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1、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认识更大的数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

制关系。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

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

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

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

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

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

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

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

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

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

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

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1

、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

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

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近似数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

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

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

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

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

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

线的认识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

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

作 :直线AB 或直线BA 。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

作:线段AB 或线段BA 。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4、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

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相交与垂直

1、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

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垂直:

就是直线OA 垂直于直线OB ,直线OB 垂直

于直线OA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两

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

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

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

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

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

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画图时一般

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画线。过直线外一点画

一条直线的垂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必

须通过给定的这个点。

3、 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

关系。如:OA ⊥OB 。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

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

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

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

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

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4、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

AB ∥CD 。

旋转与角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

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

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

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

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

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等于360

度的角叫做周角。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4、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3、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第三单元《乘法》

卫星运行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4、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有多少名观众(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1、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3、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4、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第四单元运算律

买文具

1、解决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先由题意画出线段图,在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其运算顺序:(1)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3)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1

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2、加减混合运算时,a+b-c=a+(b-c)

a-b+c=a-(b-c), a-b-c=a-(b+c) 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4、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这些计算有特点的数,两数相乘得积必背)。

5

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a+b)×c=a×c+b×c或(a-b)×c=a×c-b×c

2、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去图书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

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

置连线,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2)用直

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3、认识并初步了解比例尺:如1:5000 单

位:千米就表示图上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

5000千米。

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

示纵的方向,即根据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

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

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

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

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

对表示为(3,2)。

3、能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如某

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

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

位。

第六单元《除法》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

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或

十位上。

2、用乘法进行验算。

3、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

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

0,它起到占位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

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试商是本课的重点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

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

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

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

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

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

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2、能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估

算。

3、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

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

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商不变的规律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

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也

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

150÷25 800÷25 2000÷125因为25

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

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3、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

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4、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

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时间和速度

1、理解路程、时间、速度各名词的含义。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1小时、1分钟、1秒)

内行驶的路程。(4千米/时 , 12千米/分,340

米/秒)

2、例如:“一辆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

行驶的3小时就是这辆车行驶的“时间”,

行驶了150千米就是这辆车在这段时间内行

驶的“路程”,这辆车1小时能行驶的

“150÷3=50千米”就是这辆车的速度,速

度一般表示为“50(千米/小时)”读作:每

小时50千米。

3、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路程=

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

÷时间

4、理解总价、单价、数量的含义及之间的关

系。

5、例如:“3千克黄豆用了12元”,“3

千克”就是“数量”,其中的“用了12元”

是“总价”,1千克黄豆的价钱“12÷3=4(元)”

就是黄豆的“单价”。

6、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总价÷数量数

量=总价÷单价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温度

1、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在温度前面写上

“—”号,如“—2℃”“—12℃”通常读作零下2

摄氏度、零下12摄氏度。

2、能够正确地比较两个零下的温度的高低:

0℃和零上的温度高于零下的温度;零下温度

的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正负数

1、正数:比0大的数字都是正数,有的时候

我们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20等

等,读作:正5、正20。

2、负数:比0小的数字都是负数,我们在负

数前面提案上“—”号,如—2、—10等等,

读作:负2、负10。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要确定以

n

个点组成的线段的总条数就是(n-1)

+(n-2)+、、、+3+2+1=n(n-1)÷2

第八单元可能性

1、有些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是确定的,这样

的事件是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

来描述。

2、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样的事件

是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反应出物体

数量的多少。可能性大,所对应的物体的数

量就相对多些;可能性小,所对应的物体的

数量就相对少些。

最新新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圆 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封闭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 2 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答:因为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的车轮运行才稳定。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或者,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11.圆的周长公式:C圆=πd =2πr 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 d=c÷π(圆直径=周长÷圆周率) r=c÷π÷2(圆半径=圆周长÷圆周率÷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S 圆 =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π÷2)2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πr2或S=π(R2-r2)。 (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2+d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公式为:S=πr2÷2或πr2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及复习要点

一、小数的认识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计数单位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 写作0.1、0.01、0.001……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个位与十分位是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 点 小数部分 数 位 … 万 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单位 计数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 分 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 一 … 5、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写成分 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1分米= 10 1米=0.1米,1厘米=1001米=0.01米,1克=10001千克=0.001千克。 6、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 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7、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 小不变。 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 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 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

