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肌腱的分区
屈指肌腱分区及处理

屈指肌腱分区及处理手外科国际联合会1983年鹿特丹市根据1983年手外科国际联合会在荷兰鹿特丹市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对屈指肌腱分区进行了统一分法。
1.Ⅰ区和Ⅱ区(自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中节指骨和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的抵止部,长约37.5px)。
修复方法有两种:(1)直接缝合法:断裂处距止点在25px以上者,切除部分鞘管后,直接缝合断端。
(2)断端前移法:如断裂处距止点在25px以内,可采用断端前移法,即切除断裂肌腱的远端,将近端固定到止点处,可以避免肌腱两断端吻合点的粘连。
术后因肌腱稍短,患指暂时不能完全直伸,尤其老年患者,必须经锻炼后,可由肌肉代偿使手指伸达正常范围。
2.Ⅱ区和Ⅲ区(鞘管区,亦称无人区,从位于远侧掌横纹深面的指屈肌腱的近端到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
指深、浅屈肌腱均位于坚韧而狭长的鞘管内。
此区的屈指肌腱损伤,最难处理,极易与管壁粘连,效果也差。
现在,仍以主张一期修复者占多数。
此区域肌腱损伤有四种情况:(1)在鞘管近端,指浅屈肌腱在浅层,单纯的浅肌腱断裂,屈指功能障碍不大,断裂的肌腱不需缝合。
(2)在鞘管远端,深肌腱位于浅层,深肌腱单独断裂后,应予以缝合,切除吻合点附近的鞘管。
(3)深、浅肌腱均断裂时,屈指功能完全丧失,应做早期肌腱修复。
为减少粘连,只应缝合深肌腱,将浅肌腱远、近端各切除一段,同时鞘管也应部分切除,在手指充分屈伸时,使深肌腱吻合点接触不到切除鞘管边缘及浅肌腱断端为标准。
(4)拇长屈、展肌腱的损伤,如肌腱断裂位于掌指关节附近,不宜做直接缝合,可将肌腱延长,将近端前移至拇指末节原肌腱止点处,以避免在籽骨附近缝合肌腱而造成粘连。
3.Ⅲ区(手掌区,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远侧掌横纹即屈指肌腱鞘管的近端):在此区域内,单纯的指浅屈肌腱断裂,对屈指功能影响不大,可以不缝合。
指屈深、浅肌腱均断裂时,只缝合指深屈肌即可,并将浅肌腱两断端各切除一段,以避开深肌腱的缝合处,并用蚓状肌包绕缝合点以减小粘连机会。
肌腱分区课件

谢谢!
I区和TI区(腱末端区)
从中节指骨中部(拇指从近节指骨中部) 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 的抵止部,长约1.5CM
此区内只有一条屈肌腱,部分被包裹在 腱鞘内,且有短腱纽附着,该区肌腱既 可接受滑液营养,亦有良好的血液供应。 缝合后效果一般较好。
II区和TII区(鞘管区) 亦称 ‘无人区’(no man’s land)
指伸屈肌腱分区及其意义
肌腱从前臂肌——腱连接处起, 至手指指骨止,经过前臂、腕、 掌、指等处,在不同的部位, 肌腱周围毗邻的组织不同,肌 腱本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别, 临床上不同部位的肌腱受损, 其治疗原则也有很大差别,
1983年,手外科国际联合会议在荷 兰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上对指屈肌 腱分区进行统一。分五区。
EIV 近节指骨区
此区不易造成完全横断。 常为开放性损伤,清创后直接缝合
EV掌指关节区
常见 需修复伸肌腱帽,使伸肌腱保持在掌指 关节背侧中央位置。
EVI 掌骨区
因有腱间结全的存大,能掩盖相邻肌腱 的损伤的体征。 肌腱滑动带下形成六个腱滑液鞘,损 伤后容易与粘连。 桡骨远端骨折可能引起该区肌腱受损。 近侧断端回缩。
伸肌腱损伤的特点
