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合集下载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1. 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其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社会学与对应的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对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研究素材。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社会的职业结构、阶级结构和地区差异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其次,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依然存在一些传统的特点,如家庭的重要性、尊重长辈、礼仪等。

这些传统的社会结构特点在中国社会的不同地区和群体中表现不同,但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特别是在经济改革开放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中。

社会变迁不仅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例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贫困、社会保障问题等;经济改革开放使得城乡差距加大,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等。

因此,社会学研究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对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 社会问题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教育不公、社会不公平、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

这些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所带来的,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例如,通过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分析教育不公的原因,提出改进教育体制的建议,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平等的教育机会。

5. 结论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密切相关,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社会学课件中国社会分层

社会学课件中国社会分层
财富是由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三部分 构成。尽管随着GDP的增长,财政收入水涨船高
很自然,但就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而言,两者有
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财政收入的提高是以一般
居民收入的增幅放缓为代价的。反映在贫富差距 上,也就越来越大。
▪ 3、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
▪ 先赋因素: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
经后天努力就具有的因素。
其次,从职业而言,包括国企在内的
企业高管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职工收入也是 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从图表
来看,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 普遍在20倍以上。调查表明,国企领导人平均收 入高于职工的平均收入14.5倍。
在图表上还可以看到,政府财政收入2000年 是1.3万亿元,到2004年上升为2.6万亿元,2005 年更是超过3万亿元,四年时间,财政收入就翻番, 增速不可谓不快。而与此同时,工资占GDP的比 例,则从1989年16%下降到2003年的12%。一国
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 备注
1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1%
2
经理人员阶层
1.5%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0.6%
4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1%
5
办事人员阶层
4.8%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4.2%
7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12%。
8产业工人阶层源自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
44%
10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3.1%
社会阶层总体变化图
上述民谣反映了何种问题?
四、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 和变迁
▪ 1、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特征
▪ 社会差异巨大 ▪ 城乡分野 ▪ 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 身份社会 ▪ 官民社会 ▪ 家庭纽带弥补社会差异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
我的答案:C
14
我们关注研究方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那一项?()(1.0分)
1.0分
A、
方法论的自觉
B、
研究方法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经验和技术问题,同时更是理论问题
C、
研究方法是获得认知的主要手段
D、
布迪厄所提倡的反思社会学
我的答案:C
15
社会结构的分析视角上看,()。(1.0分)
1.0分
A、
不同的社会位置或阶层会导致不同获得资源的机会
7
温家宝前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1.0分)
1.0分
A、
2007年
B、
2008年
C、
2009年
D、
2010年
我的答案:D
8
《赛德克巴莱》中的赛德克族妇女的自杀行为属于自杀论中的哪一种自杀类型()(1.0分)
0.0分
A、
不会出现的现象
B、
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C、
普遍出现的现象
D、
较少出现的现象
我的答案:A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再分配体制的特点不包括()。(1.0分)
1.0分
A、
身份制度规定了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
B、
政治身份起决定作用
C、
分层结构相对封闭
D、
普通社会大众差异化
我的答案:D
50
关于社会学对中国独特的社会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0分)
1.0分
A、
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
B、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
C、
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形成的一门独特的社会学学科。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托的一门社会学学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理论武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践。

它着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本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社会发展中的人民问题,注重人们的主体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基本人权的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它通过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提供科学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坚持实践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理论的联系实际,强调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实践,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注重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为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等多个领域。

它关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既要紧跟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也要在理论上与国际社会学学科保持联系与对话。

要加强社会学教育与研究力量的建设,加强对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持,提高社会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托的一门学科。

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实践导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本质。

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适用性研究

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适用性研究

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适用性研究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变革在中国变得日益频繁和复杂。

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探索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适用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适用性,以期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变革,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西方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侧重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化等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与西方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将西方社会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变革研究时,我们需审慎考虑其适用性。

其次,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一些概念在中国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

例如,西方社会学中经常提到的"个人主义"概念在中国有时会被视为一种自私和傲慢的行为。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这与传统中国社会的家族和集体观念相悖。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实践来重新解读和调整西方社会学理论框架。

此外,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一些观点对于分析中国社会变革仍然非常有价值。

例如,社会结构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的存在,这在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仍然非常突出。

通过应用社会结构理论,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在中国,社会网络的概念也对于分析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网络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本的作用,这在中国的人情关系和人脉文化中尤为突出。

通过社会网络理论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利益诉求以及信息传播等重要因素。

此外,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文化观点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和谐、尊重长辈和价值规范的特点,在社会变革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借鉴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文化分析框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社会变革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并从中得出相应的理论结论。

综上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适用性是一个复杂而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

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

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学第一章:社会变迁的定义和意义社会变迁是指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改变,包括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变迁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它是由历史、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引起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这些因素。

