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资料反演

地震资料反演

地震资料反演其实反演,确切的应该叫做“反演预测”。

很多人忽略了这个“预测”的真正含义。

利用已知少数井点,通过地震资料,提取与钻井揭示的地质特征相对最吻合的信息,来对大片无井空白区的属性做预测,最终反应的是对地质特征的一个预测。

既然是一门技术,就有它的可适用性和不可靠性。

这就需要反演人员有软件操作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地质思维!!!如果没有后者,那就需要地质人员来指导!不同的反演人员,即使针对相同的资料,反演出来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往往是按照熟悉区块地质特征的地质人员的要求来做出反演预测。

不然反演的不确定性就会被放大。

真正的地质人员,是不会否定地震反演。

概括一下,只不过有两点:1、反演一般是在没有足够的井资料控制整个区块的时候采用(那非均质性强的地方呢?)。

2、反演结果的好坏,需要操作人员的技术,更需要地质人员的把握。

我没有搞过反演,但见过一些反演的结果:有2点感性认识:第一点:井越多(测录井数据越全面),反演结果越准确。

在井控制范围内,预测精度高,井控制范围以外,随着距离的增大,精度降低。

第二点:反演人员的地质概念和经验,对反演结果有很大的影像。

相同的数据与流程,不同人员作出来的差别还是很大,而且都是在加载了相同解释成果的前提下。

反演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是没有井资料,通常在勘探前期,第二种是有少量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期,第三种就是井资料很丰富,通常已经是开发中后期。

随着井资料的丰富反演结果肯定越来越好啊,如果没有或者很少井,就只能通过插值或者数值模拟的方法搞出来伪井资料,这个往往误差很大反演结果的好坏,地震资料的质量非常重要,反演结果的分辨率要高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因为加入了测井资料的高纵向分辨率。

反演预测的物性分布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效果特别好也只是个半定量的描述。

反演的解具有高度不唯一性,需要测井来约束,道理上是井越多越好,但是井多了,约束的方法就比较复杂,能否约束好,是个关键问题。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 (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 (2)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综述摘要高分辨率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各个方面。

在回顾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高分辨率的评价机制,并对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率方法原理及应用实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高分辨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分辨率造成影响,因此,高分辨率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独的技术,需要同时发展采集、处理和解释各方面的技术,尤其是借鉴交叉学科的新方法。

关键词:采集;处理;解释;高分辨率;评价机制1 概述1.1 高分辨率勘探的目的及技术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是一种应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来对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进行测量的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该方法已经成为最有成效的油气勘探物探方法。

纵观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高分辨率一直是科研、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诚然,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到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对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虽然采集、处理和解释分属不同的环节,考量高分辨率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但三者是有机联系的。

首先,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质量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成败,只有在采集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处理技术(诸如静校正、拓频和压噪技术等)才有发挥的空间,而地震处理得到的剖面又是解释的基础,解释成果则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最终目标,三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其次,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也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例如,采集观测方式的改变有可能对处理方法或参数提出新的要求(如可控震源采集对处理提出了谐波压制的要求等),解释方法的突破也有可能对处理提出新的标准(如A VO解释技术要求处理方法具有高保真度等)。

在阐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分辨率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地震勘探分辨率是基于地震测量技术对地下构造进行空间测量的精度描述,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可以概括如下:可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厚度或最窄地质体的宽度,前者称为垂(纵)向分辨率,后者称为横向分辨率[1-2]。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及优劣分析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及优劣分析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及优劣分析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种通过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响应来推断地下介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在地质勘探、环境研究、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劣势。

1. 重力法重力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物体潜在能的分布来推断地下密度结构的方法。

重力法具有简单、直观、非侵入性的优点,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可应用。

然而,重力法对密度分布变化较小的地下构造敏感性不高,精度受地形影响。

此外,重力法对地下界面的分辨率较低,难以分辨细小结构。

2. 震电阻抗法震电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衰减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结构的方法。

震电阻抗法在勘探深层、辨析地下岩石类型等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震电阻抗法对电阻率界面明显的区域辨识度较高,但对电阻率变化较小的结构分辨率较低。

此外,震电阻抗法对最低频率的信号需高信噪比,仪器设备较为复杂。

3. 电法电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场、电位差和电流等信息来推断地下的电阻率结构的方法。

