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3)
20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ppt

的
文艺复兴建筑
代表作也极多,盛期的有圣彼得大教堂等,晚期有圆厅别墅等,文 艺复兴建筑由意大利兴起,影响到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以及 整个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建筑各有特色。
文艺复兴运动:
即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 和建立自己的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中世纪的 禁欲主义和教会统治一切的宗教观,提倡 资产阶级的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文艺复兴建筑
结构:
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 ,这是空前未有的。虽然鼓座的墙厚到4.9m,还是必须采取有效的 措施减小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伯鲁乃列斯基的主要办法 是:第一,穹顶轮廓采用矢形的,大致是双圆心的;第二,用骨架 券结构,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这两点显然不仅借鉴了古 罗马的经验,而且也借鉴了哥特式建筑的经验, 在8边形的8个角上升起8个主券,8个边上又各有两根次券。每两根 主券之间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连成整体。大小 券在顶上由一个8边形的环收束。环上压采光亭。这些都由大理石砌 筑。 穹顶的大面就依托在这套骨架上,下半是石头砌的,上半是砖砌
文艺复兴建筑
的。它的里层厚2.13m,外层下部厚78.6cm,上部厚61cm。两层之 间的空隙宽1.2~1.5m左右,空隙内设阶梯供攀登。有两圈水平的 走廊,各在穹顶高度大约1/3和2/3的位置。它们也能起加强两层穹 顶的联系的作用。从上面一圈走廊,可以循内层穹顶外皮上的踏步走 到采光亭去。 在穹顶的底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为 了抵抗穹顶的侧推力。石块之间,在适当的地方有铁扒钉、榫卯、插 销等等。
1)佛罗伦萨 育婴院(1419--1451)
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瑰丽之美

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瑰丽之美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瑰丽之美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从15世纪到17世纪,这两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在意大利发展得极为繁荣,并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以其对古典建筑的追求和矫健的几何形式而闻名,而巴洛克则以其繁复的装饰和戏剧性的效果而成为一种华丽的风格。
本文将探讨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并通过分析几座典型建筑来展示它们的瑰丽之美。
一、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起源于15世纪,它放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重新追求古典建筑的完美。
这个时期的建筑师不再依赖于盲目的模仿,而是通过对古代罗马和古希腊遗址的研究,描绘出了一种新的建筑理论和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和几何平衡的形式而著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大教堂。
该教堂的设计者Brunelleschi采用了独特的圆顶设计,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里程碑之作。
这个圆顶的建造依靠了新的建筑技术,包括悬挑和延伸的新型圆顶设计。
此外,圣玛利亚大教堂的外观采用了纯白色的大理石,配以优雅的拱门和精美的浮雕,展示了文艺复兴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简洁美感。
另一个代表性的建筑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由于教皇们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赞助,这座教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重要纪念碑。
它的建筑师用大明窗和大型拱门营造了宏伟的氛围,使之成为浩瀚的空间体验。
此外,圣彼得大教堂还以其圆顶和雕塑的许多细节而闻名,这些细节展现了文艺复兴的绘画和雕塑技艺,例如在教堂内的许多壁画和雕塑,细腻地展现了基督教的故事和宗教内涵。
二、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7世纪,它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巴洛克风格以其浓厚的装饰和戏剧性的效果而著称,它将建筑、绘画、雕塑和室内设计融为一体,打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
一个典型的巴洛克建筑是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
这座教堂由巴洛克风格的大师伯尼尼设计,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建筑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意大利教堂建筑,它们作为上帝尘世的寓所,无不闪耀着荣耀之光;它们发展古典传统,造型富丽堂皇。
