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
论述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

论述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学校:信阳师院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号:20115084001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科目:盆景制作与欣赏老师:卢东升论述我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特色曹晓东摘要:中国盆景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受各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风民俗等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盆景流派,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盆景;流派;艺术特色1我国盆景的发展历史景起源盆于中国,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万年青图案的陶器残块。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盆栽,是最原始的盆景。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
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
”这就是所谓的缶景。
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
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
因此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1986年4月,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拗发现北齐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画,有一壁画,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
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
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继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将宋代绘画理论更多地应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艺术有所提高。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摆置、品评等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盆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苏派盆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其特点为:“六台三托一顶”2、盆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3、树石盆景:以植物.山石.土为素材,分别应用创作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组合成景,在浅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树木、山水兼而有之的景观神貌的艺术品(P278)4、容器效应:用于盆景的大多数树种,当其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营养面积的容器内的时候,也能产生很多细小的根群,我们把这种反应叫做根系的容器效应(P102)5、断根效应:即根系纤细化,其根系由不定根组成,几乎找不到真正的主根,根系级次难以区分,形成了很多纤细的不定根为主的根系。
(P102)6、蓄枝截干:是岭南盆景的独特手法,蓄枝是指对新萌动出来的枝条进行蓄养,截干就是对干回缩,即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主干和长短不合比例要求的枝条截短或疏掉,让树桩再度萌发,重新长出侧枝(P206)7、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是盆中景观的比例关系,盆浅、配件小,树低矮,便显出山的高耸(P264)8、相石:就是对石料认真观察、细心审度并按照美学规律(形式美法则、意境美原则),进行石料筛选和艺术构思的过程(P258)9、掉拐:树成30°-40°斜栽,而后做弯(P204)10、回缩:即对多年生枝截去一段(P199)二、填空选择1、与盆景艺术有直接相关性的艺术有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艺术、根雕艺术、书法艺术。
(P3)2、桩景传统性八大流派是: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浙派、徽派、通派。
(P62)3、八大流派的特点:圆片,六台三托一顶;云片,寸枝三弯;规则型为主,弯弯拐拐;大树型,高耸型,大飘枝;微型,自然型;高干型合栽式;规则型为主,游龙式;两弯半。
(P62)4、本书的盆景分类标准:等级类、规格类、系统类三大类(这个不确定)。
(整理)中国盆景的派别及代表作品.

中国盆景的派别及其代表作品一、苏派盆景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州盆景艺术具有自然纯朴的风貌,生动活泼的形象,变幻莫测的手法,韵味隽永的情调。
它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往往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
1、苏派树桩盆景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仰,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同时,它在吸引了我国传统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的某些技法,独具匠心地创造,体现了“无声的诗歌、立体的画图、生命的雕塑”。
代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传统技法:粗扎细剪,以剪为主、扎为辅。
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
传统造型:顺风、垂枝、劈干、一顶、六台、三托。
艺术风格:老干蟠枝、清秀古雅。
艺术特点: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制作精细,灵巧入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觉,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代表人物:周瘦鹃、朱子安。
代表作品:周瘦鹃有“紫竹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敬牧图”等作品。
