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_史津_第五讲:文艺复兴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 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中外城市建设史文艺复兴时代的西欧
笔记心得
西欧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盛,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文学、艺术的繁荣,对西欧各国的建筑乃至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至今西欧各国仍保存着大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西欧各国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精华。

建筑风格是15〜19 世纪先后产生、时而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风格。

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法国。

也有人广义地把这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

14 世纪意大利开始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5世纪以后遍及西欧大部分地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中世纪以来的市民阶层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斗争。

这个时期里,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运动,因为它以复兴古典文化为重要方式,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经过阅读了解了这本书后,分别初步的了解到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

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和近现代建筑。

B筑历史与理论_史津_第五讲:文艺复兴

B筑历史与理论_史津_第五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巴洛克式教堂的特点:五、建筑分析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1)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如爱用双柱,甚至用三颗柱子为一组。

2)突出垂直分割,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断折式,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了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的变化,墙面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起初,用3/4圆柱取代了薄壁柱,后用倚柱取代3/4圆柱,墙上作深深的壁龛。

4)有意制造奇特的新形式,如山花缺去顶部,嵌入纹章、匾额或其他雕饰,把两个山花套叠在一起。

孤形山花与三角形山花套叠在一起。

耶稣会教堂五、建筑分析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建于1568-75年设计人是维尼奥拉与泡达。

教堂的平面是巴西利卡式的,在立面上运用了自由曲线的装饰与双层山花的处理,中厅的外墙与侧墙之间有一对大券涡,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耶稣会教堂五、建筑分析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圣卡罗教堂五、建筑分析建于1634-82年,是一典型的巴洛克教堂。

建筑师波洛米尼。

教堂基地狭小。

平面是一个变形的希腊十字形,内部空间凹凸分明并富于动态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形,来自夹层的穹顶的光源使室内光影变化强烈。

圣卡罗教堂五、建筑分析临街的西立面中,波浪形的檐部前后起伏,凹面、凸面与圆形倚柱的交织,使这座不大的教堂在此狭窄而拥挤的街道中显得生动而醒目。

城市广场的特点:六、城市广场的成就城市的改造追求庄严对称的效果,市中心和广场得到很大的改建,如佛罗伦萨(Florence)、威尼斯(Venice)、罗马(Rome)等城市。

晚期出现理想的城市方案。

广场按性质上分有市集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

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一般比例为4:5,2:3,1:2),梯形广场如圣马可广场,圆形广场如圣彼得广场,不规则广场或复合式广场如圣马可广场等。

早期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文艺复兴历史讲解

文艺复兴历史讲解

文艺复兴历史讲解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讲解文艺复兴的历史。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世纪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

在14世纪和15世纪,欧洲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和文化变革。

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城市重新繁荣,商业和工业开始发展。

人们开始对过去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新的兴趣,尤其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中包含了许多对人类自由和个体创造力的赞美。

在这个背景下,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艺术、文学、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复兴。

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发掘古典艺术和建筑风格,同时探索新的主题和形式。

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他们以新的方式描绘人类经验,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

在科学领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世界,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宇宙的运行方式。

那么,文艺复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文艺复兴不仅在欧洲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理解世界,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价值观,如个人创造力、批判性思考和追求真理,至今仍然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观。

在探讨文艺复兴的历史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

这一时期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他们如何处理科学与宗教、个人自由与集体权威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它对欧洲文化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我的讲解对你有所帮助!。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见证。

外国建筑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风格、技术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外国建筑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建筑成就令人瞩目。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它的建造技术令人惊叹,体现了古埃及人在数学、力学和几何学方面的高超造诣。

神庙建筑也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其多柱厅中的巨大石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包括:巨大的体量、简洁而稳定的几何形状、精湛的石材加工技术以及象征永恒的建筑理念。

二、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中,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其比例和谐,装饰精美,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的美学观念。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比例,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元素。

古希腊建筑强调比例、和谐和数学关系,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三、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之一,其巨大的穹顶展现了古罗马在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令人赞叹。

古罗马建筑广泛使用拱券技术,在桥梁、水道和建筑中都有应用。

同时,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四、中世纪建筑(一)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穹顶和集中式布局。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巨大的穹顶和华丽的内部装饰彰显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

(二)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以厚实的墙壁、半圆形拱券和坚固的墩柱为特点。

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如比萨大教堂。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为显著特征。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其空灵的内部空间和精美的装饰艺术令人陶醉。