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过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尺度感。
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上帝的人间寓所(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建筑特征罗马式建筑盛行于 12 世纪以前, 其教堂建筑的特点是: 半圆形的拱门. 厚重的墙壁, 粗矮的往子, 窄小的窗洞, 圆形屋顶, 内部圣坛祭坛集中于一端, 光线暗淡, 圣坛上端用马赛克镶嵌的圣像是唯一华丽之处, 整体平面型制是象征耶稣受难的正统“ 拉丁十字式” 。
从门口望去, 教堂内部形成一个深邃的阴暗空间. 产生这种建筑形式的原因之一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中世初期, 除意大利北部个别地区之外, 古罗马时期的拱券技术和艺术经验普遍失传, 教堂大多采用木屋架 , 后因木屋架易于失火 , 才逐渐改用石拱, 因石拱重量大只有厚墙才能支撑得住, 而且墙上也只能开出几个狭窄的窗洞 , 这便决定了教堂的建筑形式 ; 其二是教会的决定作用, 在整个中世纪, 基督教会不仅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而且控制着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 他们否定现实人生, 认为追求感性美是一种罪孽 , 因而教堂不饰装修 , 也不讲求比例 , 故被包围于封建领地里的修道院和教堂必然是沉重、封闭、毫无生气, 同封建主的庄园寨堡在形式和风格上完全一致。
所以罗马式教堂由浓重的宗教气氛统治着,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 “ 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 ... , 这些庞然大物宛若天然生成的实体物质地影响人的精神 , 精神在物质的重压下 , 感到压抑 , 而压抑之感正是祟拜的起始点(1 )。
(2)代表建筑2.1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大教堂14、15世纪, 意大利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是行会工匠, 他们在反对中世纪宗教教条的斗争中表现出了伟大的创造性, 正因如此, “ 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木繁荣(2 ), 以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为代表的一批匠师设计建造出了新式教堂建筑, 其代表作品是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大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主要内容•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历程•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语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时代特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设计与理论成就及其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历程形成与发展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15世纪末至16 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形成与发展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建成,标志着殳:艺倉兴建筑的开端。
而关于何时结束,建筑史界存在不同看法。
有认为直到18世纪末,将近400年部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17世纪初结束,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15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行会共和制被推翻,银行家美狄奇家族建立了独裁政权。
1453 年,拜占庭灭亡后,断绝了东方贸易,佛罗伦萨的经济开始衰退。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化转向宫廷,染上了贵族色彩,与市民文化明显分离出来。
建筑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他们认为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聽鲁聽穀鬆鸞点辭髓鉀囁又驢蠶斃議翱聽踽加濤街勰庄臨:篠難斜粗细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语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语汇罗马柱式被更广泛更严格地使用;建筑追求雄伟宏大气势与纪念碑式风格。
轴线构图,集中式构图常被用作建造庄严肃穆的建筑形象。
设计水平极大提咼9柱 式、平面构图、建筑形 式都有新的创造。
墩墙柱大量使用。
式、柱、双柱、组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语汇坦比哀多风格语汇诞生,勃拉孟特设计。
建筑形式起源于古罗马的圆形寺庙一一维斯太神庙。
结构:最底层为三步台阶基座,上面是圆筒式的内墙,墙外一圈柱廊,柱为陶立克式。