朱子安有圆柏盆景《秦汉遗韵》,大坂松《云蒸霞蔚》、锦松《苍干嶙峋》、榆树《沐猴而冠》和《龙湫》等作品。
朱子安--《秦汉遗韵》朱子安—《云蒸霞蔚》2、苏派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艺术特点:苏派的山水盆景颇多古诗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色1[资料]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色1[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a72158c77da26924c5b04d.png)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色1[资料]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色摘要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珍品它的植物、山石等自然物为素材~经过园艺培养和艺术加工~将大自然中美好景色及神韵再现于花盆中~成为一种精美艺术品~具有“以小喻大”、“形神兼备”的特色~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盆景流派众多~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
五大流派盆景各有特点:扬派特点是片式~比较薄~层次分明,岭南派特点是自然~层次清楚~自然生长~自然修剪,川派特点是三弯九拐,苏派特点是技条多~层次不分明,海派特点是饱满。
下面将具体介绍中国传统五大派别以及他们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盆景、流派、代表树种、艺术风格、特色前言: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
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
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中国盆景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一、扬派盆景扬州盆景相传在唐代就开始流传,元明时就采用扎片的造型方法,至清代盛行一时。
现陈设于扬州瘦西湖公园的一盆桧柏盆景,原存天宁寺古刹,就是明末的遗物,树干高约二尺,屈曲如此龙,树皮仅存三分之一,树冠似伞盖,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从造型上看,可认为是扬派传统风格的代表作。
可见扬派的形成,当不迟于明代。
扬派盆景经历代盆景老艺人锤炼,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能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或寸枝三弯),将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如同漂浮在蓝空中极薄的“云片”,形成“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
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地方特色,得到发展,并在以扬州、泰州为中心的地域广泛流传,形成流派,并被列为中国树木(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中国盆景

中国盆景流派及其艺术风格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
不同的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富有修改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个人风格。
出类拔萃的个人艺术风格,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认可,通过耳闻目睹,师传口授,在一定的地域流传开来,就形成了地方风格。
这种由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地方风格,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流传,从而形成艺术流派。
创作规律和艺术特色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产生的,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格和流派也会变化和新生。
但是他们总是相互继承、相互吸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
历史上,各地的盆景制作者并未刻意打造某种流派、着意制造不同风格。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到,盆景是缩小的园林,清代《花镜》一书中提到“吴下盆景多仿倪云林山树画意”。
著名近代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著《盆栽趣味》一书,在制作盆景上反对矫揉造作,力求自然。
他在吸取明、清苏州盆景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重视师法自然,讲究诗情画意。
采用“以剪为主,以扎为辅”以及“粗扎细剪”的方法制作树桩盆景。
总体上说,都是追求自然山水的风格、诗情画意的境界。
盆景流派到了现代,才被盆景艺术理论工作者强调出来。
但是,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论著也有不同的划分,有的也似似而非,未有严谨、统一的标准。
盆景制作可有因地域、树种、作者喜好、市场需求的不同而创作出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作品。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地理因素不同,文化风情有异,盆景流派也异彩纷呈。
就树木盆景而言,在1981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科研成果------《中国盆景艺术的研究》中,对我国树木盆景的主要流派作了概述。
它们是:①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②以江苏省苏州为代表的苏派③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④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⑤以江苏省扬州为代表的扬派。
盆景八大流派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 型方法, 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 别树一帜,具有层次分明、严整平稳。
苏派树桩代表:周奉国作品
六月雪
黄杨
《春胜险峰》木纹石 作者:朱金山
扬派
•
扬派盆景以扬州为中心,包括泰州、泰兴、泰县、兴化、高邮、 东台、盐城、宝应等苏北县市,是以扬州命名 的盆景艺术流派。
扬派盆景唐、宋时已有制作,至清代,扬州广 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 景”之说.