电法具有分辨率较高、不受地形影响的优势,适用于地下水、矿产资源、环境污染等的勘探。

然而,电法在复杂多层介质的情况下存在解耦问题,且对电阻率的分辨率随探测深度增加而下降。

4. 磁法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来推测地下岩石磁性结构的方法。

磁法适用于勘探地下矿产、火山活动等。

磁法对磁性较强的物质敏感,但对非磁性物质的响应较弱。

此外,磁法的解释也受到磁化方向不明确和磁异常的干扰。

5. 地震反射法地震反射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之间反射和折射的现象来推断地下介质结构的方法。

地震反射法是勘探石油和地表下岩石结构的常用方法。

地震反射法具有高分辨率、多参数的优势,可以提供地层的结构、速度、岩性等信息。

然而,地震反射法对地下介质的反射界面明显的要求较高,且受到地震波传播路径的限制。

总的来说,每种地球物理反演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

地震数据处理.ppt

地震数据处理.ppt

(2)波阻抗反演、AVO分析、
方法研究效果只有通过解释才能
谱分解处理技术完善 (3)多波多分量数据处理 (4)井下、井间数据处理流程
真正体现 只有通过解释才能发现问题,才 能买现与地质结合
发展目标是:
(5)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处理完了,解释也就完了
处理停止了,解释也就停止了
二、常规处理技术的精细处理
七、后记
与谱分解技术联合处理
2003年中油下属 14个油田分公司 共设 173个 老资料重新
处理解释项目
2D 91355 KM
3D 17295 KM2
共投资 17630万,取得了巨大的勘探效益
技术特色:
1、2D 和3D 连片处理
(1)数据规则化处理 (2)处理解释方法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设计 (3)提高分辨率和改善深层数据品质为两个主要亮点 (4)2D连片一般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处理
绝大部份工作采用常规处理技术流程,常规处理技术方法成熟
动、静校正-叠加-叠后时间偏移
技术水平 = 技术应用水平 + 精细 + 处理员素质
叠前处理的目的实现同相叠加 (时间对齐、波形一致) 叠加是提高信噪比的最基本最有效手段 叠后时间偏移是近似的,精细只能从偏移策略、算法、参数、速度、 输入数据等方靣入手
技术领域均有重大进展,速度的各向异性研究开始受重视
软硬件环境
1、适应采集数据量的猛增,海上三维作业从 500km2 到 3000km2 ,甚至高 达5000 km2,效率由每日3 km2 到 25km2 , 拖缆由2根到12根。
2、利用高速卫星通信和地面ATM 网络等方式,实现采集实时交互处理与 解释。
多块3D连片处理 多次3D采集对比(时移)处理

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与反演方法

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与反演方法

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与反演方法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与反演方法,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外星人给地球发来的神秘代码?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别被这些专业名词吓到。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东西,保证让你听了之后恍若隔世,恍如神助。

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和反演,都是地震勘探中用来帮我们“看透”地球深处的工具,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你用手机拍照找焦点有点像。

说到反射地震,咱们平时玩手机,光线不够亮了就闪个光,拍个照是不是能看得更清楚?反射地震的原理也是差不多。

地震波从地面发射出去,遇到不同的地层就会反射回来,反射回来之后,咱们用仪器记录下来。

其实这就像你站在一个巨大的镜子前面拍照,镜子越大,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广。

地震波在地下“镜子”上反射的强弱,能够告诉我们地下结构的“形状”。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反射波因为在地下走了很长一段路,结果回来时已经有些变形,甚至有点模糊了。

所以,咱们得用偏移处理,把这些反射波“修复”回来。

这就进入了咱们的第二个话题——偏移处理。

简单来说,偏移处理就是把这些波的轨迹还原,让它们回到它们本该在的位置,或者说,恢复它们的“真实面目”。

这个过程就像你在沙滩上画个大圈,过了一会儿,沙子被风吹散了,圈也模糊了。

怎么办?你得再去找找沙子的痕迹,把圈还原回来。

偏移处理就这么一回事。

它通过一些复杂的数学方法,把反射波的路径还原到地下结构的真实位置。

你想,地下这么复杂,能做到这一点,得有点本事吧。

不过,这里头也有点“江湖套路”。

因为地下结构就像是一副迷宫,层层叠叠,波在里面绕来绕去,想要把它们完全还原,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偏移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像是超高难度的解谜游戏,有的则像是带着放大镜寻找蛛丝马迹。

