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屈肌腱分区及处理

合集下载

屈指肌腱分区及处理

屈指肌腱分区及处理

屈指肌腱分区及处理手外科国际联合会1983年鹿特丹市根据1983年手外科国际联合会在荷兰鹿特丹市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对屈指肌腱分区进行了统一分法。

1.Ⅰ区和Ⅱ区(自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中节指骨和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的抵止部,长约37.5px)。

修复方法有两种:(1)直接缝合法:断裂处距止点在25px以上者,切除部分鞘管后,直接缝合断端。

(2)断端前移法:如断裂处距止点在25px以内,可采用断端前移法,即切除断裂肌腱的远端,将近端固定到止点处,可以避免肌腱两断端吻合点的粘连。

术后因肌腱稍短,患指暂时不能完全直伸,尤其老年患者,必须经锻炼后,可由肌肉代偿使手指伸达正常范围。

2.Ⅱ区和Ⅲ区(鞘管区,亦称无人区,从位于远侧掌横纹深面的指屈肌腱的近端到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

指深、浅屈肌腱均位于坚韧而狭长的鞘管内。

此区的屈指肌腱损伤,最难处理,极易与管壁粘连,效果也差。

现在,仍以主张一期修复者占多数。

此区域肌腱损伤有四种情况:(1)在鞘管近端,指浅屈肌腱在浅层,单纯的浅肌腱断裂,屈指功能障碍不大,断裂的肌腱不需缝合。

(2)在鞘管远端,深肌腱位于浅层,深肌腱单独断裂后,应予以缝合,切除吻合点附近的鞘管。

(3)深、浅肌腱均断裂时,屈指功能完全丧失,应做早期肌腱修复。

为减少粘连,只应缝合深肌腱,将浅肌腱远、近端各切除一段,同时鞘管也应部分切除,在手指充分屈伸时,使深肌腱吻合点接触不到切除鞘管边缘及浅肌腱断端为标准。

(4)拇长屈、展肌腱的损伤,如肌腱断裂位于掌指关节附近,不宜做直接缝合,可将肌腱延长,将近端前移至拇指末节原肌腱止点处,以避免在籽骨附近缝合肌腱而造成粘连。

3.Ⅲ区(手掌区,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远侧掌横纹即屈指肌腱鞘管的近端):在此区域内,单纯的指浅屈肌腱断裂,对屈指功能影响不大,可以不缝合。

指屈深、浅肌腱均断裂时,只缝合指深屈肌即可,并将浅肌腱两断端各切除一段,以避开深肌腱的缝合处,并用蚓状肌包绕缝合点以减小粘连机会。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课件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课件
手部屈肌腱损伤的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
内容
1
解剖学基础
2
手术概况
3
康复概述
4
各期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2
一、解剖学
• 浅层:桡侧屈腕肌、 尺侧屈腕肌、掌长 肌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3
一、解剖学
• 中间层:指浅屈肌(四条,起于各自的肌腹, 可单独屈曲每个手指)
• 深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起于共同的肌腹, 作为一体活动)
• 屈曲受限反应型表明该治疗阶段及锻炼项目适合 于肌腱修复强度和粘连形成程度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9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 无反应型提示肌腱粘连形成,治疗进度应加快 • 每个治疗期可增大所加的负荷或提前进入下一阶
段治疗,直到屈曲受限变成反应型 • 一旦受限时治疗有反应,可根据伤口愈合程度制
定的时间进度让患者接受该阶段治疗或者进入下 一阶段治疗
• 屈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分四个阶段, 共16周。
• 主要依据伤口愈合分期和三点粘连分级标 准决定。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4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伤口愈合分期
• 炎症期(0-5天) • 纤维形成期(5-21天) • 瘢痕成熟期(术后第四周开始)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5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三点粘连分级标准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17
三、康复概述--晋级标准
• 传统上,治疗师根据伤口愈合分期将治疗分为四 个阶段
• 第一阶段: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纤维形成期(0-3 周)
• 第二阶段:术后第四周开始
• 第三阶段:术后第六周开始
• 第四阶段:术后第八周开始