或化简小数。 8、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 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 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 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9、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只有加减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整数加、减 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例如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 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将数位要对齐,得 数的末尾有“0”,一定要把“0”去掉。 易错题; 1、名数改写 360平方米=()公顷 23400万吨是()亿吨40.7分米=()米 1.32千克=()克 4平方米=()平方分米 0.56吨=()千克40.7分米=()米()克=2.05千克 1.4平方米=()平方分米 4.02平方千米=()公顷 0.3千克=()克 0.86平方分米=()平方米5.06吨=()吨()千克 2.80吨=()千克 2.08吨=()千克 40公顷=()平方分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实用文档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1、要明确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三者的含义: 数级是指:每四个数位为一级。我们现在学到的有3个数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数位是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计数单位是指:个、十、百、千、万??。 易错题目如:亿级中所包含的计数单位是(亿、十亿、百亿、千亿)。万级中所包含的数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特别注意判断题,如:(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2)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3、看数位表说一说数的组成: 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要多练一练、说一说。10个十亿是多少等4、举例说一说大数的组成。 如: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和861个一组成的。 5、读数时,遇到“读作”要写成大写的。0的读法要特别注意,每级末尾0不读,每级开头与中间,不管有几个都读一个零。 读数步骤分三步:先分级;再从高级写起,写完亿级,要加“亿”字,写完万级要加“万”字;最后读一遍对照检查。 6、写大数时,要牢记两个数位: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写数步骤分三步:先看分几级;再对应数位分级写;最后读一读、检查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7、比大小时,按照儿歌步骤做题:比大小,先分级,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从左比,数字大的数就大。数字相同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来。 8、用一些数字排列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如:0、9、3、5、8 做题诀窍:(1)排列最大的和最小的数时,遵循的规律是:没有0时,最大的数直接把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小的数直接从小到大排就行了。如果有0时,最大的数不受影响,0肯定是最小的数,排在最后一位;但是排列最小的数时,就要注意0不能放在最高位,那么我们只需把除0以外的数字中最小的数放在最高位,紧接着排0,后面的数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就能得出最小的数了。 (2)如果遇到条件中有读几个0的要求,那就需要在遵循大规律的前提下,适当调整0的位置,达到题目中的读零要求。 9、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按照儿歌步骤做题:找准数位很重要,关键还看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t):在1标准大气压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T=(t+273)k 4、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上述4个事注意事项,可能出实验题的错误判断或出选择题)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玻璃、沥青、松香、和蜂蜡。(记忆并会识别熔化凝固图像) 8、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9、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表面空气流通速度。 10、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白气”是态?是发生而形成的!) 1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常见的例子:樟脑球(也叫卫生球),分析白炽灯变黑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重点理解一下):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1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16、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分单元)

第一单元圆 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 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2。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2或者S=π(d/2)2或者S=π(C÷(2π))2≈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S=πR2-πr2或S=π(R2-r2)。(其中R=r+环的宽度.)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的区别在于,半圆有直径,而圆周长的一半没有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2+d或C=πr+2r 圆周长的一半=π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公式为:S=πr2/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 知识点: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第二课时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 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2、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 那一位上写0。 