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024年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2024年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3. 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4. 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5. 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各位先秦诸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先秦诸子的基本教育观念。
2. 分析各位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借鉴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理解与比较。
教学重点: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古代教育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内容讲解:(1)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等。
(3)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
(4)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民本等。
(5)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恶论、法治、教育改造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 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3. 墨子的学前教育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4. 孟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民本5. 荀子的学前教育思想性恶论法治教育改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
(2)分析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论述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教育实践中的不同体现。
2. 答案:(1)孔子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爱、礼仪、孝道、教学相长等,强调教育的道德性、实践性和个体性。
《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编:中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1、奴隶社会建立的保傅教育制度中,设有“三公”“三少”教育子女,三公是指什么? (太保、太傅、太师;少保、少傅、少师)2、慈幼机构的建立开始于何时?(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当时建立的主要慈幼机构有哪些?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l)思想品德教育1 )孝悌;2)崇俭;3)诚信; 4)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1)礼仪常规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书写、听解《四书》、诗、赋、格言等。
(4)身体保健教育4、封建社会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哪些?(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5、封建社会用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什么?《四书》《五经》6、封建社会用做诗赋教育的主要教材有哪些?《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贾谊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是谁的语言?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什么?——《颜氏家训》5、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哪些?《小学》与《童蒙须知》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8、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9、述评张履祥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什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它是清政府1903年命张百熙、张之洞、容庆等人制定并于1904年颁布实施的。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学前教育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教育观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特点。
2. 掌握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教育理念。
3. 能够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解与辨析。
教学重点:古代学前教育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过程:展示图片(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5分钟)→ 导入新课(5分钟)2. 内容讲解:(1)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30分钟)a. 柏拉图的教育理念b.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2)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昆体良的教育观念b. 西塞罗的教育观点(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20分钟)a. 古埃及的教育特点b. 古埃及的教育制度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代学前教育情景,进一步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4. 例题讲解(20分钟):分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希腊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理性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亚里士多德:德育、智育、体育、美育2. 古代罗马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重视家庭教育、注重道德教育西塞罗: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修辞学教育3.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忠诚、勇敢、智慧的公民制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师徒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2)分析古代罗马、埃及的学前教育特点。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要说这 2014 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二章里讲的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那可真是有点意思。
咱先来说说古代人对学前教育的看法。
在古代,虽然没有像咱们现在这么系统和科学的学前教育体系,但古人也有他们独特的智慧和想法。
就比如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天赋来教育他们。
这让我想起我家小侄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但是数学就不太灵光。
要是按照孔子这思想,那就得着重培养他画画的才能,而不是硬逼着他在数学上拿高分。
再看看孟子,他强调“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就是要保持和扩充这种善良的本性。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主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周围的大人都纷纷夸赞,这其实不就是孩子善良本性的体现嘛。
还有荀子的“性恶论”,他觉得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来改造。
这就好比有些小孩子一开始可能会任性、调皮,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能让他们变得懂规矩、有礼貌。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里还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像《礼记》里就说“德者,本也”,把品德看作是根本。
我记得有一回坐公交车,上来一个老奶奶,一个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让座,这小小的举动就是品德教育的成果呀。
另外,古代也很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好几次家。
这就说明,古人早就知道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啦。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还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比如说早睡早起、勤奋读书。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爸妈每天都让我按时睡觉、起床,一开始我还不乐意,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习惯有多重要。
总之,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和丰富,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对咱们现在的学前教育还是很有启发的。
