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共154页
礼记学记讲解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昨天《禮記•學記》,探討了四大基本教育要素的,前面兩個要素大家還記得嗎?第一個是教育的目標。
教育的目標用四個字來概括是:化民成俗;我們也學習了教育的內容。
今天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部份,將是這一篇《禮記•學記》當中,最為重要、也是它的菁華所在。
我不知道大家聽了這一句話,有什麼感觸。
我小時候上課,假如有老師講到,今天所講的,是最重要的,考試要考的,那趕快豎著耳朵聽,而且把筆記作的詳詳細細。
所以,今天的課,我們要好好的來學習。
我們一起來讀第七段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
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
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弗。
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
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這一段,還沒有講到教學的方法,但是這一段講的是: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容易犯的一些過失。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教學弊病。
為什麼在講教學方法以前,先講這一段呢?從這裏面,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老祖宗的慈悲。
因為當一位老師正式上崗以前,正式當一位老師以前,他能夠在他的教學中,去避免教學弊病。
他最起碼可以做一個合格的老師,進而再掌握後面所講到的,一些教學方法,他完全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老師。
古人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處處在替我們後人著想。
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教學弊病,在我們當下,我們會不會去犯。
這裡所說的今之教者,指的是漢代的老師,但我們不能這樣去看經典。
今之教者我們要想,現在我們從事老師(职业的),我們有沒有犯這樣的過失。
第一個過失叫呻其佔畢,呻,就是用嘴巴念,佔用眼睛看;畢通筆,就是古代的書簡,用現在的話就是課本。
呻其佔畢,就是照本宣科。
老師講課,他是在那裏背誦一些東西,對一些教理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明白,假如我們用這一種方法去教導學生,我們老師就教的很呆,學生學起來也一定會學的很傻。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的出,我們的老祖宗在傳統教育當中,絕對不強調強迫式、輸灌式;而是希望,他們的教學能夠引發人的悟性,能够引發人的思考,這是第一點我們不可以犯的錯誤。
礼记学记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曲礼》 进食禁忌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三礼”与宋代“四书”
“三礼” :是小戴本《礼记》与《周礼》、《仪礼》的合称,是东汉经学 大师郑玄为之作注之后出现的名称。
《礼记》的内容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周礼》的内容主要是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从而展开对社会政治制 度的设想。 《仪礼》记录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 必有业。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 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曲礼上 进食之礼
凡进食之礼,左殽(yao)右胾(zì)。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脍炙处外,醯xi酱处内,葱渿(xì)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 左朐( qú )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 胾,然后辩殽,主人未辩,客不虚口。卒食,客自前跪,徹饭斋以授 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第4段:学校教育的层次、考核的内容及教育达成的目标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ppt课件

《礼记· 学记》教诲我们——
做人为政的几种不同层次: 一、善人:发虑宪 求善良 (最低标准) 二、仁人:就贤体远 三、君子:化民成政的几种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 一、善人:发虑宪 求善良 宵闻 二、仁人:就贤体远 动众 三、君子:化民成俗 化民
礼义之邦
礼义之邦有三“礼”
讲“礼”的典籍有三本:《周礼》、《仪礼》和 《礼记》。 《周礼》讲的是周朝官制,相当于现代的宪法,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 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 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 祭等具体仪式)。 《礼记》是用来解释说明《仪礼》的,内容有关 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礼记》又分《大戴礼记》85篇和《小戴礼记》 49篇 。
李嘉诚的98句名言
33、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 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事会与 他们谈生意,但约有三分之一谈 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因 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
出生于贫穷家庭的李嘉诚,一直在从事着另一个事业,而且将此看成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 嘉诚基金会。 1980年李嘉诚基金会成立,用以支持教育、医疗、文化以及公益事业。1981年李嘉诚创办汕头 大学,先后共捐资逾20亿港元,该综合性大学设有医学院及5所附属医院。此外,基金会还推行 了一系列的医疗扶贫计划,其中包括为残疾人装配义肢,扫盲复明行动和为兔唇孩子免费做手术 ,同时还在全国施行“宁养医疗服务计划”,服务对象是贫苦无助的晚期癌症患者。 据香港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通过他的基金会向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捐款超 过了50亿港元。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
《礼记· 学记》的教育智慧
一、中华文化礼义之邦——礼文化体系。 二、《学记》是最优秀的“教育学论著”。 三、《学记》的教学总原则——教学相长。 四、《学记》的善恶标准: 益人是善 ,益己是恶。 五、《学记》的学制目标。
《礼记·学记》详细解析