4、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 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第三课时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 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目的是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第四课时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 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知识点: 1、基本定义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线段: 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 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4、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 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带合适的单位 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是15230(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64(平方千米)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 的倍数,7是35的约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9的倍数: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是3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9的倍数,是9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6、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7、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0、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0、1。 8、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3)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9、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10、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二)分数 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1.11元是1元1角1分,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1角是1元的1 10,也可以写成0.1元。1分是1元的1 100 ,也可以写成0.01元。 1分米是1米的1 10,也可以写成0.1米。1厘米是1米的1 100 ,也可以写成0.01米。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其中的6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8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其中的25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6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其中的500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4)5.62=()+()+() 0.23=()+() 22.22=()+()+() 5.09=()+() 二、先说一说下面每个数中的“3”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连一连。 1.39元 5.63元 3.04元 0.73米 3.25米 6.318米 3元 3角 3分 3米 3分米 3厘米 小数的意义(二) 1千克=1000克 1克= 1 1000 千克=0.001千克 1米=100厘米 1厘米=1 100 米=0.01米 高级单位变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练习题。 一、填空题。 23厘米=()米 2米5厘米=()米 3分米=()米6米6分米=()米 1千克600克=()千克 60克=()千克 5克=()千克 8角=()元 0.3时=()分 0.7时=()分 325米=()千米 二、判断。 1. 2.50元和2.5元都表示2元5角。() 2. 3.8米和3米8分米是相等的。() 3. 3米2分米8厘米9毫米用小数表示是3.289米。() 4. 25分是0.25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一、字 (1)难读的字 屹(yì)昂(áng)鼎(dǐng)沸(fèi)霎(shà)卵(luǎn)跃(yuè)穗(suì)巢(cháo) 眠(mián)昧(mèi)坠(zhuì) (2)难写的字 罩: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盼:左部是”目”,不要写成“日”。 犹:右部是“尤”,不要写成“龙”。震:下部是“辰”,不要漏写中间的横。 牵:下部是“牛”,不要写成“午”。卵:不要忘记写上两个“丶”。 (3)多音字:笼载尽处 二、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观潮据说大堤宽阔笼罩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震动余波 牵着鹅卵石 填上庄稼风俗跃出葡萄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平浪静水天相接坑坑洼洼 (2)近义词 屹立~矗立顿时~立刻犹如~好像颤动~颤抖霎时~刹那依旧~依然恢复~复原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明亮~闪亮柔和~柔润新鲜~清新坑坑洼洼~崎岖不平 满意~满足招待~接待闪闪烁烁~时隐时现奇妙~奇异归~回一瞬~刹那眠~睡 霸占~占据纳凉~乘凉密密麻麻~密密匝匝微小~渺小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3)反义词 宽阔→狭窄平静→喧闹人声鼎沸→万籁俱寂浩浩荡荡→零零星星风平浪静→风号浪吼 喜欢→讨厌柔和→坚硬新鲜→腐败坑坑洼洼→平平整整奇妙→平常霸占→割让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模糊→清晰梦幻→真实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浩浩荡荡闪闪烁烁坑坑洼洼密密麻麻 类似的词语: 熙熙攘攘郁郁葱葱懵懵懂懂隐隐约约踉踉跄跄 星星点点兢兢业业战战兢兢 ②ABAC式词语:人山人海若隐若现半明半昧 类似的词语: 虎头虎脑作威作福毕恭毕敬有始有终 知己知彼能屈能伸自给自足不闻不问 ③量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 1、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圆心。认识在同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而这些对称轴都过圆心。知道生活中有了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认识同心圆、等圆。知道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或直径决定。等圆的半径相等,位置不同;而同心圆的半径不同,位置相同。 3、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上的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运用上,要能根据圆的周长算直径或半径,会算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1/2+直径。会求组合图形的周长。 4、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5、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会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已知圆的周长会算圆的面积,会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会算圆环的面积,并且知道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圆三种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6、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重点讲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为: 1、知道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