伸肌腱较扁平,菲薄,断端直接缝合比 屈肌腱困难; 伸肌腱在MP关节以远不是单独一条肌腱, 而由各组成分部分功能上相互依赖的伸 指装置; 伸肌腱与骨关节同时挫伤的机会比屈肌 腱多;
E1 远指间关节区
该区皮肤薄,附着紧密。闭合性损伤较 开放性损伤多见,主要表现为锤状指畸 形。
V区(前臂区)
从肌腱起始部至腕管近端,即腕横韧带 近侧缘以近的一段。该段肌腱位于前臂 的骨筋膜鞘内,外被腱旁组织,骨筋膜 鞘内填充大量疏松结缔组织。此区肌腱 断裂,术后粘连轻,对肌腱的滑动功能 影响不明显。
指屈肌肌腱的术后康复

此期内肌腱尚未完全愈合,不可以有任何抗阻活动。
第三阶段(术后6到8周)
增加主动肌腱滑动和阻断锻炼来增加作用于 修复肌腱上的应力
复合拳、直拳、勾拳训练 夜间佩戴屈肌伸展支具(伸指伸腕) 腕中立位,主动进行伸指伸腕训练 电子生物反馈训练
指屈肌肌腱的术后康复
01.05.2021
生产计划部
肌腱分区
Ⅰ区损伤:从中节指骨远1/3到近节指 骨基底处。 只有指深屈肌腱
Ⅱ区损伤:中节指骨中远端1/3 处至掌横纹。 指深、浅屈肌肌腱
在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伤后很易粘连,处理困 难,效果较差,故又称为“无人区”。
Ⅲ区损伤:掌横纹到腕横韧带远 侧缘。
指深、浅屈肌、蚓状肌
肌腱分区
Ⅳ区损伤:腕横韧带远侧到远侧腕横纹。 指深浅屈肌、正中神经
Ⅴ区损伤:腕横纹起到前臂下 远侧1/3处。 粘连机会少。
第一阶段(术后4周内)
训练重点:保护性制动以及水肿控制 1. 保护性制动
屈腕30°,掌指关节屈曲60°,指间关节维 持0°伸直位。
2. 水肿和瘢痕控制
向心性按摩,抬高患肢等。伤口愈合后采用 交叉摩擦按摩和硅胶垫进行瘢痕护理。
第一阶段(术后4周内)
3. 保护下活动
被动屈曲关节 主动伸指 联合被动屈曲再主动伸直至夹板顶部
第二阶段(术后4-6周)
训练重点:通过被动握勾拳增加肌腱的应力 1. 保护性制动
腕关节中立位,掌指关节屈曲30°~45° 2. 保护下活动
第四阶段(术后8周到16周)
增加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以便达到整个活 动范围。
等长抓握训练。 精细动作控制活动。 12周后完全参与ADL,可以循序渐进抗阻提
手部肌腱的损伤与修复

• 除此之外 ,治疗措施还包括抗炎药物的应用
(类固醇、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去纤维蛋 白和抑制胶原合成与交联的药物的应用、 腱鞘及其代用品(生物组织代腱鞘、假性腱 鞘)的应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屏障(包括透明 质酸、聚乙烯-氮五环酮等)的应用、早期保 护性被动活动、超声波理疗等。
• 以前一直认为 ,肌腱的修复中外源性修复是
第二周为结缔组织增生期。腱肿胀充血显著,
纤维支架由结缔组织替代。自第八天开始由肌腱细 胞发生的肌腱纤维,经过结缔组织和胶样物质的肿 块相对生长。至二周未肌腱断端间隙完全由肌腱纤 维组织充填,但不坚实。
第三周肌腱胶原纤维形成期。红肿开始减退,
肌腱细胞分裂增殖,腱 断端间隙完全为结缔组织 和肌腱胶原纤维充填,且连接比较坚固,同时二断 端连接处与其周围开始互相分离,便于肌腱滑动。
• Ⅲ区屈肌腱损伤要同时修复指深浅屈肌, 蚓
状肌不需缝合, 否则可能引起手部蚓状肌亢 进现象; • Ⅳ区所有屈肌腱损伤均应修复, 但须将腕横 韧带作完全或部份切除; • Ⅴ区所有屈肌都应早期修复, 但在这一平面 的滑膜覆盖必须切除一些。
肌腱损伤断裂修复方法的进展
• 手术缝合 :肌腱损伤后应早期修复 ,目前常用的方
• 三、屈肌腱分区: • (一)深肌腱抵止区(Ⅰ区) 从中节指
骨中份至深腱抵止点。 • (二)腱鞘区(Ⅱ区) 从腱鞘开始至指 浅屈肌的附丽处(即中节指骨中份),在 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 伤后很易粘连,处理困难,效果较差,故 又称为“无人区”。
• (三)手掌区(Ⅲ区) 腕横韧带远侧至肌腱进 • •
