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_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
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
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30年,是伟大的30年改革开放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际,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无不打上改革的烙印。
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才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思想观念的变更,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
就像“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一个道理。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 的思想解放过程。
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个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种思想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
1、 第一次重大转变(以1984年为标志):从计划到市场在我国开放以前,我们通常认为,正像列宁和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后,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变化:我们根本突破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由原来的独霸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也纳入到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总原则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周,中华民族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改革开放是当代是我们党和人民是坚。
”,伟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重要法宝再,必由之路更加宽广。
活力之源40年来,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同时不断扩大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的成就、发展进步的内容,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概括。
但最显著的成就、最集中的表现、最深层的变化,可以用邓小平使用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搞活”。
汩汩流水,最灵动的是一个“活”字。
动植物等万物生机勃勃,最根本的更是一个“活”字。
从深层次来说,人类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是动力机制社会就不能发展进步混乱动荡传统体制高度集中动力不足喷涌而出国活起来创造性解放出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的动。
回顾迄今为止所有的改革,是在改什么?说到底,其实都是在解决以往动力机制上的缺陷,进一步激发社会的活力。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利润、奖金到工资改革,从承包责任制到权力下放,从股份制到多种所有制,从价格改革到金融、财税改革,从破产下岗到人才流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寻找和构建一种新型的动力机制,将每个单位、每个人的行为与其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精神的力量,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和活力,使其能够自动地、持久地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促进其他各李忠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政治体制改革的“和国家的活力”。
为了搞活,要求:“松绑”。
这里的“松绑”制束缚之绑,松了这种不合理之绑,活起来,社会才能活起来。
程中,党和国家确定了重要的方针:励人们干事业、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活了社会主义。
,,,,。
活,。
所以,一个“活”字,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40年发展进步的,也是未来继续发展进步的活力之。
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 2023公共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思想解放一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话题。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都在尝试解放思想,探索新的思想路径。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维新运动,5·4运动和改革开放。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该运动在1898年爆发,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逐步崩溃。
该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他们主张以新学为主,摒弃儒家经典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推崇西方现代科学文化,强调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引进西方现代文明。
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5·4运动5·4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该运动在1919年5月4日开始,由学生群众发起,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该运动在思想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全面启动。
该运动的主要诉求是以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倡导民主和科学,摒弃封建传统,倡导人民自由、平等和文化独立。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思想解放潮流。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摒弃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封闭、保守思想,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推动了经济改革和民主进程。
改革开放以“实事求是”思想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强调科技进步和人才激励,使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春天。
总之,思想解放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戊戌维新运动、5·4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步,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通过对戊戌维新运动、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的分析,可以看出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条重要命脉。
员工解放思想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分享关于“员工解放思想”的一些思考。
解放思想,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基石。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更需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解放思想的内涵解放思想,顾名思义,就是打破束缚,勇于创新,不断拓展思维空间,以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解放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理念更新: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观念,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思维创新:敢于质疑传统,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善于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方法。
3. 行动力:将解放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4. 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员工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 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员工解放思想,有利于激发创新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2. 提升个人素质:解放思想有助于员工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3. 增强团队凝聚力:员工解放思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4. 适应时代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解放思想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实现员工解放思想1. 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是解放思想的基础。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2. 勇于创新,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是解放思想的核心。
我们要敢于质疑传统,勇于突破思维定式,不断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3. 实践检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更要付诸实践。
我们要将解放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第一,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第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成高度共识”:解放思想类过渡句100例

“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成高度共识”:解放思想类过渡句100例1. 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思维方式。
2.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思想解放的重要阶段,需要勇于打破束缚、敢于尝试。
3. 在整个社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停滞不前,需要开拓新的思路。
4.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5. 探索新的氛围,促进全社会的思想进步,是当前的必然趋势。
6. 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要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7. 只有不断革新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8. 在思想开放的推动下,我们需要吸纳不同的观点,以此推进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9. 开放视野、积极思考,是我们面对未来的必备素质。
10. 良好的思想境界,能够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把握发展机遇。
11. 当前,解放思想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
12. 在以解放思想为主题的时代大潮下,我们需要牢记前人的智慧,不断推陈出新。
13. 对于全社会而言,开放、包容的氛围能够集聚正能量,有利于推进改革和发展。
14. 过去的眼界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我们需要把握机遇,勇敢地前进。
15. 通过解放思想,我们能够打破思维的禁锢,拓展新的思考范畴。
16. 如今,我们要破除陈旧的思维模式,迎接未来的挑战。
17. 维持一种积极的思想态度,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条件。
18. 只有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追赶国际领先地位。
19. 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20. 开放的心态和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21. 对于个人而言,开放思想可以激发创造力,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助力。
22. 从一个侧面来看,解放思想也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必要途径。
23. 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增强思想开放程度,积极与世界接轨。
24. 在不断推进科技和文化交流的趋势下,我们更需要开放的思想模式。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作文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世界会一直在变化?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思想在不断地解放和更新。
如果大家都抱着固有的想法,认为已经很完美了,那社会就永远不会有任何进步。
想象一下,如果从几百年前就没有人提出新的思想和观点,我们今天可能还在用烛光度日,用马车代步呢!所以,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关键力量。
只有勇于打破陈规陋习,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想法,社会才能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思想解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比如在学校里,如果老师总是要求我们遵从既定的规矩,不允许我们发表新奇的见解,那创新的思维就难以萌发。
