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3.2内能(无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归纳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内能。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五、检查反馈:
1.用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的方法使人身体的内能增加;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会发热,这是通过的方法使打气筒的内能增加.
2.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越高,内能;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是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3.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①条件:两物体温度.
②实质:能量的.③现象:物质吸热时内能,放热时内能.④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的多少.
(2)做功:
①现象: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水的内能一定比10℃水的内能多
5.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将()
A.增大B.减小
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两手相互摩擦使手变 热
C.反复弯折铁丝,弯 折处 变热D.将食物放入冰箱内冷却
达标练习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九年级物理全册13 内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九年级物理全册13 内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九年级物理全册13 内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内能学习内容§13。
1《分子热运动》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月日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观察自然界的物体,知道物质的构成。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重点)3.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难点)教学环节预习一、独学:1、引入:教师做红墨水滴入热水喝冷水里扩散快慢的实验。
2、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5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
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二、互学:探究一:物质的构成1.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2.分子的直径、质量有多大?探究二:分子热运动学生观察气体、液体的扩散实验,观察固体扩散的实验视频,分别说出:1。
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什么特点?2.上课时滴入两杯水中红墨水扩散的速度说明什么?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学生观察教材13。
1—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1.为什么重物拉不开两个铅块?观看《分子间作用力》视频回答2。
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有何关系?展示三、质疑学生再次修改完成《实践与探究》导学提示部分内容,找出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四、点拨1。
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2.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与探究》典例讲解部分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3.2内能

初中物理**精品文档**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课题:《§13.2内能》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内能。
2、通过实验,理解哪些物体具有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学习学习难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预习】和【反馈】:科学探究合作学习激情展示1、什么叫内能?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内能与什么有关?举例说明2、为什么说内能和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两种能量?举例说明3,什么是热传递?什么叫热量?单位是什么?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举例说明5、什么是温室效应?如何改善?【反馈训练】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 _ ___与___ ____的总和.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是:①定义不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以分子的能和能的总和,机械能指一个物体的能和能的总和;②决定的情形不同:内能由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决定,跟物体的整体运动、位置、形变无关.而机械能由整个物体情况有关:即物体运动的快慢、高度、位置等有关.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和两种.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分为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界做功两种情况,前者能使物体的内能,后者能使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也要分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两种情况,前者会使物体的内能,后者会使物体的内能.4. 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定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温度低的物体温度,温度高的物体温度会;即温度高的物体总会把热量传递给的物体,直到它们之间的温度相同为止,这就是热传递.5..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6.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7.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温度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8.一切物体都有能但不一定有能;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初中物理**精品文档**为零的是_______能.【作业】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3.2内能》导学案

《13.2内能》详细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课件、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导学过程:课前预习: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
2、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4、南极洲的冰川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5、许多同学喜欢吃烤肉串,用炭火烤肉串的过程是利用的方式增加肉的内能的,但科学表明,经常吃烧烤食品有害健康。
新课导入:思考: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导学一、内能(阅读课本P7前两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比较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
比较2: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或斥力,因此分子间还存在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精品导学案:13-2内能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第1课时 初步认识内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内能第1课时初步认识内能课外拓展: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1889年10月11日),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热学、热力学和电学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以及“功”的物理量.焦耳在研究热的本质时,发现了热和功之间的转化关系,并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最终发展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中,能量的单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小组问题探讨:1.内能与机械能有关吗?2.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具有内能?内能的概念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内能的绝对量不能测量,内能的改变量可以测量.一般只研究内能的改变量.知识拓展:内能的影响因素备课笔记特别提醒:1.由于物体内能与诸多因素有关,有些因素用宏观手段是无法测量的,所以要计算出某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内能是不可能的,不同物质构成的质量相同的物体之间的内能大小也往往无法比较.事实上,对我们生活、生产实践有意义的只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内能的改变量.2.内能也叫做热能,这是一种通俗说法.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课外拓展: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是零下273.15℃.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物体分子没有动能,但势能不为0,故此时物体内能不为0.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和分子拥有量子理论允许的最小能量.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备课笔记备课笔记。
九年级物理十三章第二节内能导学案