柱子顶部加一圈圆形楣构,在往上是一圈退跨一廊尖的圆形鼓座,最后以圆形穹顶结束。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代表作—佛罗伦萨主教堂 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 代表作—育婴院、坦比哀多、圣马可广场、 维晋 寨的巴西利卡、圣彼德大教堂 17世纪—巴洛克时期: 代表作—耶稣会教堂、圣彼德大教堂广场
建筑受文化的影响,新的建筑文化从中世纪市民建筑 文化中分化出来,积极地向古罗马建筑学习,严谨的古典 柱式重新成了控制建筑布局和构图的基本因素。形式完美, 细节精致,但比较刻板,风格矜持高傲,逐渐趋向学院风, 同中世纪比较平易祥和,生活气息浓厚,地方色彩鲜明的 市民建筑大异其趣。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14至15世纪: 掀起文艺复兴运动高潮,意大利建筑成就最高,欧洲 各国跟从。 16世纪末—17世纪: 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产生了‚巴洛克‛和‚法国古典 主义‛建筑。 18世纪: 法国的‚启蒙运动‛开辟了建筑的新时期,并影响整 个欧洲。 相当于中国的明代王朝时期:明王朝时期(朱)1368年— —1683年
穹顶于1420年动工兴建,克服了许多困难,在1431 年封顶,接着造上面的采光亭,还没有完工建筑师就去 世了。
①结构:融古罗马穹顶,拜占庭的鼓座,歌特的双 圆心尖拱为一体。 a.采用双圆心尖拱形穹顶,穹顶本身高40.5米 b.采用骨架券结构 c.穹顶做成中空的内外两层 d. 在穹顶地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 1/3 高度的地方 有一道木箍,都是为了抵抗侧推力。 e.在穹顶下设高达12米的鼓座。
鲁切拉府邸 (Palazzo Rucelai) 阿尔伯蒂 1404~1472 叠柱 式(券柱式)构图柱式排列与券相结合,开间很大(壁柱)
法尔尼斯府邸(Palazzo Farnese)小桑加洛 1485~1546 盛期作品,墙面抹灰,入口处用粗石券门墙角处用隔 石隅(巴西利卡门厅,内院用叠柱式,纵横轴线,追求雄 伟的纪念性) 潘道菲尼府邸(Palazzo Pandofini) santi) a. 中层或上层轻巧——稳定感 b.大屋檐起统一作用 拉斐尔(Raphal
A10第十章: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精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耶稣会教堂、 耶稣会教堂、圣卡罗教堂
罗 马 的 耶 稣 会 教 堂
罗马的耶稣会教堂
耶稣会教堂山花细部
耶 稣 会 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 入 口
耶 稣 会 教 堂 主 入 口 细 部
罗 马 的 圣 卡 罗 教 堂
圣 安 德 列 教 堂
巴 洛 克 教 堂
巴 洛 克 教 堂
巴 洛 克 教 堂 主 入 口
纳沃那广场 西班牙大台阶(破船广场) 西班牙大台阶(破船广场) 特维莱喷泉广场
梵 蒂 冈 总 平 面 图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鸟瞰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喷泉
圣 彼 得 大 教 堂 广 场 柱 廊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柱廊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柱廊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柱廊背立面
纳 沃 那 广 场
主要特色: 主要特色:
富贵华丽、充满装饰、 富贵华丽、充满装饰、色彩鲜艳 强调曲线、追求动感、 强调曲线、追求动感、形态夸张 建筑与雕塑、 建筑与雕塑、色彩与光线相互渗透 城市与广场、 城市与广场、建筑与园林趋向自然
巴洛克教堂的兴建
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
宗教与现实有了密切联系 在中小型为主的教堂中投入了感情因素 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 建筑和艺术处理多样化,追求自由表现
纳 沃 那 广 场
纳 沃 那 广 场 的 巴 洛 克 教 堂
纳 沃 那 广 场 的 雕 塑
罗 马 的 西 班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罗 马 的 西 班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罗 马 的 西 班 牙 大 台 阶 广 场
西班牙大台阶广场-破船喷泉
特维莱喷泉广场
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3、特点
▪ 复兴的中心内容是通过恢复古典文化( 形式表达),来 重新确立人文主义思想(思想内涵)。
▪ 文艺复兴文化是借助古典外衣的新文化,是当时社会新 政治、新经济的反映。
▪ 第一座文艺复兴建筑: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Dome of S. Maria,1420~1434) 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六、本讲小结
1、文艺复兴建筑是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下的产物,体现 了反封建反神权,倡导人文主义的内涵,在建筑史上起 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2、该阶段涌现大批杰出的建筑师和理论著作,为欧洲学 院派风格打下基础。
3、教堂、府邸建设呈现新的风格,总体看整齐、条理 清晰和突出水平向秩序,具有拟人化、几何化和集中性 特征,穹顶为教堂构图中心。
1、梁柱与拱券结构的混合应用。
2、墙体砌筑工艺:外墙用石材,内墙用砖料;或者下层 用石,上次用砖;分层处理墙面以及粗琢做法。
3、穹顶砌筑水平高超:骨 架券+双层壳子。
四、建筑形式
1、群体布局 1.1 城市 ① 理想城市——追求完美的 形式所具有的和谐秩序:纯 粹的几何状平面,透视感强 烈的道路,明确的城市中心。
罗马卡比多广场
2.5 建筑理论
