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指南

合集下载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草案)一、便秘诊治流程提出的背景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包括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许多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不少便秘无器质性病因,罗马II 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提出和便秘有关的病症有功能性便秘、盆底排便障碍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其中,功能性便秘需除外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

而盆底排便障碍需符合功能性便秘的标准,并具备盆底排便障碍的客观检查依据。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为突出表现。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症时的便秘甚至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高达15%~20%。

而北京地区对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因此,预防和及时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制定适合于我国的便秘诊治流程,必将使整个社会受益。

2001年我国胃肠动力会议(深圳)提出便秘诊治流程,近10个月来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今年8月在北京中国慢性便秘论坛会上,我国200多名消化医师进一步讨论了诊治流程。

二、我国便秘流程的思路和依据:便秘的诊断要点:正常的排便需具备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排便功能。

如有任何环节的故障,均可以引起便秘。

对慢性便秘的诊断应包括便秘的病因(和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

如能了解和便秘有关的累及范围(结肠、肛门直肠、或伴上胃肠道)、受累组织(肌病或神经病变)、有无局部结构异常及其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则对制定治疗和预测疗效非常有用。

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中国慢性便秘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指南

1、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便 功能性排便障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器质性疾病 3、药物
目前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 分为
1、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 2、排便障碍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 3、混合型便秘 4、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
药物治疗:便秘药物应用得循证医学等级水平
容积性泻药 欧车前 聚卡波非钙 麦麸 甲基纤维素
渗透性泻药 聚乙二醇 乳果糖
刺激性泻药 比沙可啶 番泻叶
促动力药 普芦卡必利
容积性泻药 Ⅱ类, B级 Ⅲ类, C级 Ⅲ类, C级 Ⅲ类, C级 渗透性泻药 Ⅰ类, A级 Ⅱ类, B级 刺激性泻药 Ⅱ类, B级 Ⅲ类, C级 促动力药 Ⅰ类, A级
其她治疗
1、精神心理治疗 2、生物反馈治疗 3、中药、针灸、按摩推拿及骶神经刺激 4、手术治疗
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
功能性胃肠病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 等其她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得背景。
功能性便秘合并焦虑抑郁得特点
性别
年龄
程度
病程
功能性便秘 老年人比其 便秘严重程 取决于患
多重造影
能够显示泌尿、生殖、直肠及盆腔腹膜得组织 关系,在国内已应用于临床 与排粪造影比较清晰度差,不能动态反应盆底结 构间得关系
磁共振动态排粪造影
能动态观察排粪过程中整个盆底,包括泌尿、生殖, 消化系统及腹膜四个隔室得情况,在国外应用于临 床,国内报道极少,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得优点。
肛门直肠测压
中国慢性便秘指南
二、病因及分型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 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在慢性便秘得 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21版)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21版)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21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随着人们生活程度的进步,饮食构造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年制定的"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 ,对标准便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便秘根底和临床研究程度的进步,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化。

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表现为持续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量少、干结、排便费时和费力、排便不尽感,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

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2,3,4,5,6,7,8,9]。

1.结直肠外因素:〔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3]。

〔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

2.结直肠因素:〔1〕壁内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

〔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10]。

〔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11];部分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冲动剂[3]。

〔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内括约肌失缓慢、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12]。