早期活动
•
早期活动的作用及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肌腱内源性愈合理论提出后,肌腱损伤术后的 治疗原则发生了改变,提倡术后早期活动和锻炼, Verden等提出早期修复和术后早期锻炼的观点。 Celberman(1981)研究表明早期控制性活动能够 促进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减轻粘连。 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肌腱愈合,因为早期功能 锻炼可以①促进腱外膜细胞增生及合成胶原蛋白 的能力,②使胶原纤维的排列变得更有条理,③ 减少肌腱粘连,新生的肌腱组织因活动所产生的 张力而变得更坚韧,⑤改善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结 果。
简述指屈肌腱分区

简述指屈肌腱分区
指屈肌腱分区是指针由腕部伸向手指的肌腱组织的分类,也称为“指肌腱”,包括指
间肌、指腱、及指末肌腱在内。
其中,肌腱侧分布按腕、掌、指相互延伸,连接指节骨和
指骨头,其特点是有利于指力活动。
一般来说,指屈肌腱分区的最基本的指标如下:
1、指间肌:主要位于掌侧,在手腕活动时拉伸指间,张开或压缩指关节,其最重要
的功能由指间肌小头提供,是由活动时固定住鱼叉骨的小头来完成,所以在治疗特定伤损时,特别要注意指间肌小头的伸缩功能。
2、指腱:腱肌位于掌侧,张开和收缩指关节,增强指力。
它们以向指尖的方向“拉开”它们,并延伸到假肩节上。
指腱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指关节弯曲和伸展,但也有一部
分指腱可以外展指间,它们有助于提供指尖的轻微卷曲力。
3、指末肌腱:位于掌侧,连接了指骨头和小指三度指节,几乎可以延伸到指尖,伸
长指节,并承受指尖轻微的伸展作用。
4、肌腱底部:位于掌侧,位于腕部弯曲点对齐指骨头肌腱底部,夹在腕背节骨之间。
作用上,它们主要限制指骨头的转动,防止其过分移动,同时为腕提供可靠的支撑。
总之,指屈肌腱分区是指臂和手指组成的肌腱结构,分别有指间肌、指腱、指末肌腱
和肌腱底部等,主要功能是张开和收缩指关节,增强指力,为腕部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
屈指肌腱的分区

屈指肌腱的分区一、屈指肌腱的分区Ⅰ区(腱末端区):自食、中、环、小指的中节指骨和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止点,长约1.5CM, 移动距离短,伤后可以早期修复,效果较好。
有短腱钮。
Ⅱ区(鞘管区):亦称“无人区”,从远侧掌横纹深面的指屈肌腱的近端到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此区无短键钮,长键钮变异较多,修复后效果较差。
Ⅲ区(手掌区):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远侧掌横纹即屈肌腱鞘管的近端。
该区内拇指和小指分别位于桡侧和尺侧滑囊内,其余三指多数情况下在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外被腱旁组织。
蚓状肌起于该段指深屈肌腱上。
Ⅳ区(腕管区):为狭窄的共同通路,有9根肌腱和一根神经通过,肌腱外被有滑膜,尺侧滑液囊包绕全部指深浅屈肌腱,背侧有腱系膜相连,以保证肌腱的血液供应和滑动功能。
九条肌腱在腕管内分三层:浅层2条:中、环指指浅屈肌腱中间2条:食、小指的指浅屈肌腱深层5条:从桡到尺依次为:拇长屈肌腱、食、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腱Ⅴ区(前臂区):从肌腱起始部至腕管近端,即腕横韧带近侧缘以近的一段。
该段肌腱位于前臂的骨筋膜鞘内,外被腱旁组织,骨筋膜鞘内填充大量疏松组织,此区断裂术后粘连轻,宜做一期缝合。