外建史——意大利文艺复兴

外建史——意大利文艺复兴

三、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建筑师、大 雕刻家、大画家——米开朗基罗
1、圣彼得大教堂
2、朱理亚诺.美第奇家庙
3、西斯廷教堂,及他画了一个六 百平米的天顶画——创世纪,一 个二百平米的大壁画——最后的 审判
4、劳伦齐亚纳图书馆 5、雕塑作品——大卫、摩西、昼 夜、垂死挣扎的奴隶
②兴盛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纪念性风格代表——坦比哀多建筑语汇
坦比哀多建筑语汇影响:圣彼得大教堂、英国圣保罗大 教堂、巴黎万神庙、美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白宫
美国白宫
英国圣保罗教堂
圣马可图书馆
威尼斯总督府邸
3、文艺复兴收山之作 文艺复兴建造该时期最伟大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 (1)勃拉孟特方案
4、15-16 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造就了欧洲最高水平的文 艺复兴建筑成就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一)、文艺复兴建筑特征——反对中世纪哥特式建 筑风格
◎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而不像
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的高低强烈对比
→16世纪 传遍意大利,在罗马形成中心,传入欧洲各国 → 18世纪形 成带有不同国家各自特点的文艺复兴建筑 → 意大利文艺复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建筑特色:
(1)穹顶的外轮廓是双圆心 穹顶 (2)采用骨架券结构并分内 外两层施工,中间是空的
(3)为了成为城市的视觉中 心,在穹顶下又加了12米高的 鼓座
为城市的轮廓线增加了美
主教堂穹顶的意义 (1)突破旧的意识形态——敢于与旧势力——教会对 抗,创造了半集中半巴西利卡的平面构图——伟大的创 新精神 (2)把穹顶作为建筑的主要构图中心,并成为城市风 景线的构图中心,这是前所未有的,是文艺复兴首创的 特点之一。 (3)结构和外形都向前跨越了一步,表明了文艺复兴 时期的创新精神

中外建筑简史第5章 人本精神的弘扬——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中外建筑简史第5章 人本精神的弘扬——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1)圆厅别墅 (2)维琴察的巴西利卡 (3)罗马圣安德烈教堂 (4)法尔尼斯别墅与园林 (5)兰特庄园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创作繁荣,出现了一大批富 有创新精神的建筑师,他们对建筑有独到的见 解和 理性深入的系统思考,推动了建筑理论的活跃。一 些有影响的建筑理论著作问世,一些 深刻的建筑理 论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活动领域更广泛,建筑创 作更为理性深入,建设了众多划时代的伟大建 筑, 取得丰硕的成就。该时期主要代表性建筑成就有三 方面:第一,建筑大创新,在建筑类 型、平面布局、艺术构图处理等方面均有许多非凡的创造。第 二,在建筑结构技术和施工技 术方面有重大技术突 破,尤其在超大、超高的大尺度建筑结构问题上取 得重要成就。第三, 建立系统深入的建筑理论。
(2)育婴院 育婴院是由金融家科西莫·美狄奇(Cosimo de Medici)捐赠给佛罗伦萨市的公共建筑物,用于 收养弃婴,以示对生命的敬重。育婴院坐落在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如何协调 地处理建筑内部空间与公共广场空间的关系。
(3)巴齐礼拜堂 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巴齐家族礼拜堂是文艺复 兴早期典型的代表建筑物。建筑的平面形制借 鉴了 拜占庭的。正中一个直径10.9米的帆拱式穹顶,左 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 盖一间长方形 的大厅。后面一个直径4.8米的小穹顶,覆盖着圣 坛。前面设柱廊,柱廊正中 开间上也布置一个直径 5.3米的穹顶。
(1)坦比哀多 建筑师伯拉孟特设计的罗 马城坦比哀多小教堂是盛期文艺复兴的经典名作, 也是盛期文艺复 兴纪念性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坦比哀多位于罗马城甲尼可洛山东 坡一座教堂的侧院内,据说是圣彼得被钉上十字架 的地方。 因地形所限,坦比哀多形体较小。
(2)法尔尼斯府邸 文艺复兴盛期的府邸建筑也追求雄伟的纪念 性,罗马城的法尔尼斯府邸是纪念性府邸的典型代 表。 (3)麦西米府邸 文艺复兴盛期,建筑创作不断深入,对建筑的 平面设计、空间布局、艺术形式、功能完善作了 较 为深入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学教材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学教材