〔5〕间质组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13]。

〔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内脱垂[6]。

〔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内脱垂、直肠前突。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慢性便秘的概述 • 慢性便秘的病因学 • 慢性便秘的诊断 • 慢性便秘的治疗 • 慢性便秘的预后 • 慢性便秘的临床实用指南
01
慢性便秘的概述
慢性便秘的定义
症状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 便费时费力等。
时间
病程至少为6个月。
病因
功能性疾病为主,少数为器质性疾 病。
增加心理支持
对于严重的便秘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增加 心理支持,缓解症状。
05
慢性便秘的预后
Hale Waihona Puke 性便秘的病程及转归慢性便秘的病程较长,多数患者为间断性发作
慢性便秘的病程较长,患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确诊。症状发作形式以间断性为主,患者症状时轻时 重,呈周期性变化。
便秘的转归与病情有关
患者的生活方式对预后也有影响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便秘症状加重,而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 方式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如何改善慢性便秘的预后
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便 秘症状。
积极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便秘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肠道疾病、糖尿病等,以改善 便秘症状。
慢性便秘的分类
• 功能性便秘 • 慢传输型便秘 • 出口梗阻型便秘 • 混合型便秘 • 器质性便秘 • 肠道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 代谢性疾病等
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征
年龄
中老年人高发。
性别
女性多见。
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并发症
肛门直肠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 性疾病等。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慢性便秘是指至少连续3个月以来,排便困难或数目明显减少,大便硬结或干燥,需要较多用力或用助泻药才能排便的一种常见病症。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由于慢性便秘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也较多,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便秘的基层诊疗,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不足等。

2.精神因素: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

3.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抗酸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可引起便秘。

4.肠道病变因素:如直肠脱垂、结肠下垂、痔疮、食管胃结肠吻合术、结肠肿瘤等。

5.神经调节及功能异常:如肠道神经功能障碍、肠道平滑肌功能不良、风湿性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1.排便不畅,大便不通畅和顺利。

2.排便时间较长,需用力排便或有疼痛感。

3.大便干硬,有时伴有点滴状大便。

4.排便频率明显减少,一周排便少于3次。

三、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肛门指检、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盆腔B超等检查,排除其它疾病,确定为慢性便秘。

四、处理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对病因可纠正的如药物引起的便秘、直肠脱垂等,应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2.饮食调理:提高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并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3.规律排便:培养定时定点排便的习惯,尽量不忽略大便的欲望。

4.增加运动: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促进肠道蠕动。

5.使用泻药: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口服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或润滑泻药。

五、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功能不良,应避免滥用。

2.在使用泻药时,应充分了解药物作用机制,遵医嘱使用,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如出现肠道梗阻、便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4.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憋大便,保证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

六、随访治疗:1.初诊后1个月复诊,评估疗效,如有需要可调整治疗方案。

2.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展,应及时转诊至内科或消化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便秘指南

便秘指南

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正常排便需要含有一定量膳食纤维的胃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

诱发排便反射。

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排便困难,出现便秘。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闲难。

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

一、便秘的病因1.一般病因:(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膳食纤维摄人不足是常见原因;(2)不良排便习惯;(3)长期抑制便意;(4)不合理使用泻剂;(5)环境或排便体位改变;(6)妊娠;(7)老年、营养障碍。

2.结直肠和盆底器质性病变:(1)机械性梗阻如良、恶性肿瘤等:(2)直肠或肛管病变: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内括约肌失弛缓、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骶直分离、盆底疝等;(3)结直肠神经病变及肌肉异常: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继发性巨结肠(特发性和获得性)、巨直肠。

3.功能性疾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4.结直肠外神经异常:(1)中枢性:各种脑部疾患、肿物压迫、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等;(2)神经支配异常。

5.精神或心理障碍:(1)精神病;(2)抑郁症;(3)神经性厌食。

6.医源性:(1)药物:如阿片制剂、精神类药物、抗惊厥药、抗胆碱能制剂、铁剂、钙离子通道拈抗剂等;(2)制动。

7.内分泌异常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血钾症、糖尿病、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铅中毒等。

二、便秘的检查方法及评估1.询问病史:详细询问有关便秘的症状及病程、饮食习惯、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和疾病以及用药情况;便秘症状特点(便次、便意、是否困难或不畅、便后有无便不尽、下坠感及粪便性状);评估精神、心理状态:注意有无肿瘤预警症状,如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

2.一般检查:肛门直肠指检能了解直肠内有无粪滞留及性状,肛管、直肠狭窄和直肠占位等,并可了解肛管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功能状况及有无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等;血常规、粪常规、粪隐血试验是排除结直肠、肛门器质性病变的基础筛查:必要时进行有关生化、激素水平和代谢方面的检查;对可疑肛门、结直肠病变者,应行肛门镜、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或气钡造影。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大便量减少、排便不畅或大便质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慢性便秘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肛裂、痔疮、直肠脱垂等。

