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再生新技术案例

路面再生新技术案例
路面再生新技术案例

路面再生新技术

一、前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荷载扩散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与沥青路面相比,其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性价比高。因此,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尤其是地方道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致命弱点是损坏后修复困难。由于路基、路面受力体系的特殊性,传统的修补方法或加铺技术已不能很好的解决旧路面面临的复杂结构问题。在路面维修处理中,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小,存在环境影响、交通干扰、工效低、经济性差和社会影响大等严重问题。

二、旧路面常用的处理方法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包括“路面快速修补法”、“局部挖除补强法”、“直接加铺罩面法”和“挖除换填法”等。

路面快速修补法

该方法利用快凝材料对路面破损部位进行局部快速修补,适用于局部或表面损坏的修理。主要方法包括浇筑修补法、灌缝密封法、压浆灌注法、板下封堵法等。其特点是一次性造价低,适应临时性养护需要。

局部挖除补强法

该方法主要是针对水泥板断裂而采用的补救措施。该方法是将破损的水泥板挖除,处理基层后,重新铺筑水泥面板。其特点是适用于局部修理,整体效果差、寿命短。

直接加铺罩面法

该方法为路面“白”改“黑”的主要方法,它是将原有水泥路面经过局部处理作为基层,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其特点是加铺速度快基层强度高,整体效果好。缺点是裂缝反射快、使用寿命短。

挖除换填法

作底基层,然后重新加铺面层。该方法改造较为彻底,但对交通干扰大、工效低、环境污染大、造价高。

三、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的应用目的及范围、意义

(1)目的

1、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

2、分离路面中的钢筋;

3、通过完全破坏原有板块来更有效地消除沥青覆盖层中的反射裂缝,提高加铺路面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应用范围

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2、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

3、港口码头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4、飞机场水泥混凝土跑道的改造;

5、广场水泥混凝土地面的改造。

(3)意义

1、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再生利用技术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工程造价低。

经过碎石化技术改造的旧水泥混凝土不需清除,可以直接用做新路的基层,既节约了基层的材料,又节约了资金,减少了浪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

2、符合环境保护的发展需要。经过碎石化改造的水泥混凝土不需清除,避免了

大量白色垃圾的产生,避免了沿途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沿途的生态平衡;

3、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传统的旧路改造技术相比,具有施工周期短、交通封

闭时间短,把影响人们的通行减小到最底程度。

(4)DBL 指数与破碎后混凝土路面与原基层强度的影响

1、基层强度损失随断板率的增大先减小,在断板率为47 时达到极值,随着断板率的进一步增大,基层强度的损失开始增大;

2、基层强度损失随断板率的变化十分稳定,断板率从1 变化到100,强度损失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仅相差4%。

3、在路面状况较好的情况下(DBL≤30),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的均匀性随随断板率的增大而变差;

4、在路面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当30≤DBL≤59 时,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的均匀性随断板率的增大先逐步好转;而当DBL≥59时,随着断板率的持续增大,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的均匀性反而开始变差;

5、在路面破损状况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DBL≤77),碎石化层顶面承载能力都具有良好的均匀性。

6、碎石化层顶面回弹弯沉随着断板率的增大而增大,也即原路面基层顶面强度随断板率的增大而减小;

7、原路面基层顶面强度随断板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不大,当断板率从0 变化到100,碎石化层顶面的回弹弯沉仅增大了22%。

四、加铺路面结构组合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后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如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则需要将碎石化层作为底基层,然后加铺适当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或以沥青为粘结剂的封层。

沥青加铺层可能采用如下四种方式:

1)直接加铺上、中、下面层的沥青混凝土;

2)加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主要是开级配沥青碎石基层),然后采用两层面层的型式;

3)加铺抗疲劳层后,再加铺沥青面层;

