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英语语法》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108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2

一、考试要求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课程考试旨在全面检查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基础阶段的语法能力,是否达到了《大纲》所规定的专业技能要求,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语法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各种从句、非限定动词、主谓语一致、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动词的时和体等),并且能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语法分析,并能够准确、熟练地应用它们。

二、考试内容
导论 —— 语法层次
1. 掌握: 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简单句、并列句、复杂句和并列复杂句。
2. 熟悉: 各种分句。
3. 了解:词素、词和各种词组。
第一讲 句子结构
1. 掌握:基本句型及其转换与扩大。
2. 熟悉:主谓结构和句子分析。
3. 了解:主语和谓语。
第二讲 主谓一致(一)
1. 掌握:主谓一致的指导原则
2. 熟悉:以集体名词做主语的主谓一致的问题。
3. 了解:以-s结尾的名词做主语的主谓一致的问题。
第三讲 主谓一致(二)
1.掌握:以并列结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2.熟悉:以表示数量概念的名词词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
3.了解:其它方面的主谓一致问题。
第四讲 名词和名词词组
1. 掌握:名词分类和名词词组的句法功能。
2. 熟悉:名词的数。
3. 了解:单位词。
第五讲 名次属格
1.掌握:名词属格的构成和用法。限定词与三类名次的搭配关系。
2.熟悉:名词属格的意义。
3.了解:独立属格和双重属格。

第六讲 限定词(一)
1.掌握:限定词与限定词的搭配关系、中位、前位、后位限定词、三类限定词的搭配关系。

2.熟悉:限定词与三类名次的搭配关系。、各类名词前的冠词用法。
3.了解:若干限定词用法比较。
第七讲 限定词(二)
1. 掌握:冠词的类指和特指。
2.熟悉:冠词的特指用法。
3.了解:各类名词前的冠词用法、冠词与专有名词、冠词与普通名词、冠词的其他用法。
第十讲 动词和动词词组
1. 掌握:动词的时、体形式。
2.熟悉:动词的时、体、态、式、主动态和被动态、陈述式、祈使式、虚拟式。
3.了解:动词分类(一)、(二)限定动词词组和非限定动词词组。
第十一讲 动词的时和体(一)
1.掌握:过去进行体的用法。
2.熟悉:现在进行体的用法。

3.了解:一般现在时的用法、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第十二讲 动词的时和体(二)
1.掌握:现在完成体和现在完成进行体的用法。
2.熟悉:过去完成体和过去完成进行体的用法。
3.了解:完成体用法的几点说明。
第十四讲 被动式(一)
1.掌握:主动句变被动句的转换规则。
2.熟悉:非限定动词的被动态。
3.了解:主动句和被动句、词组动词的被动句、主动句与被动句相互转换的限制性。
第十五讲 被动式 (二)
1. 掌握:被动句的用法。
2. 熟悉:主系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的问题。
3. 了解:被动结构和被动意义。
第十六讲 虚拟式
1.掌握:be-型虚拟式。用于表示命令、决定、建议等词语之后的that-分句中、用于
if, though等引导的分句中、用于某些公式化语句中。
2.熟悉:were-型虚拟式。
3.了解:假设意义表示法。
第十七讲 助动词 (一)
1.掌握:情态意义表示法。表示“许可 ”和“不许 ”、表示“义务 ”和“必然 ”、表示“预见 ”和“推测 ”、表示“意愿 ”、“意图 ”和“决心”。
2.熟悉:情态助动词的推测性用法和非推测性用法。
3.了解:表示“能力 ”和“可能 ”。

第十八讲 助动词 (二)
1. 掌握:半助动词。
2.熟悉:半助动词的类型。
3.了解:助动词的缩略形式。
第十九讲 不定式 (一)
1.掌握:不定式的结构形式。了
2.熟悉:带to不定式与不带to不定式。
3.了解:不定式符号的几个问题。
第二十 讲 不定式(二)
1. 掌握:不定式与名词的搭配关系。
2. 熟悉:不定式与动词的搭配关系。
3. 了解:不定式与形容词的搭配关系。
第二十一讲 –ING分词
1.掌握:-ing分词与动词的搭配关系。能带-ing分词而不能带不定式的动词。
2.熟悉:既能直接带不定式又能直接带-ing分词的动词。
3.了解:动词 + 宾语 + 介词 + -ing分词。
第二十二讲 –ED分词
1.掌握:-ed分词作前置修饰语。
2.熟悉-:ed分词作补语。
3.了解:“悬垂分词”。
第二十五讲 比较等级和比较结构
1.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则形式、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则形式、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规则形式。
2.熟悉:比较结构。
3.了解:关于比较结构用法的补充说明。
第二十六讲 介词和介词词组
1.掌握:介词与形容词、动词、名词的搭配关系。
2. 熟悉:复杂介词。
3.了解:介词词组与某些限定分句的转换关系。
第三十讲 并列结构
1.掌握:并列结构的各种形式。并列连词和标点符号、并列结构中的插入语、并列结构中的对称组合。
2.熟悉