因此,及时诊治便秘至关重要。

一、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定便秘的诊断。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1.病史询问:包括便秘的病程、频率、大便形状和颜色等。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肛门指诊等。

3.大便检查:包括大便常规、潜血试验等。

4.彩超检查:可帮助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

5.乙状结肠摄片:可明确肠道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

6.结直肠镜检查:有助于排除直肠肿瘤、息肉等病变。

7.生物反馈检查:用于评估直肠肌肉功能的神经反射。

二、治疗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喝水,保持水分摄入充足。

2.生活习惯改变:培养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憋便;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肠道蠕动。

3.药物治疗:包括润肠剂、泻药、充肠剂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相应药物。

4.应用微生态制剂: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

5.行腹部按摩:按摩腹部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6.针灸治疗:通过穴位刺激,调节肠道功能,改善便秘症状。

三、手术治疗对于顽固性便秘、严重便秘症状难以控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直肠悬吊术、阴道前壁成形术、结肠直肠吻合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密切关注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术后护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和观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饮食:根据医嘱逐渐恢复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

2.术后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3.术后伤口护理: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诊,检查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

五、预防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标题】OMGE临床指南:便秘【制订者】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发布日期】2002【出处】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2年12月第11卷第4期焦志勇译王伟岸校【中文正文】一、定义便秘是一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

患者的观点不同的患者对便秘有不同的症状感受。

一些患者(52%)认为排便费力即为便秘,一些患者则认为便秘是硬球状便(44%)或想排便时排不出大便(34%)或排便频次少(33%)即为便秘。

临床医生的观点如果不服用泻剂的患者至少有下列两项在过去12个月有12周(即罗马Ⅱ标准)出现:·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硬便的次数超过25%·排便不净感的次数超过25%·过度用力在25%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指辅助排便二、发病机制便秘的原因很多,文献报道很多是重叠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病因,可能的病因见下。

区别运动障碍和盆底障碍是有帮助的。

最常见的原因是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可能有:·精神因素抑郁性创伤对食物和排便功能的不同寻常态度·营养不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少而致的脱水·药物·结肠无力症或慢通过性便秘·IBS·肠肌病·假性肠梗阻·神经病变(少见)脊髓损伤Parkinson病多发性硬化症2、盆底障碍:盆底和/或肛门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痉挛性盆底综合征、肛门痉挛、协同困难);盆底梗阻包括直肠脱垂、肠疝(enterocele)、直肠膨出、直肠套叠。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情况也可能是便秘和排便时反复性过分用力的结果。

3、便秘最常见的原因是功能性便秘或慢转运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出口梗阻。

如果能将这些疾病鉴别开,将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研究发现衰老对结直肠功能的影响并不明显。