文艺复兴建筑的重要特点与成就之一就是出现许多杰出 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著作。
⑴建筑理论研究内容: 探究如何创造完美和谐的质量和美的衡量标准
⑵ 古典柱式的研究、整理和确定。
代表建筑师与建筑理论书籍: 阿尔伯蒂(1404-1472)《论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最重要著作) 帕拉第奥(1508-1580)《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1507-1573)《建筑五柱式》
▪ 平面基本围绕内院布置,设计严谨,讲究对称、均衡, 沿街立面趋向规律化,整齐庄严,封闭厚实。
文艺复兴建筑建筑简介以及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建筑建筑简介以及历史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从14世纪初开始到17世纪中期结束的一个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文化、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发展态势,文艺复兴建筑则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文艺复兴建筑及其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中世纪末期开始到现代时期的过渡时期,欧洲社会从封建地主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这一时期,意大利成为了欧洲的文化中心,因为在这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学者和文化人。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类自身的力量和本身的尺度,逐渐形成“人本主义”的思潮。
在艺术领域,他们将中世纪的严肃和庄严的风格抛之脑后,开始追求多彩、自由、活泼和灵活的艺术风格。
二、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1、比例和对称:文艺复兴建筑强调比例和对称,建筑的各个部分要有协调的关系。
它采用了古典主义的三分法和五分法,对建筑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划分,使建筑更加和谐美观。
2、古典主义的建筑元素:文艺复兴建筑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获得了许多的元素,如柱子、拱顶、穹顶、圆形弧形等。
这些元素被运用在建筑中,使建筑物简洁、明快、大气。
3、装饰丰富:文艺复兴建筑重视建筑的装饰,同时也注重装饰的精致和考究。
大量采用了雕刻、壁画、图案等装饰手法,使整个建筑充满了艺术感。
三、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1、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这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它始建于1296年,文艺复兴时期又进行了多次重建和修缮。
这座建筑物采用了古典建筑的元素,如拱顶、穹顶、柱子、罗马式装饰等,具有典型的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
2、梵蒂冈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这是罗马天主教的总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古罗马的建筑,具有巨大的穹顶,雕刻精美的立面,以及大量的雕像和壁画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
3、维特鲁威城堡:这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物,建于1597年至1613年,它是由一个著名的建筑师John Thorpe 设计的,具有文艺复兴建筑的典型特点,是英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阿尔伯蒂(Leone B. Alberti,1404~1472),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建筑师与作家。从未受过作为一 名建筑师的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行会,是一个新型 天才人物:即同时是学者、作家、数学家和体育家,与 此同时,作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 穿梭于人文主义的知识圈,他的建筑作品充分表现出其 对和谐比例与正确运用古典秩序的兴趣。极具影响力的 作品《谈建筑》发表于15世纪40年代,但直到1485年才 出版。 作品: 鲁切拉府邸 圣玛丽亚教堂 圣安德利亚教堂
三、晚期 1、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倾向于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利用 强有力的体积和光影对比,赋予建筑刚健挺拔的 精神。爱用深深的壁龛,突出很多的线脚和小山 花,贴墙做半圆柱或3/4圆柱,喜好巨柱式和圆雕。 强调的是建筑的体积感,不严格遵守建筑的结构 逻辑。 作品: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圣彼得大教堂穹顶 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2、拉菲尔(Raphael Santi,1483~1520)文艺复兴
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 作品:潘道菲尼府邸 San Gallo,1485~1546) 作品:法尔尼斯府邸
3、小桑加洛(小安东尼奥·达·桑加洛——A. d.