扬派引盆景的艺术特点是 “严整而富有变化, 清秀而不失壮观”
《雀梅》
苏派以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为主
树桩盆景
水石盆景
树桩盆景又分为规则和自然两大类。
规则式
自然式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 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苏派盆景技法:
粗扎细剪, 以剪为主, 以扎为辅。
苏派盆景传统造型有 顺风、垂枝、劈干、 一顶、六台、三托等
垂枝
顺风
三托
水石盆景以奇石怪岩,打磨拼接,冠以流水, 形成绮丽的自然风光,置于盆中
盆景八大流派
之苏派,扬派
第一组:陈佳耀/赵勇博/王程阳/王乐
苏派
• 苏派发源于苏州,是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 姑 苏 志 》
清盘虎 雅松丘 可古人 爱梅善 于 贫 谓置中 之之植 盆几奇 景案花 异 卉
--Βιβλιοθήκη 苏派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现代。 其风格古雅,制作精细,又秉承中国绘画原理
古雅代表: 朱子安老先 生的雀梅, 人称 “盆景之王”
盘点中国各地盆景风格特色及其代表性盆景园林

盘点中国各地盆景风格特色及其代表性盆景园林中国各地盆景风格特色及其代表性盆景园林盆景,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将景观缩小成为微缩的景观艺术。
它通过精心布置的奇石、盆土、植物等元素,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和人文情怀。
中国各地的盆景风格多种多样,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代表性盆景园林。
首先是南方的水景盆景。
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文化。
南方水景盆景以山水、水乡为主题,水面上扬起的轻柔浪花、倒映在水面上的枝叶、倒挂的奇石,构成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水景盆景。
代表性盆景园林有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及天目山石窟等。
苏州古典园林以拙草、叠石、花木、泉池等元素为特色,如拙草秀丽、石头叠砌的留园;而杭州的西湖则以水面辽阔、杨柳依依、临湖亭台、山水连绵起伏等特点,如断桥残雪和雷峰塔等;天目山石窟则以山水风光和石窟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山光水色。
其次是北方的古典盆景。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土地广阔,呈现出辽阔大气的特点。
北方古典盆景以山石为主要元素,追求简约、大气、宽容的表现方式。
代表性盆景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山西乔家大院等。
北京颐和园以大自然山石群峰、琉璃瓦亭台楼阁为特点,形成了富丽堂皇的古典园林风格;山西乔家大院则以豪华大气、雕梁画栋、精美的盆景布局、奇石摆设等为特点,代表了北方古典盆景的风格。
再次是西南的山地盆景。
西南地区的地势多为山地,山峦叠嶂,风景秀丽。
西南山地盆景追求山水一体、采用颇具挑战性的盆石,以展示山水的壮丽和神秘。
代表性盆景园林有四川青城山、云南石林等。
青城山以山峦起伏、林木苍翠、溪流飞瀑为特点,其中的盆景艺术巧妙地将自然山水文化融入到园林艺术中;云南石林则是一片奇石遍地、奇峰突兀、奇景如画的天然盆景,是世界上最宏伟、最美丽的石林之一,展示了西南山地盆景的特色。
最后是东北的雪景盆景。
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地势多为山地和高原,冬季常年积雪。
东北雪景盆景以雪、冰、石为主要元素,追求冷峻宁静、幽深神秘的表现方式。
中国八大盆景流派,你更喜欢哪个?

中国八大盆景流派,你更喜欢哪个?中国桩景八大流派分别是苏、扬、川、岭、海、浙、徽、通,主要是根据造型因子划分的,其各派造型特点如下。
01苏派——清秀淡雅、古朴自然地区:苏州、无锡、常熟、常州技法:粗扎细剪造型形式:屏风式、顺风式、六台三托一顶式、重枝式、劈干式常用树种:榔榆、三角枫、梅花、石榴、黄杨、六月雪等。
苏派盆景有两大特点,一是古雅清秀,一是制作精细。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
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明快、流畅的感受。
苏派六台三托一顶式(传统)02扬派——层次分明、严谨壮观地区:扬州、泰州、技法:精扎细剪造型形式:采取“一寸三弯”法、提根式、疙瘩式、过桥式常用树种:松、柏、黄扬、六月雪、杜鹃、枸杞等。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造型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多自幼苗培养。
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云片式03川派——虬曲多枝、雍容典雅地区:成都、重庆技法:精扎细剪造型形式:对拐、方拐、老妇梳头、滚龙抱柱常用树种:金弹子、六月雪、梅花、贴梗海棠、罗汉松、银杏、竹类等。
川派盆景又分川西、川东两个艺术风格。
川西以成都为中心,讲究写意,清雅秀丽,丰富多彩,也称川西派,又称成都盆景。
川东以重庆为中心,注重写实,浑厚自然,苍劲雅致,也称川东派,又称重庆盆景。
04岭南派——自然苍劲地区: 广东、广西,以广州为中心技法:蓄枝截干造型形式:大树型、自然型、高耸型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榔榆、雀梅、罗汉松等。
岭南盆景历史悠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创作手法独特,师法自然,突出枝干技巧,整形或构图布局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05海派——明快流畅,富有变化地区:上海,历史较短,是后起之秀。