《礼记·学记》附详细解析第1节[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注释]1.[发虑宪]:发,发出,发布。
虑,谋虑,计划。
宪,法度,教令。
郑玄注:“宪,法也。
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
”发虑宪,即发布政策法令、考虑政事时,依照先王的法度。
2.[謏闻]:謏,音xiǎo,《说文解字》云:“小”。
闻,声誉。
3.[动众]:耸动群众听闻。
4.[就贤体远]请教贤人,关怀远人。
5.[君子]:此处指统治者。
6.[化民成俗]:化:感化,教化。
7.[学]:这里既指学校,又指教学。
[译文]国君在发布政策法令时,能征求品德善良人的意见,这足以博得一些小小的声誉,但还不足以打动广大的百姓。
如能多接触贤者,并亲近远方的人,就足以打动广大的百姓了,但这还不足以感化民众。
君主如果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办学校兴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啊![评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一开篇就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化民成俗。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要求的,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所制约的。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学记》对教育能感化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作了高度的评价。
当然,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中,教育目的各不相同。
但从办学校、育人才,即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去教育民众,使其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从而收到“化民成俗”的积极作用来说,其本质是一致的。
第2节[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释]1.[《兑命》]:兑,应为“说”,音yuè,应为《说命》,伪《古文尚书》之篇名。
2.[念终始典于学]:终始,始终。
典,经常。
对教育事业要始终念念不忘。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
高中语文《礼记 学记》课件 新人教版

16、记问之学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 可也。
• 记,记录。问,问答。 其,指代老师。听,倾听。 力,尽力。语,读yù,讨论交流。舍,舍弃。
17、有志于学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 可以有志于学矣。
二、《学记》简介
• 《学记》是《礼记》的第十八章,是一篇中国古 代教育教学的儒家经典论文。《学记》共二十段 ,正文不算标点符号共计1229字,具体涉及到我 国古代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基本原 则、内容和方法等等。文章不仅精要简练地反映 了我们祖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认识与见解,并且 对学校设置、教育教学考察、课外学习、教育成 败的原因以及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方法都有着详 细的论述,内容广泛,思想深邃,针砭时弊。《 学记》不仅是我们研究儒家教育理论的珍贵资料 ,也是我们探讨现代教育教学不可多得的理论指 导。
• 良,优秀的。冶,铁匠。裘,皮衣。弓,弓匠。箕, 簸箕。始驾,开始学驾车的。 察,清楚,明了。
18、比物丑类
•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 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 服,五服弗得不亲。
• 比,对比,比较。丑,种类。类,类推。五声,五 种音调,宫、商、角、徵、羽。 五色,五种颜色, 青、黄、赤、白、黑。 和,和谐。章,显著。治, 研究。亲,亲近。五官,五种官职,司徒、司马、 司空、司士、司寇。五服,五种丧服,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缌麻。表示五种不同远近的血缘关系。
一、《礼记》简介
• 《礼记》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共四十九篇。《礼 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其内 容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文艺 、教育等诸多方面。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 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 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 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 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 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 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 盛行不衰,也是我们今天普遍采用的注解。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PPT156页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共156页

▪
礼记学记教学倪敏达.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156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礼记学记讲义

[第一张]尊敬的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中国古代有一本教育哲学书叫《礼记▪学记》,在《礼记》篇里边,它里边有两句很重要的话,叫做“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我们大家都知道哇,中国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叫孔子。
但是其实中国的教育历史呀,并不是孔子到现在这么两千多年。
中国的教育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教育经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孔老夫子在他的《论语》里边讲到哇,他是“述而不作”。
那他“述”的是什么?他“述”的是“尧舜之道”,主述“尧舜”。
而尧舜之道又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经典里边读到哇:“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所以中国传统的教育就是“孝悌”两字入手。
所以在国际上啊,有一次国际会议,大家讨论哪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只有中国可以流传下来。
这个是不是偶然的?是不是大家几大文明古国,大家一起抽签,欸中国的运气特别好,抽走了?不是的。
凡事呀有结果,一定有原因。
这个是人生的理智。
假如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呀,都能从结果去推断他的原因所在,人的理智就建立起来了。
人的人生啊就开始走向一条理智的道路。
所以文明古国——中国可以保存到现在是结果哇,原因在哪里?所以很多国家在做这样的一个研究,那最后呢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说“很有可能是因为中国有家庭教育”。
这个结论哪很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五千年的教育经验,五千年的教育历史就是代代相传的“孝道、师道”。
代代相传的家庭教育使得我们中国有现在几千年文化的保存下来。
所以,孔老夫子的教育呀,他在《论语》里边讲到,他有四门功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所以他把德行教育放在第一位,这个德行教育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过程中呢,它是落实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去。
所以我们经常讲哦,现在人讲,现在的教育很普遍,以前古人教育不普遍。
其实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
现在呀,有很多社会上的观点,那个都似是而非的观点,不入木三分的去思考哇,我们可能人云亦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