潘道菲尼府邸(Palazzo Pandolfini, Florence, 1516~1520),立面上采用了粉刷与隅石的结合, 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在手法上的探索。
法尔尼斯府邸 1517年设计,典型的盛期 文艺复兴府邸。平面为大体对称的矩形, 有明显的主次轴线,布局整齐,中央是一 个有券柱式回廊的内院。内院的三层立面 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壁柱、窗裙墙和窗楣山 花。门厅为巴西利卡(12m×14m),有两 排多立克柱子,上面的拱顶覆盖华丽的装 饰,入口在立面正中,并与二层的门洞连 贯起来处理,形式显著。巨大加顶的上楣 和第三层的充分装饰,是米开朗基诺在15 世纪50年代才增设的。
穹顶结构综合哥特(肋骨拱)、 古罗马(拱券、穹窿)、拜占 庭(鼓座)做法。采用双圆心 尖拱形穹顶,骨架券结构,穹 顶做成中空的内外两层,并在 穹顶下设置了高12米的鼓座等 具有创新性的做法,在减小侧 推力的同时,创造了崭新的饱 满而充满张力的穹顶形象,使 穹顶高高耸起,成为教堂的立 面构图中心。
第三篇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和绝对君权时期的 建筑
资本主义萌芽期的三件大事:
1、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思想文化上反封建、反宗教、神 学运动; 2、法国等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挫败封建领主,建立绝对君权 国家; 3、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的第二次分裂,分为新教和 天主教。
第十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传遍欧洲。Renaissance来源于意大利语“rinascere”, 意为再生、复兴。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1523~1526) 室内采用外立面的处理手法,壁柱、 龛、山花、线脚起伏很大,突出垂 直划分。强烈的光影和体积变化, 使他们具有紧张的力量和动感。 门厅大理石的台阶,形体富于变化, 装饰性很强,是较早将楼梯作为建 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
2、帕拉第奥( Andrea Palladio 1508~1580)文艺
复兴晚期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继承 其他先驱的传统,创造出一种精致而容易模仿的古 典风格,以优雅、对称为最大特色。其立面构图处 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1950年出版了《建筑四书》。其对英美两国建筑影 响巨大。 作品:圆厅别墅 维琴察巴西利卡 3、维尼奥拉(G.B.da Vignola,1507-1573)意大利 文艺复兴晚期主要建筑师之一。1562年发表了《五 种柱式规范》,他对欧洲建筑的影响较大。与帕拉 第奥一起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 人。 作品: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
佛罗伦萨育婴院(1421~1445),伯 鲁乃列斯基的设计大多受之于佛罗伦 萨行会和银行办的委任,1419年为丝 绸商和首饰商的行会设计了欧洲第一 座带有优雅的拱顶凉廊的育婴院,是 开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之先的建筑物。 它简单详和,修长的顶着圆拱构成的 连续拱廊,每个拱的中心点上方是朴 素的长方形窗户。
二、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特征
1、人文主义(人本主义)Humanism,重“人”和现 实世界,针对中世纪的“神”和彼岸世界。从资产 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教会统 治一切的宗教观,提倡资产阶级的尊重人和以人为 中心的世界观。 2、艺术特征 a、艺术以理性知识为基础,而哥特艺术以感性经 验为基础。 b、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 c、对自然和人的理性探索,风景和人体绘画的大 发展。 d、以三维方式表达世界,透视学的产生。 e、艺术家从工匠中分化出来,有个人特征,追求 艺术,成为知识分子。
三、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及分期