4)加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然后加铺沥青面层。

上述四种基本沥青路面加铺结构分别将碎石化层作为:基层和底基层。无论何种结构,与碎石化层相接的结构层底面的拉应力或拉应变都是关键的控制因素。前三种结构相对而言更充分地利用了碎石化层的强度,将其作为承重的主要结构层,承担传递自面层的竖向荷载。可按表7-1 标准选取结构组合型式: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对重复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国家的公路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性质比较了采用不同稳定剂的冷再生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的要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冷再生;稳定剂;泡沫沥青 1.引言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致使车辆大型化及重载超载车的比例不断提高,使沥青路面受到明显的提前损坏。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10-15年)和实际使用情况,从现在起,每年约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量将达到220万吨之多,如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亿元以上。因此,运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使得废弃沥青混合料变废为宝,就成为近年来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2.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概述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按施工温度和施工工艺可分为四大类:厂拌热再生、现场热再生和厂拌冷再生、现场冷再生。其中冷再生技术就是对旧沥青砼路面材料进行破碎加工,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乳化沥青(泡沫沥青)、适量的水及一定添加剂(水泥或石灰),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成型,并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经过再生后的旧沥青混合料,再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用作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或其他半刚性基层材料。由于旧沥青混合料是用作基层材料,所以只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水稳性就基本可满足要求。而且冷再生技术往往不涉及旧沥青材料本身性能的恢复。 3.采用不同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 目前,沥青路面冷再生最常用的稳定剂为水泥、乳化沥青,泡沫沥青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三种稳定剂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冷再生过程中各自独特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等。表1对以上三种不同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表1三种常用冷再生稳定剂的优缺点比较 3.1以水泥为稳定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一、冷再生机施工工艺流程 二、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⑴旧路结构状况调查 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冷再生是利用旧路沥青混凝土及上基层(石灰土)经破碎加入水泥均匀拌和,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获得的半刚性结构。 1)对旧路进行弯沉检测,每车道每公里40~50个点,详细了解旧路承载能力。2)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冷再生机破碎取样,确定旧路沥青层的厚度、基层材料及基层厚度等,掌握结构强度;在实验室做级配和配合比试验并确定不同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重型击实)和最佳含水量,取点频率每1000米取三点。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土质分析后,确定添加剂为强度等级为32.5级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机具准备 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 1)冷再生机;2)平地机;3)洒水车;4)运送水泥汽车; 6)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三轮压路机;7)推土机; ⑶材料要求 1)经破碎旧路面沥混凝土面层及上基层获得的混合料作为冷再生结构的骨料及填充料,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骨料或

填充料的措施。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建议采用缓凝“海工牌”。 3)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或饮用水。 ⑷级配和配合比 1)对取好的混合料由实验人员编号后筛分,确认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参考试验级配如下表: 2)抗压强度:根据级配对每一编号试块在实验室按含水泥量5%、6%、7%(重量比)试配获取三种水泥含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在规定温度下,试件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取7天标准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设计添加水泥量。 2、施工程序 ⑴路面清理 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垃圾、拆除旧路侧石,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标线,确保规定铣刨宽度及深度。 ⑵人工摊铺水泥 按设计含灰量计算每平方米应摊铺水泥用量。现场应采取打格计量卸水泥,人工均匀摊铺。 ⑶冷再生机破碎与速度的控制 1)冷再生机铣刨使旧路路面及基层破碎后混合料均匀。速度应根据旧路结构状况及混合料破碎后配合比确定,建议速度为6~8米/分钟。