减轻粘连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1)、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2)、肌腱吻合质量;3)、修复腱旁组织;4)、鞘管区可只修复指深屈肌腱,但指浅屈肌腱要保留0.5CM,以防止MP关节过伸;5)、按解剖层次进入,切口要斜跨肌腱或垂直;6)、可外用防粘连药物;7)、术后反应减轻后指导病人早期康复训练。
二、前臂前群浅层屈肌腱口诀:肱旋桡掌尺,浅拇深旋前。
三、指浅屈肌腱的功能:指浅屈肌腱屈MP、PIP关节;指深屈肌腱屈曲MP 、PIP、 DIP关节指浅屈肌腱的平均滑动距离在掌部为2.22CM,活动范围:环指>中指>食指>小指;在腕部为3.73CM,活动范围:环指>中指>小指>食指指深屈肌腱的平均滑动距离在掌部为2.89CM,活动范围:中指>食指>环指>小指;在腕部为4.12CM,活动范围:中指>环指>小指>食指总结:肌腱越长,滑动距离越大,同一条肌腱,越接近止点,滑动距离越大。
肌腱

肌腱粘连怎么办,什么时候松解, 怎么松
肌腱愈合分为内愈合跟外愈合 1.肌腱手术后6月被动活动大于主动活动 2.松解肌腱要彻底,牵拉肌腱能获得较满意
的活动度才可以。 3.彻底止血,术后24开始早期无痛活动。
深浅腱都应该缝。我个人认为从血运角度 上应该缝,但应该高质量的缝合深腱,入 过是特别狭窄的鞘管屈可以缝合单侧的浅 腱,一般缝合优势血管侧。 2.压扎伤,软组织情况差的,缝深腱。应充 分告知肌腱粘连可能性大。如果高龄条件 差可缝浅腱,远指间关节固定。
滑车需不需要重建,怎么重建
1.滑车应该重建,当切割等锐气伤时滑车切
开时应注意“Z”切开。不然肯定形成狭窄卡 压,影响肌腱滑动。 2.重建滑车需重建A2,A4一起重建,不然可 能形成效能差,不能完全解决弓铉畸形。
石膏固定需要多久
比较公认得有俩种1.4+2周2.6+1+1周。我
们石膏拿的稍微早了点。 4+2周是完全石膏固定无早期功能锻炼的 6+1+1周是在石膏托固定保护下有功能锻炼 的。
Ⅱ区屈肌腱修复
李超光
屈肌腱
屈肌腱分区
(一)深肌腱抵止区(Ⅰ区)从中节指骨中份至深腱抵止点。该区只 有指深屈肌腱, (二)腱鞘区(Ⅱ区)从腱鞘开始至指浅屈肌的附着处(即中节指骨 中份),在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伤后很易粘连, 处理困难,效果较差,故又称为“无人区”。 (三)手掌区(Ⅲ区)腕横韧带远侧至肌腱进入腱鞘之前的区域。手 掌内深肌腱的桡侧有蚓状肌附着,断裂后限制近端肌腱回缩。 (四)腕管区(Ⅳ区)九条肌腱及正中神经挤在腕管内。 (五)前臂区(Ⅴ区) 从肌腱起始至腕管近端,即前臂下1/3处。此 区屈肌腱,有腱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连机会少。
手外伤后的评定 教学PPT课件

①手、手指和手臂的一般活动; ②指尖精巧活动(如组装):计分方法分为:右手部分、 左手部分、双手总分、左右及双手总分,以及“组装”部分。 测试要求病人对示指和拇指捏握等微细手功能有良好的控制。 相反,MMDT涉及较粗略的手握功能。
手外伤后的评定
(二)特殊检查
1. Semmes-Weinstein单丝法,简称SW法,是一种精细触觉检 查方法,包括轻触、深压觉以检测皮肤对不同压力的反映和敏感度。 评定标准:
①正常:1.65~2.83 ②轻触觉减退:3.22~3.61 ③保护性感觉减退:4.31~4.56 ④保护性感觉丧失:4.56~6.65 ⑤感觉完全丧失>6.65
90°
0°~80°
90°
0°~90°
-1°
0°
-1°
0°~5°
手外伤后的评定
(二)关节活动度
1. 腕、手各关节正常及功能活动度评定。
指间关节活动度
拇指
其余4指近端指间关节 其余4指端指间关节
正常活动度 功能活动度 正常活动度 功能活动度 正常活动度 功能活动度
屈
80° 0°~80° 100° 0°~100° 70° 0°~70°
手外伤后的评定
三、感觉功能评定
