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形图的绘制分析
地形图的绘制与解读技巧分享

地形图的绘制与解读技巧分享引言地形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
它通过图形和符号的方式,展示了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地理信息。
然而,要准确地绘制和解读地形图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地形图的绘制与解读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工具。
一、地形图绘制技巧1. 合理选择比例尺在绘制地形图时,合理选择比例尺是非常重要的。
比例尺决定了地形图中各种地形元素的相对大小和位置。
如果比例尺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或不完整。
一般来说,要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要素的细节程度来选择比例尺,以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准确标注地形元素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中,需要准确标注各种地形元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标注可以通过符号、线条、颜色等方式来完成,要注意使用统一的符号系统,并确保符号的大小和形状合适。
此外,还要注意地形元素的命名,使用准确、简洁的名称,避免冗长和模糊的描述。
3. 考虑地形图的细节地形图是对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概括和表达,然而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各种细节。
在绘制地形图时,要注意细节的表达,例如山脉的峰峦起伏、河流的曲折流程、湖泊的大小和形状等。
细节的表达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比例尺和符号来实现,以便更准确地呈现地形特征。
二、地形图解读技巧1. 理解地形图的符号和颜色地形图使用各种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例如山脉用等高线表示,河流用线条表示,湖泊用蓝色填充等。
在解读地形图时,要熟悉并理解这些符号和颜色的含义,以便正确地理解地图上所表达的地貌信息。
2. 分析等高线的密度和形状等高线是地形图中常用的一种符号,它连接了地球表面等高点相同的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和形状,可以了解地形的起伏和陡峭程度。
一般来说,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陡峭,表示地形陡峭程度越高。
通过分析等高线的密度和形状,可以推断出山脉的形状、山谷的位置等信息。
如何进行地形图的制作与绘制

如何进行地形图的制作与绘制地形图是研究地理特征和地貌变化的重要工具。
制作地形图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势、地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的制作与绘制过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地形图的制作,并明确它的重要性。
一、搜集地形数据地形图的制作首先需要搜集地形数据。
根据不同的制作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获得地形数据。
常见的地形数据搜集方式包括使用卫星遥感图像、使用测绘仪器进行现场测量、借助已有的数字地形模型数据等。
对于小范围的地形图制作,可以使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对于大范围和更为复杂的地形,可以使用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地形模型数据。
二、处理地形数据获得地形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剪裁,保留感兴趣的地域范围,并排除一些无关的信息。
其次,需要对数据进行重建和插值,填补数据中的空缺,并得到连续、平滑的地形表面。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处理方法,如平滑滤波、特征提取等,增强地形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三、数据可视化与图像渲染地形图的制作需要对地形数据进行可视化与图像渲染。
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线型、着色等表达方式,以突出地形特征。
图像渲染可以通过色彩搭配和光照效果改变地形图的视觉感受,使得地形图更加真实和生动。
四、符号化与标注地形图通常需要进行符号化和标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形图中的信息。
符号化是地形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合适的符号和颜色搭配来表示地形特征。
标注是地形图中的文字说明,包括地名、高程、坡度等信息。
符号化与标注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地形图的可读性和信息传达效果。
五、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在许多领域和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形图可以用于地质勘探、环境评估、规划设计等专业领域,也可以用于旅行、探险、户外活动等日常生活中。
制作精美、准确的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为各种活动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六、地形图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获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形图制作也在不断革新。
如何进行地形图绘制与处理

如何进行地形图绘制与处理地形图绘制与处理是地理学和地质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通过绘制和处理地形图,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进而推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绘制和处理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技术、以及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绘制和处理方法地形图的绘制是将地球表面的实地调查数据经过处理和绘图,形成一种表示地形与地貌的平面图。
