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与理论-朱一民

合集下载

建筑历史与理论-朱一民共35页

建筑历史与理论-朱一民共35页

谢谢!
建筑历史与理论-朱一民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考研《建筑学专业基础(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建筑学专业基础(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本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总分 150 分,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 90 分,建筑构造 60 分;考试采
用闭卷方式;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填空题 20 分,选择题 10 分,绘图分析 30 分,
论述题 30 分;建筑构造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题)20 分,简答题 20 分,
第四章:中世纪建筑之早期基督教建筑、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之拱券技术推动下的教堂建筑发 展等;哥特建筑之结构、典例与地域特征等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及其建筑成就、巴洛克建筑艺术等 第六章: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建筑 第七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筑、18 世纪新古典主义等 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关于近代建筑教育的探索发展:中国近代建筑学科建立的主要历程与节点、研究机构如营造 学社;巴黎美术高等专科学校、包豪斯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维也纳分离 派、路斯(Adolf Loos)等 第三章:先锋派的探索:1.立体主义;2.德国表现主义;3.荷兰风格派;4.俄国构成主义;5.意大利 未来主义 第四章:美国的探索:沙利文(Sullivan)、芝加哥学派 第五章: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柯布、密斯、格罗皮乌斯 第六章:中国近代建筑师及设计机构:重点作品掌握如中山陵、杨廷宝建筑师的作品等; 第七章:对于近代城市的探索: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以南京为例,《首都计划》等,西方近代关于城 市建设与规划思想的若干探索,如巴黎改建、光辉城市等 建筑构造部分: 第一章:民用建筑的分类、分级、建筑模数,民用建筑的构件组成及作用。 第二章:基础的构造类型、基础埋深、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要求。 第三章:墙体各细部构造设计及保温、隔热构造。 第四章:楼地层的构造组成、类型及构造做法。 第五章:变形缝类型及设置要求、细部构造。 第六章: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类型、细部构造及楼梯设计、无障碍设计。 第七章:屋顶的排水、防水;保温及隔热构造等细部构造的要点与设计。 第八章:与构造设计。 第十章:建筑装饰构造的类型、构造要求与设计。 第十一章:建筑工业化类型与特点

建筑理论与历史(05)

建筑理论与历史(05)

2、经济合理,省时省工
“因为人民的生机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 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易燃烧,二十多个世纪来仍然极力保留 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 ——徐敬直.《中国建筑》.1964:203
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一书中所附的“木结构图 样”
现存的建于984年辽 代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 音阁木结构剖面图及柱 网布置图。梁思成先生 曾经为独乐寺观音阁的 五架梁做过静荷载、活 荷载以及挠曲、剪切等 应力计算,发现该阁梁 架用材非常适当,称之 为“宛若曾经精密计算 而造者”。
“中国文化成长于中国本土自己的新石器文化之上,不 受外来干扰而独立的发展,很早便达到了十分成熟的的地步。 以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铜器时代直至最近的一个世纪,在发 展的过程中之中保持连续不断、完整和统一。 中国建筑就是如此方式的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的组成 部分,很早便发展成它自己独有的性格,这个程度不寻常的 体系相继相承的绵延着,到了20世纪还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 定的传统。就是这种连续性,当然并不是任何真正的古物, 有助于造成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的要旨。 在任何事物都源远流长当中,无论如何,实际的事例 却是颇为出乎意料的,中国的古建筑比欧洲少得多,在现存 的建筑中,没有完神庙时期的,没有圣· 索非亚时期的,甚至 连沙利斯堡大教堂时期的也少得很。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卓 越的范例,现存的形制不外是始于15世纪,到了今日,著名 的建筑物很少不经过或多或少的重修。我们见到的完成于公 元前210年的长城,其实也只不过是15或者16世纪时代时所 重修的面貌而以。”
弗格森(J· Fergasson)[英] :《印度与东方 建筑史》 西仁(Siren)[瑞士]:中国的城墙和城门 伯克曼(Boerschmann)[德]:中国佛塔 姆勒(Prip-Moller,j)[荷兰]:中国无量殿 弗莱彻(S· B· Fletcher) [英]:《世界建筑史》