老年人的便秘常常不是衰老的结果,而是可能与促进便秘的因素增多有关,如慢性疾病、不能运动、神经和精神疾患、药物和营养不当。

婴儿期和童年期最常见的便秘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器质性的。

但如治疗失败,有胎粪排出延迟或其他警报征象,婴幼儿患Hirschsprung的危险性高。

儿童便秘可与特殊的原因有关,如强制性入厕训练、性创伤、过分的父母干预和厕所恐怖症。

表1 便秘的病因肠外·抗胆碱能药:阿托品·膳食纤维素和水不足·忽视便意·抗抑郁药结构性精神安定剂·结直肠:肿瘤、狭窄、缺血、肠扭转、抗精神病药憩室病Parkinson 病治疗药物·肛门直肠:炎症、脱垂、直肠膨出、肛裂、狭窄·抗惊厥药·抗组胺剂全身性·抗高血压药·低钾血症钙通道拮抗剂·高钙血症可乐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肼屈嗪·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神经节阻滞剂·甲状腺功能亢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糖尿病甲基多巴·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化学疗法药物·Addison 病长春新碱·嗜铬细胞瘤·利尿剂·卟啉病·金属离子·尿毒症铝(制酸剂、硫糖铝)·淀粉样变硫酸钡·硬皮病铋·多肌炎钙·妊娠铁神经性重金属(砷、铅、汞) ·中枢神经系统:Parkinson 病、多发性·树脂硬化症、创伤、缺血、肿瘤考来烯胺·骶神经:创伤、肿瘤聚苯乙烯·自主神经病变病理生理学不确定·神经节细胞缺失症(Hirschsprung·肠易激综合征病)药物·慢通过性便秘·止痛剂·盆底机能障碍鸦片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三、危险因素危险环境、危险人群和危险因素包括:·婴幼儿和儿童·年龄55岁以上·最近腹部或肛周/盆腔手术·妊娠后期·活动受限·不适当膳食(饮料或纤维素)·药物(给药过多)尤其老年人·缓泻剂滥用·已知共病(见表1)·临终关怀患者·旅行·慢性便秘病史老年人群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是成年人的5倍。

这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缺乏运动、服用药物和不良排便习惯等原因。

便秘可导致过多的幻想,症状感觉也不同。

婴幼儿便秘是个特殊的临床问题。

通常是功能性而不是器质性,大多数是由于不良排便习惯造成。

特发性STC或结肠无力症基本只发生于青年女性,妊娠晚期的女性也可发生便秘。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便秘的原因有多种,一些患者没有明确原因,他们常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或特发慢性便秘(包括STC和PFD)。

由于无金标准,自我叙述的症状虽不可靠,但是诊断必需的。

对正常排便的概念尚无共识。

目前仍根据粪便性状积分作为有用的肠转运时间的指标。

系统地进行诊断是重要的,包括:病史采取、体格检查、诊断检查。

1、病史采取·核对罗马Ⅱ标准·询问是否神经病变脊髓损伤Parkinson病多发性硬化症·询问精神疾患性侵害、暴力、创伤对排便不寻常的态度和行为抑郁/躯体化进食障碍·询问发病年龄(突发还是慢性)突发可提示出口梗阻·询问是否存在排便急迫感有急迫:出口梗阻?无急迫:结肠无力症?·询问便秘家族史2、体格检查·叩诊(检查肠气)·可触知粪块(loaded colon)·直肠触诊粪便的性状/嵌塞有无直肠异物/或异常(肿瘤、痔疮、出血、肛裂、肛瘘、新生物)是否有出血括约肌是否紧张3、诊断检查·粪便分析(评估严重程度)连续称量3天内排出的粪便;平均少于100g提示是便秘·腹部X线(评价严重程度)·放射学或内镜检查(评价或排除/阻塞)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结肠袋皱襞型式(pattern of haustral fold)IBS病人(结肠袋皱襞长度正常)结肠无力(长度较长但袋少结肠)·肛门直肠功能检测(只适用于特定病例)测压(在Hirschsprung病患者,无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肌电描记法:痉挛性PFD?·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可排除Hirschsprung病和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结肠转运时间(不透射线的标记物)器质性、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疾病可通过潜血实验、血细胞记数、甲状腺功能分析和血钙水平来排除。

X平片可发现巨结肠,钡灌肠有助排除巨结肠,巨直肠和其他结肠直肠梗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可排除结构性疾病(裂隙、狭窄和肿瘤)对于便秘,哪种实验和诊断方法可能有用目前仍无共识。

例如:IBS由于病理生理不明和缺乏诊断性实验,仍是临床上的难题。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排便过程摄像和肌电描记法和不透射线物质运送时间的研究一样是复杂、费时的,需要专门的专业设备。

4、主要警惕症状(尤其50岁以上患者)·新发便秘·贫血·体重减轻·便血·大便潜血实验阳性·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突然变化五、治疗方法便秘治疗是对症的。