绘制地形图的方法主要包括制图法、控制点法和描图法。
制图法是利用测量仪器直接在地面上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数学计算和绘图技术将测量结果转化为地图。
控制点法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点,然后进行测量和定位,最后通过插值和绘图等方法得到地形图。
描图法则是在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补充和修正,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特征。
地形图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地貌图像的解译和数据的分析。
地貌图像解译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上的图像特征,推断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
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析。
DEM是将地球表面的高度信息以数值的形式存储起来,并通过插值算法构建地形模型。
GIS则是将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存储和分析的系统,能够对地形图进行各种空间分析,如坡度、坡向、流域分析等。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技术地形图的绘制和处理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技术对地形图的质量和精确度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测量、遥感和卫星导航等。
测量是指在地面上采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如水平仪、经纬仪等。
遥感是指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方式获取地形和地貌信息,如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
卫星导航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对于地形图数据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的获取、清理、校正和分析等。
数据获取是指从不同数据源获得地形数据,并进行整理和组织。
数据清理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排除错误和冗余数据。
地形图的绘制与解读方法详解

地形图的绘制与解读方法详解地形图是一种通过图形、符号和色彩等方式表达地表地形特征的地图类型。
它不仅可以用于地理学、地质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可以帮助军事规划、工程设计等实际应用。
绘制地形图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且解读地形图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绘制与解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地形图的绘制分为地形特征描绘和地势高程表示两个方面。
1. 地形特征描绘地形特征是指地表上的各种地貌、地物等特点。
在绘制地形图时,要准确描绘这些地形特征。
具体的方法包括:(1)观察地形:实地调查是绘制地形图的基础。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地表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准确描绘地形特征。
(2)使用影像资料:现代技术使我们可以使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影像资料来获取地表的信息。
这些影像资料可以为地形图的绘制提供重要参考。
(3)制作底图:在绘制地形图之前,需要制作好底图。
底图可以包括地理坐标、道路、河流、湖泊等基本地理要素,为描绘地形特征提供基础。
2. 地势高程表示地势高程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它可以通过等高线、色斑图、阴影图等方式表示。
不同的表示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况:(1)等高线:等高线是指连接等高点的曲线。
通过绘制等高线,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表的高低变化。
等高线的间距决定了地形图的精度,一般而言,山地地形图的等高线间距要比平原地形图更小。
(2)色斑图:通过将地形图分成不同颜色的区域,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地表的高低特征,尤其适用于平坦地区。
一般而言,较低地势的区域使用较浅的颜色,而较高地势的区域使用较深的颜色。
(3)阴影图:利用光照效果,通过给地表添加阴影,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地形的起伏和倾斜情况。
阴影图可以用于探测地表的山脊、沟壑等特征。
二、地形图的解读方法解读地形图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上的符号、色彩和图案等信息,了解地貌特征、水系系统、高低变化等地表地形情况。
地形图的解读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读方法:1. 观察等高线和等高点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间隔、形状和等高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地表的平缓程度、地势的起伏情况以及地表的地貌特征。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20242025年高中地理

2.图中(
)
课
A.①地适合建观景平台
堂
B.②地适合修建梯田
小
C.③地适合建村寨
练
D.④地分布有季雨林
解析:①地靠近河谷,地势相对较低,视野不开阔,不适合建设观景平台,A错误;②地等高线相对稀疏,为缓坡, 适合建设梯田,B正确;③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不适合建设村寨,C错误;④地位于山顶,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森林主要为自然林,结合纬度特征推测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故选B。
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