咱们得好好研究研究,把那些有用的东西传承下去,让现在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茁壮成长!。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 训练,使之"积久成熟"。 朱熹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订的学 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学》和《童蒙须知》
为儿童学 “眼前事” 编写的两部教材---《小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朱熹
阳明先生
他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训蒙大意读 刘伯颂等》、 《教约》 (《社学教条》)以及言论 录《传习录》中。
(三)均爱勿偏 (四)风化陶染
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 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四、《颜氏家训》述评
理学的集大成者 《小学》和《童蒙须知》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他把人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大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 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 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 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 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但有所 发展。
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幼时家庭教育的好坏,会关系一个人甚至一个家 庭的成败兴衰。
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
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代替的。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幼师期末复习: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古代学派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和理念,重点分析孔子、孟子、荀子等教育家的思想,以及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学派教育观点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各学派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教学重点:儒家、道家等主要学派学前教育思想的核心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蒙学教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前教育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墨家等古代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比分析其异同。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古代教育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例,分析其教育思想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1.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2. 异同点比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儒家与道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运用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著作,深入了解其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学前教育史之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本章提要: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前教育制度,但积累了数千年的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
历史上曾出现很多思想家、教育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和发展前人经验,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见解和主张,对当时学前教育的实施产生很大影响。
他们的经验和思想,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不失为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思想家、教育家很多,本书只选贾谊、颜之推、王守仁作为代表予以简述。
其他如朱熹、司马光、朱柏庐、张履祥等也很值得研究,此不多赘述。
第一节贾谊的幼年太子教育思想贾谊(公元前200一前l68),西汉初期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
年少才高,22岁被文帝召为博士,旋任太中大夫。
他善议政,对汉代的大政方针发表不少看法,提出许多治国良策,颇得文帝重视,后遭诽谤贬任长沙王太傅,继又为汉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
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
贾谊自责自己身为太傅未能尽职尽责,没保护好太子,竞忧郁而死,年仅32岁。
贾谊两度八年的太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太子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子教育的理论进行了研究。
他的著述很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关于太子教育的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一、早谕教贾谊认为,太子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他指出:殷周之所以国祚长久,而秦代却“二世而亡”,原因在于对太子的教育不同。
殷周时对太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许多贤士辅佐,故能长治久安;而秦代则反之。
由此可见,“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对太子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安危。
因此,必须使太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品行端正,则“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贾谊认为:“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
”对太子的教育在其未出世前就要进行。
王后怀胎七个月,就要迁往安静清幽的侧室居住,使其不听邪音,不食邪味,以养成良好的心性,保证充足的营养,“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一切言行举止符合正礼,这样生出的婴儿才会中正不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注意给儿童留有一定余地,使他们能学得活 泼主动,真正消耗吸收。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王守仁用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作比喻, 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 根据年龄之异,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 区分开,把“社学”专门作为儿童教育机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胎教
早谕教
二、贾谊的学前教 育思想
选左右
重儒术
贾谊对古代胎教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 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首先,
其次,要对孕妇 再次,安排适当
要选择配偶,胎
举行“正礼”的 的环境及人员对
儿的状况并不单
教育。
孕妇予以影响。
由母亲决定。
(二)早谕教
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开始:
递进过程。
“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 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 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针对他们的身 心发育水平来施教。
(三)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要 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童子的格物致知” 。
早”字,认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 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对他实施教育就会收到 最佳的效果;同时,早期教育也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重 要阶段,个人幼时接受的教育往往决定着他日后的成长 道路,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选左右
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为加 强皇太子的早期教育,在宫廷中应设“三公”、“三少”。
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将一个人 的教育分为 “小学”和
“大学”两个 阶段。
《小学》是旧 时封建社会的 小学教材,宣 传孔孟之道, 灌输封建思想。