1、风格:在反封建、重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 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 哥特风格。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母题, 同时为了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 厚实墙、圆形穹隆、水平向的厚檐被用来同哥特风 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和小 尖塔对抗。在建筑轮廓上,文艺复兴讲究整齐、统 一与条理性,而不像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 自发性与高低强烈对比。 2、分期: ①早期(15世纪),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 ②盛期(16世纪),以罗马为中心。 ③后期(16~17世纪),以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维琴 察等为中心,另外巴洛克风格(Baroque)兴起。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 顶(1420~1434)被称为 文艺复兴的“报春花”,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史的开始。平面大体上 是拉丁十字式的,但东部 是以歌坛为中心的集中式。 a、它首先突破了神性和宗 教教条的禁忌,使用代表 集中式形制的穹隆,是人 文主义的胜利。 b、它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 马时期的柱式和穹顶及其 他符号,讲求建筑构图的 和谐和理性。这正是文艺 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
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 1552)平面正方形,四面对称 布置,四面有门廊,廊中有6颗 爱奥尼柱,前有大台阶,正中 是一个有穹隆的圆形大厅。
圆厅别墅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住居建筑 中的尝试,其特点: a、外形由多种明确而简单的几何形体组成, 互相对比,变化丰富。 b、主次分明,垂直轴线显著,各部分构图 联系密切,位置肯定,整个形体统一完整。 c、四面的柱廊不仅增加了层次,丰富了阴 影,而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渗透。
二、盛期 1、伯拉孟特( Donato Bramante ,1444~1514)
意大利文艺建筑师,与莱昂纳多·达芬奇友情甚好。 从1480年起就呆在米兰,在米兰公爵旗下服务,在 米兰盖了好几间教堂,1499年法国入侵后,逃往罗 马,在罗马为新的圣彼得教堂提出了希腊十字式的 原始兴建计划。 作品:坦比哀多
坦比哀多(Tempietto, Roma, 1502~1510),文艺复兴进入盛期 的标志。这座小型建筑刻意模仿古 罗马的灶神庙,有韵律的圆形台阶 收至一个圆形基座,基座上一圈多 立克柱托起以栏杆装饰的鼓形环, 鼓形环从中部升出一个浑圆的穹顶, 他的比例极为和谐。它的形体 和比例成为后来 创做的母本, 如罗马圣彼得 教堂、伦敦圣 保罗大教堂、 巴黎的万神殿、 华盛顿国会大 厦。
圣安德利亚教堂 始建于1470年, 用附属小礼拜堂取代了传统的哥 特式教堂和宫殿式教堂的耳堂, 给予聚集于教堂的朝圣者一个不 间断观瞻穹顶十字的开阔视野。 巨大的中央拱门和两侧的小通道 形成鲜明的对比,拱门与深暗的 拱腹所形成的回音,使参观中堂 巨大筒形拱顶时有了充分的精神 准备。
由于中央拱门两侧的4根壁柱被 希腊式古典建筑中的内墙包 围着,整个正面的安排就成 了凯旋门和神庙立面部分参 照性的结合。
鲁切拉府邸(1446~ 1451)立面模仿罗马 大竞技场,分三层, 在不同楼层采用不同 的柱式——多立克、 爱奥尼、科林斯,比 例都经过仔细计算, 每层都有水平向线脚, 在大厦顶部设计了一 个向外突出的檐口, 遮住屋顶,这成为文 艺复兴建筑的一大特 色。
圣玛丽亚教堂 (1458~1470), 借鉴了古罗马凯 旋门的形式,立 面比例尝试用正 方形和圆来控制。 立面上的许多图 案成为它的一个 特色。
文特拉米尼府邸 威尼斯文艺复兴府 邸代表。立面用柱 式组织,但保持有 哥特建筑的特色, 比例和谐,细部精 致,立面轻快开朗。
圣马可学校 立面构图自由,分 两组处理,各自对 称。门头和檐部用 半圆的山花,有明 显的拜占庭影响。
圣马可图书馆 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形简洁明快 。为 了适应立面高度,檐部高度达到柱子高度的1/3。为了避 免带来的沉重感,上面开了横窗,做了突出的高浮雕。
巴齐礼拜堂(1429~1446年),是 受巴齐家族的银行家的委托,是一 矩形的集中式教堂,正面是一进深 5.3米的科林斯柱廊,上面有一小 穹顶,中央穹顶直径10.9米。 尺度较亲切。 无论内外其形 式都由柱式控 制,风格轻快 雅洁,明晰简 洁。立面对比 丰富,各部分 之间关系和谐, 又有统帅全局 的中心,形象 丰满完整。
新穹顶结构: ①穹顶与平券相固连接,如同 万神庙的混凝土浇灌房顶; ②为它建造一个中空的两层外 壳,以便尽可能的减轻重量, 这一设计得意于比萨和佛罗 伦萨洗礼堂的启示; ③模仿哥特式肋拱建筑,将房 顶的外层延至由24个肋拱组 成的构架; ④由于一个尖拱所发挥的效力 比一个圆拱所发挥的效力更 直接、更集中,所以将房顶 盖成一个矢形的外观,而不 是类似万神庙那样的球形。
基于正方形的 立面比例
窗体细部和 雕刻
4、彼得·尤巴都(Pietro Lombardo,1435~1515),
15世纪后半叶,威尼斯建筑的代表。 作品:文特拉米尼府邸 圣马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