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 高 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所示, 度 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500 m, 的 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100 m,等高 判 距d=100 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读
①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 H大<H最大<H大+d ②图中最小海拔(H最小) H小-d<H最小<H小 ③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 H大-H小<H相<H大-H小+2d
一
凹坡和凸坡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的坡,等 高线分布特征为下疏上密;凸坡是下部坡度 陡,上部坡度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 密上疏。掌握凹坡和凸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有助于突破两点间的“通视”问题。
叁
应用分层设色 图分析地貌
一
复杂的地形区,地貌类型往往彼此组合,等高线分布十分复杂。在等高线之间根 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 然地感知地表的起伏状况。
区域 认知
培养学生具备对人类活 动区域(包括自然区域 和人文区域)的认知能 力。这包括理解区域的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 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 联系和差异。通过学用 地图探究地貌特征,学 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 解不同区域的地貌特点 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地形三维显示的基本理论和算法精品PPT课件

投影面P
y
m
O
θn
N
Z
x TOT
物面T
YT M
XT
§3.3 投影变换的数学模型
如上图所示,DEM中任一点M在地面坐标系OT- XTYTZT,a中的坐标为(Xm,Ym,Zm),它在投影平面 P上的像点为m,则m点在投影坐标系O-xy中的坐标 (xm,ym)由下式计算求出:
y xm m ((X X (X M M M X X X S S))Ss c )s(io X i n M ss n ss iiiX n n ( n S Y )(M Y c (Y M M o Y S Y ) Y S sc)(SY s )M o s i ic s n Y c n S c o )o so s i(s Z (s n Z M (Z M M Z Z SZ )Ss)Sc ) io n s
不难看出,上述坐标变换的数学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该数学模型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2)改变视点S的位置,就可以在屏幕上绘制出在不 同方位观察地面的立体透视图;
3)若视点位置不变,只改变参数θ,这意味着代 表地形表面的DEM数据场绕视点和投影平面P旋转不同 的角度,也同样可以在屏幕上生成不同视角条件下的 立体透视图。
(XT,YT,ZT)是视点S在地面坐标间的夹角;
θ是地面坐标系的XT轴与投影坐标系的X轴之间的夹角。
§3.2.3 透视投影变换原理
S 视点
投影面P
y
m
O
θn
N
Z
x TOT
物面T
YT M
XT
§3.3 投影变换的数学模型
如上图所示,DEM中任一点M在地面坐标系OT- XTYTZT,a中的坐标为(Xm,Ym,Zm),它在投影平面 P上的像点为m,则m点在投影坐标系O-xy中的坐标 (xm,ym)由下式计算求出:
如何进行地形图的制作与解析

如何进行地形图的制作与解析地形图是地理科学中一种重要的图像工具,用于展示和解析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的基础,也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军事策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的制作和解析过程,并涵盖了测量、绘制、符号解释和分析等关键步骤。
一、测量地形图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测量工作。
测量包括地形特征的高程、坡度和方向的测量。
以高程为例,使用测高仪测量不同位置的地面高程,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通过多点测量,可以获得一个区域内地面高程的整体分布情况。
二、绘制在地形图的制作过程中,绘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绘制地形图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专业地图绘制工具。
首先,将测量得到的高程数据输入到相关软件或工具中。
然后,根据比例尺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地面的高程变化。
通过连接地面上不同高程点的等高线,可以绘制出地形图的主要特征。
三、符号解释地形图中使用的符号解释是其他人能够理解和读取地形图的关键。
通过合适的符号和标识,可以展示地形特征中的山脊、河流、湖泊、森林、道路等。
符号解释应准确、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四、分析地形图不仅可以用于展示地貌特征,还可以进行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旨在识别和解释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以地质勘探为例,通过地形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矿藏、岩石类型和构造特征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地形图的分析可以帮助规划师确定合适的建筑位置、道路布局和水资源利用方式。
五、应用领域地形图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理学研究中,地形图可以帮助学者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过程。
在环境保护中,地形图可以帮助监测和管理自然资源,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
在军事策划中,地形图是军事行动和作战计划的基础,可以帮助军方确定最佳的进攻和防御战略。