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如天气寒冷潮湿,建成的路面就易发生水损害;另外如压实不充分或压实不及时,成型的路面内部存在较多的孔隙,水分易浸入沥青路面结构而导致水损害。施工后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及交通运输车辆超载情况,温度、降雨量、冻融及干湿循环等,都将影响水损害;其它条件相同时,交通荷载繁重可加速水损害的发生。路面下排水状况不良,进入路面的水不能及时排除,也将加速路面水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沥青路面抗水损害技术措施路面结构层均采用水稳定性好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实践证明,沥青路面结构层中仅有一层是密实型(I型)的沥青混凝土来防止水损害远不能满足要求。一旦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空隙率较大的结构层中,便会滞留于其中,使强度显著降低,并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出现水损害现象。 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为了减轻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改善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耐久 性,需要增加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 性。经验证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表面 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都比较差,不能 满足技术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 以改善矿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目前 我国常用的抗剥离措施主要是添加抗剥 落剂。 提高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标准,增 加现场空隙率指标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7%的现场 空隙率是沥青路面是否产生早期水损害 的分水岭,美国SHRP研究成果也提出 4%的设计空隙率是最佳的选择。若仍 按96%的压实度予以控制,其现场空隙 率将达到8%,无法满足水稳定性的要 求,应提高压实度标准;而且在提高压 实度标准的同时,增设现场空隙率作为 施工的控制指标。 设置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 设置良好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系统,迅速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 分,避免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层中积滞 的时间过长,从而改善路面的使用性 能的措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 的水损害问题 。 加强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的粘结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严格控制在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 或铺筑后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沥青面层 上,造成污染。在面层之间撒粘层油进 行面层的链接,在这样处理后的结构层 整体连接在一起,无论是对受力和防止 水损害都有非常好的作用;索然增加少 量的工程造价,但对对路面的使用性能 的提高和使用寿命延长带来的效益相比 是很小的。 沥青路面水损害具有普遍性,是 一种严重的早期破坏形式,给公路交 通运输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沥青路 面水损害的原因很多,应认真找出其 确切的原因,因地制宜底采取措施, 从而解决水损害的问题,此外沥青路 面的水损害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主要的是要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而且我国现在预防性养护的各项技术 措施相当成熟,加强日常的巡视,把 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到问题 严重了才治理。 作者单位:河北畅通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种类沥青路面的再生按其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厂拌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就地冷再生四种方式。 各种类的施工方法和优缺点厂拌热再生 将旧沥青路面用普通铣刨机铣刨后运回搅拌厂储存备用,通过集中破碎、筛分(必要时),并分析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 标,根据高等级公路路面不同层次的质 量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 混合料的添加比例,掺入一定数量的新 集料、沥青和再生剂(必要时)进行拌 和,成为达到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的新 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 土,最后按照与新建沥青路面完全相同 的方法重新铺筑。 这种再生方式能有效地用于各种 条件下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是一种 实用、灵活、简便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沥 青路面再生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 方便地对已被翻挖的基层甚至路基的一 些地段进行有效的补强,沥青层的重铺 则可以像新路施工一样,分别按下面 层、中面层、上面层(磨耗层)的不同 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旧沥青 回收料的添加比例。 厂拌热再生按拌和设备的不同分 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探讨文/王皓 213 2012年第14期《交通世界》 (7月下)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起步较晚,70年代开始渣油路面再生利用试验研究,80年代对沥青路面再生进行试验研究,90年代对世界上沥青路面再生设备进行考察和引进,但均为技术研究。直到2001年我国才引进一套设备正式用于路面再生生产。到目前,已有上海、江苏、河北、湖北、吉林等地相继引进了就地热再生设备。 就地热再生只对沥青路面表面层3-5cm进行再生,所以路面用再生技术施工必须适合一定的条件。同时判定是否适合适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还要运用综合技术处理病害、综合分析路面的病害、综合分析经济、技术、交通、环保、工期等各种因素,最后判断是否适合就地热再生。 就地热再生的实施步骤: 加铺型热再生:先用两至三台路面加热机对旧路进行连续加热处理,将地表加热到150℃~200℃时采用预铣刨机对旧路面进行翻松处理,此时的处理厚度约3cm左右,然后再用路面加热机对深路表加热,可使深层的旧沥青混合料软化,加热后,设计处理深度内的旧沥青路面层温度可达到200℃~250℃左右,再采用复拌机对旧路进行深层铣刨翻松,并同时掺入再生剂采用车尾部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

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 沥青路面热再生施工中各阶段的温度控制是关键,要严格控制复拌机行走前的路表温度值不低于120℃,当温度不够时,铣刨装置工作会伤害到旧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骨料,严重的会将石料打碎,破坏旧路混合料的级配状况,因此应提前根据热再生的厚度确定采用几台路面加热机,由此来确定预铣刨机分几次对路表进行逐步加深的翻松处理,最后用复拌机进再生料的摊铺施工。 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①施工中,经过实际量测,铣刨厚度及摊铺厚度比原定方案的厚度要多出0.5cm~2cm,所以严格控制铣刨厚度、摊铺厚度,有利于成本控制。 ②施工前要精确测量现况路的地面高程,严格控制摊铺过程中的路面纵坡,防止路面出现反坡现象。 ③经过对杨闸环岛道路的平整度量测,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数值如下:1.153,1.415,1.397,1.212,1.355,1.031,1.551,1.174,符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技术规范的验收标准,平整度要求〈3mm。 ④再生施工前需对现况井做局部处理,将现况检查井四周进行环形铣刨,铣刨宽度30cm,深10cm,铣刨完成后将井子涨到路面标高,并采用硫铝酸盐快硬水泥进行修补,混凝土比油面低2cm,等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油面的再生施工。