200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1. 1999年召开的以“21世纪的建筑"为主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大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是:(A) 《北京宣言》 (B) 《21世纪宣言》(C)《北京宪章》 (D)《伊斯坦布尔宣言》2. 在我国建筑学作为一级学科,下含4个二级学科,它们是:(A)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B) 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和建筑经济(C)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D)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3.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出的建筑原则是:(A) 坚固、适用、美观(B) 功能、技术、艺术(C) 适用、经济、美观(D) 适用、经济、安全、美观4.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说此话的人是:(A)庄子 (B)老子(C)孔子 (D)墨子5. 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色彩处理强调:(A)对比 (B)调和(C)瑰丽 (D)淡雅6.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高达130多米,但看上去却感觉没有那么巨大,其原因是:(A)比例问题 (B)形式问埋(C)尺度问题 (D)视距问題7. 长方形(长边为a,短边为b) “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A) b:a =0.628 (B) b:a= (a-b) :b(C) a:b =1.628 (D) b:a= (a-b) : (a+b)8.建筑构图的古典规则包括:(A) 陶立克、塔什干、爱奥尼、科林斯(B) 风格、形式、涵义、装饰(C) 形式、符号、模式、语法(D) 比例、尺度、对称、均衡、韵律等9. 建筑空间满足功能要求主要在于三个方面:(A) 居住要求、交往要求和审美要求(B) 合适的体量、合适的枓料和合适的建造(C) 人的生理要求、人的心理要求和人的视觉要求(D)合适的体量和大小、合适的形状和合适的坏境条件10. 中国古代建筑群组合的手法大体上可分成两种,它们是:(A)单中心布局、多中心布局(B )中轴对称布局、自由灵活布局(C) 对称布局、均衡布局(D) 内向性布局、外向性布局11.下列哪项不是公共建筑设计中要解决的核心功能问题?(A)空问组成 (B)功能分区(C)交通组织 (D)空间形态12.体育馆和火车站都有大量的人流集散,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A)体育馆:间断性地集散和疏散火车站:连续性地集散(B)体育馆:需要停车场火车站:需要大广场(C)体育馆:集散有预测性火车站:集散有随机性(D)体育馆:集散环绕四周火车站:集散在一侧13.计成在《园冶》中指出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相当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原理中的:(A)改造环境 (B)利用环境(C) 创造环境 (D)配合环境14.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隆那博览会德国馆,体现了现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典型手法是:(A)灵活多变的空间划分和不断变化的空间导向(B )不相交的墙面和通透的玻璃(C) 室内外空间联通和地面标高的变化(D) 简单的几何形状和丰富的空间变化15.双内走廊的平面在公共建筑中常用于:(A) 有许多不需要自然采光的黑房间的建筑(B) 以减少体型系数的节能建筑(C )平面上功能分区复杂的建筑(D)具有空调系统的病房楼和办公楼16. 大型火车站和航站楼,到达旅客和出发旅客的人流的布局通常采用:(A) 分区布局,遵循右行规则,到达在左,出发在右(B) 分层布局,到达在下,出发在上(C) 分区布置,出发在中,到达在左右两惻(D) 混合布置,进出在中,二层设候车(机)厅17. 高层办公楼常采用板式体型,而超高层办公楼常采用塔式体型,主耍原因是:(A)自然通风和采光上的原因 (B)垂直交通布置上的原因(C)结构上的原因(D)外观上的原因18. 观演性建筑的空间组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 表演舞台(或比赛场地)空间与观众席空间的组合(B) 观演空间与交通空间的组合(C) 大体积主空间与和其有密切联系的服务性空间的组合(D) 大跨度单层空间与多层空间的组合19. 大型旅馆和图书馆显示出复杂综合的空间组合,其根本原因在于:(A) 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B) 高层客房,书库与底层裙房的组合(C) 功能服务区与后勤工作区的组合(D) 功能和人流的复杂性20. 商层和超商层建筑通常分为板式和塔式两种基本体型。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上午8:30-11:30进行笔试,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070525地理学(建筑文化与地域景观)二、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第4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合编,建工版;盛世清北建议:(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北京大学616建筑历史与理论2019年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1)中国建筑史部分⑴城市建设掌握古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各朝代主要城市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历史与相关理论一、概说(4学时)(一)理论的作用1、目的:培养历史意识,建立建筑史观。

2、理念:批判的、质疑的、选择的理性原则。

3、方法:分析的、解析的、诠释的,专题讨论、研判的。

年鉴学派-正史-野史-乡土-风土,建筑学与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学视角-作为制度的建筑-场景与仪式。