六、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形图的制作和解析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地形图制作和解析带来了新的机遇。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图制图与地貌分析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图制图与地貌分析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在地理学和地质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过程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因此对地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测绘技术作为地理信息获取和展示的重要工具,在地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图制图与地貌分析。
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描绘地球表面的地图。
制图过程需要通过测量和采样,获取地面的高程数据,并利用等高线的方法将这些数据呈现出来。
地形图不仅是地貌研究的基础工具,也是地理空间信息展示的重要手段。
地形图制图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传统的地形图制作通常采用地面测量仪器进行点线面的测量,这种方式相对繁琐且耗时。
如今,随着卫星遥感和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发展,大范围地形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卫星遥感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地表的空间分布和形态信息,而激光雷达则可以利用激光束对地表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
这些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形数据的采集效率和精度。
获得地形数据后,地形图制图的下一步就是数据处理。
地形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和地形数据模型的建立。
数据的预处理通常包括数据清理和误差校正等步骤,以确保地形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地形数据模型的建立则是将采集到的点线面数据进行整理和优化,构建成能够直观表达地貌特征的数据模型。
地形图制图的最后一步是绘制和展示。
在绘制地形图时,除了等高线外,还可以利用颜色、符号和标注等方式,增加地貌元素的表现力。
绘制地形图时需要根据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如山脉、河流和湖泊等,综合运用多种符号和颜色表达地貌的多样性。
地貌分析是通过对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地表形态以及地貌演化的过程和机理。
地貌分析可以对地貌特征进行描述和量化,也可以通过地貌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揭示地球演化的历程。
地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地形量化分析、地形特征提取和地形分类等。
地形量化分析通过对地形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到地形特征的数值描述,如平均高程、坡度和凹凸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1993)中,根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将地形信息 分类: 1)测量控制点 2)居民地和垣栅 3)工矿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4)交通及附属设施 5)管线及附属设施 6)水系及附属设施 7)境界 8)地貌和土质 9)植被 10)独立地物 11)注记
3.2.3 设置图层 使用图层来管理和控制复杂的图形,是AutoCAD最突出的特 点。在AutoCAD绘图中,可以将不同种类和用途的图形分别置 于不同的图层中,从而实现对相同类图形的统一管理。这种以 图层为管理单元的思想与测量上我们对地类的分类管理是一致 的,自然我们就想到将不同的地类置于不同的图层中,并利用 图层的特性,如不同的颜色、线型和线宽来区分不同的对象, 这为地形图和地籍图的绘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4.3 插入控制点符号 控制点的符号可以通过写图块的方式,将事先编制好的图块插入到 CAD中。可单击菜单栏“插入” “块”,将指定路径下的控 制点块文件插入到CAD中。依具体情况选择“缩放比例”和“插入 点”。 1)缩放比例 对于1:1000的地形图,x,y方向的缩放比例按系统默认的1插入即可; 如果比例尺为1:2000,插入符号时,缩放比例应为2.0;地形图比 例尺为1:500时,缩放比例应设置为0.5。 2)插入点 在插入对话框中依次输入y,x,z,或者依次在屏幕上通过鼠标单击方式 指定(打开节点捕捉)。
在命令行输入layer回车后,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后,在中 间的空白区中按鼠标右键,点击屏幕菜单“新建图层”,在名称 输入框中键入字符“KZD”作为图层名称,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 “白色”,在颜色对话框中点击“红色”方框,按确定返回图层 管理对话框。
这里要说明的是,图层 的命名可用汉字,也可 用英文或汉语拼音标示, 但通常都是简写,方便 应用。
正方形分幅面积一览表
比例尺 1:5000 1:2000
图幅尺寸 40cmX40cm 50cmX50cm
实地面积 4km2 1km2
图幅数量 ¼幅 1幅
1:1000
1:500
50cmX50cm
50cmX50cm
0.25km2
0.0625km2
4幅
16幅
3.1.2 地形图的内容
地形图是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形状和社会现象经概括后,通过数学方法, 按照一定比例尺用特定符号缩绘在图纸一面。 地形图要素: 1)数学要素: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坐标网、投影关系等。 2)自然地理要素:地球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例如水系、地貌、 土壤等。 3)社会经济要素:地面上人类活动成果所包含的要素,例如居民地、 道路网、经济文化等。 4)注记和整饰要素:图上各种注记及资料说明等,例如图名、图号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
第3章 地形图的绘制
3.1地形图绘制的基本知识
3.1.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 地形图的比例尺 图上一段直线的水平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分 为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取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形式: d/D=1/(D/d)=1/M 地形图有固定的图幅大小 和确定的比例尺。工程建设用的地形图一般 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即1:5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乃至更大比 例尺地形图。