路基路面实训心得体会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实训心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两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而在最后的这一个半月里迎来了我们充实而又忙碌的实训。在前面的两周我们实训了桥涵工程及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而这周在陈老师和两位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训了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虽然才短短的一周,也使我受益匪浅。我体会到每一次实训学到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这为期一周的实训当中,我们对实训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贝克曼梁测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与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充分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在实训期间,不懂得地方有很多,但是在陈老师和王老师仔细讲解下,也都能听懂。虽然有时候有点儿累,但是这种生活真的很充实,有时候我们这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开点儿玩笑也是一种乐趣,每一次实训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明白了课本上的东西理论性很强,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而当我们真正的处于实际应用当中过后,在很多的地方就不攻自破,也大大的加深了我们的记忆。然而每一次实训最重要的我觉得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在这个社会上跟好的生存,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团队精神,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再大,有些事情注定不可能完成。 通过对这课程的学习,我对我们长走的路面有了新的认识。也明 白了万事应打好基础,只有牢固的基础,才有强大支撑力量,坚强的后盾。从这门课程我们学会了怎样去更好的设计路基和路面,该如何合理安排它们每层的厚度。怎样把路基路面的排水系统设计好。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对路面出现的裂缝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对修筑道路的大概过程有所了解,这些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而通过这次外业的道路实习,使我们对公路的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理论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运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其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从事道路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总而言之,作为将要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作为! 2010级道桥3班 王润林篇二:路基路面实习报告 班级: 06201 姓名:张文金 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武心婷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工程系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公路施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专门安排了施工现场实习。通过公路施工现场的感性认识,增进对公路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理解;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新技、新工艺、新材料的认识,补充丰富课堂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实习,激发学生对公路桥梁工程专业的热爱,为将来投身到路桥建设的浪潮中做好准备。 (二)任务 实习过程中要求认真听施工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解,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地提出疑问,主动地向现场施工人员请教,及时记录和整理当天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要求每一位学生详细记录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极其自己对实习的思考和体会,并整理成实习报告。要求实习报告的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并能明确地反映本次实习的收获。 英达热再生公司—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特点、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 1就地冷再生技术的适用范围 深层复拌和路面面层再生技术是沥青路面面层就地冷再生工艺的两大类型,对于没有受损的道路排水设施或者是符合承载强度要求的路面结构层可以采用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条件是处于6-13mm内的路面厚度。概括地说,下面的情形都可以运用该技术:较大的温差损坏、逐渐老化的沥青路面、因过度疲劳与反射裂缝而导致的路面开裂;沥青路面由粗糙材料或者是挤压、流动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的,因车辙而只是路面结构扭曲;粘结力降低的结构层间、泛油、断裂等导致的路面损坏。道路稳定层的翻新工程则采用深层复拌就地冷技术。两者相比较而言,深层复拌再生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运用于10-30cm的拌合深度,甚至在处理土基层很稳定时可以达到40cm,可以完全达到道路深层的再生变更目的。 2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具体应用 2.1进行路面清理进行冷再生工程以前,必须将建设道路上妨碍工程建设的杂物打扫干净,确保施工路段的清洁。另外还必须按照施工规划标准测量高程,保证施工宽度。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将施工路段的两头交通封闭,严禁任何非施工车辆加入施工现场。 2.2进行水泥摊铺必须按照施工规划将单位面积的水泥摊铺量计算出来,保证水泥用量和单位面积混合料的用量。在施工现场长产采取人工打格计量的措施卸水泥,然后将其进行平均摊铺。 2.3材料破碎和级配控制为了确保混合料在破碎后均匀,必须对冷再生机的铣刨效率进行限制,通常将其限制在6—8m/min最好。假如路面破碎水平过于要紧,能够将铣刨效率适当的减小。在进行铣刨的时候,必须对效率以及深度随时检测,确保混合料级配的标准性。 2.4机械拌和第一应按照工地的具体现象,保证标准的施工段长度。拌和的时候操作员必须经常留心保证行驶路线的顺直,同时确保各幅

