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第九章意大利文艺复兴 建筑

合集下载

20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ppt

20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ppt


文艺复兴建筑
代表作也极多,盛期的有圣彼得大教堂等,晚期有圆厅别墅等,文 艺复兴建筑由意大利兴起,影响到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以及 整个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建筑各有特色。
文艺复兴运动:
即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 和建立自己的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中世纪的 禁欲主义和教会统治一切的宗教观,提倡 资产阶级的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文艺复兴建筑
结构:
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 ,这是空前未有的。虽然鼓座的墙厚到4.9m,还是必须采取有效的 措施减小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伯鲁乃列斯基的主要办法 是:第一,穹顶轮廓采用矢形的,大致是双圆心的;第二,用骨架 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这两点显然不仅借鉴了古 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 在8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又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 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大小 券在顶上由一个8边形的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这些都由大理石砌 筑。 穹顶的大面就依托在这套骨架上,下半是石头砌的,上半是砖砌
文艺复兴建筑
的。它的里层厚2.13m,外层下部厚78.6cm,上部厚61cm。两层之 间的空隙宽1.2~1.5m左右,空隙内设阶梯供攀登。有两圈水平的 走廊,各在穹顶高度大约1/3和2/3的位置。它们也能起加强两层穹 顶的联系的作用。从上面一圈走廊,可以循内层穹顶外皮上的踏步走 到采光亭去。 在穹顶的底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为 了抵抗穹顶的侧推力。石块之间,在适当的地方有铁扒钉、榫卯、插 销等等。
1)佛罗伦萨 育婴院(1419--1451)

外国建筑史 复习要点总结 9第十一讲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A.D.15C.-17C.)

外国建筑史   复习要点总结  9第十一讲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A.D.15C.-17C.)

第十一讲: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A.D.15C.-17C.)文艺复兴在欧洲文化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典型的代表.“这是一个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Renaissance是“再生”之意, 意味着古典文化艺术的再生.但历史是不能完全重复的,文艺复兴并非重复古典, 而是利用古典文化来与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教神学斗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生4-15C.的意大利有欧洲最先进的一批城市共和国,他们从事东西方中介贸易,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经济都非常繁荣, 产生了许多大企业和新兴的资产阶级, 包括工业家,银行家,商人等, 他们相信人的力量, 赞成享受人生,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古希腊古罗马赞美人性的思想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促进文艺复兴的历史事件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 大批东罗马知识分子逃亡意大利, 带来了古典文化传统.15C.末美洲和环绕非洲的航线开通, 空前刺激了工商运输业的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加强.人文主义的兴起,1517年德国进行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对新文化的束缚。

科技进步, 尤其是印刷术的发明, 书籍普遍起来, 大大促进了文艺复兴知识的传播.人文主义口号: “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世俗性倡古典人性反宗教神性倡人权反神权文学艺术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要为人生某福利.人文主义占领了大学校园人文主义继承了湮没以久的古典文化, 动摇了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禁锢人心的封建愚昧, 为近代文学,艺术,建筑等发展开辟了道路.古典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教条的斗争, 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向古代, 古典文化中的唯物主义哲学, 自然科学和人文主义得到推崇. 古典著作和艺术品成了典范, 倍受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崇拜.文艺复兴先驱: 但丁(Tantin),佩脱拉克 (Petrarch),薄伽丘(Boccaccio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繁荣与复兴--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建筑的类型大大丰富,质量大大提高,大型府第成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各类建筑的型制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多新的创造;--建筑技术,尤其是穹顶结构技术进步很大。

外国建筑史——09意大利文艺复兴

外国建筑史——09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出现 了建筑学术著作的高潮。 阿尔伯蒂、达· 芬奇、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帕拉第奥





三、文艺复兴盛期---新的高涨(16世纪上半叶) 1、罗马城成了新的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此时 达到盛期 2、建筑追求雄伟、刚强、纪念碑式的风格;轴线 构图,集中式构图经常被用来塑造庄严肃穆的建 筑形象,建筑设计水平大有提高。 3、盛期文艺复兴与早期文艺复兴的重要区别之一 就是:前者主要是在教皇的庇护下,而后者主要 受到城市贵族和大资产者的资助。


五、城市广场 1、波波洛广场 由封丹纳开辟了3条笔 直的道路通向波波洛 城门,它们的中轴线 在城门之里相交,在 交点上安置了一个方 尖碑,作为3条放射式 道路的对景,后来, 以方尖碑为中心形成 了长圆形的广场。