13.2 内能主备人:学习目标 1.知道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知道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内能的改变情况,热量的概念以及物体的吸放热与内能改变的关系4.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具体做法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基础知识;1.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3)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内能;反之,它的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2.热传递(1)概念: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3)热量:用字母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和(1)做功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
这一过程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4.科学方法(1)改变内能的方法分为做功和热传递法(2)改变内能的2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效果是相等的法(3)由增加内能的方法想到减小内能的方法法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钻木取火(2)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就凉了(3)冬天人们常用嘴向手上哈气,手感到暖和(4)双手互搓使手感到热(5)铁块在火炉上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6)用铁锤多次敲打铁块后,铁块的温度升高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一个分子做热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内能的改变只有通过热传递来实现()(3)一个木块和一杯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增加的内能一定相等()(4)天上飞行的飞机具有机械能,它也具有内能()(5)如果物体的内能大,它的机械能也一定大()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也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内能也越大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的越快、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就越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6、两个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A、质量大的物体传到质量小的物体B、密度大的物体传到密度小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D、热量多的物体传到热量少的物体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内能为零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 ℃水的内能一定比10 ℃水的内能多8.在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利用电炉把水烧开B.冬天里两手互相摩擦使手暖和C.冬天天气寒冷时要生火取暖D.用电焊机焊接金属使金属熔化9.甲乙两个物体并列放在一起而且紧密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的温度比原来升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甲的内能小于乙B.是由于甲的热量少于乙C.是由于甲的温度低于乙D.是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10.两个物体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则这两个物体具有A.相同的温度 B.相同的比热容 C.相同的热量 D.相同的质量11、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D.质量相同的两物体,温度升高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说明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多少是等效的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13.列现象中,哪个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 ( )A.两块冰相互摩擦,冰熔化成水 B.冬天室内用炉火取暖C.用手来回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D.汽车急刹车时轮胎变热14.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15.下列各种情况中,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A.将物体从一楼搬到三楼B.物体的温度升高C.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增加D.物体对外做功1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17.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18. 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而没有发生能的转化的是()A、冬天,用手摸户外金属时感到冷B、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C、水蒸气会把壶盖顶起来D、电灯通电时发光19. 将一段粗金属丝反复多次地弯折后,金属丝弯折处的温度将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3. 2内能【学习目标】1.认识内能的观点||,能简单描绘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达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达的过程中||,所传达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添或减少的一些案例||。
【要点难点】1.认识内能的观点||,知道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并能解说有关的现象||。
学习内容一:内能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 P8 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观点、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运动的物体拥有动能 ||,运动的分子也拥有动能 ||。
物质的分子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得越快 ||,分子拥有的动能也越大 ||。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使劲||,因此分子也拥有势能||,这类势能叫分子势能||。
3.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状况有关||。
【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1.请学生演示实验:(展现图片 )注意:实验有必定危险性||,不要将瓶口瞄准人||。
(1)在一个矿泉水瓶中装一些水||,拧上瓶盖 ||,不要拧太紧 ||,用手挤压转动瓶子||,轻推瓶盖 ||,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何会产生这类现象?试解说||。
答:瓶盖会弹出去||,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了功||。
(2)瓶内的空气能对瓶盖做功||,说明瓶内的空气拥有能量||,这类能量是一种什么能量||,它与机械能有什么不一样?答:这类能量叫做内能||。
2.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弄清什么是内能||。
答:运动的物体拥有动能||,运动的分子拥有分子动能||,弹性形变拥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挤的分子拥有分子势能||。
组成物体的全部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看书籍图13.2- 1 与图 13.2- 2||,想想:运动的足球拥有的动能||,与足球内部分子运动拥有的动能是一回事吗?答:足球拥有动能是因为足球做机械运动才拥有的||,是宏观上的;而分子的动能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是微观上的||,它们是不一样形式的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内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内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习难点】: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学案
一、独学预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预习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
1.什么叫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机械能有什么不同?
2.物体的内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什么叫热量?热量的单位?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几种?
二、独学感悟:(自主学习,知识感悟)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_。
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____。
2、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_____的。
3、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_______越大。
这说明物体内能的大小与
____有关。
4、使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_______。
5、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_。
三、预习反思:你还存在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群学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内能和机械能分别是其中的一种,它们有什么不同?
2.既然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那么改变物体的温度就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多列举一些生活中改变物体温度的例子,将这些例子分类,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3.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热量和内能单位一样,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你怎样理解?
4.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观察课本图13.2-5两个实验,你看到什么现象?试着解释这些现象,说明它们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空气的内能?
活学创新:(开动脑筋,启迪智慧)
判断下面几句话的对与错: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4.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5.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6.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二、快乐淘宝(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但其实质不同,__________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___________是实现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2..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燃烧。
3.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将___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将____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升高,说明()
A.它的内能增加,热量不变B.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变,热量增加
C.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变,内能增加D.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内能增加
5.两物体接触时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内能B.温度C.热量D.动能
6.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 .用热水袋取暖
D .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7.关于物体内能的几种说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
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大
8.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餐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
试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三、省学反思(梳理总结,提出质疑)
静静的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课后延伸学案
1.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内能大?
2.一块0℃的冰化成0℃水后,内能有没有变化?
3.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