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变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规律,预测未来社会的方向和趋势,并为社会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回顾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其社会变迁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封建领主和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一时期的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差距,社会动荡和战争不断发生。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更加迅速。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变得非常脆弱。

中国逐渐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社会阶层结构的根本变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开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力量的重组使得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中国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人口的数量、结构、年龄和性别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章:中国社会变迁的现状和趋势当前,中国社会的变迁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时期。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化和中高收入阶层的迅速增长方面。

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从传统的农民和工人阶层扩大到了新的知识产业和服务业等高科技领域的新兴阶层。

这些新兴的阶层拥有更高的教育程度、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此外,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也在迅速增加。

同时,中国的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亦称为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以人类社会为探讨对象,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口、社会关系、群体行为、文化传统、社会制度、资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这也使得它以专业学术性和实际性俱佳的特色,为深入认识当代时代社会,探索其发展性现象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

中国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诞生,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始终滞留在受到政治宗教学说的理论限制下,而在20世纪初期,西方的学术思想被引进中国,其中包括社会学的学说。

191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社会学在中国开始有了一个正式定义,1920年,北京大学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学生,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开端。

1920年,著名的社会学家刘五性编写了《中国社会研究方法》,使得中国社会学术的研究取得最初的突破,开始了中国社会学术走向正规化的进程。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学研究在长期的磨难中得到进一步延续,在1930年至1940年间,社会学被视为一门实际性学科,并从外国引进一些调查方法,如视察和采访,从而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社会学也发展得越来越规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学开始从把政治理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开始,开始把社会学作为实际的学科,研究全国各地的社会情况,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开始把社会学研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实践,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发展到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与社会形态、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等方面,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

这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学研究也从讲求客观实证为主转向理论研究。

目前,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研究之所以取得较大的进步,还要归功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在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问题,并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以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相关内容:一、思想和文化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和坚定理想信念,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社会结构和社会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即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关系,以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导地位。

三、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性,强调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群众路线,强调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强调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四、社会转型与发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性和特殊性,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

五、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化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强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强调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和维护,强调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加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国家是在一个特定的疆域范围内垄断了()的合法使用权的人类共同体。

(1.0分)1.0 分A、法律B、文化C、暴力D、权力我的答案:C2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引发中国群体性事件比例最大的原因是()。

(1.0分)1.0 分A、经济纠纷B、劳动争议C、环境污染D、征地拆迁我的答案:D3胡适在1941年指出的极权主义本质具有的二十个特征不包括()。

(1.0分)1.0 分A、毁灭书籍,曲解历史及科学上的真理B、随意发动工人的罢工和抗议C、准备永久的战争,把人民军事化D、不择手段地鼓励人口增加我的答案:B4关于社会组织,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1.0分)1.0 分A、社会组织需要有某种特定目标B、社会组织有明确的组织安排C、社会组织催生了社会分工D、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我的答案:C5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分)1.0 分A、《群学肄言》《共同体与社会》D、《社会学研究》我的答案:D6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1.0分)1.0 分A、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B、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C、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D、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我的答案:C7温家宝前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1.0分)1.0 分A、2007年B、2008年C、2009年D、2010年我的答案:D8《赛德克巴莱》中的赛德克族妇女的自杀行为属于自杀论中的哪一种自杀类型()(1.0分)0.0 分A、利己型自杀B、利他型自杀C、失范型自杀D、宿命性自杀我的答案:A9关于威权政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0.0 分A、领导人以一种近乎独裁的方式进行统治B、领导人致力于促进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C、领导人作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来运作权力D、领导人一般很难获得民众的拥戴“杀马特”群体属于()(1.0分)1.0 分A、主流文化B、反文化C、没文化D、亚文化我的答案:D11在找工作过程中,()可以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

(1.0分)1.0 分A、强关系B、弱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我的答案:B12胡安·林茨认为威权政体是一种()的政治多元主义。

(1.0分)1.0 分A、无限的、无责任的B、无限的、有责任的C、有限的、无责任的D、有限的、有责任的我的答案:C13下面有关定量研究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0分)1.0 分A、定量研究是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数量化的一种研究方法。

B、冰淇凌销量增加导致游泳溺水量增加是一组虚假相关。

C、大数据的数据收集是问卷调查的一种形式D、自变量是影响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我的答案:C14我们关注研究方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那一项?()(1.0分)1.0 分A、方法论的自觉B、研究方法是获得认知的主要手段D、布迪厄所提倡的反思社会学我的答案:C15社会结构的分析视角上看,()。

(1.0分)1.0 分A、不同的社会位置或阶层会导致不同获得资源的机会B、不同的社会位置或阶层会导致相同获得资源的机会C、不同的社会位置或阶层不一定会导致不同获得资源的机会D、不同的社会位置或阶层不一定会会导致相同获得资源的机会我的答案:A16当西方大多数社会运动被体制化以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不包括()。

