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罪案例
典型刑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男,28岁,无业。
2019年10月,张某因生活所需,产生了盗窃的念头。
他经过观察,发现某小区居民赵某家门窗较为简陋,且平时居住人较少,于是决定伺机作案。
2019年11月某日晚,张某趁赵某外出,撬开了赵某家的门锁,盗走了现金人民币5000元、笔记本电脑一台、平板电脑一台及金银首饰若干。
案发后,赵某及时报警,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
经过调查取证,张某于2019年12月被抓获归案。
二、案件审理本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
以下是法院审理过程中的关键证据:1. 赵某的陈述:赵某证实自己在案发当晚外出,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被盗财物价值约8000元。
2. 现场勘查笔录:勘查人员对张某作案现场进行了勘查,并提取了指纹、脚印等痕迹。
3. 物证:被盗的现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金银首饰。
4. 证人证言:张某的朋友证实,案发前张某曾向其借过撬锁工具。
5. 张某的供述:张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
三、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综合考虑张某的犯罪事实、情节、认罪态度等因素,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决:1. 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 追缴张某盗窃所得的现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金银首饰,发还赵某。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盗窃案件,以下是本案的法律分析:1. 犯罪构成:张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
首先,张某具有盗窃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财产权,而故意为之。
其次,张某实施了盗窃行为,即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最后,张某的盗窃行为侵犯了赵某的财产权,造成了赵某的经济损失。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窃罪法律案例论文(3篇)

第1篇摘要:盗窃罪是我国刑法中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通过对一起盗窃罪的案例分析,探讨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定罪标准以及刑罚适用等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盗窃罪作为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其法律适用和刑罚执行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以一起盗窃罪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定罪标准以及刑罚适用等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二、案例简介被告人张某,男,25岁,某市人。
因涉嫌盗窃罪被依法逮捕。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某于2019年10月28日凌晨,窜至某市某小区,采取撬锁手段,盗取被害人王某家中价值人民币10万元的财物。
案发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赃物已全部追回。
三、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及定罪标准1.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定罪标准(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是指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以上的;(2)多次盗窃,是指两年内盗窃3次以上的;(3)入户盗窃,是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盗窃的;(4)携带凶器盗窃,是指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盗窃国家禁止个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盗窃的;(5)扒窃,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窃取他人财物。
四、案例分析1. 定罪分析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及定罪标准,本案中被告人张某入户盗窃,盗窃数额巨大,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法院对其以盗窃罪定罪。
2. 刑罚分析根据本案被告人张某的犯罪情节,法院综合考虑其认罪态度、悔罪表现、赃物追回情况等因素,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事件从法律角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小区业主李某,因房屋质量问题与物业管理公司发生纠纷。
李某认为,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小区绿化带被随意占用、公共设施损坏无人维修、小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等。
李某多次与物业管理公司协商,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
无奈之下,李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事实1. 李某购买的房屋于2015年交付使用,入住后不久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如墙面裂缝、地板起翘等。
2. 李某多次与物业管理公司沟通,要求其进行维修,但物业管理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3. 李某发现小区绿化带被随意占用,公共设施损坏无人维修,小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4. 李某多次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情况,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5. 李某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要求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整改,但物业管理公司仍然无动于衷。
三、法律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属于民事纠纷案件,主要涉及合同关系、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问题。
2. 物业管理合同关系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应当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本案中,李某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物业管理合同关系,物业管理公司有义务为李某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3. 房屋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负责。
本案中,李某购买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物业管理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对房屋进行维修。
4. 公共设施损坏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未对公共设施进行维修,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权要求经营者改正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的缺陷。
本案中,李某作为消费者,有权要求物业管理公司改正物业管理中的问题。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1.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物业管理服务的提供者,有义务为李某提供合格的物业管理服务。
刑法学教学案例《刑法分论》