指屈肌肌腱的术后康复

指屈肌肌腱的术后康复
被动活动 同第一阶段 被动保持握勾拳 ຫໍສະໝຸດ 动活动 逐渐进行复合拳、直拳、勾拳
此期内肌腱尚未完全愈合,不可以有任何抗阻活动。
第三阶段(术后6到8周)
增加主动肌腱滑动和阻断锻炼来增加作用于 修复肌腱上的应力
复合拳、直拳、勾拳训练 夜间佩戴屈肌伸展支具(伸指伸腕) 腕中立位,主动进行伸指伸腕训练 电子生物反馈训练
指屈肌肌腱的术后康复
01.05.2021
生产计划部
肌腱分区
Ⅰ区损伤:从中节指骨远1/3到近节指 骨基底处。 只有指深屈肌腱
Ⅱ区损伤:中节指骨中远端1/3 处至掌横纹。 指深、浅屈肌肌腱
在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伤后很易粘连,处理困 难,效果较差,故又称为“无人区”。
Ⅲ区损伤:掌横纹到腕横韧带远 侧缘。
指深、浅屈肌、蚓状肌
肌腱分区
Ⅳ区损伤:腕横韧带远侧到远侧腕横纹。 指深浅屈肌、正中神经
Ⅴ区损伤:腕横纹起到前臂下 远侧1/3处。 粘连机会少。
第一阶段(术后4周内)
训练重点:保护性制动以及水肿控制 1. 保护性制动
屈腕30°,掌指关节屈曲60°,指间关节维 持0°伸直位。
2. 水肿和瘢痕控制
向心性按摩,抬高患肢等。伤口愈合后采用 交叉摩擦按摩和硅胶垫进行瘢痕护理。
第一阶段(术后4周内)
3. 保护下活动
被动屈曲关节 主动伸指 联合被动屈曲再主动伸直至夹板顶部
第二阶段(术后4-6周)
训练重点:通过被动握勾拳增加肌腱的应力 1. 保护性制动
腕关节中立位,掌指关节屈曲30°~45° 2. 保护下活动
第四阶段(术后8周到16周)
增加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以便达到整个活 动范围。
等长抓握训练。 精细动作控制活动。 12周后完全参与ADL,可以循序渐进抗阻提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内容
1
解剖学基础
2
手术概况
3
康复概述
4
各期康复
一、解剖学
浅层:桡侧屈腕肌、 尺侧屈腕肌、掌长 肌
一、解剖学
中间层:指浅屈肌(四条,起于各自旳肌腹, 可单独屈曲每个手指)
深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起于共同旳肌腹, 作为一体活动)
一、解剖学
V区:前臂远1/3至腕关节 肌肉肌腱接合处—短缩 肌腱位于深部—易粘连 早期修复,预防回缩、粘连
主要根据伤口愈合分期和三点粘连分级 原则决定。
三、康复概述--晋级原则
伤口愈合分期
炎症期(0-5天) 纤维形成期(5-21天) 瘢痕成熟期(术后第四面开始)
三、康复概述--晋级原则
三点粘连分级原则
近年来,Groth提出了三点粘连分级原则,用来量 化肌腱粘连对屈曲受限旳影响程度
经过屈曲受限旳程度表达屈肌腱旳滑动度 屈曲受限程度:总旳被动屈曲度-总旳主动屈曲度
使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完全 背伸 握勾拳时阻挡MP DIP屈曲时阻挡PIP
术后第四阶段(8-16周)
被动活动—到达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 增长抵抗性阻断,进行不同旳肌腱滑动(用阻挡
夹板进行) 神经肌肉电刺激
术后第四阶段(8-16周)
功能活动 第12周时完全参加ADL 第12周时增长等长抓捏肌力练习
三、康复概述--晋级原则
无反应型提醒肌腱粘连形成,治疗进度应加紧 每个治疗期可增大所加旳负荷或提迈进入下一阶
段治疗,直到屈曲受限变成反应型 一旦受限时治疗有反应,可根据伤口愈合程度制
定旳时间进度让患者接受该阶段治疗或者进入下 一阶段治疗
三、康复概述—禁忌证