2 地形图的分幅 分幅就是把地形图分成一定规格的小块,每一小块称为图幅。 目前地形图正规的分幅方法有两种:按经纬线划分的梯形分幅和按纵 横坐标格网线划分的正方形分幅。 矩形分幅: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按纵横坐标线分幅,使图廓呈矩 形,也称正方形分幅。分幅形式是:一幅1:5000分为四幅1:2000 地形图;一幅1:2000分为四幅1:1000地形图;一幅1:1000分为 四幅1:500地形图。
3.4.2 展绘控制点 在CAD中绘点主要有两种方式:“单点”和“多点”。可单击 菜单栏“绘图” “点”进行选择。 假设有一个三角点控制点,其坐标为x=2345.321, y=1234.456, z=98.123。现按绘图比例尺1:1000绘展该控 制点,并注记点名和高程。 命令:point 当前点模式:PDMODE=2 PDSIZE=-2.0000 指定点:1234.456,2345.321↙ 同时输入多个控制点时,可选择“多点”,并在命令窗口“指 定点:”后连续输入控制点的y,x坐标。
文件类型选择“分隔符号”, 点击“下一步”,选择“逗 号”,其他用默认设定,即 可得到Excel格式的数据。
测量与数学绘图当中的(x,y)坐标是相反的。因此,对Excel 表中数据进行编辑时,一定要保证坐标的顺序是(y,x)。将 y,x调整到Excel的一列当中,并且用逗号分隔开。 编辑方法如下:删除多余的第二列,选中E2栏,输入公式为 =C2&“,”&B2,按回车键。最后,编辑完毕,保存为.xls格式 文件,备用。
地形图上注记的字符,其字号、字形以及方向都有不同的 规格和要求。字符注记的方向可按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水平 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及屈曲字列。居民地名称、自 然地理名称、说明注记及数字注记的字向均为正向字头朝 北图廓,街道名称、铺面材料注记、管线属性注记等字向 以及字序则按方向变化
图9—39 字符注记方位 注记项目
3
DLDW
BUILDING
1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LSS GXYZ SXSS JJ DMTZ ZBTZ ZJ GCD ZDH SJW DGX DSX
ROAD PIPELINE WATER BORDER RELIEF VEGETATION ANNOTATION HEIGHTPOINT POINTNUMBER TIN CONTOUR ISOBATH
4 2 5 2 3 3 7 1 1 1 2 2
16
17 18
面积注记
界址点 图框
MJZJ
JZD TK
AREA
BOUNDARYMARK MAPFRAME
4
1 4
3.2.4 设置文字样式 设置文字样式的步骤: 命令:ddstyle或style 菜单栏:“格式” “文字样式”
3.3 数据准备
3.3.1 数据传输 将全站仪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当中,将该数据保存为.dat格式文件, 称为EPS(PC,PA,X,Y,Z)数据格式,可用记事本打开。 3.3.2 数据格式转换 使用Excel对导入的数据进行转换。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将地类共分十大类,分别是:测 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交通及附属 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 注记。如果考虑到实际绘图的需要,也可增加其它图层,如等高线层、 高程点层、展点号层、图框层等。图9-8 创建测量控制点(KZD)图 层 图层的创建可用LAYER命令,在图层管理对话框中进行,十分方便。 下面演示如何创建测量控制点层。
3.6 文字注记
根据注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 名称注记:地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和社会地理要素名称的注记,如 山名、河名、居住地名等 说明注记:对地物的性质、种类或特征的说明,如房屋的用途等 数字注记:说明物体数值特征,如房屋的层次、点的高程、河流的深 度等。 3.6.1 地形图文字注记的几项规定
1 已知三点绘制房屋 将碎部点展绘到CAD上之后,用pline命令依次连接1、2、3点。打开 对象捕捉和对象追踪,捕捉到1、3点后,向4方向移动鼠标,直到1、 3点都出现垂足捕捉时,单击鼠标,得到4点,最后闭合到第1点上。 房屋外轮廓线绘制完成后,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还要标记房屋的结构 和层数。通过dtext命令,输入单行文字的方式,设置适当文字高度, 输入文字注记。 2 规则的多点房屋 P61
序号 1 2
汉语图层名称 测量控制点 居民地和垣栅 工矿建(筑)物 及其它设 施 交通及附属设施 管线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 境界 地貌和土质 植被 注记 高程点 展点号 三角网 等高线 等深线
拼音图层名称 KZD JMD
英文图层名称 CONTROLPOINT RESIDENCE
索引颜色号 1 6
3.4 控制点的展绘
地形测量中,各级控制点是地形碎部测量的基础,在地形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通常按地形图图式中规定的控制点符号表示在图上。 测量外业工作的原则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在绘 图时也同样要采用这一原则。 CAD中展绘控制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展绘控制点,另一 种是通过展点程序绘制控制点。 3.4.1 设置点样式 设置步骤: 命令:ddptype 菜单栏:“格式” “点样式”
3.2 环境设置
3.2.1 设置图形单位 用单位units命令可确定绘图时的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及其精度和角度 方向。 图形单位的设置步骤如下: 命令行:units 菜单栏:“格式” “单位”
3.2.2 设置图形界限 设置一幅50cmX50cm正方形图幅界限步骤如下: 命令:limits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X左下,Y左下↙ (输入本幅图左下角坐标) 指定右上角点<410.0000,297.0000>: X左下+500,Y左下+500↙(输入本幅 图右上角的坐标)
无 无 无
1.0 1.0 1.0
数字注记
正等线体
2.4
2.0
无
0.8
山名注记 水系名称 道路名称
长中等线体 宋体 中等线体
4.5 5.5 4.0
4.0 4.5 3.5 4.0 2.75
无 左斜 无
0.8 1.0 1.0
3.6.2 AutoCAD字体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