:并列结构的构成。
3.了解:并列连接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十一讲 从属结构(一)
1. 掌握:限定从属分句。
2. 熟悉:并列与从属。
3.了解:关于状语分句的几点补充说明。
第三十二讲 从属结构(二)
1.掌握:-ing分词分句、-ed分词分句、无动词分句。
2.熟悉:不定式分句。
3.了解:“独立结构”。

第三十三讲 关系分句
1. 掌握:限制性关系分句与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关系词的选择。
2.熟悉:由“介词 +关系代词”引导的分句结构。
3.了解:双重关系分句和嵌入式关系分句。
第三十四讲 条件句
1. 掌握:第一种类型条件句、第二种类型条件句。
2.熟悉:第三种类型条件句。
3.了解:第四种类型条件句。
第三十五讲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1.掌握:陈述句的间接引语、疑问句的间接引语。
2.熟悉:祈使句和感叹句的间接引语。
3.了解:各类句子混合使用时的间接引语。
第三十六讲 修饰
1.掌握:名词修饰语。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限制性修饰语和非限制性修饰语、
割修饰。
2.熟悉:同位语表达法。
3.了解:状语表达法。
第三十七讲 替代
1. 掌握:名词性替代。
2.熟悉:动词性替代。
3.了解:分句性替代。
第三十八讲 省略
1.掌握:名词词组中的省略现象。
2.熟悉:并列结构中的省略现象。
3.了解:主从结构中的省略现象。
第四十讲 从句到篇
1.掌握:句子和语篇、语篇纽带。
2.熟悉:语篇结构——句子、语段、语篇动词性替代。
3.了解:主题语段和辅助语段。
三、考试方式
(一)理论课考试
1. 考试类别:开卷 √ 闭卷 √ 笔试 √ 口试 √ 其它 √
2. 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 考试时量:120分钟
4. 试题总数:约95题
5. 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及应用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20%左右。
6. 题目类型
(1)选择题
(2)选择填空题
(3)句型转换题
(4)综合填空题(
(5)完成句子题
(6)改错题
(7)汉译英
7. 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的目的
(1)选择题。是从一个问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目是把正确答案与相近的答案或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列,它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它是既容易得分,又容易丢分的题目。这类题目不需要学生在复习时死记硬背,但对选项要理解准确。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

(2)选择填空题。一般来说有填写内容较少,而且十分准确,并具有答案的唯一性特点。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所填写的内容多半是一些基本语法结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最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否做到少而精地理解、掌握和记忆。
(3)句型转换题。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句型的多种表达方式,以便灵活运用语法结构。
(4)综合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用和较难掌握的句型的应用能力。
(5)完成句子题。考查学生能否用适当的句型和时态表达给出的句子。
(6)改错题。给出一些有语法错误的命题,让学生首先识别出错误之处,再改成正确的形式。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
(7)汉译英。从时态、句型和句子结构上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8. 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以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所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选择要正确,不可多选或漏选。
(2)对于选择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特别注意填写所给词汇的正确形式。
(3)对于句型转换题,要求使用正确的句型,而且不改变句子意思。
(4)对于综合填空题,要求选择词汇的正确形式,时态正确。
(5)对于完成句子题,要求全面表达所给出的句子意思,并且语法正确。
(6)对于改错题,要求判断要准确且更改正确。
(7)对于汉译英,要求用正确的词汇、句型和时态完整表达句子含义。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章振邦主编,《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4版
主要参考书目:张道真主编,《英语语法大全》(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8月
张道真主编,《英语语法大全》(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8月
论道夫.夸克等主编,《英语语法大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谢祖钧主编,《英语修辞语法精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李俊峰等主编,《大学英语语法讲座和练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8月
徐广联主编,《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