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合集下载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N = A × h × Ω × Swi × ρo × Boi。

其中,N 表示原油地质储量,单位为104t;A表示油田含油面积,单位为km2;h 表示平均有效厚度,单位为m;Ω表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表示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ρo表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单位为g/cm3;Boi表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2. 储量丰度计算公式:Ω0 = N / A。

其中,Ω0表示油藏储量丰度,单位为104t/km2。

3. 采油速度计算公式: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4. 折算年采油速度计算公式:折算年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365。

5. 采出程度计算公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6.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可采储量)× 100%。

7.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 =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100%。

8. 最终采收率计算公式:最终采收率 = (累积产油量 / 原始地质储量)× 100%。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采收率、最终采收率等指标,从而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sec储量计算公式

sec储量计算公式

sec储量计算公式以SEC储量计算公式为标题的文章储量计算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评估油田或油藏中的可采储量,为开发和生产提供依据。

SEC(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储量计算公式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一、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SEC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油藏特征和开发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参数和公式,计算出储量的方法。

SEC储量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静态储量:即储层中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的可用储量。

静态储量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储量评估方法获得。

2. 动态储量:即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开采和生产的储量。

动态储量需要结合油藏特征、开发计划和工程参数进行估算。

3. 采收率:是指从油田中采取的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物质的比例。

采收率是储量计算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受到油藏特征、开发方案和采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计算储量:1. 储量区划:将油田或油藏划分为不同的储量区块,根据地质特征和开发计划确定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2. 储量评估: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储量区块的特征,计算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3. 储量汇总:将各个储量区块的动态储量汇总计算,得到整个油田或油藏的储量。

二、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在石油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计算。

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 储量评估:通过对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 开发规划:根据储量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生产方案,优化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3. 投资决策:储量计算是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的储量计算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采油地质工常用计算公式

采油地质工常用计算公式

1、=储采比当年采油量上年剩余可采储量2、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公式oi N =oioi oi B S Ah ρφ1003、井组碾平有效厚度233211水h h h h H +++= 4、含油体积=含油面积×有效厚度 5、小区块体积百分比=%100⨯储量单元体积小区块体积6、小区块储量=储量单元储量×小区块体积百分比7、区块储量=第一小区块储量+第二小区块储量+…第n 小区块储量 8、采油速度=%100⨯动用地质储量年产油量9、折算年采油速度=%100365%100⨯⨯=⨯动用地质储量当月日产油水平动用地质储量折算年产油量10、采出程度=%100⨯动用地质储量累积产油量11、可采储量采出程度=%100⨯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12、采收率%100*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3、最终采收率%100⨯地质储量油田总采油量14、日产油水平当月日历天数月实际产油量=15、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油井开井数日产油水平开发区油田=16、日产油能力=油田内所有油井(不包括暂闭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日产油量的总和17、折算年产油量3651212365365⨯=⨯=⨯=月份的日历天数月份的月产油量该月日历天数月产油量日产油量18、月平均日产油量当月实际生产天数月实际总产油量=19、年平均日产油量全年实际生产天数全年实际总产油量=20、综合生产气油比月产油量月产气量=21、累积生产气油比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气量=22、采油指数流压静压日产油量-=23、采液指数流压静压日产液量-=24、比采油指数有效厚度生产压差日产油量⨯=25、采油强度油井油层砂岩厚度油井日产油量或者也可油井油层有效厚度油井日产油量==26、输差%100⨯-=井口产油量核实产油量井口产油量27、水油比日产油量日产水量=当水油比达到49时,称为极限水油比;当含水率达到98%时称为极限含水率。