简述指屈肌腱分区

简述指屈肌腱分区

简述指屈肌腱分区
指屈肌腱分区是指针由腕部伸向手指的肌腱组织的分类,也称为“指肌腱”,包括指
间肌、指腱、及指末肌腱在内。

其中,肌腱侧分布按腕、掌、指相互延伸,连接指节骨和
指骨头,其特点是有利于指力活动。

一般来说,指屈肌腱分区的最基本的指标如下:
1、指间肌:主要位于掌侧,在手腕活动时拉伸指间,张开或压缩指关节,其最重要
的功能由指间肌小头提供,是由活动时固定住鱼叉骨的小头来完成,所以在治疗特定伤损时,特别要注意指间肌小头的伸缩功能。

2、指腱:腱肌位于掌侧,张开和收缩指关节,增强指力。

它们以向指尖的方向“拉开”它们,并延伸到假肩节上。

指腱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指关节弯曲和伸展,但也有一部
分指腱可以外展指间,它们有助于提供指尖的轻微卷曲力。

3、指末肌腱:位于掌侧,连接了指骨头和小指三度指节,几乎可以延伸到指尖,伸
长指节,并承受指尖轻微的伸展作用。

4、肌腱底部:位于掌侧,位于腕部弯曲点对齐指骨头肌腱底部,夹在腕背节骨之间。

作用上,它们主要限制指骨头的转动,防止其过分移动,同时为腕提供可靠的支撑。

总之,指屈肌腱分区是指臂和手指组成的肌腱结构,分别有指间肌、指腱、指末肌腱
和肌腱底部等,主要功能是张开和收缩指关节,增强指力,为腕部活动提供可靠的支撑。

屈指肌腱的分区

屈指肌腱的分区

屈指肌腱的分区一、屈指肌腱的分区Ⅰ区(腱末端区):自食、中、环、小指的中节指骨和拇指近节指骨的中部至末节指骨底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止点,长约1.5CM, 移动距离短,伤后可以早期修复,效果较好。

有短腱钮。

Ⅱ区(鞘管区):亦称“无人区”,从远侧掌横纹深面的指屈肌腱的近端到中节指骨中部,即指浅屈肌腱的止点处,此区无短键钮,长键钮变异较多,修复后效果较差。

Ⅲ区(手掌区):自腕横韧带远侧缘至远侧掌横纹即屈肌腱鞘管的近端。

该区内拇指和小指分别位于桡侧和尺侧滑囊内,其余三指多数情况下在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外被腱旁组织。

蚓状肌起于该段指深屈肌腱上。

Ⅳ区(腕管区):为狭窄的共同通路,有9根肌腱和一根神经通过,肌腱外被有滑膜,尺侧滑液囊包绕全部指深浅屈肌腱,背侧有腱系膜相连,以保证肌腱的血液供应和滑动功能。

九条肌腱在腕管内分三层:浅层2条:中、环指指浅屈肌腱中间2条:食、小指的指浅屈肌腱深层5条:从桡到尺依次为:拇长屈肌腱、食、中、环、小指指深屈肌腱Ⅴ区(前臂区):从肌腱起始部至腕管近端,即腕横韧带近侧缘以近的一段。

该段肌腱位于前臂的骨筋膜鞘内,外被腱旁组织,骨筋膜鞘内填充大量疏松组织,此区断裂术后粘连轻,宜做一期缝合。

减轻粘连的几种方法和注意事项:1)、在止血带下进行手术;2)、肌腱吻合质量;3)、修复腱旁组织;4)、鞘管区可只修复指深屈肌腱,但指浅屈肌腱要保留0.5CM,以防止MP关节过伸;5)、按解剖层次进入,切口要斜跨肌腱或垂直;6)、可外用防粘连药物;7)、术后反应减轻后指导病人早期康复训练。