(一)一般检查 (二)特殊检查
手外伤后的评定
(一)一般检查
1. 感觉 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觉(皮质感觉); 浅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 ; 评定时注意区分外周神经的感觉分布和感觉神经根分布和皮区。 2. 疼痛 手外伤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需对疼痛进行评估,了解疼痛发生的原 因或诱因,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持续时间、 与活动是否相关,是否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皮疹等。 在此基础上对疼痛的强度、性质、相关心理问题进行评估,选择 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估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指肌腱的分区
一、屈指肌腱的分区
Ⅰ区(腱末端区):自食、中、环、小指的中节指骨和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止点,长约1.5CM, 移动距离短,伤后可以早期修复,效果较好。
有短腱钮。
Ⅱ区(鞘管区):亦称“无人区”,从远侧掌横纹深面的指屈肌腱的近端到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此区无短键钮,长键钮变异较多,修复后效果较差。
Ⅲ区(手掌区):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远侧掌横纹即屈肌腱鞘管的近端。
该区内拇指和小指分别位于桡侧和尺侧滑囊内,其余三指多数情况下在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外被腱旁组织。
蚓状肌起于该段指深屈肌腱上。
Ⅳ区(腕管区):为狭窄的共同通路,有9根肌腱和一根神经通过,肌腱外被有滑膜,尺侧滑液囊包绕全部指深浅屈肌腱,背侧有腱系膜相连,以保证肌腱的血液供应和滑动功能。
九条肌腱在腕管内分三层:浅层2条:中、环指指浅屈肌腱
中间2条:食、小指的指浅屈肌腱
深层5条:从桡到尺依次为:拇长屈肌腱、食、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腱
Ⅴ区(前臂区):从肌腱起始部至腕管近端,即腕横韧带近侧缘以近的一段。
该段肌腱位于前臂的骨筋膜鞘内,外被腱旁组织,骨筋膜鞘内填充大量疏松组织,此区断裂术后粘连轻,宜做一期缝合。
减轻粘连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
2)、肌腱吻合质量;
3)、修复腱旁组织;
4)、鞘管区可只修复指深屈肌腱,但指浅屈肌腱要保留0.5CM,以防止MP关节过伸;
5)、按解剖层次进入,切口要斜跨肌腱或垂直;
6)、可外用防粘连药物;
7)、术后反应减轻后指导病人早期康复训练。
二、前臂前群浅层屈肌腱口诀:肱旋桡掌尺,浅拇深旋前。
三、指浅屈肌腱的功能:指浅屈肌腱屈MP、PIP关节;指深屈肌腱屈曲MP 、PIP、 DIP关节
指浅屈肌腱的平均滑动距离在掌部为2.22CM,活动范围:环指>中指>食指>小指;
在腕部为3.73CM,活动范围:环指>中指>小指>食指
指深屈肌腱的平均滑动距离在掌部为2.89CM,活动范围:中指>食指>环指>小指;
在腕部为4.12CM,活动范围:中指>环指>小指>食指
总结:肌腱越长,滑动距离越大,同一条肌腱,越接近止点,滑动距离越大。
临床意义:接近滑动距离越短,则修复后的效果越好,如拇、食、小指比中指好;同样程度的粘连越靠近肌腱近端,影响越小,反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