28、产量递减幅度%100⨯=上阶段产量本阶段产量29、递减百分数%100⨯-=上阶段产量本阶段产量上阶段产量30、综合递减率%100)(1211⨯⨯--⨯=Tq Q Q T q o o31、自然递减率%100)(13211⨯⨯---⨯=Tq Q Q Q T q o o预测下一年的未措施产量N 未=(1-D 自)N 去预测下一年措施增量N 措=N 去×(1-D 综)-N 去(1-D 自) 32、单井含水率%100⨯=油样的重量油样中水的重量33、平均综合含水率%100%100⨯=⨯=产液量之和产水量之和液量含水及不含水井的总产各含水油井产水量之和34、综合含水率%100⨯=月产液量月产水量35、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率-上月综合含水率36、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综合含水率-上年12月综合含水率 37、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月年含水率上升值12%=38、含水上升率%100⨯--=阶段初采出程度阶段末采出程度阶段初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率%100%100⨯=⨯-=年采油速度年含水上升值采油速度阶段初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39、注水强度水井油层砂岩厚度日注水量或者也可水井油层有效厚度日注水量==40、吸水指数压力差两种工作制度井底注水量之差两种注水压力下日注水注水井静压注水井流压日注水量=-=41、视吸水指数井口压力日注水量=42、注采比油井产水体积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采油量注水井溢流量注水量+⨯-=43、原油的换算系数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44、累积注采比累积产水体积原油换算系数累积采油量累积注水量+⨯=45、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注采比 1)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61613131∑∑==⨯+⨯⨯=i i W Oi AQ M Q Q2)以采油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C B A Q M Q Q Q Q +⨯++⨯=6146、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注采比 1)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41414141i W i Oi AQ M Q Q2)以采油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D C B A Q M Q Q Q Q Q +⨯+++⨯=4147、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注采比 1)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注采比 IPR ∑∑∑∑====⨯+⨯⨯+⨯+⨯⨯=8282828241412121i i i i W oi W oi AQ M Q Q M Q Q2)以边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B A Q M Q Q Q +⨯+=613)以角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D C B A Q M Q Q Q Q Q +⨯+++=12148、七点法面积注水井注采比1)注水井为中心注采比IPR ∑∑==⨯+⨯⨯=31316161i i w oi AQ M Q Q2)以采油井为中心注采比IPR woi i Q M Q Q +⨯=∑=613149、混合液密度()W W W W f f ρρρ⨯-+⨯=1液50、水驱控制程度%100⨯=油井总有效厚度油井有效厚度与水井有效厚度连通的或者也可用砂岩厚度来计算%100⨯=油井总砂岩厚度通的砂岩厚度与水井砂岩厚度连通连以采油井为中心的水驱控制程度为一个方向、两个方向和多个方向的水驱控制程度 51、累积亏空体积⎪⎭⎫⎝⎛+⨯-=累积产出水体积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累积产油量累积注入体积52、注水利用率(存水率) 存水率%100⨯-=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53、水驱指数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54、关于压力方面的计算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地饱压差=地层压力-饱和压力 流饱压差=流压饱和压力生产压差=目前地层压力-流动压力注采压差=注水井井底压力(流压)-采油井井底压力(流压) 注水压差=注水井井底压力-地层压力55、工程指标计算抽油泵理论排量=液ρπ144042SN D抽油泵泵效=%100⨯理论实Q Q抽油机实际扭矩M=30S+0.236S(P 大-P 小) 扭矩利用率%100⨯最大实M M电机功率φcos 3UI = 功率利用率%100⨯名牌最大功率实际功率56、聚合物指标计算 1)注入速度油层总孔隙体积年注入聚合物溶液量=2)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程度)油层总孔隙体积累积注入聚合物溶液量=3)聚合物用量入浓度聚合物溶液累积平均注油层总孔隙体积累积注入聚合物溶液量⨯=4)聚合物溶液注入浓度聚合物注入溶液量聚合物注入干粉量=单位换算:1m 3=103L ,1t=109mg聚合物干粉量m 3×mg/L=103L ×10-9t/L=10-6t 5)吨聚合物增油量量层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层累积增油量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6)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层阶段采收率提高值%100⨯=区块内目的层地质储量层累计增油量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7)累积节约用水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实际注入孔隙体积倍数8)油层总孔隙体积()()()油层有效孔隙度区块油层有效厚度区块面积φh S 210= 9)地质储量区块油层有效厚度区块面积单储系数⨯⨯=。

石油储量计算介绍

石油储量计算介绍

石油储量介绍1. 概述与适用范围1.1介绍了石油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分级和分类、储量计算和储量评价的方法。

1.2适用于天然石油及其溶解气储量的计算、评价与管理工作(海上石油储量计算另有补充规定)。

2. 术语2.1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的总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2.2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3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2.4远景资源量:是依据一定的地质资料对尚未发现资源的估算值。

2.5总资源量:是地质储量和远景资源量之总和。

2.6评价井: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田,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新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2.7滚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田,是有多层系含油、多种圈闭类型叠合连片,富集程度不均匀,油气水纵向、横向关系复杂特点。

由于这种复杂的油气聚集带或油气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为提高经济效益,对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有整体认识后,可不失时机地先开发高产层系或高产含油气圈闭。