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新建改建公路通车里程逐年递增,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延长,路面破损、承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加重,旧路面的大中修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公路养护部门的面前。本文结合现阶段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前景,重点对沥青路面的现场冷再生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施工程序;配合比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公路养护维修也渐进高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问题日渐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热点。现场冷再生技术具有施工简便、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在养护改造工程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公路发展和建设突飞猛进,每年以2000亿元的投资规模飞速发展,新建道路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交通运输负荷的增加,一些路面相继出现了变形、车辙、磨损、裂纹等病害,其危害是普遍的,代价是高昂和危险的,对于这样一些路况老化、恶化严重的路面进行维修改造迫在眉睫。 按照我国目前传统的重建翻新道路的方法,一方面把废弃的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废料从工地运出去,到指定地点进行填埋和堆放,反过来又从各处把新材料运到施工现场,不仅浪费材料也耗费运输资金,尤其在城市道路重建翻新中,由于交通堵塞,即使是市内近距离进行材料运输也十分昂贵。 同时从环保方面考虑,废弃材料的处理也是一个耗费资金并且十分困难的问题。而采用路面再生技术翻新路面,可以快速经济地完成重新改造任务,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解决公路交通自身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弃材料,保存资源,节省运输成本和费用,一举数得,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新热点。 2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 2.1现场冷再生技术的适用条件和要求 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可以用于旧有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大中修工程。 2)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只适合在路基未被破坏的路面结构改造中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利用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利用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量的使用新石料,开采石矿会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而这个数字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的。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届时通过再生利用每年可节约材料费15亿元。否则这些为数巨大的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的废弃掉,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维修养护量不断增加,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合适的再生剂和机械设备,为再生旧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奠定基础。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从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这项技术才引起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八十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在美国已是常规实践,目前其重复利用率高达80%。 西欧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联邦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1978年就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法国现在也已开始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2 旧沥青路面材料的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作结合料,大大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

开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意义

开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意义 ? 我国公路正处于公路建设和养护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家用于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的石 料已经达到50亿吨,以这样的开采速度中国将无矿可采,大大影响生态环境。 ? 据测算,全国每年需要新路面混合料超过6000万吨,如能加以再生利用,每年可直接节省材 料费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 我国路面结构形式大多为底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或级配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粉 煤灰稳定碎石)+面层(沥青混凝土或水泥稳定土路面)。沥青路面产生破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的质量,水稳基层容易产生温缩与收缩裂缝,导致路面出现反射裂缝,影响路面使用性能,需进行早期维护,这样会造成大量的废弃物。目前每年有10%的沥青路面进入大中修,旧料废弃量达数百万吨,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 路面再生可实现有限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手段,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史 国家 再生技术开始应用年份 发展史简介 美国 1915年 1、1915年,美国就开始应用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技术。 但以后由于大规模的新路建设,对这项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故早期进展缓慢。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燃油供应困难,而且由于 严格的环保法制,又使砂石材料的生产受到限制,导致了建设 资金的减少和筑路材料的供应不足。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 的一个重要对策,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才又引起了人 们的重视。 3、1974年,美国开始大规模推广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4、1980年,有25个州共使用了200万吨热拌沥青混凝土。

5、1981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编制出版了《路面废料 再生指南》,同年美国沥青协会出版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 手册》。 6、1983年又出版了《沥青路面冷拌再生技术手册》。这表 明美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己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7、1985年,美国全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就猛增到2亿 吨,几乎是全部录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80%的旧沥青混合 料得到再生利用。 8、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21世纪运输补充法案”确定,将 再生材料资源研究中心设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专门研究这一课 题。其目标是:一,从理论上扫除应用再生材料的障碍;二, 寻找提高公路再生材料基础结构使用寿命的方法。 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有3.175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 程中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而且其中2.9亿吨 是作为回用骨料,非骨料废料回用量很小。 10、现在,美国每年约有3.2~7.8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程中 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会议的 决议鼓励各州政府在利益互惠的原则下,就公路建设中使用再 生材料开展洲际合作,联邦公路局参加了国际经合组织“道路 工程再生材料战略计划”的工作,它还支持了若干个这方面的 研究项目,如“废料与工业副产品在工作建设中的应用指南”, “废料与再生材料资源数据库”等。美国国家环保局决定,在联 邦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全面地拓展如煤渣、粉煤灰、矿山粉屑、 工业炉渣、水泥粉尘等再生代用材料在联邦政府的建设项目中 的应用范围。 日本 1976年 1、1976年,日本开始进行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 2、1980年的路面废料总产量约为260万吨,厂拌再生的热 拌沥青混合料累计已达50万吨,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数量己 经超过50%。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江西)