它的两侧是开敞的,把 绿地引进了城市广场。 3条道路的夹角处,有 一对集中式的巴洛克式 教堂。 波波洛广场的形制曾经 起过很大的影响,欧洲 不少城市有它的仿制品, 以广场为交点的三叉式 道路成为巴洛克式城市 的标志。
第四篇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 君权时期的建筑
第八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第九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第八章 意大利文艺8.1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产生的社会背景 §8.2春汛---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8.3曲折的历程 §8.4众星灿烂 §8.5广场建筑群 §8.6活跃的理论 §8.7圣彼得大教堂和它的建造过程 §8.8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建筑
(2)庄园府邸----平面大 多是方的,以第二层为主, 底层为杂务用房;主要的 第二层划分为左中右三部 分;外形为简洁的几何形 圆厅别墅----庄园府邸中 最著名的一个

把建筑物的立面依上下左 右划分为几段,以中央一 段为主,予以突出,这是 文艺复兴建筑同古典建筑 的重要区别之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 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 代表作—育婴院、坦比哀多、圣马可广场、 维晋 寨的巴西利卡、圣彼德大教堂 17世纪—巴洛克时期: 代表作—耶稣会教堂、圣彼德大教堂广场
建筑受文化的影响,新的建筑文化从中世纪市民建筑 文化中分化出来,积极地向古罗马建筑学习,严谨的古典 柱式重新成了控制建筑布局和构图的基本因素。形式完美, 细节精致,但比较刻板,风格矜持高傲,逐渐趋向学院风, 同中世纪比较平易祥和,生活气息浓厚,地方色彩鲜明的 市民建筑大异其趣。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14至15世纪: 掀起文艺复兴运动高潮,意大利建筑成就最高,欧洲 各国跟从。 16世纪末—17世纪: 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产生了‚巴洛克‛和‚法国古典 主义‛建筑。 18世纪: 法国的‚启蒙运动‛开辟了建筑的新时期,并影响整 个欧洲。 相当于中国的明代王朝时期:明王朝时期(朱)1368年— —1683年
穹顶于1420年动工兴建,克服了许多困难,在1431 年封顶,接着造上面的采光亭,还没有完工建筑师就去 世了。
①结构:融古罗马穹顶,拜占庭的鼓座,歌特的双 圆心尖拱为一体。 a.采用双圆心尖拱形穹顶,穹顶本身高40.5米 b.采用骨架券结构 c.穹顶做成中空的内外两层 d. 在穹顶地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 1/3 高度的地方 有一道木箍,都是为了抵抗侧推力。 e.在穹顶下设高达12米的鼓座。
鲁切拉府邸 (Palazzo Rucelai) 阿尔伯蒂 1404~1472 叠柱 式(券柱式)构图柱式排列与券相结合,开间很大(壁柱)
法尔尼斯府邸(Palazzo Farnese)小桑加洛 1485~1546 盛期作品,墙面抹灰,入口处用粗石券门墙角处用隔 石隅(巴西利卡门厅,内院用叠柱式,纵横轴线,追求雄 伟的纪念性) 潘道菲尼府邸(Palazzo Pandofini) santi) a. 中层或上层轻巧——稳定感 b.大屋檐起统一作用 拉斐尔(Raphal

第九章_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

第九章_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

抹灰,多用纤细的灰塑作装饰,强调水平划分。他设计的潘道菲尼
府第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在手法上的追求。
文艺复兴建筑
3、维尼奥拉和帕拉第奥
维尼奥拉(GiacomoBarozzidaVignola,1507~1573年)是意大利 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1554年,帕拉第奥出版了他的古 建筑测绘 图集,1570年,又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建筑四书 》,其中包括关于五种柱式的研究和他自己的建筑设计。
文艺复兴建筑
• 理论:
– 《建筑十卷》(即《论建筑》):
• 作者阿尔伯蒂,1485年出版,体例模仿维特鲁威的 《建筑十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 论著作。
– 《建筑四书》:
• 作者帕拉第奥,1570年出版,包括五种柱式研究和 他自己的建筑设计,其重要性仅次于《论建筑》。
– 《五种柱式规范》:
威 尼 斯 圣 马 可 广 场 1
文艺复兴建筑
威 尼 斯 圣 马 可 广 场 的 透 视 2
文艺复兴建筑
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 图书馆立面局部
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 西人口拱 门看教堂与钟楼
文艺复兴建筑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圣 马 可 广 场 鸟 瞰
文艺复兴建筑
圣马可广场远景
文艺复兴建筑
从 广 场 看 圣 马 可 教 堂
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
罗马 圣比得主教堂总平面
文艺复兴建筑
罗 马 圣 比 得 主 教 堂 与 广 场 鸟 瞰
文艺复兴建筑
穹顶直径41.9m,很接近万神庙的。内部顶 点高123.4m,几乎是万神庙的3倍。希腊十 字的两臂,内部宽27.5m,高46.2m,同马 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相仿,而通长140多米, 则远远超出。穹顶外部采光塔上十字架尖端 高达137.8m,是罗马全城的最高点。