在进入开发阶段以后,还要对整个油气聚集带不断扩边、连片、加深勘探,逐步将新的含油气层系和新的含油气圈闭分期投入开发。

这种勘探与开发滚动式前进的做法,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3. 储量计算工作的一般要求3.1应采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认识和改造油层,取全取准基础资料,在认真研究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用和参数的确定,既要有理论根据,又要有本油田实际资料的验证。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教材P276 教材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第五章) 教材P277-278
1. 含油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Nc = 10-4Gc/GOR 式中 Nc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104m3 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OR ----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 m3/ m3
教材P302 教材
二、 储量参数的确定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 原油体积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
100%含水饱和度
教材P277 教材
•背斜油藏: 背斜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断层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油水边界 圈定含油面积
教材P282 教材
•岩性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复合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断层边界
教材P282 教材
a--透镜状油藏;b--地层尖灭油藏; 1--构造等高线;2--内油水边界; 3--外油水边界;4--含油边界线; 5--含油面积;6--试油结果。
•外含油边界: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内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剩余可采储量:油气田投入开 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 之差。
35% 平均采收率
30-45% 残余油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技术可采储量
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 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本章内容
• 油气储量 • 容积法 • 物质平衡法 • 其它方法
第一节 油气储量
一、基本术语
原地量 可采量 工业油、气流标准
•基本术语 •储量及资源量 的分级与分类
•储量综合评价
鲁西隆起区
(一) 原地量 (原地资源量)
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
--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 和天然气及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 20℃,0.101MPa)下的数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产量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技术可采/不可采 •经济/次经济 •开发/未开发
•技术可采/不可采 •可采:经济/次经济 •经济可采:开发/未开发 •已开发:剩余可采
三、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衡量勘探经济效果,指导储量合理利用
储量规模 储量丰度 产能 油气藏埋藏深度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马情东地况区,沙一下段板Ⅲ油组B3-3-1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546000
547000
548000
549000
550000
55100
286000
4050 3800 3850 3900
•预探井已获得油气流或钻遇了油气层
400 200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 GOR / ( GOR + 24056o/Mo)
式中 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凝析气藏的总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fg----天然气的摩尔分数; ng ----天然气的摩尔数, kmol; no ----凝析油的摩尔数, kmpl; GOR ----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 m3/ m3;
埕北油田实例 17
3) 利用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已知油井井底深度 油井地层压力 原油密度
已知水井井底深度 水井地层压力 地层水密度
正常油藏压力系统
求: How
原理: 水井井底压力 =油井井底压力 + 油柱压力+水柱压力
P = h g
教材P279
18
Pw = po + (How -Ho)go /1000 + [H - (How - Ho)]gw/1000
24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应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油水界面; •利用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1)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岩心法(定性分析): 含水部分:颜色浅,灰白色,不含油或微含油; 油层部分:颜色深,黄褐色或棕褐色,含油饱满; 气层岩心:颜色虽浅,但具浓厚的芳香味。
教材P277-278
西6-8-2
西6-7-3
西6-7-2

西7-9
西6西-9新6-9
西5-7-1
西5-7-2
西9-9-1
西8-9 西新8-9
漫 溢 港105
西8-9-1
西9-8-1
西6-9-1
西7-8-3 西7-8
西8-8-2
西8-8-1
西8-8