ICS93.080.20 Q20 备案号:26972-201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573—2010 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mulsified Asphalt Central Plant Cold Recycling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2010-01-20发布2010-03-15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代号 (1) 2.1 术语 (1) 2.2 符号及代号 (1) 3 原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2) 3.1 一般规定 (2) 3.2 历史资料调查 (2) 3.3 路况调查与评价 (2) 3.4 原路面材料性能评价 (2) 3.5 材料组成设计的路段划分 (3) 4 原材料检测及质量要求 (3) 4.1 一般规定 (3) 4.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3) 4.3 乳化沥青 (3) 4.4 水泥 (4) 4.5 集料和填料 (4) 4.6 水 (4) 5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 5.1 设计原则 (4) 5.2 冷再生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4) 5.3 设计步骤 (5) 5.4 配合比设计报告 (7) 6 施工 (7) 6.1 一般规定 (7) 6.2 施工设备 (7) 6.3 施工工艺 (8) 6.4 试验段铺筑 (9) 6.5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实例 (11)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

就地冷再生技术优点 2013-3-18 15:47:08 浏览:4次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5点: (1)成本低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从而减少了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挖起运输、废置和新材料的购置,节约能源,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据国外施工资料介绍,与在旧铺层上加铺新料的维修方法相比,浅层就地再生约可降低成本20,深层就地冷再生约可降低成本46; (2)效率高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施工工期。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可完成5000~8000m2的工作量。创造了道路改造快速施工的一里程碑; (3)质量好就地冷再生可以根据不同道路旧铺层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配比准确,可以保证再生材料的优秀品质和施工质量,形成施工成型厚而均匀的粘结层,从而保证了维修后道路的使用期限,使再生后的沥青路面与新铺沥青路面性能基本相当。同时由于对旧材料进行重复利用,施工过程中路面的几何线形及厚度能得到很好地保持; (4)污染少使用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沥青路面废弃量十分巨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采用冷再生技术则可完全避免上述问题。由于旧料得以充分再生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新筑路材料的开采量;也不存在旧料的运输与存放问题,是一项绿色环保技术。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投资,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技术; (5)干扰低冷再生施工的特点是大型机械,密集施工,将因施工而造成的交通干扰降到了最低。该机械具有封闭式自动控制添加系统,可以防止粉尘飞扬,有利于文明施工。不像新建道路施工项目那样,许多施工可在整个工地同时进行,冷再生施工只是集中在一定特定的区域。整个冷再生机械组合可以处于同一条车道内,不影响另一条车道车辆通行,可进行开放式施工,特别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路宽较窄情况下的道路的施工。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优越性,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大。它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巨大。这种客观实际的存在是使得就地冷再生技术受到认同并且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始动力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本文根据国内外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再生施工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技术指南(含二灰)讲诉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设计施工技术指南 Technology Gui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ld Recycling with Cement as Stabilizing Agent 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06年20日

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沥青路面改造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周围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我省路面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刚性基层,在重载作用下基层很多已出现开裂、破碎等破坏,在路面维修、改造时需要一并予以处理。如果采用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 欧美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对沥青路面再生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工艺、施工设备等,使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成为一套完整的实用技术。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沥青路面再生研究,但到了90年代以后,全国兴起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热潮,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被暂时搁置起来。进入21世纪,我国公路养护问题日益突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因符合我国环保、节约的基本国策,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内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正确利用该项技术对我国的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养护还无章可循。为大力推广此项新技术,更好地对我省沥青路面废旧材料的正确利用提供技术指导,真正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道路质量的目的,特制定本指南。 由于冷再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发展时间较短,所进行的相关科研和工程实践比较有限,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指南仍需根据以后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以期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浅析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再生技术1