(二)理论与历史1、历史与人为事实(史料、事(史)实、人为事实(ARTIFACT)、事件、建筑)。

2、历史与传统(传统的歧义,习俗,活的传统:现行习俗,时尚)。

3、西方的理论、中国的问题。

“关于建筑新议程的理论”:现代主义批判;寻找意义(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创造与根源(解构主义)、传统问题(历史主义)、类型学与转化、文脉主义(后现代城市理论)等理论。

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历程、成就和局限。

(三)本课程基本要求讲授与讨论、作业与考核、参考教材。

参考材料每讲给出。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10学时)(一)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1、类型说2、崇俭说3、非神权说4、文明延续说5、阴阳五行说6、演变的轨迹:1)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先秦建筑的地域性、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2)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韻,体系的成熟;3)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4)西风东渐的近现代;5)演变特征: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1、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2、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3、“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4、“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5、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

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6、“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7、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 TECTONICS)1、尊卑的礼制空间与典章制度。

建筑学概论课件-第一章历史与理论

建筑学概论课件-第一章历史与理论

古代文明中的建筑
探索古代文明中的建筑,如埃及 金字塔、中国长城和希腊帕台农 神庙。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的文 化、技术和宗教信仰。
中世纪建筑与哥特式建筑
了解中世纪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的 特点,如圆顶大教堂和尖顶,以 及这些建筑背后的宗教和文化背 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如意大利的圆顶教堂和帕拉蒂欧 式建筑,以及这一时期对建筑演 变的影响。
建筑的功能、形式与结构关系
探索建筑的功能、形式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实用性、美感和结构 稳定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原理与建筑审美
介绍设计原理和建筑审美的重要 性,如比例、尺度、平衡和材料 选择等,以创造富有魅力的建筑 作品。
建筑学的未来展望
思考建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 可持续建筑、智能建筑和数字设 计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建筑学概论课件-第一章 历史与理论
本课程将介绍建筑学概论,包括建筑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古代文明中的建筑, 中世纪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建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的功能、形式与结 构关系,设计原理与建筑审美,以及建筑学的未来展望和与社会、文化、环 境的关联。
建筑学与社会、文化、环 境的关联
探索建筑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建筑如何反 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和环境可持 续性。
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
探讨工业革命对建筑材料、结构和设计的影响, 以及现代建筑如何适应新的技术和社会变革。
建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建筑理论的产生和不同学派的发展,从古 希腊哲学到现代建筑理论的重要思想家和概念。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建筑历史与理论作为探索建筑发展演变及其思想体系的学科,对于理解和传承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探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对建筑实践的启示。

一、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古代建筑是建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希腊的巴特农神庙,都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宗教信仰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此外,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造技术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现代建筑的理论探索现代建筑的兴起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的确立。

从包豪斯运动到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理论一直关注着材料、结构、功能和审美的统一。

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变迁,建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从生态建筑到数字化建筑,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形式和空间,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法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建筑遗址的发掘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等。

文献研究是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研究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

实地调查能够提供具体的建筑实例,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还原古代建筑的真实面貌,帮助研究者深入探讨建筑的技术和设计。

四、建筑历史与理论对建筑实践的启示建筑历史与理论不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更是为建筑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

通过对过去的建筑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功的设计思想和创新的方法,并借鉴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同时,建筑历史和理论也帮助我们认识到建筑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价值。