技法:剪扎并施造型形式: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常用树种:五针松、罗汉松、银杏、榆树、枫树、雀梅、银杏、火棘、石榴、六月雪、南天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摘要:对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作出简要的分析,今后中国盆景的学术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关键词:盆景流派艺术特点盆景,是以活的植物、山石、山石代用物等实体性材料为物质手段,以盆盎一类器皿为造型空间,通过自然景致立体艺术形象的创造而真实地再现自然,并且表现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感的一种园艺艺术品。
盆景艺术源起于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7000年前(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草本盆栽,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则出现了木本盆栽并出现了水旱盆景形式的“缶景”,到唐代盆景艺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
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徽派、等。
盆景是特殊的艺术。
它熔造型艺术和园艺科学于一炉,是以植物,山石为主要素材,通过立意、造型、布局、养护等艺术的和科学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内构成立体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色。
国外盆景产业概况盆景源起中国,日本的“唐风化”“宋风化”,使盆景传向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向西方,欧美各国的盆景也逐渐兴起[1]。
在日本盆栽的影响下,成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各国参加的世界盆栽友好联盟(N.B.A)及以美国为中心的过级盆栽协会(B.C.I)两大国际盆栽组织,推动国际盆栽的发展。
目前,在花卉盆景产业上,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都走在了我国前列。
美国、日本和一些西欧国家,盆景和温室作物的液栽培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土壤栽培。
日本盆景得力于营养液加速栽培,提高盆景生产率和质量,并使其冲破壁垒森严的欧美检疫关卡,输出大量盆景,从而占领了国际市场。
一、扬派代表树种:松、榆、杨(黄杨)艺术风格:扬派盆景唐、宋时已有制作,至清代,扬州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并形成流派。
1949年,扬派盆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0年初,扬州曾调36盆松柏盆景送北京中南海,1973年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盆景被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列为全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
扬派盆景技艺精湛,尤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别树一帜,具有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饮誉海内外。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扬派盆景的艺术特点是“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扬派盆景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细描”。
扬派盆景还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这就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由于受扬州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扬州盆景和扬州园林一样,既有北方雄建的特点,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
这也是形成扬州盆景艺术特点的原因。
二、苏派代表树种: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艺术风格:苏派盆景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得天独厚。
太湖石玲珑透剔,山崖溪边嘉树随手可得。
苏州山水秀丽,风光宜人,在历史上早就有不少造园名手,把山林野趣摄于城市的园林艺术之中,因而“咫只千里,缩龙成寸”的盆景艺术更有了借鉴的范本;加之苏州向为文人荟萃之地,盆景艺术长期受其文化艺术的熏陶,遂逐步形成苏派盆景艺术的区域特性和独特的传统风格。
苏派盆景以古雅拙朴见长。
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干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态,或悬或垂、或俯或爷,配以古盆和苏式几架,则古趣盎然。
苏派盆景的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
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
苏派盆景着重意境的创造,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
它吸取古典园林艺术精粹,综合中国绘画技法之特长,以景寓情,以情抒景,运用“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艺术效果。
作品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
专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欠分明。