浅析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再生技术 南京市溧水区公路管理站杨和华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在维修过程中废弃的混合料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再生技术将废弃材料重新再生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优化路面组合形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关键词:路面材料再生技术 2012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10万公里。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资源吉大浪费,采用再生技术,使旧料重新利用,保护环境。 1.国内外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 20世纪初在国外就有大量的学者对路面再生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70年代中期,德国就已经将路面废料全部加以利用。美国先后出版了《路面再生指南》、《沥青路面再生基础手册》,苏联先后出版了《沥青混合料废料再生利用技术》、《旧沥青混合料废料再生利用技术准则》、《再生路用沥青混凝土》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也已经对路面再生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废料来修便道、人行道。1983年建设部下达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课题。2008年出版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近年来我国多条高速公路采用热再生技术,并对冷再生技术展开了研究和应用。 2.公路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 2.1冷再生技术 冷再生技术是常温下连续完成旧路(面层和基层)铣刨、破碎、添加再生材料、拌合、摊铺、碾压等作业过程,重新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层的一种工艺。冷再生技术能够节省能源、较环保、路面结构改善效果好、对现有交通影响较小、经济效益高。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型筑路技术,在常温下充分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对路面进行大修改造,已达到减少对新的筑路材料的需求和能源消耗,节约投资的目的。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第33卷 第4期2007年8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 i chuan Bu il d i ng Sc ience 收稿日期:2006 04 25 作者简介:黄煜镔(1974-),男,福建闽清人,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建筑材料研究和教学。E -m a i :l huangyb1974@163.co m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黄煜镔1 ,吕伟民2 ,汪宏涛 3 (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3.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营房管理与环境工程系,重庆 400016) 摘 要: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泡沫沥青的发展,冷再生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对冷再生技术的介绍,以期引起各方面对再生技术的重视并加强相应研究。关键词:沥青路面;冷再生;泡沫沥青 中图分类号:TU 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33(2007)04-0177-03 0 前 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工作量也将大量增加。传统的维修方法一般是将破损的旧沥青路面挖除废弃,然后再重新加铺新的沥青面层。这种工艺在技术上就存在明显不足,造价高、工期长,并且长时间中断交通。旧沥青路面材料废弃有三大问题:堆放需要场地、造成环境污染、浪费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沥青路面利用再生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添加再生剂、新沥青、新集料,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工艺技术。再生技术按再生地点的不同,可分为集中厂拌再生和现场就地再生;按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热拌再生和冷拌再生。尽管厂拌再生可以采用热拌也可以采用冷拌,但由于在沥青拌和场质量便于控制,且热拌再生质量好,因此,厂拌再生通常采用热拌再生的方式。 沥青再生技术很早就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得到研究和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沥青路面再生主要采用集中厂拌再生工艺。80年代后,随着机械设备和就地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场就地再生技术开始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这种工艺方法。沥青路面的就地冷再生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并且已成为国际上路面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1 冷再生的原理及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着行车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逐渐脆硬老化而失去原有的路用性能。由于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各组分发生氧化、缩合作用等化学变化,从而破坏了沥青中沥青质与软沥青质的相容性,使沥青材料针入度变小、延度降低、软化点和脆点升高,因而引起沥青路用性能衰减,表现为沥青变硬、变脆、延伸性降低。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是由粘稠沥青在热融状态下包裹集料及矿粉,在集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较强粘结力的沥青薄膜,使集料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复合性材料,在碾压作用下,依靠矿质集料的嵌锁作用和沥青的粘结力所形成。老化严重的沥青结合料和性能优良的初始沥青结合料相比,常规路用性能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粘性过高;二是柔韧性不足。其中,柔韧性不足是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不良的主要原因。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沥青再生就是老化的逆过程,只要使组分重新协调,就能恢复沥青的原有性能。而对于工程实际应用,则可从流变学的角度出发。基于流变学的观点,沥青的老化,从宏观上就是粘流性质的变化,只要使旧沥青材料的流变行为反向逆转,使之恢复到适当的流变状态,那么旧沥青性能也就能得以恢复而获得再生,并且可用粘度指标来控制再生沥青的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就是改善并提高已老化沥青的粘稠性,提高沥青薄膜的粘结力,使其恢复路用性能的过程。 尽管旧沥青材料在理论上可以获得完全再生,但在实际应用上,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再生方式。沥青路面冷再生,在高等级道路上主要 177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简介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简介 沥青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破损的问题。具体讲,道路冷再生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面层与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整平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底面层或新基层的作业过程。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就地冷再生具有诸多的优点: 1、工序简单。由于原有旧路面的材料全部被就地利用,省略了挖掘、外运、场内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简化。 2、可以不中断交通。由于就地冷再生工序简单,投入现场的施工设施较少,对交通干扰反应不敏感,故可以分车道施工。 3、成本较低。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旧的道路材料得以全部利用,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致可以降低成本20%~46%。 4、生产效率高。就地冷再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除了个别严重的坑槽需要简单的预处理外,其余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充分地利用了作业时间,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我们的实地测定,一台维特根再生机,在组织合理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再生路面5000㎡以上。 5、质量控制精准。含水量由冷再生机电脑自动控制,能够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压实,达到最佳密实效果。 6、工艺先进。泡沫沥青提高了剪切强度,降低了水敏感性。强度特征接近半钢性材料,但又具有柔性性质和良好的抗疲劳特性,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