二、前臂前群浅层屈肌腱口诀:肱旋桡掌尺,浅拇深旋前。

三、指浅屈肌腱的功能:指浅屈肌腱屈MP、PIP关节;指深屈肌腱屈曲MP 、PIP、 DIP关节指浅屈肌腱的平均滑动距离在掌部为2.22CM,活动范围:环指>中指>食指>小指;在腕部为3.73CM,活动范围:环指>中指>小指>食指指深屈肌腱的平均滑动距离在掌部为2.89CM,活动范围:中指>食指>环指>小指;在腕部为4.12CM,活动范围:中指>环指>小指>食指总结:肌腱越长,滑动距离越大,同一条肌腱,越接近止点,滑动距离越大。

肌腱解剖医疗

肌腱解剖医疗

肌腱解剖医疗
第38页
屈肌腱II区亚分区
IIa:从指浅屈肌腱止点终末处至止点最近 缘。
IIb:从指浅屈肌腱止点最近缘到A2滑车远 侧缘。
IIc:A2滑车覆盖区域 IId:从A2滑车近侧缘到滑膜鞘返折处包含
PA、A1滑车
肌腱解剖医疗
第39页
IIc亚区双鞘系统
IIc亚区内浅腱分叉,深腱滑动同时以浅 腱分叉和轧滑车为止点。相对于深腱, 其周围如同有两重腱鞘存在。
肌腱解剖医疗
第3页
伸肌腱不一样部位断裂,其对应关节不 能伸展,并可出现畸形。有时肌腱不完 全断裂,关节虽仍能活动,但作抗阻力 试验时无力、疼痛。
肌腱解剖医疗
第4页
屈指肌腱组成
屈指肌胞组成肌腔是由密集被包捆成束平行胶 原纤维所组成。每根纤维又由更细胶原纤维组 成,其间含少许成纤维细胞。肌健胶原由I型胶 原组成,这种胶原又由甘氨酸(占33%)、脯氨 酸(占15%)和经脯氨酸(占15%)以三重螺旋方 式绕制而成。胶原纤维直径为10~20nm,无分 支,长数厘米,电镜下表现为64nm胶原原纤 维周期,呈经典波浪状。在胶原束间,成纤维 细胞排条状顺肌腔长轴排列,而胶原纤维也有 秩序地平行排列,使肌胜能够承受高度单向张 负荷。
肌腱解剖医疗
第42页
前臂区(Ⅴ区) 从肌腱起始部至腕管 近侧端,即前臂下1/3处。此区屈肌腱较 多,有腱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 连机会较少。如条件适当,可在此区一 期缝合屈肌腱,效果常很好。注意防止 吻合口在同一平面,以降低粘连。必要 时只缝合指深屈肌腱。
肌腱解剖医疗
第43页
伸指肌腱组成
腱帽 指伸肌腱行至近节指骨后面时变扁、变
有利于有限空间内肌腱屈曲。
肌腱解剖医疗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20200426151036)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20200426151036)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一、概述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肌腱外包绕滑膜鞘。

(一)肌腱滑动结构:手部肌腱正常滑动及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有: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等组织。

肌腱所在部位不同,滑动结构也不同。

1、腱周组织腱周组织是一种网状疏松的结缔组织,它既将肌腱与周围的骨膜或筋膜等组织牢固连接,又将肌腱与其它组织隔开,便于肌腱在这些硬韧组织上滑动。

指伸腕伸肌腱除腕背部有一段位于腕背支持带和滑膜鞘内之外,其余部位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

指屈腕屈肌腱在前臂掌侧、腕桡侧和尺侧滑囊近端、手掌内中指及部分人环指在手掌部的一段指屈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腱周组织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