表示;百分数有时也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与分数是有区别的: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又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然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是不名数,也就是不能带单位的数。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知道出勤率、出粉率、成活率等百分数的意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计算这种百分数。 5、知道成数、打折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打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十分之几出售。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成数和折扣数不能用小数表示。 6、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7、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含有百分数的方程。 8、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道利息是本金存入银行过一段时间取出后多出来的钱;本金是存入银行的钱;利率就是某段时间中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利息税是国家银行规定的针对利息收入的税收。会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9、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知道一个简单图形是怎样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并能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知识点: 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数 级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2、十进制计数法。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 制关系。 3、数数。能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

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国土面积(多位数的改写) 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知识点: 1、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复习资料 二、多音字不可轻。 号(学号hào)(风号háo浪吼) 闷(闷mēn热)(闷mèn雷) 颤(颤chàn动)(颤zhàn栗) 薄(薄bó雾)(单薄bó)(薄báo纸) 应(应yīng该)(应yìng接不暇) 称(称chēng号)(称chèn职) 模(模mú样)(模mó型) 三、读音用心记。 附(fù)近因为(wèi) 模(mú)样不可计数(sh ǔ) 不禁(jīn) 兴(xīng)奋 四、形近字细分辨。 笼(笼罩)──珑(玲珑) 沸(沸腾)──佛(佛祖) 捐(捐钱)──涓(涓涓细流) 滔(滔滔江水)──稻(稻田) 律(规律)──津(津津有味) 词语万花筒 一、词语找规律、 ABB:白茫茫红彤彤笑盈盈金灿灿(绿油油、黑乎乎、白花花……) ABAC:若隐若现(人山人海、半明半昧、虎头虎脑……) AABC:帘帘飞瀑、滔滔江水、涓涓细流、(津津有味、脉脉含情、滔滔不绝……)AABB:郁郁苍苍、恍恍惚惚、(快快乐乐、高高兴兴、蹦蹦跳跳……) 物体颜色:葡萄灰、茄子紫、梨黄、(宝石蓝、橙黄、桃红……) 一、修辞一点通: 1、宽阔得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巧用了拟人,“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得姿态与气势。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作者运用了比喻得修辞,把钱塘江大潮到来就是奔腾咆哮得形态与声音描绘得形象而具体! 二、佳句品味吧: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得水墙。 一丈约等于3、33米。作者巧用了数字,并把水浪比作“水墙”,让我们感受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写得太生动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字 (一)400个生字,见课文第180~185页。 (二)多音字 扒:bā(扒开)pá(扒手) 把:bǎ(把握)bà(刀把) 背:bēi(背负)bèi(背诵) 奔:bēn(奔波)bèn(投奔) 辟:pì(开辟)bì(辟邪) 薄:báo(薄饼)bó(单薄)bò(薄荷) 差:chā(差距)chà(差点儿) chāi(差遣)cī(参差不齐) 称:chèn(称心)chēng(简称)chèng(同秤)乘:shènɡ(千乘之国)chénɡ(乘法) 冲:chōng(冲动)chòng(冲劲儿) 得:de(得到)děi(你得用功) 的:de(我的)dí(的确)dì(目的) 地:de(慢慢地走)dì(地球) 调:tiáo(调整)diào(调查) 度:dù(度假)duó(揣度) 恶:ě(恶心)è(凶恶)wù(可恶) 缝:féng(缝补)fèng(缝隙) 给:gěi(送给)jǐ(供给) 供:gōng(供应)gòng(口供) 冠:ɡuàn(冠军)ɡuān(鸡冠花) 好:hǎo(好事)hào(爱好) 号:háo(号叫)hào(口令) 喝:hē(喝水)hè(喝彩) 和:hé(和平)huò(和药)huó(和面) 华:huá(华丽)huà(华山) 还:huán(归还)hái(还有) 间:jiān(人间)jiàn(间接) 将:jiānɡ(将来)jiànɡ(将士) 降:jiànɡ(下降)xiánɡ(投降) 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结:jiē(结实)jié(结束) 解:jiě(解释)jiè(解元)xiè(解气) 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 卷:juàn(试卷)juǎn(花卷) 看:kàn(观看)kān(看守)吭:háng(引吭高歌)kēng(吭气) 空:kònɡ(空闲)kōnɡ(空气) 笼:lǒng(笼罩)lóng(笼子) 率:shuài(率领)lǜ(效率) 脉:mài(脉搏)mò(脉脉含情) 没:méi(没有)mò(神出鬼没) 闷:mēn(闷热)mèn(闷雷滚动) 蒙:mēng(蒙骗)méng(启蒙)měng(蒙古)秘:mì(秘书)bì(秘鲁) 模:mó(模范)mú(模样)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屏:pínɡ(屏幕)bǐnɡ(屏息凝视) 铺:pū(铺床)pù(铺面) 强:qiánɡ(强大)jiànɡ(倔强)qiǎnɡ(勉强)曲:qū(弯曲)qǔ(歌曲) 圈:quān(圈子)juàn(猪圈) 舍:shě(舍弃)shè(宿舍) 数:shǔ(数落)shù(数学) 似:shì(似的)sì(相似) 为:wéi(为人处事)wèi(为什么) 相:xiāng(相当)xiàng(照相) 兴:xīnɡ(兴奋)xìnɡ(高兴) 行:háng(银行)xíng(步行) 应:yīnɡ)应该(yìnɡ)答应 载:zǎi(记载)zài(载重) 择:zē(选择)zhái(择菜) 占:zhān(占卜bǔ;萝卜bo)zhàn(占据)涨:zhǎng(溪水猛涨)zhàng(头昏脑涨)折:shé(折本)zhē(折腾)zhé(折磨)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钱) 重:chónɡ(重复)zhònɡ(重心) 属:shǔ(金属)zhǔ(属望) 转:zhuàn(转圈)zhuǎn(转弯) 着:zháo(着凉)zhuó(穿着)zhe(等着)钻:zuān(钻研)zuàn(钻石) 二、词(一)四字词语 昂首东望蹦蹦跳跳变化多端不可思议不容置疑不胜其烦草翠花开趁其不备程控电话 尺有所短 崇山峻岭 出乎意料 从容不迫 寸有所长 得意扬扬 灯红酒绿 帝国主义 电话号码 风和日丽 风平浪静 供养不周 骨肉同胞 归根到底 毫不可惜 毫不相让 号啕大哭 浩如烟海 和睦相处 横贯江面 呼风唤雨 患难与共 恍恍惚惚 恍然大悟 架子十足 金碧辉煌 筋疲力尽 精神大振 久经沙场 局促不安 举世无双 涓涓细流 可怜巴巴 铿锵有力 空空如也 枯枝败叶 狂风大作 理所当然 帘帘飞瀑 绿树成阴 慢条斯理 漫天卷地 美味佳肴 南征北战 年少气盛 年逾古稀 农耕社会 平安无事 屏息凝视 齐头并进 气魄雄伟 千姿百态 勤勤恳恳 清波荡漾 热闹非凡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 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 2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