。

傣族人民大都以孔雀羽毛作为装饰品,同时佛寺中的装饰壁画也都以孔雀为主题展开创作。

由于孔雀自身所具备的某些品格符合傣族人民对美好品质的希冀,所以,孔雀在傣族文化的传承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傣族文化中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第一,美的象征。

孔雀的外形漂亮优美,孔雀开屏时,其矫健、典雅的身姿格外吸引人,在诸多民歌、长诗中都将孔雀视为当之无愧的美的象征。

第二,威仪的象征。

在古老的傣族文化中有着关于孔雀舞起源的传说,在佛祖释迦牟尼举办盛大佛事时,无论人、鬼、神都前来朝贺,其中有对
人面金脚的动物在佛事中跳起贺舞,众人皆跟着跳了起来,遂形成了孔雀舞。

由于孔雀舞常存在于盛大佛事中,所以具备一定的威严性和神圣性。

第三,和平的象征。

傣族人民认为孔雀是善良、智慧、可以带来和平的动物,因而对其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将孔雀象征为傣族本体。

“傣”的内在涵义是和平,因此,傣族希望自身同孔雀一样美丽善良,对和平产生美好希冀。

在傣族古老的民间传说以及长诗、民歌中,塑造了诸多美好的孔雀形象,优美动听的舞蹈与赞歌全面表达了傣族人民自身纯洁、善良的美好品格,表达了其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第四,吉祥的象征。

傣族人民认为孔雀开屏是一种吉兆,在左思的《蜀都赋》中记载有:“金马骋光之绝影,碧鸡倏忽而耀仪。

”傣族人民认为文中所提及的“碧鸡”是孔雀,因为孔雀属于吉祥之物,在诸多动物中灵性较强。

第五,民族优越感的象征。

傣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舞蹈姿态,就是对孔雀体态三道弯舞姿的模仿,格外注重下巴微翘和挺胸的姿态,洋溢着骄傲自信的神态,属于孔雀自身具备的习性。

孔雀认为自身在百鸟中最为美丽、典雅,一旦周围人群的衣服过于亮丽,孔雀会打开自己的尾巴,在人群中昂首挺胸地漫步,以强调自己的魅力。

同其他民族相比较,傣族的历史较为悠久,同时其经济、文化、政治都处于较高地位;傣族对孔雀的喜爱与赞颂,无一不是传达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尊崇,是傣族感情的重要寄托,有着鲜明的傣族民族文化特色。

二、傣族孔雀舞的舞蹈特征
傣族孔雀舞在舞蹈历史的发展变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一套舞
蹈体系,推动着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孔雀舞的表演形式
传统孔雀舞的表演形式远远不同于现代舞台的孔雀形象,传统的孔雀舞往往由男子完成,主要利用象脚鼓、锣等进行打击乐伴奏,丰富了舞蹈内容;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佩戴相应的孔雀羽毛作为装饰,肩膀则披戴莲花瓣,脸上则戴有尖塔状的菩萨面具,模仿孔雀日常生活中的习性与骄傲神态,突出了孔雀的高贵性,寓意着平安吉祥。

然而,现代化的孔雀舞蹈却对这些形式进行了简化。

(二)孔雀舞的动作特征
傣族舞蹈风格中对孔雀舞的动作习性进行了整体呈现,孔雀舞蹈动作风格整体表现了含蓄又浓烈的感情,其舞姿典雅,增加了自身的风格魅力。

舞蹈主要以上下肢以及头部的运动为主要形似,旨在突出腰部的韵律。

由于传统傣族舞蹈多以男性为主,双腿处于张开状态,模仿孔雀的三道弯造型,进一步展现了孔雀舞的独特韵律,丰富了孔雀舞的造型美感。

孔雀舞蹈的静态造型以传统三道弯为基础,结合佛教文化领域的舞蹈风格,赋予了傣族孔雀舞鲜明的宗教色彩。

此外,印度文化以及缅甸文化中丰富的艺术题材、多元化的舞台表演形式、优美的舞姿造型等都对孔雀舞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不断传承、吸收的过程中,傣族孔雀舞逐渐具备自身的风格特色。

尽管孔雀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统一化,但是,由于傣族自身存在诸多分支,并且关于孔雀的民间传说多不胜数,且表演者的动作技巧不同,所以不同地域的孔雀舞蹈具备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傣族孔雀舞自成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推动了现代孔雀舞舞台表演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