所以,我们要勇于提出疑问,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交流。
在家里,父母也要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父母总是固步自封,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孩子们就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除此之外,社会上也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一个极权专制的社会,往往会压制不同声音,导致思想僵化、创新止步。
只有在言论自由、思想包容的环境下,新鲜创意才能不断涌现。
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学校和整个社会,只要我们珍视思想解放,勇于突破陈旧观念,社会就一定能不断进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然,思想解放也不能走极端。
我们提出新思想时,要建立在对事物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既开放包容,又理性客观。
盲目地追求所谓"新",不加批判地接受任何观点,那只会导致社会混乱,适得其反。
因此,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宽松自由、理性务实的氛围,培养对事物有独立见解的能力,用创新的思维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人类文明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这就是我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的一些看法。
解放思想_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2010年第1期(总第73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112010General 1No 17352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构建和谐社会】解放思想———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董树理(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80)摘 要: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就是实事求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
解放思想是历史的需要、人民的要求,必须同实事求是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解放思想;社会发展;根本推动力中图分类号:K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10)0120052202收稿日期:2009209208作者简介:董树理(1977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改革,解放思想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一何谓解放思想?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年后,他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再次重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后,他进一步明确表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所倡导的解放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价值的基础上,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伟大革命。
解放思想的方法论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作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期(总第73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112010General 1No 17352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构建和谐社会】解放思想———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董树理(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80)摘 要: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就是实事求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
解放思想是历史的需要、人民的要求,必须同实事求是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解放思想;社会发展;根本推动力中图分类号:K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10)0120052202收稿日期:2009209208作者简介:董树理(1977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改革,解放思想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一何谓解放思想?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年后,他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再次重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后,他进一步明确表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所倡导的解放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价值的基础上,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伟大革命。
解放思想的方法论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作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从客观存在和变化着的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研究新情况,揭示新规律,形成新理论,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根本标志就是对问题的真正解决。
解放思想的主旨就是不断地探寻和求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认识和理论,使之与事物的新本质和新规律相符合,不断地重新设计和完善行动方案,使之更好地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恢复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大解放,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是改革开放历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
第二次思想解放,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廓清了“姓资姓社”的迷雾。
改革开放十余年,针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引进外资、市场经济等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出现了“姓资姓社”的疑问和争论。
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使人们从“姓资姓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邓小平又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他强调,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又一次获得解放。
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再一次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发展。
第三次思想解放,是1997年澄清了“姓公姓私”的争论。
十四大以后,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有的地方个体经济、民营经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的地方则已占有半壁江山。
董树理:解放思想———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 53 这时一些人挑起了“姓公姓私”的争论。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指明了所有制领域推进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以鲜明的态度有力地澄清了“姓公姓私”的争论。
再一次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深广发展。
二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
解放思想是如此重要,但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解放的层面上,还必须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推动和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制度性安排,使思想解放之花结出丰硕的社会全面发展之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压缩的方式经历了“商品—货币—资本”的完整过程,实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否定之否定。
从改革开放初期对各种商品生产者的放权让利及放开发展,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认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手段向“货币”作用的认同;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确认;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是新世纪党对社会主义资本在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上的最新体认。
对资本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最有效组织者的经济承认,“跨越”了原始资本的负价值形态,极大地增强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的自主性。
解放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深化了社会主义时代民主政治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依靠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但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势必导致各群体各层面利益纷争的增加,。
邓小平指出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解放思想确证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进程中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寓于政治解放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经济解放与发展(共同富裕)、思想解放与发展(精神文明)之中。
邓小平强调,“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这一“压倒性”标准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价值论的最早表述,并成为后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先声。
三思想解放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更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思想路线。
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解放思想正未有穷期。
解放思想要同实事求是相结合。
解放思想是为了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甚至会走到偏路斜路上去。
1958年搞“大跃进”,提出的口号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但缺少了实事求是,损失惨重。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始终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解放思想要同实践相结合进行。
我们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而要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实践也是推进思想解放的最有效途径和根本动力。
解放思想推进实践发展,实践发展又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李 放.超越“政治解放”[J ].社会科学,2007(2).[3] 张森年.解放思想的理论解读、实践诠释和现实要求[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4] 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2).Eman i c i pa te the M i n d ———The Power Source of Ch i n ese Soc i a lis m D evelop m en tDONG Shu 2li(Harbin N or m al U niversity,Politics and L aw Institute,Ha 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E manci pate the m ind means underMarxis m leading break traditi onal power and p rejudice,make thinking accord with fact,subjective with objective,research ne w situati on,s olve ne w p r oble m ,be p ractical and realistic .Chinese ref or m and opening has experienced three great thinking i m anci pati on,it i m p r oved Chinese econo my,poli 2tics,culture,s ociety,etc,such area devel opment .Emanci pate the m ind is the requrie ment of hist ory and eop le,it must be cooperated with being p ractical and realistic .Key words:i m anci pate the m ind;s ocial devel opment;basic power〔责任编辑:杨临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