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公开课通用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公开课通用课件)

地区可能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02
交通条件与区域经济合作
地理环境中的交通条件对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至关重要。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投资和外来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
发展。
03
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性
地理环境中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
脆弱的地区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成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强合作与交流
加强地区间、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挑 战。
培养专业人才
培养具备地理知识和区域发展视野 的专业人才,为应对地理环境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提供智力支持。
高考一复的重
05
点和点解析
重点知识点解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1
该部分主要涉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环
如何地理境
04
区域展的影响
政策层面的应对策略
01
02
03
制定区域发展政策
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限 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 发展政策,以促进区域经 济的均衡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政策手段,优化人力 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 配置,提高区域发展的效 率和质量。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 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地理 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
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02
该部分主要探讨不同发展阶段下,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和作用。
地理环境变化的区域响应
03
该部分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如
何适应地理环境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4.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C.资金
B.技术
√D.交通
解析 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
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
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区域特征的判断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作主体材料,用含有蚝 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 宅”(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蚝宅”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命题探究
命题探究
区域特征的判断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 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区域特征的判断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 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 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 2~4题。 2.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空间单位】 具有边界、形状、面积 【边 界】 有的边界明确,有的不明确
【差 异】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
【指 标】 可以采用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 【单一指标】 如:地形区、温度带、流域、三大经济地带 【综合指标】 如:四大地理分区、三大自然区、行政区划
【级 别】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地势起伏状况 地形
特殊地貌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 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
海岸线
平直或漫长曲折
河流
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结 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欠缺)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 河网密布(稀少);水系形状,如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时光
• 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特征及其原因。
•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 •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变化。
(2022·北京·高考真题)
苏里南人口约60万,人口构成中有来自中国广东省等地的华裔,中国 农 历 新 年 是 全 国 性 节 日 之 一 。 该 国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约 为 7 千 美 元 ( 2020 年),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14年已 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中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 ) A.天然植被开发程度更高 B.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C.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 D.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 2.苏里南( ) A.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B.铝土矿开采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保护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北部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形成沼泽
(3)分析阿克苏红枣深受我国东部地区人们喜爱的原因。
(3)阿克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有利于红枣生长;红枣含 糖量高,品质优良;气候干燥,病虫害较少,使用的农药少(或不使用农药); 引天山纯净雪水灌溉,无污染(或污染)小;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绿色环 保;交通的发展和快递业的发展,购买方便。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水产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达
松嫩平原 _旱__地__耕作业 玉米、_春__小__麦__、大豆 一年__一___熟
畜牧业 重化工业基地
不发达
地理环境差异只影响产业活动吗?
答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 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
以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 类型、覆盖率
以草原、荒漠为主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 种类、数量 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
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如荒漠化、 水土流失;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全球性环境问题, 如全球变暖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
黏重
困难
阻隔
(2)农业社会 船
丰富 水稻
(3)工商业社会


下降
机械
1.区域特征的分析思路
2.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 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及其特征 (1)认识区域 区域是在_地__理__差__异__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 特征,以及一定的_面__积__、形状和边界。
(2)区域的特征 ①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差异性:即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③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 为下一级区域。 ④可变性:即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界或边界 模糊)。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图的判读方法 (1)区域图类型:大尺度区域图(大洲)、中尺度区域图(国家、地区)、小尺度区域图 (省、区等局部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小尺度区域图更加多见。 (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 (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关键在于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定位及获取答 题所需的有效信息。
目录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CONTEN古TS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一、认识区域
1.区域概念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__指__标__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 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_干__湿__地__区___。(上图)
A.昼夜温差大
B.干旱的气候
C.径流量丰富
D.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季受盛 行西风影响。另外图示气压值也能反映该地西侧气压较高。第(2)题,“叶小”是 为了适应降水少而减少蒸腾,“肉厚”则储存有机质多,说明光照强,故反映了当 地干旱的气候特征。 答案 (1)D (2)B
方式 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_水__田__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_畜__牧__业___
农业
主要作物
水稻、_油__菜__、棉花 玉米、_大__豆__、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_发__达___
落后
工业
重要的_综__合__性__工__业__基地
__重__工__业___基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要素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 黑土 为主,多为
水田 ,人均耕地 旱地 ,人均耕地面
面积低于全国平均 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
有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考点一 考点二
•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