目前研究集中在纤维素补充和不同的缓泻剂上。

同时这些治疗在改善排便的频次和质量上有些作用,但尚无明确的证据应选择哪种泻剂。

治疗应按分级原则,从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入手。

如有可能,应停用所有致便秘药物。

如无效,下一步可选用容积性药物(bulk-forming agent)、渗透性泻剂,如果可能,可行盆底生理性治疗(physiotherapy)。

如果这些措施都无效,随后可选择接触性泻剂、灌肠和促动力药。

手术仅限于所有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或存在直肠穿孔的危险性时,如Ogilvy综合征。

1、容积性缓泻剂只用于膳食纤维素补充治疗无效病例。

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液体和增加粪便体积而起效。

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腹胀但无危险。

同时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

2、刺激性缓泻剂通过直接刺激肠道神经而起效。

通常在服用8~12小时内起效,栓剂起效快6~20分钟。

由于服用丹蒽醌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不鼓励常规服用。

3、刺激性泻剂通过渗透压保持肠道中的液体而起效,改变粪便含水量。

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1、老年人主要问题是缺乏运动,同时服用药物过多。

治疗同成年人,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对于动力不足者,乳果糖更有效;对那些缺乏活动的患者,渗透性缓泻剂或刺激缓泻剂比容积性泻剂更有效,番泻叶—纤维素联合应用比乳果糖单独应用效果好。

尽量停用致便秘药物是重要的。

2、妊娠增加食物中的纤维、多饮水和运动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无效时可短期服用缓泻剂。

药物安全性是选择泻剂时必须考虑的,容积性缓泻剂比刺激性缓泻剂安全。

正常剂量的番泻叶是安全的,但妊娠晚期或妊娠不稳定时要慎重服用。

容积性缓泻剂不会进入乳汁。

大剂量番泻叶可进入乳汁引起婴儿腹泻和幼儿肠绞痛。

3、儿童高纤维饮食和足量饮水是第一位的。

避免过量奶制品。

如增加纤维素和饮水无效,可给予缓泻剂(最好口服)。

没有哪一类药物证明是最好的。

尽早开始治疗是重要的,因为慢性便秘可导致巨直肠、嵌塞和粪便溢出而弄脏内裤。

长期使用大便软化剂预防粪便嵌塞复发。

有规律使用是重要的,因为简短应用可引起复发。

4、糖尿病患者对那些不能或不愿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患者,容积性泻剂是安全有效的。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缓泻剂如乳果糖和山梨糖醇,因为其代谢产物可影响血糖水平,尤其在1型糖尿病患者。

5、临终关怀在疾病晚期,预防便秘是极为重要的。

预防脱水和预防性使用缓泻剂是重要的。

如果粪便硬,直肠充盈,推荐饮水基础上用丹蒽醌、甘油栓剂或多库酯钠导泻。

如果粪便较软,可用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或比沙可啶。

如果结肠充盈并有肠绞痛,可用大便软化剂如多库酯钠。

如无肠绞痛,推荐用丹蒽醌,也可用聚乙二醇。

乳果糖可代替多库酯钠,但可能会引起浮肿和体位性低血压(液体转移至肠道)。

6、旅行许多患者尤其是女性由于旅游打乱了正常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会出现便秘。

饮食有规律,食用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预防便秘,如果可能,同时服用渗透性缓泻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7、子宫切除术后便秘骨盆手术后可出现便秘。

子宫切除术引起的骨盆底黏连和骨盆神经的损伤可能是子宫切除术后便秘的原因。

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研究新的神经保留技术能否明显减少便秘的产生。

七、结论目前便秘治疗措施有效的证据是有限的,容积性泻剂并非总是有效的,甚至可引起一些患者出现粪便阻塞。

聚乙二醇溶剂应用越来越广泛,粪便软化剂常有效。

刺激性缓泻剂如番泻叶、芦荟和丹蒽醌的安全性目前仍有争议。

可供选择的新型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刺激巨大移行性收缩波的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上。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在开始服用缓泻剂治疗前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