9第九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

9第九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

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
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 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
采光亭在内,总高107m,成了
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 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 专制的标志,标志着文艺复兴 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穹顶内部壁画《末日的审判》
在中央穹顶的外围,各多边形的 祭坛上也有一些半穹形,与上面的穹顶 上下呼应。它的外墙以黑、绿、粉色条纹大理石砌成各式格板,上面加上精 美的雕刻、马赛克和石刻花窗,呈现出非常华丽的风格。 整个穹顶,总体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和谐、没有飞拱和小尖塔之类的东 西,水平线条明显。穹顶是文艺复兴早期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城 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它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形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完 美地结合起来了,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环廊上的柱子--鼓座上壁
柱--穹顶的肋。
.建筑实例6:维晋察 圆厅别墅(1552)
帕拉第奥---晚期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 ——平面大多是长方的或者正方的。 按照传统,以第二层为主,底层为杂 务用房。附属房屋对称布局,用廊子 同主体连接; ——第二层划分为左右中三部分。
——外形为简洁的几何体。主次分明
佛罗伦萨 巴齐礼拜堂
建筑实例4: 吕卡第府邸与美第琪府邸
吕卡第府邸
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大多是四合院,3层,临街建造。平面趋向紧凑整齐。
(1444--1460),横向三段式,三层不同块石墙面,檐部按古典比例, 是建筑高度的1/8。
吕卡第府邸平面
佛罗伦萨 吕卡弟府邸
佛罗伦萨 吕卡弟府邸的剖面
美第琪府邸 ——墙垣仿照中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厅 (PalazzoVecchio,1299~1314),全用粗糙的大石 块砌筑。但处理得比较精致; ——底层的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达20但 砌缝仍有8cm宽。 ——三层光滑而不留砌缝。形象很沉重。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始于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建筑,影响遍及整个欧洲,但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最具有典型性。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世俗性建筑得到很大的发展,城市广场和园林方面也取得成就;新的设计手法纷纷出现;多种建筑理论著作相继问世。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对后世的建筑发展有很大影响。

(见彩图)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著名实例有: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穹窿顶(1420~1434),设计人是F.勃鲁涅列斯基,大穹窿顶首次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纪天主教教堂的构图手法;佛罗伦萨的育婴院(1421~1424)也是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设计人是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奇兰府邸(1446~1451),设计人是L.B.阿尔伯蒂。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著名实例有:罗马的坦比哀多神堂(1502~1510),设计人D.布拉曼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1515~1546),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典型实例有维琴察的巴西利卡(1549)和圆厅别墅(1552),两座建筑设计人都是A.帕拉第奥。

建筑理论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著作,大抵是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这些著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

特点之一是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进行比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点之二是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秘象征说法的影响。

意大利15世纪著名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阿尔伯蒂所写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最能体现上述特点。

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使古典形式变为僵化的工具,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和严格的柱式规范,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张本。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概要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概要


结构分内外两层,内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间肋组成,构造 合理,受力均匀。 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 于拱架, 而是用一种新颖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 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 呈尖形。它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圆顶内部原设计 不作任何装饰,后来在里面画了壁画。屋顶灯亭也是由布 鲁内莱斯基设计的。连灯亭在内,教堂总高为107米。圆 顶内有螺旋形阶梯直通穹顶,可鸟瞰全市风光。圆顶内还 陈列了米开朗杰罗雕刻的圣彼德像和约200平方米的巨幅 壁画《末日的审判》。

爱奥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 呈带形。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柱距约为底径的2倍。有女子 体型和性格的柔美。 科斯林柱式 :除了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科斯林柱式
罗马的古典柱式

塔什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 ,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 ,在 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也有人认为 ,它是希 腊柱式基础。但是 ,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 ,经常是将柱子 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 ,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 ,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 ,这时人们 就称其为壁柱。
1549 意大利维琴察巴西利卡
文艺复兴期间代表建筑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由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66)设计,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世界第四大教堂,建于 1296-1436年。 佛罗伦萨大教堂位于今天佛罗伦萨市的杜阿莫广场和相邻的圣·日奥瓦 妮广场上,它其实是一组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 教堂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整个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 的是中央穹顶,仅中央穹顶本身的工程就历时14年,完成于1434年,顶 高107米,由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的基部呈 八角平面形。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带有圆窗的鼓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伯 拉 孟 特 ( Bramante 14441514)平民出身,原画家