《刑法分论》教学辅导案例编者:张明楷※一、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案例1.2002年2月2日晚9时,犯罪嫌疑人费某、刘某等4人酒后由费驾驶面包车在某村公路上行驶,骑自行车的贾某被他们的面包车迎面撞倒后当场昏迷,4人将贾某抬到面包车上准备送往医院。
费、刘二人在开车去往医院的途中,因发现没带钱,就把昏迷中的贾放到一间废弃的小屋中,并往贾上衣内放了10块钱,尔后二人开车离去。
当晚,刘回家后怕贾在小屋内冻死,又从家里拿了旧被子和旧褥子,送到小屋并盖在贾的身上。
2月3日上午,满身灰尘和血迹的贾某苏醒后,自己回到家。
事后,经法医鉴定,贾某受了轻伤。
费、刘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2.甲因家庭琐事与丈夫争吵,随后甲跑到楼顶,想跳楼自杀但又没有下定决定。
丈夫报警救助后,民警迅速到场。
后来出现许多围观人员。
A与B在楼下大声喊:“跳啊!快跳啊!我没有时间等,我还要上班!快跳啊!……”最后,甲跳楼身亡。
A与B的行为是否构成杀人罪?3.王某为民警,某日晨3时许在歌舞厅唱歌时与老板发生争吵;王从歌舞厅出来后,发现自己所骑的摩托车的高压火花塞被人拔掉,便怀疑是老板干的,遂产生报复心理。
王回到单位后,从自己管理的枪柜中取出一支56式冲锋枪,返回歌舞厅,在歌舞厅外面向该歌厅二楼(黑灯)射击五枪,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故意杀人罪?4.2003年10月的一天晚上,李某酒后驾驶一辆货车在某县由北向南行驶途中在超越其同方向行驶的一辆公交车后,又向右打方向盘,当两辆车行至一十字路口遇红灯停车时,公交车司机王某下车到李某的汽车驾驶室左侧,抓住车门欲与李某理论,李某见状即发动汽车,王某便抓住李某汽车的左侧门,李某不顾王某的安全,闯红灯加大油门向前驶出200多米时,从右超越同方向行驶的一辆货车,王某被该车车箱伸出的钢筋挂下来,李某驾车逃逸。
王某因伤势过重,于次日8时死亡。
经法医鉴定,王某系头部受到强大外力的撞击致颅脑损伤而死亡。
刑法案例4:侵犯财产罪

一点说明:这是中国政法大学罗翔老师2013年在教授“刑法分论”时课堂上所提及的案例,但是由于罗翔常年讲司考,而且每年讲的案例基本上未变动过,所以只要是法学专业的,不管是期末预习还是复习还是准备司考,都不妨看一看。
一点吐槽:节操没了就没了吧,但是上课的同学们你们的笑点真是太低了!打乱同学的思考这就不说了,但是老师的思路、节奏也经常被打乱。
我在听2013年录音的时候,很多地方老师都没讲明白,只能扒出2011年老师的录音再听一下。
一点请求:这篇其实是我觉得侵犯财产这一类罪太难了,课下不整理,很容易上完课就只记得老师讲的段子,所以昨天临时刷录音整理了一下。
(抢劫和绑架区分那一块儿我听了四遍才理清楚老师说的是什么……)如果哪位同学手里有之前的关于案例笔记,请联系我。
我会整理一个刑法案例系列。
文章中出现的错误,也可以联系我。
最重要的是:因为我用的书是罗翔老师的司考一本通,所以很多书上有的案例我就没整理下来。
有些老师讲的案例只是单纯为了讲司法解释里面的几个点而已,大家记熟就好了。
我整理的案例大多都是难以理解的……理科生、非法学的快过来看看,我们法学好简单啊好简单啊~~就是背法条哦~~是个人都会哦~~侵犯财产罪1、该类罪保护的权能是占有,还是所有权?A的车被B借走,A晚上又偷走车,A是否构成盗窃罪?(合法占有可以对抗所有权)A的车被B偷走,C又从B处偷走,C是否构成盗窃罪?(构成,B的占有也需要保护)A的车被B偷走,A后来抢了回来,A是否构成抢夺罪?(非法占有无法对抗所有权;或者另外一种解释,这是自救行为,是阻却犯罪事由)总结:刑法应当保护对财产的占有,但是非法的占有是需要限制的。
2、财产的范围:法律意义上的财产OR有经济利益的财产A去嫖娼,商议好5000元,结果不给钱,是否构成诈骗罪?(不)A去嫖娼,完事后给了5000元后,后趁女方穿衣服悄悄拿走,是否构成盗窃罪?(是)A偷了一包毒品,是否构成盗窃罪?(是)总结:折中说,法律保护的一般是经济利益的财产,但是该财产必须得到法律的容忍。
司法考试经典案例

司法考试经典案例司法考试经典案例【篇一:司法考试经典案例】刑法总则一、犯罪构成的主体案例1.李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约五万余元。
14岁生日那天,李某邀集几个朋友一起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当晚九点),李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将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
第二天李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挂倒,二死一伤。
李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李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
听说警察在调查此案,李某逃走,后被抓获。
经查,李某在逃亡的第五天还曾教唆一个15岁的男少年抢劫他人财产1200元;帮助他人运输毒品30克,获得运输费150元。
请对李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二、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案例2.被告人甲女与开办工厂的乙男勾搭成奸。
乙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
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的情况公诸于众,被告人甲也不知晓。
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
劝酒时,被告人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他不会喝酒。
乙即说:别说喝酒,就是1059 (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
被告人甲便开玩笑地问到:你家有1059 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
甲便取来1059 农药,当着大家的面将农药倒入乙的碗里,然后对乙说:你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你喝吧!于是乙便喝了一口。
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的酒碗,用手抠乙的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问:本案中,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不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三、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案例3.被告人江某与被害人郑某是同一家电脑公司的工作人员,二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
某日,郑某将自己的信用卡交江某保管,3天之后索回。
一周后,郑某发现自己的信用卡丢失,到银行挂失时,得知卡上的1.5万元已被人取走。
侵犯公共财产案例