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所以很受达官显贵、富商豪绅的喜爱;普通百姓也十分欢迎,图个吉利,做到了雅俗共赏。
与规则类相互共存的自然类,随着时代的前进,到了本世纪40年代,在以朱子安为代表的盆景艺术家们的大胆革新下,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快速成型,赋予苏派盆景以新的时代精神。
所谓“粗扎细剪”,就是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对树桩枝干用棕丝蟠扎成平整而略为倾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以后用剪刀修成椭圆形,中间略为隆起,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形态,状若云朵,并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为每根树桩结“顶”,从此不再向上,而是向侧枝伸展,使之更加丰满、美观。
“顶”的位置因桩而异,因势而变,以期达到整个造型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从而成为当代苏派盆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苏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练,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风光。
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派之间的交流日多,也引进其他石材品种。
苏派盆景风格的特点,第一是古雅。
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显得古朴苍劲。
例如朱子安老艺人创作的一盆雀梅,有人称誉它为"盆景之王"。
这盆古雀梅造型优美,姿态奇特,蟠扎粗枝,裸露盆面,三十七片叶片,亭亭似盖,苍翠欲滴,既显得苍老古拙,老而弥健,又是生机蓬勃,葱绿可爱。
苏派盆景的第二个特点,是制作精细,灵巧人微,宛如江南丝竹乐那样,予人以典雅、绮丽、朋快、流畅的感受。
但它的"精",绝不是细密繁琐,而是精巧在布局构思和气韵意境上,"体现了"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国画理。
例如朱子安创作的小盆"一枝显秀",利用一棵盘根错节的树桩,以灵巧的艺术手法,使其长出一根枝条,古桩与新枝相映成趣。
苏派盆景第三个特点,是深受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
有人称苏州盆景是浓缩了的苏州园林。
江南的造园名手,明代有张南阳、计成;清代有张涟、石涛等,他们都是既擅长绘画,又以造园闻名。
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迂回人画。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州园林可说是苏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苏州盆景也可说是苏州园林的小样。
苏派盆景第四个特点是运用中国绘画的画理,讲究意境。
例如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归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远,寓景抒情,妙趣横生。
三、川派代表树种:金弹子、紫薇、银杏、竹、梅、罗汉松艺术风格:川派盆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唐朝时候就进入了宫廷,被称为“剑南盆景”,当时的盆景比较初放,多以修剪为主,到了宋朝,大诗人张喻家住蜀都(四川·郫县)桃花源,他除了吟诗作赋外还喜爱盆景,当时制作的盆景就种放五亩地之多,到了元朝,郫县兴起了盆景花卉市场,逢赶场天,热闹非凡,可见当时的盆景已开始作为商品交易了,到了明清时期,四川的盆景业就更加兴旺,成都青羊宫在明朝初期就兴起了一年一度的花神会,会上都是交易盆景和花卉,花神会的组织机构对做得好的盆景还要颁奖,从而促使了川派盆景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川派盆景是以桩头盆景而著称,桩头盆景是以孤树为主体,并无配景的一种盆景,它以悬根露爪,主干弯曲见长,以树干、树叶、花和果的美态、色形、风韵为求到古朴而秀雅,苍劲而又健茂,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框之间,给人们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它不配石,不布山,不点缀物,也不作地貌处理,只是因为蟠扎、造型手法不同。
区分为规则型和自然型两种不同形式,但多以规则型为主。
规则式盆景都以主干造型为主,以主干造型的有十五种形式,即“身法”枝条的去留得当进行蟠扎而成。
规则式造型的桩头初时显得呆板,几十年后即变为非常古朴苍劲。
自然式盆景取材于树干的自然弯曲或直立,枝条多以修剪成型,自然式桩头的造型是完全按画意行事。
川派盆景型式归为三类,枝条的形状分为五种称为“三类五枝型”三类即:立式、卧式、悬崖式;“五枝型”为:平枝、垂枝、滚枝、半平半滚枝和自然枝。
垂枝、平枝、滚枝、半平半滚枝多是立式盆景上的枝型,自然枝则多是卧式和悬崖式的枝型。
规则式盆景的十五种身法是:三弯九拐、方拐、三翻拐、对拐、掉拐、汉纹拐、挂弓拐、一弯二回三掉拐、滚龙抱柱、两弯半、大弯垂枝、接弯掉拐、直身加冕、一弯大二弯小三弯四弯看不到和螺旋拐,这十五种身法在格局上有的大同小异,有的迥然不同,如果师法不严,造出来的盆景就不伦不类。
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四、岭南派代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朴、榕、满天星艺术风格: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清朝广东藉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
然而,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
到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
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