7、行业标准明确。交通部已于2008年7月1日施行《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规范》。这为今后沥青路面冷再生的施工提供了指导性依据和检测标准。 8、保护环境和资源。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也不存在旧料运输和废料随意弃放的问题,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技术。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主要施工机具为集铣刨破碎与拌和为一体的冷再生机。市公路管理处分别于2002年、 2005年引进了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德国维特根WR2500冷再生机和CR2200冷再生机各一台,并计划于今年5月购臵WR20 00冷再生机一台。自2002年至今我单位累计完成水泥冷再生280万㎡,泡沫沥青冷再生1.5万㎡。通过近八年的冷再生施工作业,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施工工艺,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上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由于沥青路面冷再生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养护资金,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的今天,进一步推广路面冷再生技术,对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冷再生工艺的优越性,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会越来越显著,它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巨大。

国外 沥青路面再生 研究现状

国外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现状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 开始进行的,但以后由于大规模的新路建设,对这项技术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故早期进展缓慢。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燃油供应困难,而且由于严格的环保法制,又使砂石材料的生产 受到限制,导致了建设资金的减少和筑路材料的供应不足。作为 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的一个重要对策,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 利用才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后,随着铣刨机械与鼓筒式拌和 装置等筑路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沥青再生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展很快,国外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沥青再生技术。至20世纪 80年代,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已趋于成熟,美、德、日、英等国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的技术手册、指南和规范,并出版了大量 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后,沥青再生技术进一步发展,在亚 太地区也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到 1995年25个州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就达到近2亿吨,差不 多为全国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1981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 员会编制出版了《路面废料再生指南》,同年美国沥青协会出版 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手册》,1983年又出版了《沥青路面 冷拌再生技术手册》。这表明美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己经达到 了相当成熟的地步。美国现在每年约有3.2~7.8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程中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而在上世纪90年 代中期这一数字仅为3.175亿吨,而且其中2.9亿吨是作为回用骨料,非骨料废料回用量很小。在过去十年里,美国政府和公路 部门为提高再生材料的利用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美国联邦政府 环境会议的决议鼓励各州政府在利益互惠的原则下,就公路建设 中使用再生材料开展洲际合作,联邦公路局参加了国际经合组织" 道路工程再生材料战略计划"的工作,它还支持了若干个这方面的 研究项目,如"废料与工业副产品在工作建设中的应用指南","废 料与再生材料资源数据库"等。美国国家环保局决定,在联邦政府 的政策指导下,全面地拓展如煤渣、粉煤灰、矿山粉屑、工业炉

公路路面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0506069.html, 公路路面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朱耀 来源:《硅谷》2008年第22期 [摘要]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节约维修资金,重点阐述目前应用较多的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关键词]公路路面沥青再生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20085-01 一、简介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在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大量的翻挖、铣刨沥青混合料被废弃,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按照沥青的设计寿命(15-20年),从现在起,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10年以后,沥青路面的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1000万吨。因此,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作结合料,大大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得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不渗水、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它也经常受到天气、温度、行车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而这些病害又对行车速度、路面使用寿命、乘客舒适性以及交通安全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 沥青路面老化主要是沥青的老化和骨料的细化。沥青路面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承受着压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等,同时沥青路面长期暴露于大自然,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如氧、阳光、温度、水、风等的作用,致使混合料中的沥青、骨料的性能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最终表现为沥青混合料使用品质下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坏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性损坏,包括路面结构整体或其中某一部分的破坏,使路面不能支承预定的荷载;另一类为功能性损坏,它可能不伴随结构性损坏而发生,但由于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等的下降,使其不再具有预定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行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