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0分)
考点一 考点二
• 解析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未利用的土地面积 大,且位于华北平原,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但黄河三角洲 水资源短缺,盐碱地分布广,洪涝、低温冻害影响大。开 发中应注意解决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洪涝、低温冻害等 问题,并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增长速度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 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 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城市
城市形态、数量、 规模、发展水平等 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交通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
交通
等差异
人口等差异
考点一 考点二
[高 考 探 究] • 1.(2014·北京文综,9~10)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 )
考点一 考点二
• 解析 第(1)题,由①、②、③分布图判断,不同类型餐馆 分别集中分布在四川、湖南和广东,故①、②、③分别是 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④类餐馆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 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 区,应为西餐馆。第(2)题,图中各类餐馆的分布具有分布 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散分布会增加原料的运输成本; 餐馆数量的增加会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农业地域类型的 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稳定,不会 因餐馆的布局而加速转变;餐饮属于文化现象,餐馆的分 散布局会促进地域文化的扩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农产品流通体系
CHAPTER
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03
自然地理环境
0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如沿海地区便于进出口贸易,而内陆地区则可能更适合资源开发型工业。
资源分布
02
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资源分布情况会影响工业的布局和区位选择,如钢铁工业靠近铁矿和煤炭产地,石油化工靠近油田。
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和流动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区域的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
03
02
01
CHAPTER
地理环境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02
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和质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气候条件
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布局,平原地区适宜规模化种植,山地丘陵区适合发展特色农业。
地形地貌
水资源充足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影响灌溉方式和作物种类。
交通条件
03
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和通达性对工业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如港口城市便于进出口贸易,而铁路、公路沿线则有利于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环境保护
保持生态平衡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地理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发展不应破坏生态平衡。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如雨雪、大风、冰冻等恶劣天气会对交通造成影响,影响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水文条件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可能成为交通的天然障碍,但也为水路交通提供了条件。
生态保护
地理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需要得到保护,避免因交通发展而受到破坏。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C.水患灾害 D.用水需要
4.“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元宵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 D.重阳节前后
5.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较贫瘠
【解析】3选C,4选A,5选D。第3题,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 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 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 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第4题,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 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 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 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
_整__体__性 _差__异__性 层次性
可变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 界或边界模糊)
【探索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 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 损失。
枯水期。第5题,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图中显示当地多 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由于 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 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 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西北部山区和武汉市所处的平原、湖区。山区耕地快速 减少,主要是因为生态退耕还林;武汉市所在的平原、湖
区耕地快速减少,应是城市化和退耕还湖的结果。第(2)
题,图示区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泥沙易淤积、水流不 畅,易出现洪涝灾害。可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
(1)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
响。
(2)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 技术 和_____ 交通 条件及 料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
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3)城市
城市化水平 、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 主要从___________ 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方法突破: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自 然 地 理 要 素 气候: 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地质: 组成、地势、地质构造等
水文、水系: 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域 面积、支流多少、流速等。 植被:
土壤: 类型、肥力状况 矿产资源: 种类、数量、组合状况 人口、科技、城市交通、通信、政策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结构、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 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等。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 方向等。
4.[2012· 浙江文综,37(3)]根据图文资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 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 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
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 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
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 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湖区:退田还湖;
城市:完善排水系统;
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
加水灾保险等。
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 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 ④ _________ 中线(如铁路、公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的分布进行分析。
(2)地形特点 ①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
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地形类型 、 _____________ 地表起伏状况 、地形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_________ 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 面来描述。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_____________ 地表起伏变化 的趋势上描述。常用 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 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及对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要注意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方法技巧
提炼归纳记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气候、土地和资源 状况。
②气候条件:影响该地区的水热状况和种植制
度。 ③土地条件:影响该地的土地生产能力。 ④矿产资源条件:影响该地区资源型工业的发 展。
考点一
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
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1)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 变化的主要原因。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图中Ⅰ区为耕地快速减少区,在图中分别位
人 文 地 理 要 素
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的 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自然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 处我国东北地区的 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 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 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水产业较为发达
旱地耕作业
主要种植玉米、 春小麦、大豆等 作物。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 宜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 工 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①轻工业:依 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 发展②重工业:从国 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 展
松嫩平原
工 商 业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 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 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 业,成为我国的重化 工业基地。
举例:
我国三大自然区
气候和地貌 划分依据:_________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________________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C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A A、相对一致性 差异 B、绝对一致性 相对一致性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省区 a b
稻谷 242.4 156.7
小麦 1.5 42.3
甘蔗 57.5
甜菜
18.2
A.内蒙古、江苏 C.湖北、甘肃
B.广西、黑龙江 D.河南、新疆
6.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 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 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 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画一幅关 联图,表示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参考图示如下:
考向一 区域与区域差异(3年7考)
(2012· 重庆文综,1)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上图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 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林海雪原 B.奇山秀水 ( )。
高考一轮复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
知识点一
区域的含义
1.概念: 区域:是在 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 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空间单位 。 2.特征: (1)具有一定的区位(位置)特征、面积、形 状、边界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回答第2题。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解析 答案 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出现了山地针叶林,体现 B 的应是高寒气候下的自然景观。
3.[2012· 安徽文综,34(1)(2)]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 材料二 港市。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 商 长江入海门户,对内 以农业生产为主, 商业贸易落后 业 外联系方便,商业贸 易发达。
示意图法记忆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
名师助学 区域的对比分析是目前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常常选取两个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显著 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以
巩固练习
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 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 目是( ) B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 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 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5.下表是2012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 (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B )
6.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 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左图为标志园 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的影响 复 习 思 路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不同区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差异 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
(4)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 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
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 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因素进行分
析。
读下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 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 同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 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 发挥( D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C.椰风海韵
解析
D.大漠孤烟
据图可知影视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
区北部的西侧,邻近沙漠,大漠孤烟是其外景特色。林海
雪原是东北地区景观,奇山秀水多在南方山区,椰风海韵
为热带海边景观,故应选D项。 答案 D
(2012· 四川文综,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