2、滑膜鞘指屈肌腱在手指纤维鞘管和腕管内均被有滑膜鞘。

指伸肌腱在腕背支持带部分被有滑膜。

肌腱滑膜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肌腱,形成腱外膜。

脏层又分出纤维膜进入肌腱,将肌腱分为若干束,形成间隔,称为腱内膜。

壁层构成纤维鞘管的衬里。

脏壁两层滑膜在纤维鞘的远近端反褶呈盲囊状,中空为滑膜腔,腔内有滑液,利于肌腱在其间滑动。

3、纤维鞘管手指屈肌腱的滑膜鞘外包绕一层硬韧的纤维鞘,其背侧附着在指骨掌面,故又称为骨纤维鞘管,它是手指滑膜鞘的支持结构,包绕着屈肌腱和滑膜鞘。

纤维鞘管壁厚薄不一致,由多个环状和交叉韧带组成,形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力学特性的滑车系统。

纤维鞘管在手指屈曲时起肌腱滑车作用,以增加屈肌腱的力量,使肌腱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由于鞘管区内肌腱修复较困难,且术后容易形成粘连,预后常不理想,故此区被称为“无人区”或“禁区”。

4、腕支持带腕掌侧支持带或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构成腕管。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共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腕管的作用与指屈肌腱鞘相同,能改变肌腱力的方向,起滑车作用。

腕背侧支持带或腕背横韧带,由前臂深筋膜在腕背部增厚而成,下覆有滑膜鞘。

它将腕背侧肌腱、滑膜鞘分隔成6个纤维鞘管,每个鞘管内有不同的肌腱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肌腱损伤-治疗措施
屈肌腱损伤
(一)深肌腱抵止区(Ⅰ区)从中节指骨中份至深腱抵止点。

该区只有指深屈肌腱,断裂后应争取早期修复,直接缝合断端。

若在
抵止点1cm以内断裂,可将腱端前移,即切断远断段,将近端重新附着于止点处。

(二)腱鞘区(Ⅱ区)从腱鞘开始至指浅屈肌的附着处(即中节指骨中份),在此段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伤后很易粘连,处理困难,效果较差,故又称为“无人区”。

目前一般主张,如系指浅屈肌腱牵拉断裂可不吻合,以免粘连,深肌腱浅肌腱同时断裂,仅吻合深肌腱,同时切除浅肌腱,保留腱鞘及滑车。

亦有主张同时修复深浅屈肌腱。

(三)手掌区(Ⅲ区)腕横韧带远侧至肌腱进入腱鞘之前的区域。

手掌内深肌腱的桡侧有蚓状肌附着,断裂后限制近端肌腱回缩。

在蚓状肌区深浅肌腱同时断裂,可以同时吻合,用蚓状肌包裹深肌腱,防止与浅肌腱粘连。

蚓状肌至腱鞘段,仅吻合深腱,切除浅腱。

(四)腕管区(Ⅳ区)九条肌腱及正中神经挤在腕管内,空间较小,正中神经浅在,常与肌腱同时损伤。

处理时应切开腕横韧带,仅缝合深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切除浅肌腱,以增大空隙。

吻合口应不在同一平面。

必须同时吻合正中神经。

(五)前臂区(Ⅴ区)从肌腱起始至腕管近端,即前臂下1/3处。

此区屈肌腱,有腱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连机会少。

屈肌腱在此区损伤,应全部作Ⅰ期缝合,效果常较好。

但在多条屈指深浅肌腱断裂时,要避免吻合口在同一平面,以减少粘连。

拇长屈肌腱断裂,亦应争取Ⅰ期修复。

在掌指关节平面,肌腱被夹在两块籽骨之间,易造成粘连。

该平面的断裂,不直接缝合肌腱,而是切除远断端,在腕上腱一腹交界处作肌腱延长,将远断端前移,重新附着于止点处,亦可行环指屈指浅肌腱转移代拇长屈肌
腱。

止点1厘米以内断裂,通常采用肌腱前移法,但不延长肌腱。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