比如,常见的反射地震偏移方法有Kirchhoff偏移法和波动偏移法。

前者就像是用直线把反射波的路径连接起来,比较简单直接,速度也快,但在复杂的地层中,难免有些“不准确”。

后者呢,则是模拟波的传播过程,精度高,但是计算量大得吓人。

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技术

一、概述
2、正演(Forward Modeling) 正演( 正演和反演相反, 正演和反演相反,它是对一个假设的地质模 给定某些参数(如速度、层数、厚度) 型,给定某些参数(如速度、层数、厚度)用 理论关系式(数学模型) 理论关系式(数学模型)推导出某种可测量的 如地震波)。 量(如地震波)。 在地震勘探中, 在地震勘探中,正演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地震标定。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地震标定。另一个重 要应用是进行历史拟合。 要应用是进行历史拟合。
ρi+1Vi +1 − ρiVi Z i+1 − Z i Ri = = ρi+1Vi+1 + ρiVi Z i+1 + Z i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1、波阻抗递推公式 对应的波阻抗为: Z = Z (1 + Ri ) i +1 i
1 − Ri
递推公式:
Z n+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Rn = Z0 ∏ n =0 1 − R 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四、基于模型的反演
1、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存在的问题 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的输出为矩形波阻抗曲线形式,地 层边界清晰,对厚层碳酸盐岩地区较为合适。然而其致命 的弱点是要求反射系数是稀疏的,而实际上大多数地震道 的反射系数是稠密的。 2、基于模型的反演的基本思路 模型为基础的方法,或简称模型法,首先构造一个地质 模型,并将其与地震资料进行比较,然后利用比较的结果 ,迭代地更新模型,直至其与地震资料资料吻合为止。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三、递推反演方法

高分辨率非线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应用

高分辨率非线性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应用

辨率较 低 。统计 反 演 方 法 是 利 用 测井 数 据 和 地 震
数据 之 间建立 的一 种统计 的关系 , 进行 测井 数据 约
束反 演 , 反演分 辨率 高 , 噪声 能力 强 , 抗 但其 横 向预
测 的能力 有 限 。
们 联 合应 用确 定性 反演 和统 计反 演 2种方 法 , 合 联
演, 我们 从 信 息 论 的 角 度 对 地 震 反 子 波 进 行 了重
构 。宽 带地 震反 子波 的谱 由两部 分构 成 : 部分 来 一 源 于带 限地 震 子波 , 另一 部分 来源 于测 井 约束下 的 地 震数 据非 线性 谱 外 推 。为 了增 强 反演 的抗 噪 声 能 力 , 们 将 常 规 的 R bn o 我 o is n地 震 褶 积模 型[ 7 叫] 融人 到非 传统 的 C inel a i o褶积 神 经 网络[ ,] , a l 11 中 O1
性 和可靠 性 问题 , 就是 地 震 反 演 的零 空 间 问题 。 这 为 了合 理地 解决 这一 问题 , 现宽 带地 震波 阻抗 反 实
谱, 地震 资 料所 具 有 的 分辨 率 不 足 以检 测 薄 互层 。 而测井 数据 ( 如声 波 和密 度 测 井 ) 然 纵 向分 辨 率 虽 高 , 只能 反 映井 旁 的有 限空 间 。因此 , 展 了测 但 发 井约束 的反演 方法 。
媚 , 李维新 符 力耘 ,
(. 1 中国科 学院地 质 与地球 物理 研 究所 , 京 102 ;2 中 国海洋 石 油股 份 有 限公 司研 究 中心 , 北 00 9 .
为此 , 出了一种多 井约束分频非线性地震波 阻抗反演 方法 。给 出了反演方 法 的基 本原理 和算 法结构 , 细讨 提 详 论 了方法 中的关键技术——井 旁多级地 震反子波 的提取 、 直接反演初始地震波 阻抗 、 井旁多级地震 子波 的提 取 、 间接反演最终地震波 阻抗 和大尺度 地质模型约束等 。在琼东南盆地 和南 黄海 北部盆地 , 利用 实际资料对 多井约 束分频非线性地震波 阻抗 反演方法 进行 了验证 。首 先对 井的波 阻抗 曲线进 行 了多尺度 分解 , 进行 了频 谱分 并 析 ; 此基 础上 , 在 通过井约束波 阻抗 反演提取 了多级统计地震反子波序列 ; 然后分别利用井 的不同尺度 的频 率分 量作为约束条件 , 进行了地震波阻抗反演 , 获得了低频波阻抗剖 面、 中高频波阻抗剖 面以及 由低频 和 中高频 波阻 抗剖面合成 的全频波 阻抗 剖面。对 这些波 阻抗剖 面的分析 表 明, 低频 波 阻பைடு நூலகம்剖 面反 映的是 大套 地层 的岩 性结 构, 中高频 波阻抗剖面则很好地刻画 了地层岩性 的细节 。因此 , 以利用 高分辨 率 的中高频 波阻抗剖 面识 别砂 可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地震反演:由地震信息得到地质信息的过程;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基础在于:地下不同地层存在波阻抗差异,当地震波传播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地震反射波。