(完整版)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完整版)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式中,G----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108m3; A----含气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 ----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地面标准温度,K;(Tsc = 20ºC) Psc ----地面标准压力, MPa; (Psc = 0.101 Mpa) T ----气层温度,K; pi ----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 MPa; Zi ----原始气体偏差系数,无因次量。 教材P300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教材P277
(1)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油层顶(底)面与油水接触面的交线。 油水接触面:油藏在垂直方向油与水的分界面。
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 或产纯水。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1)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岩心法(定性分析): 含水部分:颜色浅,灰白色,不含油或微含油; 油层部分:颜色深,黄褐色或棕褐色,含油饱满; 气层岩心:颜色虽浅,但具浓厚的芳香味。
教材P277-278
测井法:解释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试油: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综合方法:
教材P278
A----含油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教材P276
Swi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地面原油脱气体积变小
(地下原油体积与地面标准条件下原油体积之比)
•地层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气地质储量: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圈定含油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变化、
油气层分布、油气藏类型、 流体性质及产能等,
A 2•
•1
•4 A’
•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等
储量参数尚未钻探证实
2
A
进一步评价钻探、
目的 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1
4
A’
(3) 探明地质储量
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 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0.3
(4)油气藏埋藏深度
分类 浅层 中浅层 中深层 深层 超深层
油(气)藏中部埋藏深度,m <500
≥500~<2000 ≥2000~<3500 ≥3500~<4500
≥4500
储层物性、 含硫量、 原油性质
油、气储量计算
静 容积法 ★ ★ ★ ★ ★ 态 类比法 ★ ★ 法 概率法 ★ ★
GS380104-17GS16-18 GS16G-S1964
GS14-22 GS14-24
3800
GS11
•1
•4 A’
GS67
GS63-2
3950
4000
•油气层变化、油
水 关系尚未查明;
•储量参数由类比
283000
284000
3900
3950 4000
38G50S18-16GS18-18GS18-20 GS20-18
第八章 油气储量计算
钻井地质(1) 测井 地层测试(2) 地震
资料录取
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 发展石油工业的基础 国家经济建设决策的基础
(教材第九章)
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K2c油藏剖面图
油藏地质研究
地层对比(3) 地下构造(4) 油气储层(5) 流体分布(6) 压力、温度(7) 储量计算(8)
本章内容
不确定因素多, 无法区分是属于经济的还是次经济的。
( 三 ) 工业油、气流标准
概念: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一口油气井具有 实际开发价值的最低产油(气)量标准。
----油气井的储量起算标准。
工业油气流井 工业油流井 工业气流井
计量:1口井,而不是一个油层
工业油、气流标准
(东部地区)
油气藏埋藏深度,m ≤500
Nz No
Nz = 100Ao ·h ·(1-Swi)o/Boi
式中,N ----石油地质储量(以体积计),104 m3; Nz----石油地质储量(以质量计),104t; Ao----含油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Swi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地面原油脱气,体积变小)
•应查明油气藏类型、储集层类型、
•6
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产能等;
•流体界面或油气层底界应是钻井、
A 2• •3
•1
•4 A’
测井、测试或可靠压力资料证实的;
•应有合理的井控程度,
或开发方案设计的一次开发井网;
5•
•各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231
4
目的
•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 •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及生产分析
(1998年规范,以前的术语)
表内储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 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不能获 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 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 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1) 预测地质储量
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 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可能存在的油气田,估算 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 2.5~ <8 ≥ 0.8~ <2.5
<0.8
(3)产能
分 类 高 产 中 产 低 产 特 低 产
油 藏 千 米 井 深 稳 定 产 量 , m3/km.d ≥ 15
≥ 5~ <15 ≥ 1~ <5
<1
气 藏 千 米 井 深 稳 定 产 量 , 104m3/km.d ≥ 10
≥ 3~ <10 ≥ 0.3~ <3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单井下限油产量,m3/d 0.3 0.5 1.0 3.0 5.0 10.0
单井下限气产量,104m3/d 0.05 0.1 0.3 0.5 1.0 2.0
•稳产一段时间 •实施增产措施
二、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级和分类 (一) 原地量分类
(1)储量规模
分类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特小型
原油可采储量,104m3 ≥25000
≥2500~<25000 ≥250~<2500 ≥25~<250
<25
表8-6 油、气储量综合评价(按地质储量)
天然气可采储量,108m3 ≥2500
≥250~<2500 ≥25~<250 ≥2.5~<25
<2.5
GS10-16GS10-18 MG1-3
或紧邻在探明储量(
GX57
MG1-2
A GS12-16
3800 GS12-18
GS12-20
或控制储量)区并预 测有油气层存在
285000
3900
GS19
3850
GXS14-14 GS14-16
MG1
GS14-15
GS14-G1MS8G114--120
GS16-14
(地下原油体积与地面标准条件下原油体积之比)
•地层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气地质储量:
Gs = 10-4 N ·Rsi
式中,Gs ----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m3; Rsi ----原始溶解气油比,m3/ m3 。
2.天然气藏储量计算公式
G 0 .0A g 1 h (1 S w )/iB gi
中国 现规范 (2004)
美国
前苏联 (1983)
储量
Proved 证实
Unproved 未证实
Developed 已开发
Undeveloped 未开发
Probable 概算
Possible 可能
探明
已开发
未开发
控制
预测
(Ⅰ类)
(Ⅱ类)
Proved 证实
Probable or Possible or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探明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控制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预测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潜在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探明
探明
控制
控制
经济可采储量 次经济可采储量 经济可采储量 次经济可采储量
推测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气田投入开 发后,可采采收率
30-45% 残余油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技术可采储量
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 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 潜在原地资源量)
(2)潜在原地资源量
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 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层系) ,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 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2. 地质储量
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 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 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GS39
GS39K
GS23
GS58-1
4050
4100 4150
GS24-240200
1 4 GS24-26
4050
A
A’
法制确定定评。价钻探的依据
282
(2)控制地质储量
在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 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 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已有评价井,但未完成评价
物质平衡法
★★★
动 压降法
★★
态 产量递减曲线法 ★ ★ 法 水驱特征曲线法 ★ ★
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第二节 油、气储量计算的容积法
一、储量计算公式
实质: 确定油、气在储层孔隙中所占据的体积
面积
厚度
孔隙度 含油气饱和度
1. 油藏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N 1A 0 oh 0 (1 S w )/iB oi
A
A’
探明储量的分类:
•6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已完成评价钻探,并已取得可
2• •3 •1
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的储量。
5•
马东地区沙一下段板Ⅲ油组B3-
已开发探明储量 (I类): 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
已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 施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 量。
284000
285000
286000
原地量分类 可采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探明
控制
预测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潜在
推测
原地资源量 原地资源量
(三级储量)
1.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1)推测原地资源量
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 、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 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 气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