(一)重视蒙养教育
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小学”:8岁-15 岁,任务是培养
“圣贤坯璞”。
要求形氛生动,能激发兴趣。
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须知》、《学则》)。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2. 根据脾性之异,把儿童分为刚性的“狂 者”型和柔性的“狷者”型。 3. 根据才能之异,对于认识水平高的授以 较高深的内容。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顺导性情, 鼓舞兴趣)
(一)提倡教育儿童一定要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 悦”。 (二)儿童的特点是喜欢玩耍游戏而不喜欢拘束。 (三)忽视儿童的兴趣,压抑儿童学习积极性,那就如 同遭到冰霜的伤害。 (四)王守仁严厉斥责教师把儿童当作囚犯一样来体罚。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 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二)、提倡及早施教
为什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施教呢?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 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
(五)、主张博学致用
颜之推认为,学习能够使人博学多识。 人不但需要广博的知识,还要抓住要领,能 够灵活致用,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广博,夸夸 其谈,不要要领。
(六)、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重视风气熏陶)
绝大多数人的品性是在后天环境和教 育的熏陶下,多方习染而成的。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 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蔫。”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二)、提倡及早施教
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神情未定”——潜移默化、自然熏陶——“不教而教”
(三)、主张慈严结合
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 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 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怒日隆而增怨,逮 于成长,终为败德。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颜之推(531年-约591年):字介。中国古代文学家,教 育家。生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生 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幼年丧父,不辍于学,七岁
能诵《鲁灵光殿赋》。十二岁时,萧绎自讲《庄》、《老》,曾为门徒, 然性不喜道家之言,故仍精研其家世传之《礼记》、《左传》。 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三为亡国之人”。
(四)、提倡正面教育
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正面教育为 主,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重视榜样的教 育作用。同时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 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 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宁波余 姚人,因曾筑室于会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 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 家、道家、佛家。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 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 之”,为他改名为“守仁”。
“三公”:包 括太师、太 傅、太保。
“三少”:包括 少师、少傅、
少保。
师、保、傅是太子最 早、最重要的教育者, 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 影响着太子德性的形 成,最终关系到国运
能否长久。
(四)、重儒术
贾谊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向统治者进言, 要求注重儒术,按照儒家的理想人格来塑造太子, 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太子 的文化知识教育,贾谊主张应注重《诗》《书》等 儒家经典的传授。在贾谊看来,儒家经典不仅是古 代文化的记载,而且含有丰富的道德涵养和价值。
(一)、注重家庭教育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 所服” “亲”是“信”的条件,而“信”是 “服”“诲”的前提。
(二)、提倡及早施教
颜之推主张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要 行“胎教”。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 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 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 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 术著作。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 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 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 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 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生平与著作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 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贾生、贾 子等,是梁怀王的太傅,贾谊关于早 期教育的论述,主要是关于太子教 育的论述,见于《新书》的《傅职》 《劝学》和《胎教》诸篇中。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贾谊认真总结了太子教育的经验,按太子一生不 同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将太子这个教育过程分 为四个阶段,即胎教、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前 两个阶段属于学前教育。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明人伦”
教育的任务是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 儿童也是完全可以掌握人伦之学的。除了 “明人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为学问的, 离开了“明人伦”去谈什么学问都是异端邪 说。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循序渐进,量 力而施
(一)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 育成长过程是一个有阶段的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
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等, 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 人,不教不知也。”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 善德性,增长知识。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源自(六)、 注意环境 的影响(一)、 注重家庭 的教育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五、主张陶冶教育 六、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明人伦”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 伦”。 “人伦”: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二)、 提倡及 早施教
(五)、 主张博学
致用
(四)、 要求均 爱勿偏
(三)、 主张慈 严结合
(一)、注重家庭教育
“家教奠基, 父母有责”
颜之推把良好 的家风看作是 一个家族的传 家之道,对儿 童成长起到潜 移默化的作用。
教,素为 整密。昔 在龆龀, 便蒙诱诲; 每从两兄, 晓夕温情, 规行矩步, 安辞定色, 锵锵翼翼, 若朝严君 焉。赐以 优言,问 所好尚,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五、主张陶冶教育
通过“习礼”、“读书”、“歌诗”等活动进 行陶冶。
“习礼”:严肃的道德礼仪教育 + 增强体质 “读书”:陶冶儿童的智慧,存心养性,宣泄情感 “歌诗”:适度表达情感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六、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全面诱导, 不执一偏)
广泛的教育内容,可以促进儿童多方面发 展。“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 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六)、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重视风气熏陶)
“与善人居”
“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 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 不利于事也。”
“慎交游”“交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