1499 年到罗马后,刻苦学习古罗 马遗迹,坦比哀多成为文艺复兴 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 作品:小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 堂,梵蒂冈宫

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3 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Buonarrot:1475-1564 )意大利文艺 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当过石匠,参加过卫国战争。 被称为:“市民之子”、“巴罗克之父” 建筑手法:雄伟壮健,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强调体积感(四分之三 或半圆壁柱),喜好巨柱式。 作品:劳仑齐阿纳图书馆门厅,大台阶。 (中世纪常将柚梯芷在角落里;柚梯的装饰性在文艺复兴后才被认


b园厅别墅(1552)

立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四面一式。因而比例和谐,构图 严谨。 特点:①二层为主,一层为杂务用房,外形为底座。 ②内部功能屈从于外部形式。


8 帕鲁齐和阿利西 —— 主要贡献:府 邸平面布局的进步。 a 麦西米府邸 帕鲁齐设计 区分开内院和杂物院(长期以来,意 大利的府邸不区分杂物院和内院)。
到。)


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博物馆、档案馆——巨柱式。 圣彼得大教堂。

4 拉斐尔(Raphacl Sant:14831520)画家,小贵族出身

建筑作品的性格特征:温柔雅秀, 体积起伏小,爱用壁柱,外墙抹 灰。 典型作品:潘巴菲尼府邸

5
龙巴都和珊索维诺


15 世纪后半叶,威尼斯建筑的代表者是彼得 · 龙巴都( Pietor Lombardo,1435-1515)和他的家族、门人。 建筑特点:活泼的性格、自由自在的建筑风格,不按法度。 实例:①文特拉米尼府邸 龙巴都设计, 古典柱式+中世纪的细部 ②圣马司学校 龙巴都父子设计 古典壁柱+拜占庭影响




坦比哀多(Tempietto , 1502—— 1510年) 纪念性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外型: 集中式型制;16棵多立克 柱柱廊,鼓座,穹顶(直径 6 。 10 米); 总高14。70米;有地下墓室。 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创新, 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一建筑物的比例如此协调,除非不怕有损整体性,否则既 不能增大有不可以减少。他独出心裁的构思表现出无限的适应 性,全世界都在竞相模仿他”。


b 道利亚府邸——热那亚府邸的代表作。 阿利西设计 四合院式,内院10。8×18。6米,有明确中轴线的二层建筑。 特点: ①有严格的正方形的结构格网; ②顺应地形,室内表现大台阶和柚梯,休息台伸出通花园 ③室内开敞。将大楼体和台阶从暗的角落里解放出来,上下柚层 空间交流穿插; ④柚上、下沿内院设外廊。避免了房间相套的问题。



结构: 穹顶内径 42 米,高 30 余米。鼓座高 12 米。 为使教堂能在城市天际线中起作用, 下面有用一高12米的八边形 鼓座, 鼓座墙厚达4。9米。


伯鲁乃列斯基的结构方案: 1 )穹顶采用双圆心(可减少侧推 力); 2 )使用骨架券结构(大理石); 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空。



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公认为意大利最了不起 的创造。从5世纪后25年到16世纪前30—40年,在这个小小的 范围内,像雨后春笋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如:雷 奥那多· 达· 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创造精神大发扬。 充分利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造成了欧洲建筑史中 的新高峰。




美狄奇(Medici)府邸 1430——1444年 建 注 师 : 弥 开 罗 卓 ( Michelozzo Michlozzi , 1397——1472) 建筑高近 27 米,檐口挑出 1 。 85 米。

3、新的高涨 16世纪上半,教廷从法国迁回罗马后恢复了政治地位,刺激了建 筑的发展。 意大利各工商业城市大多衰落了, 独有罗马城反而繁荣起来;15 世纪各先进城市里培养出来的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建筑师纷 纷向罗马集中,罗马城成了新的文化中心,文艺复兴运动达到了 盛期。

2 )追求新颖尖巧、堆砌,玩弄诡谲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形和出乎 意表的起伏转折。 ——17世纪被天主教会利用,发展为巴洛克式建筑。
甚至同一个建筑师会兼有这两种 倾向,如维尼奥拉。
封建势力的复辟,教会强行恢复 中世纪通用的拉丁十字平面。在贵 族的腹地钟,又产生了对中世纪贵 族寨堡的兴趣。
5、意大利文艺复兴余波转向威尼斯