侵犯公共财产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侵犯公共财产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对公共财产进行破坏、盗窃或占用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也损害了社会整体的利益。
下面将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侵犯公共财产的情况。
案例一:某市的一处公园常年遭受青少年的蹦迪团和烧烤活动,导致公园草坪变得凹凸不平,花坛被践踏,部分植物被摧毁。
公园管理部门多次进行警告和劝导,但效果甚微。
最终不得已对公园进行封闭维修,给市民带来不便。
案例二:某地铁站经常出现大面积广告被粘贴在墙壁上的情况,不仅破坏了地铁站的整体形象,还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地铁公司多次进行清理和维修,但依然无法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案例三:某市政府为改善市容环境,在主干道两侧种植了大片的绿化带,但不断有市民将绿化带上的花草摘下,或放养家禽虐待花草。
这不仅破坏了市政府的绿化计划,也影响了市容环境的整体美观。
案例四:某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频繁被破坏或涂鸦,导致儿童无法正常使用,小区物业多次进行修复和维护,但问题依然存在。
这不仅浪费了社区的维护费用,还让孩子们失去了正常的娱乐空间。
以上这些案例反映了侵犯公共财产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同时也凸显了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
侵犯公共财产不仅给社会带来损失,更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和无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财产,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第二篇示例:侵犯公共财产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危害性不仅仅是对公共财产造成了损失,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侵犯。
以下将通过案例来说明侵犯公共财产的危害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某市政府在市中心广场建造了一座雕塑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该雕塑集艺术与文化于一体,成为市民争相前往参观的地方。
在不久之后,市政府却接到了多起关于该雕塑遭到破坏的举报。
经过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对该雕塑进行了恶意损坏,导致公共财产遭受损失,也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休闲娱乐。
法律十种侵权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我国,侵权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侵权案例,旨在提高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增强维权意识。
二、侵权案例一:人身伤害侵权案例描述:甲驾驶一辆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将乙撞伤。
乙住院治疗期间,花费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10万元。
法律分析:甲的行为构成人身伤害侵权,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
三、侵权案例二:财产损害侵权案例描述:乙公司将一批货物存放在丙仓库,由于丙仓库管理不善,导致货物丢失。
乙公司要求丙公司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丙公司因管理不善导致乙公司财产损失,构成财产损害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因保管人、运输人、仓储人等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侵权案例三:名誉侵权案例描述:甲在某论坛上发表侮辱、诽谤乙的言论,导致乙名誉受损。
乙要求甲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法律分析:甲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名誉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五、侵权案例四:著作权侵权案例描述:甲未经乙同意,将乙的摄影作品用于商业宣传,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乙发现后,要求甲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甲的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作品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六、侵权案例五:商标侵权案例描述:甲在经营过程中,未经乙同意,使用乙的注册商标,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乙发现后,要求甲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甲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犯财产罪)
1、陈某趁珠宝柜台的营业员忙于接待其他人时,伸手从柜台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营业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将戒指扔回柜台后逃离。
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陈某在公交车上盗窃了一皮包,回家后发现包里除了3000元现金外,还有一支手枪,陈某将枪藏在家中.某晚,陈某携带该枪潜入林某家中盗窃,发现只有林某一人在家,躺在床上,遂起强奸之念.陈某在强奸的过程中发现林某早已死亡,于是陈某搜出林家的现金2万元,并将林家墙上的一幅价值不菲的名画撕毁。
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陈、林二人预谋抢劫某商场,二人准备了匕首。
某日,二人按照计划来到商场,由陈某携带匕首进入商场,林某在门囗接应。
陈某进入后,发现一收款员正在点数货款,就乘其不备一把夺过货款逃出商场,二人立即逃走。
试分析陈某与林某的行为。
4、某晚,陈某潜入林某家中行窃,被发现后携带所窃赃物(价值2000元)逃跑,林某紧追不舍。
陈某见路边有一辆未熄火的摩托车,车主站在旁边打电话,便骑上车继续逃跑。
次日,车主在街上发现自己的车和陈某,欲将其扭送公安局,陈某将车主打成轻伤后逃走。
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5、陈某在火车上把注入麻药的可乐给旁边的林某喝,林某喝后昏睡,陈某将其行李拿走后下车。
陈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