地震反射波等于反射系数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而某界面的法向入射反射系数就等于该界面上下介质的波阻抗差与波阻抗和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已知地下地层的波阻抗分布,我们可以得到地震反射波的分布,即地震反射剖面。

即由地层波阻抗剖面得到地震反射波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正演,反之,由地震反射剖面得到地层波阻抗剖面的过程称为地震波阻抗反演。

叠前反演主要是指AVO反演,通过AVO反演,可以获得全部的岩石参数,如:岩石密度、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阻抗、泊松比等。

叠前反演与叠后反演的根本区别在于叠前反演使用了未经叠加的地震资料。

多道叠加虽然能够改善资料的品质,提高信噪比,但是另一方面,叠加技术是以动校正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等特征不随炮检距变化的假设为基础的。

实际上,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反射振幅在不同炮检距上是不同的,并且反射波形也随炮检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种地震反射振幅、波形特征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很复杂,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同炮检距的地震波经过的地层结构、弹性性质、岩性组合等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叠加破坏了真实的振幅关系,同时损失了横波信息。

叠前反演通过叠前地震信息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来揭示岩性和油气的关系。

叠前反演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理论。

理论上讲,利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全部岩性参数的反演,提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岩石密度、泊松比、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

叠后地震剖面相当于零炮检距的自激自收记录。

与叠前反演不同,叠后反演只能得到纵波阻抗。

虽然叠后反演与叠前反演相比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由于其技术方法成熟完备,到目前为止,叠后反演仍然是主流的反演类型,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

介绍几种叠后反演方法:1)道积分:利用叠后地震资料计算地层相对波阻抗(速度)的直接反演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纯波数据
成果数据 (多项式拟合去噪 )
HiSPEC
目 录

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一点认识

高频拓展的可能性 决定地震数据分辨率的关键因素 高分辨率与保持信噪比、相对振幅关系的矛盾

HFE 高频拓展方法 AIW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建模的波阻抗反演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三参数 HiSPEC-AVO 反演技术
0
100
200
300
400
500(hz) 0
100
200
300
400
500(hz) 0
100
200
300
400
500
原始数据
拓频处理结果
小波变换高通滤波结果
HiSPEC
高分辨率的一点认识
高分辨率与保持信噪比、相对振幅关系的矛盾
保持信噪比是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实用性的保证。 保持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是储层预测和地震属性分 析的基础。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风化壳底
风化壳底
HFE处理前(上)
HFE后(下)
HiSPEC
层间反射分析
HFE拓频处理效果分析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150
200
250
HFE处理之前
HFE处理之后
HiSPEC
目 录

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一点认识

高频拓展的可能性 决定地震数据分辨率的关键因素 高分辨率与保持信噪比、相对振幅关系的矛盾
HiSPEC
高分辨率的一点认识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150
200
250
主频 50hz
主频 150hz
主频 100hz
频宽相同 65hz
频宽 150hz
HiSPEC
低频信号是影响分辨率的重要因数
高分辨率的一点认识
地震数据中,低频信号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低频信号的缺失,不但会降低地震反演及储 层预测的精度,同时,由于子波旁瓣增多,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一些假象。
高分辨率的一点认识
反褶积方法:通过求取反子波,与地
震数据进行反褶积处理,消除子波,得 到反射系数:
r(t) = s(t) * w-1(t)
反褶积过程可以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的 方法实现:
s(t) = r(t) * w(t)
褶积过程可表示为如下的线性 方程组
[R] = [W]-1[S] 通过求解以上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 宽频带的反射系序列。

Ws f t 0 t 2W f t s 0 2 t

联合地震特征参数和测井数据建立初始模型。 根据地震特征参数的性质进行模型扰动。
AIW方法特点
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减少了对井数据及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提高了反演 的精度和真实分辨率,使反演结果能更好的反映实际地下地质情况。
HFE高频拓展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的高分辨率处 理方法,前提条件:

输入数据的信号是真实的。 输入数据要有一定的频带宽度。


频带拓宽的程度依赖于输入数 据的质量 (信噪比较高时,可拓宽到2倍左右)。
频带拓宽是有限的,截止频率是理论上的极限。

由于HFE高分辨率处理的效果依赖于原始数据的品质,对 地震数据的前期处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建议在使用 这项技术之前,对原始资料处理尽量做到保真处理。
HFE 高频拓展方法 AIW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建模的波阻抗反演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三参数 HiSPEC-AVO 反演技术
HiSPEC
高分辨率的一点认识
高频拓展的可能性
野外采集的频率只有80Hz, 处理时能够拓宽到120Hz吗 ?
HiSPEC
反褶积处理的目的 : 去除地
震子波的影响,恢复地下地层 的反射系数。 褶积模型假设条件下, 地震记录为:
HFE处理前
HFE处理后
HiSPEC
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Marine 两期水进 ingression
Before HFE (upper)
After HFE (lower) -- Canada
HiSPEC
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Before HFE
Clear contact mode
After HFE
HiSPEC
储层形态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Before HFE (upper)
After HFE (lower) -- The North Sea
HiSPEC
地层形态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HFE处理前
HFE处理后
HiSPEC
小构造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W]
.
[R] = [S]
HiSPEC
高分辨率的一点认识
同态反褶积 —— 一个典型的经典反褶积方法
同态反褶积 在地震子波、反射系数未知(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情况下, 可以从有限带宽的地震记录得到宽频带的反射系数(数据不含噪声)。
s(t) = r(t) * w(t)
变换到复赛谱域
s( ) r ( ) w( )
After HFE
HiSPEC
层间反射分析
HFE拓频处理效果分析
Inline526 HFE处理前
Inline526 HFE处理后
HiSPEC
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HFE处理前
HiSPEC
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HFE处理后
HiSPEC
时间切片分析
由于不需要子波,

所以,HFE高频拓展方法可以归结为求解 如下问题:
已知: y(t)=r(t)* w(t); 且, r(t), w(t) 未知; 求解: h(t)=r(t)*w(at); 已知 a>1
HFE可以保持地震子波 时变、空变的相对关系,
保持地震数据的时频特性 和波组特征。
HiSPEC
HFE高频拓展方法原理
HiSPEC
反射系数
HFE高频拓展方法原理
HFE
求解上述方程的优势

y(t)=r(t)* w(t) --- 低频子波 h(t)=r(t)*w(at), a>1 --- 高频子波 HFE高频拓展等效于:将由低频子波形成的
地震数据转换为由高频子波形成的地震数据。
不需要已知子波,避免了 求取子波方法上的问题。
HiSPEC
高频拓展方法
High Frequency Extension (HFE)
HiSPEC
HFE高频拓展方法思路
HFE高频拓展方法原理
HFE 避开反褶积方法直接消除子波影响的方法难题, 采取压缩子波的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HFE高频拓展方法特点
大幅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
— — —
基本保持地震数据原有的信噪比。 可以保持地震数据相对振幅关系和时频特性。 可以保持地震数据的低频成分。
构造形态及地层接触关系 碳酸盐岩储层 砂岩储层(致密砂岩) 非常规储层
HiSPEC
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HFE处理前(上)
HFE处理后(下)
HiSPEC
反射连续性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HFE处理前(上)
HFE处理后(下)
HiSPEC
地层接触关系分析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HFE 高频拓展方法 AIW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建模的波阻抗反演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三参数 HiSPEC-AVO 反演技术
HiSPEC
基于小波边缘分析建模的波阻抗反演
Acou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based on Wavelet Edge Analysis Model Construction ( AIW )
HiSPEC
AIW波阻抗反演方法
滩坝砂岩
HFE处理后
HFE + 常规反演
滩坝砂岩
HFE + AIW
HiSPEC
~3m ~ 4m
AIW波阻抗反演结果
1292-1295 1298-1302
~ 3.5m
薄互砂岩储层
HiSPEC
AIW波阻抗反演结果
大套砂砾岩层
HiSPEC
目 录

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一点认识
HFE处理前
Canada
HFE处理后
HiSPEC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 — — —
构造形态及地层接触关系 碳酸盐岩储层 砂岩储层(致密砂岩) 非常规储层
HiSPEC
w1-SP
生物灰岩
w2-SP w3-SP w4-SP
HFE 及 AIW应用实例分析
Application of homomorphic theory in non stationary deconvolution CREWS Research Report – Volume11(1999) Mi YanPeng & Gary Margrave,University of Calgary
HiSPEC
低频
AIW波阻抗反演方法
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面临的问题
高频 低频+高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