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而这正是建筑历史与理论不断探讨的热点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 --从现代文化的角度看建筑与现代性的关系
参考书目: Architecture and Modernity—Hilde Heynen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Keneth Frampton 工业化与现代建筑的危机—Keneth Frampton
Architecture and Utopia—Manfredo Tafuri
现代性与理性的批判有关—现代性意味着去神秘化; 现代性在当代常常指代一种无家可归的精神状态; 现代性是一种大都市的状态;
“现代性就是短暂,流变,偶然事件;它是艺术的一半, 另一半则是永恒与不变。” --波德莱尔,1863
有一种至关重要的体验方式—对空间与时间、自我与他者、生活的 可能性与风险的体验—这是今天全世界的男男女女所共有的。我把这 种体验的实质内容称为“现代性”。 成为现代的,就是要在一种使人指望冒险、权力、享乐、成长、改 变自我和世界的环境里找到自我—与此同时,这也有可能毁灭我们拥 有的一切、我们知道的一切、我们现在成为的一切。 现代的各种环境和各种体验跨越了地理与种族、阶级与民族、宗教与 意识形态的一切便捷;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性把全人类团结起 来;他把我们全部都倾倒进不断的分裂与复苏、斗争与矛盾、模棱两 可与极度痛苦的巨大的破坏性力量之中。 成为现代的,就是要成为一个宇宙的一部分, 如马克思所说,在那个宇宙里,“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 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 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 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中世纪—文艺复兴(14-16世纪)--启蒙运动(18世纪中-19世纪) 工业革命(18世纪-19世纪中) --现代跨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伯曼,1982
“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是一个极端‘未来导向’的文化, 对过去一无所知,因而对未来是盲目的。如果我们针对 未来好奇,必须对历史极端好奇,不仅是刚发生的历史, 还有遥远的历史…”
--佩里· 安德森
现代性的问题只有在考虑到建筑实践与社会 文化和政治的关联时才会出现在建筑师的视 野中,或者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4
220 后记:栖居、戏仿、文化 226 注释 260 索引
现代(Modern): 1. 现在的、目前的--相对于过去;中世纪之前的用法 2. 新的、前所未见的;出现于十七世纪 3. 瞬间的、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出现于十九世纪
现代化(Modernization): 现代化用来描述社会发展的进程,其主要特征是技术进 步和工业化、都市化与人口激增、官僚体制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日益强大、大众通 讯系统的急剧扩展、民主化以及不断增长的资本主义全球市场。 现代性(Modernity): 指现代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这些特征被个体所体验的方式。 现代性意味着一种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与一种不断发展和转变的过程联系在一 起,并指向迥异于过去和现在的未来。 现代主义(Modernism): 对现代性的经验激发起人们特定的文化和艺术上的反应, 其中那些倾向于以未来为导向并认同一种进步的观念的被称作现代主义。在宽泛的 意义上,现代主义可以理解为关于现代性的理论和艺术思想。这些思想使人可以控 制周围所发生的变化,并改变自己。
3
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建筑学 148 先锋派与现代主义 151 新巴比伦:乌托邦的二律背反 一元化城市理论与对功能主义的批判 新巴比伦:谎言社会的对立面 乌托邦悲剧 174 走投无路:阿多诺的美学理论 无可命名之物的星群 作为启蒙辩证法的展开的现代性 戏仿与否定性 艺术的双重特性 192 建筑中的戏仿 当代理论中的戏仿概念 批评的概念 线之间 巴别塔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Nikolaus Pevsner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变迁—Peter Collins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Walter Benjamin
后现代的状况—David Harvey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Frederic Jameson
Viii 前言 2 内容介绍 面向现代性的建筑 8 现代性的概念 14 融入过去的栖居… 18 建筑的困境
现代性是居于现代化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因素,它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现代化 和对这一进程的主观反映(艺术的/文化的)联系起来。 现代性的两个层面: 客观—社会/经济进程 主观—个人经验、艺术活动、理论思考
现代性是一个西方的概念,现代性首先描述一种人的状况。
现代性意味着与传统和自然的决裂;
1
2
缔造现代运动 26 一个建筑先锋派? 29 西格弗里德· 基迪恩:一种有关现代性的实用观点 新经验和观点 空间、实践与建筑:现代建筑的经典 从先锋到经典 43 新法兰克福:对一种统一性文化的探索 思想与追求 先锋思想与城市的辩证法 作为先锋运动的新法兰克福
镜像 72 断裂的经验 75 阿道夫· 路斯:传统的连续性的终结 栖居、文化与现代性 差异性的建筑 不连续的连续性 95 沃尔特· 本杰明:没有阶级差异的社会的梦想 戏仿与经验 揭开历史的尘埃 建筑或者时代的相貌 栖居、透明性、外部空间 建筑、现代性、以及栖居 118 在空洞中建造:恩斯特· 布洛赫对现代建筑的批判 作为乌托邦概念的家乡 可擦洗的墙与像船一样的房子 成为资本主义体系转折点的现代主义 128 威尼斯学派,或否定性思想的诊断 建筑与乌托邦 大度是与否定性思想 栖居与现代性的“场所” 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