(1.0分)1.0 分A、西方社会的社会运动总量大大地加B、运动对社会的破坏力变得越来越大C、对政体的冲击力越来越弱D、发生大规模骚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我的答案:B17孙立平提出的鉴别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标准不包括()。

(1.0分)1.0 分A、市场经济的体制是否相对完善B、法治是否基本健全C、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是否建立D、市场经济投入与产出比的评价机制是否建立我的答案:D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A、人类社会具有一种超越其各个部分之和的整体系统性质,这是社会学从总体上研究社会的客观依据。

B、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社会行动、社会生活和社会变化的学科。

C、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为我们自身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方法。

D、社会学是资产阶级学科,与社会主义不相容。

我的答案:D19B、分配与市场C、权力与阶层D、权力与市场我的答案:D20中国信访制度存在的困境是()。

(1.0分)1.0 分A、与信访有关的职能机构设立不明确B、各级信访接待机构受理事件的标准较为严苛C、国家级的信访接待单位没有可以代替地方司法部门的人力和职权D、信访渠道单一限制了信访质量我的答案:C21影响社会地位的流动是()。

(1.0分)1.0 分A、垂直流动B、水平流动C、代际流动D、扁平化流动我的答案:A22现代化趋同的假设不承认()。

(1.0分)1.0 分A、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B、有些社会的现代化并未成功C、向着现代迈进的国家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D、现代化不成功只是暂时的现象我的答案:C23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是仅次于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第二大阶层。

(1.0分)1.0 分A、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B、产业工人阶层我的答案:B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1.0分)1.0 分A、亲属制度B、人类的体质演化C、宗教与仪式D、政治权力关系我的答案:B25中国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0分)1.0 分A、4000年前B、6000年前C、8000年前D、10000年前我的答案:C26通常认为造成城乡差别的三类因素是()。

(1.0分)1.0 分A、制度障碍B、产业差别C、人力资本差别D、文化建构差别我的答案:D27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

(1.0分)1.0 分A、政府B、社会C、法治D、群众我的答案:C28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B、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C、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D、和谐社会需正义公平我的答案:B29中国社会阶层在()开始出现定型化的趋势。

(1.0分)1.0 分A、80年代初期B、80年代末期C、90年代中后期D、21世纪初期我的答案:C30根据涂尔干的理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A、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自杀,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容易自杀,富人比穷人更容易自杀。

B、自杀有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3种类型。

C、涂尔干发现人的自杀跟人在社会中的整合状况有关D、涂尔干的《自杀论》发现了一个人类自杀的普遍规律。

我的答案:B31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一定具有的关系是()。

(1.0分)1.0 分A、强关系B、弱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我的答案:C32社会学的三位奠基人不包括()(1.0分)1.0 分A、布迪厄B、涂尔干C、马克思·韦伯我的答案:A33关于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先赋角色是基于生物因素的社会角色B、基于个人努力所获得的是自致角色C、种族属于先赋角色D、日常生活中首先被人注意到的是自致角色我的答案:D34孙立平提出的“转型陷阱”指出,在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希望能够将某些具有()特征的因素定型化。

(1.0分)1.0 分A、长期性B、随机性C、过渡性D、主观性我的答案:C35秦晓认为的,我们所讲的社会转型应该是()。

(1.0分)1.0 分A、现代化建设B、现代性社会的构建C、国强民富D、大国崛起我的答案:B36阶层理论来源于()的理论。

(1.0分)1.0 分A、奥古斯特·孔德B、托马斯·霍布斯C、埃米尔·涂尔干D、马克斯·韦伯我的答案:D37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的趋势是()。

(1.0分)不断减少B、不断增加C、总量少而变化幅度小D、总量大而变化幅度小我的答案:D38社会流动的功能不包括()。

(1.0分)1.0 分A、调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社会整合B、促进社会分层体系的量变,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C、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阶级关系D、激励社会成员积极向上,使整个社会保持活力和创新精神。

我的答案:C39文化多元主义的表现不包括以下那一项()(1.0分)1.0 分A、文化多元主义的理论挑战了美国强势群体的威严B、文化多元就是将不同的文化形态融汇为一种文化C、人们有着不同生活与思考方式的同一社会中的互动、交流与包容。

D、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我的答案:B40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A、现代化是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B、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变迁过程C、现代化必然促进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各国的贸易合作D、现代化是一场异常迅速的社会变迁过程,不是线性地增长,而是呈指数的增长我的答案:C41户籍制度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说明影响流动的()的存在。

(1.0分)1.0 分A、经济因素B、阶级因素C、制度因素我的答案:C42城市数量增长与规模扩大的两个影响因素是()。

(1.0分)1.0 分A、人口和全球化B、人口和工业化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