•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 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 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 了有各自特点的
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 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 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 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梵蒂冈宫
• 梵蒂冈宫 • 梵蒂冈宫位于圣彼得广场对面,自公元14世纪以
来一直是历代教皇的定居之处,数百年来已几经 改建。梵蒂冈宫内有礼拜堂、大厅、宫室等,是 世界天主教的中枢。宫内有举世闻名的西斯廷小 教堂,过去一直是教皇私人用的经堂。西斯廷小 教堂素以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 年时间绘制的著名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 判”而久负盛名,这些出自于艺术大师之手的绘 画,内容取材于《圣经》里的故事,人物逼真, 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西斯廷小教堂长 40.5米,宽13.3米,高20.7米,是公认的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
• [经济] 无工农业。在许多国家有大量地产 和投资。金融资本在意大利有相当势力。 教徒捐赠款亦为国家经济收之一。
梵蒂冈
梵蒂冈
• 梵蒂冈城国,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面 积0.44平方千米。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 教堂、梵蒂冈宫、博物馆和公园以及几条街道。 人口约1000人,主要为意大利人。官方语言为意 大利语和拉丁语。首都梵蒂冈城。公元4世纪开始, 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 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 此后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 国”,其疆域多有变迁。1870年意大利王国消灭 教皇国,教皇退居梵蒂冈宫中,世俗权力结束。 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为求得教皇的支持,同 罗马教廷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属 于教皇的主权国家,教皇在其领土上拥有世俗统 治权。

