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2.探究一:科举制的创立背景(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制的创立背景。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部分。

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探究二:科举制的创立过程(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得知: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在隋朝大业三年(605年)创立的。

4.探究三:科举制的影响5.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学到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它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板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隋朝统一全国,士族衰落,庶族兴起2.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杨坚,大业三年(605年)3.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对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可能是选拔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师:非常好,那么这样的选拔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2)师:科举制让很多出身平民的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你们觉得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生:可能让社会更加公平。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让学生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如何选拔人才。

2. 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课件。

3.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场图片,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2. 新课内容:1)介绍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介绍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设有进士、明经、举人等科目。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词科、经科等。

元朝时期,科举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明朝时期,科举制重新得到重视。

3.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1)选拔优秀人才:科举制为我国历史上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2)促进社会公平:科举制让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3)推动文化发展: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士人们纷纷努力求学,以求金榜题名。

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5. 课后作业:2. 请学生谈谈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今天的高考制度,让学生了解两者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是什么?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举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班级讨论。

八、案例分析:1. 以历史上著名的科举状元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科举制度下的成就。

2. 分析科举制对古代文人的影响,如勤奋好学、诗词创作等。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2.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设立3. 唐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4.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5. 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流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度在不期的具体实施情况。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课件:制作与科举制度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等。

3. 影像资料:播放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指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1. 介绍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如九品中正制等。

2. 分析这些制度存在的问题,如门第限制、人才浪费等。

二、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设立1. 讲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的原因和背景。

2. 解释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

三、唐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1. 介绍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情况。

2. 分析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四、宋朝科举制的完善: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1. 讲述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过程。

2. 解释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的具体内容。

五、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流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等1. 分析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如士人阶层的崛起。

2. 讲述科举制度对文化繁荣的推动作用,如文学、艺术的发展。

3. 解释科举制度对政治稳定的意义,如选拔人才的公正性。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如考试科目、选拔标准等。

(3)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了解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3)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代科举考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科举制。

(2)提问:你们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科举制的哪些内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其他选拔制度相比,科举制有哪些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对比分析:(1)出示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评价历史:(1)让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分享评价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提问:科举制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7. 布置作业:(1)编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短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科举制的创立》篇1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教案【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掌握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优缺点。

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物,培养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及其运作机制。

3.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科举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科举制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吗?大家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设置问题:“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哪些阶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科举制的运作机制和历史背景。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科举制的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8.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其他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等。

2. 探讨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如高考制度与科举制的联系与区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科举制度的创立》一课,主要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认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进而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科举制度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科举制度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考试、选拔等表面现象,对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考试内容、选拔方式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考试内容、选拔方式。

2.难点:科举制度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科举制度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举制度。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科举制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图片:收集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科举制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举制度。

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考试内容、选拔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制度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科举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讲解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分为进士、明经、举人、解元四个等级。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殿试和糊名制度。

明朝时期,科举制达到顶峰,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皇帝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说明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6. 总结拓展总结科举制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在于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不足在于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能力。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并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详细描述科举制中的主要考试科目及其内容,掌握科举制的选拔流程。

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图表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张庄中学张海霞
【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

第一个框题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
第二个框题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三个框题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在当时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情景教学法
(2)小组合作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激励教学法
2.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2)探究性学习法:
(3)史料研习法:
(4)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活动探究——巩固测试——总结收获
(首先告诉同学们本节课将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选出得分最多的状元组。

)【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后问学生:戏中的女驸马中了状元,这状元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跟什么制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底,一起来学习《科举制度的创立》。

(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欣赏视频《科举制》(目的:让学生初步感知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过
程,激发学生求知欲。


2. a.自主学习限时五分钟,让学生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教材。

b.小组交流(4—6)人一组
c.展示成果(每组抽取2名同学展示交流成果)。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教师讲解】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和本节的重难点,教师再进行重点深层讲析。

科举制的诞生:
设置三个问题:1.隋之前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
2.为什么在隋朝建立第二年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3.科举制度诞生的历史意义?
科举制的完善: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三位皇帝的画像,根据他们完善科举制度的情况进行讲解。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设置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对唐朝有什么好处?
动脑筋:你认为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两方面分析,一分为二。

对科举制度的影响我设计了一个清《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到了明清时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活动探究】
为了更好把握了本节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探究题:
活动一:穿越时空 1.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隋朝,你如何成为一名好官?
2.如果你是那里的老百姓,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考试?
活动二:众说纷纭学习历史要为现实服务,学习了科举制度后,你对现在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有什么建议?
活动三:想一想当今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巩固练习达标测试:(设计基础题和拔高题,让学生牢固把握本节的重点知识)知识梳理(找一名学生板书梳理)
说一说通过本节学习有什么收获?(找1-2名同学)学生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

学习结束根据每组学生的的分情况,评出状元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