历史意义: 1)在建筑中是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集中式的教堂) 2)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古罗马的穹顶、拜占庭的鼓 座、哥特的骨架券——全新的创造)。 3)无论在结构上和形象上,在建筑史上是向前跳跃了一大步。 佛罗伦萨主教堂被公认为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 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历程
1、开创时期 14 、 15 世纪初,在反对中世纪宗教教条的斗 争中表现了生动的创造性。 佛罗伦萨是这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伯 鲁乃列斯基成为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 人。






育婴院 1419年 文艺复兴早期的代表建筑之一;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 长长的券廊,纤细的科林斯柱;二层开小方窗,上冠山花,以实 为主。 檐口薄薄的,轻轻的。 ——可看出,早期的建筑造型虽尚不完善,但已找到了这个时代 的形式。




新知识分子掀起了搜求、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化遗物的热潮。
恩格斯曾说:“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 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 界——希腊的古代;在他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 消失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 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 这一场复兴古典文化的繁荣,就叫做“文艺复兴” 。
——(英)帕瑞克· 纽金斯《世界建筑艺术史》


4、衰退 16世纪中叶以后,贵族复辟,所有的城市共和国都被颠覆了;教皇 镇压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终于受到严重的打击。 建筑出现形式主义的两种倾向: 1)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 ——17世纪被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

勃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和伯拉孟特(Bramante )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勃鲁乃列斯基,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伯拉孟特。


1 勃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 1379-1446)出自于金匠

功绩:①把当时流行的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引进到建筑界; ②在古典建筑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 作品: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育婴院,巴齐礼拜堂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端 ——弗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弗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 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 教堂始建于 1296 年,以后曾多人 修建,但正殿的顶盖始终是个悬 而难决的问题。
1420年通过设计竞赛,选用了伯 鲁乃列斯基( Brunelleschi )的 方案。




伯鲁乃列斯基(Brunelleschi),金匠出身,1420年前,到罗马逗留几 年,钻研古代的拱券技术,测绘古代遗迹。 主教堂的穹顶同年开工,1431年完成了穹顶。随后建造顶上的采光亭, 接近完工时,伯鲁乃列斯基逝世。1470年,采光亭完成。

威尼斯早在中世纪就是一个商人共和国,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的统治历来薄弱。而且商旅往还,侨民杂处,东西方各种文化纷 然并陈,思想很少拘束。 公共建筑物的类型较多,商业和集会的敞廊,市政厅,钟塔,图 书馆,博物馆,学校和商人们的府邸构成了威尼斯的建筑面貌。 教堂的地位比较低。



活泼的性格 威尼斯的建筑无拘无束,对古典的、哥特的、拜占庭的、 甚至阿拉伯的建筑手法,不饱门户之见,追求开朗愉快 的风格。 15 世纪后半,古典柱式开始流行于威尼斯。不过,不拘 于格律,甚至毫不在意把哥特细部加到柱式上。


7 帕拉第奥(Palladio)

1554年 出版古建筑测绘图集 1570年 出版《建筑四书》 这些著作后来成为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被认为是欧洲 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


实例:a 维琴察、巴西利卡 1444年已建成,1549年帕拉第奥改建 增柚层,加外廓 外廊结构:十字拱 帕拉第奥母题

五、广场建筑群 安农齐阿广场
早期的,最完整的广场 —— 佛罗伦萨的安农齐 阿广场 矩形:60×73m 建筑面貌:单纯完整,尺度宜人,风格平和。 ——很亲切。 中轴地端是 13 世纪的安农齐阿教堂; 1470 后, 阿尔伯蒂改造了立面 ,为7开间券廊。 左侧是育婴堂 (勃鲁乃列斯基) 1518 年,广场右侧造修道院,立面重复育婴堂 的形式。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进步 —— 社会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耕种与手工 业)——促成城市商品生产的发展 ——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 —— 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产生。




文艺复兴运动
中世纪封建统治倡导哥特文化: 神权至上 —— 否定人 生,否定现实。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 要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 他们找到了所需要的权威和武器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 思想文化。

巴齐礼拜堂(1429——1446年) 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 借鉴了拜占庭的型制,穹顶直径 10 。 9 米,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覆盖长方形 大厅。 外型:科林斯柱,中间开间大; 薄薄的檐口,上实下虚的墙面。



2、转向宫廷 15世纪30年代——15世纪末,共和制被推翻;银行家美 狄奇家族建立了独裁政权。 15世纪后半,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断绝了东 方的贸 易。文艺复兴的文化转向宫廷,染上了贵族色 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