第五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第五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三、圣马可广场 (一)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主要建筑物 一 威尼斯: 威尼斯
1、圣马可教堂 连续的三层半圆;教材160页 连续的三层半圆;教材160页 160 大钟楼(图说127 127) 2、大钟楼(图说127) 总督府(公爵府):图说115 ):图说 3、总督府(公爵府):图说115 4、老市政厅 圣马可图书馆(教材150 150) 5、圣马可图书馆(教材150) 6、对岸岛上的钟塔
(二)阿尔伯蒂——文艺复兴初期著名 阿尔伯蒂——文艺复兴初期著名 —— 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 1、《论建筑》完书于1452年,出版于 、 论建筑》完书于 年 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 世纪末—— 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 完整的理论著作;因为成书早, 完整的理论著作;因为成书早,体 系完备, 系完备,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首次将建筑学分为技术和艺术两 ——首次将建筑学分为技术和艺术两 个相关又有区别的门类来思考
1)政治、经济背景: 政治、经济背景: 王权不断加强, 王权不断加强,世袭贵族与新兴资产阶 级暂时达到平衡 文化背景: 2)文化背景: 沙龙文化、 沙龙文化、市民文化 自然科学成就:笛卡尔(教材189 189) 3、自然科学成就:笛卡尔(教材189) 4、艺术本身发展规律 寻找新形式: 寻找新形式:考古热 制定永恒的标准:帕拉第奥、 制定永恒的标准:帕拉第奥、维尼奥拉 的古典主义
(一)起源 1、18C初发源于法国,后蔓延于整个欧 18C初发源于法国, 初发源于法国 洲的艺术思潮。 洲的艺术思潮。基本上是一种室内装饰 风格,具有精致、 风格,具有精致、脆弱的性质和优雅轻 快的风格 来源:岩石、 2、来源:岩石、贝壳 出现: 3、出现:路易十四为长孙建立 4、影响
三、洛可可 ——又称“路易十五式” ——又称“路易十五式” 又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复兴建筑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五、建筑分析
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巴洛克式教堂的特点:
1)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如爱用双柱,甚至用三颗柱子为一组。 2)突出垂直分割,用的是叠柱式,却把基座、檐部甚至山花都做成 断折式,加强上下的联系,而破坏了柱式固有的水平联系。 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的变化,墙面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起 初,用3/4圆柱取代了薄壁柱,后用倚柱取代3/4圆柱,墙上作深 深的壁龛。 4)有意制造奇特的新形式,如山花缺去顶部,嵌入纹章、匾额或其 他雕饰,把两个山花套叠在一起。孤形山花与三角形山花套叠在 一起。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马可广场
建于14-16世纪,是威尼斯市 中心广场,南濒临亚德里亚海, 由三个梯形空间组成的封闭的复 合式广场。主广场的中心是圣玛 可教堂,周围是券柱式回廊的建 筑,广场南边是新市政大厦,北 边是旧市政大厦。教堂的西南有 一座高100m的钟塔,在构图上起 着统一全局的作用。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五、建筑分析
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耶稣会教堂
建于1568-75年设计人是维尼奥 拉与泡达。教堂的平面是巴西利卡式 的,在立面上运用了自由曲线的装饰 与双层山花的处理,中厅的外墙与侧 墙之间有一对大券涡,是第一座巴洛 克建筑。
五、建筑分析
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耶稣会教堂
五、建筑分析
圣卡罗教堂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城市广场的特点:
城市的改造追求庄严对称的效果,市中心和广场得到很大的改建, 如佛罗伦萨(Florence)、威尼斯(Venice)、罗马(Rome)等城市。 晚期出现理想的城市方案。 广场按性质上分有市集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 通性广场。按形式分,有长方形广场(一般比例为4:5,2:3,1:2), 梯形广场如圣马可广场,圆形广场如圣彼得广场,不规则广场或复合 式广场如圣马可广场等。早期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 闭,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彼得广场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波波洛广场
在通向波波洛城门的三条道路的交汇 处,形成了长圆形的波波洛广场:它两 侧开敞,连着山坡,中央的方尖碑同时 作为三条放射状道路的对景,有喷泉和 雕塑装饰。 这种以广场为交点的三叉式道路布局
影响很大,成为巴洛克式城市的标志。
建于1634-82年,是一典型的巴洛 克教堂。建筑师波洛米尼。 教堂基地狭小。平面是一个变形的 希腊十字形,内部空间凹凸分明并富于 动态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形, 来自夹层的穹顶的光源使室内光影变化 强烈。
五、建筑分析
圣卡罗教堂
临街的西立 面中,波浪形的 檐部前后起伏, 凹面、凸面与圆 形倚柱的交织, 使这座不大的教 堂在此狭窄而拥 挤的街道中显得 生动而醒目。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马可广场
教堂北面的小广场是 主广场的一个分支,常是 市民游息,约会与自由集 合的场所。 16世纪,主广场进行 大改建,广场周围的回廊 就是按圣玛可图书馆的券 柱式改建的。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卡比托广场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广场同圣彼得大教堂 是一组不可分割的建筑艺术整体。 广场长340米,宽240米,周 围是一道椭圆形双柱廊,共有284 根圆柱和88根方柱,柱端屹立着 140尊圣人雕像,规模浩大,宏伟 壮观。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26 米的方尖石碑。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西班牙大台阶
Spanish Steps,1723-1725年
西班牙大台阶连接了两条 高差很大的相邻干道,曲线组 成的平面象一个大花瓶,台阶 上端有高耸的教堂,下端为大 喷泉,是城市建设中独一无二 的奇品。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西班牙大台阶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纳沃那广场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马可广场
公爵府始建于9世纪,又 经几次重建后在文艺复兴时期 完成。立面总长约152m,有两 层尖拱券廊,第三层是在大火 后在两层拱廊上重建的。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马可广场
白色及玫瑰色大理石饰的墙面, 上有几个大的装饰华丽尖拱券窗, 顶上用花边样的女儿墙,被称为威 尼斯式的哥特式。
SEMINAR
1、罗马坦皮哀多建筑的成就,并绘坦皮哀多立面 示意图。 2、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的伟 大成就,并绘圣彼得大教堂的立面草图。 3、绘圆厅别墅立面示意图。 4、以圣卡罗教堂为例说明巴洛克式建筑的特色。
纳沃那广场
在杜米善赛车场遗址上建造的纳沃那广场呈长圆形,中央伫 立着从埃及掠夺来的方尖碑,碑下是贝尔尼尼富于动态表现的雕刻 名作:四河喷泉,广场两侧又各有一座喷泉。一侧长边的中央耸立 着圣阿涅斯教堂,以一对钟塔夹着高举的穹顶形成生动有力的轮廓, 与雕塑和喷泉一起构成富于幻想的快乐境界。 该广场完全避开了城市交通,时至今日,仍然是人们休闲散 步的场所,生活气息浓郁。
圣马可广场
梯形广场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从主广场的入口处看圣玛可 教堂时,可增加开阔宏伟的印象,从教堂看主广场,有更深远的感觉。 次广场在教堂南面,面向亚德里亚海,南端的两根柱子,划出广场与海 面的界限,是该城的海外贸易中心。
六、城市广场的成就
圣马可广场
次广场的西侧是券柱式 的圣玛可图书馆,壮丽而又 活泼是盛期的代表作,次广 场的东侧为公爵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