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s技术教案
3s技术课程设计

3s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掌握3S技术的基本操作,如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3. 掌握3S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乡规划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3S技术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及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3S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3S技术的学科特点,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实例为引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3S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地理学知识,又能提升技术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热爱地理、关注环境、勇于探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3S技术基本概念及原理-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的基本原理、数据类型和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GIS):讲解GIS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在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阐述GPS的原理、组成和定位技术。
2. 3S技术操作与应用- 数据采集:学习使用GPS进行地面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学习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编辑、管理和分析;- 可视化表达:学习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3. 3S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资源调查:介绍3S技术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城乡规划:阐述3S技术在城市规划、交通布局等方面的应用。
3S技术的综合应用-中图版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3S技术的综合应用-中图版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3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3S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3.掌握3S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能够使用各种3S软件进行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
5.能够根据3S技术图像、数据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3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3S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3.3S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难点1.各种3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3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课时3S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2课时3S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2课时3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2课时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和不足1课时总结与评价1课时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3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S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3S技术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介绍相关的3S软件。
2.演示法:使用实例演示各种3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实践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实践使用3S技术解决地理问题。
六、教学资源1.3S软件:ArcGIS、ENVI、MATLAB等。
2.3S技术相关书籍、文献和网上资源。
七、教学评价1.通过试卷测试学生对3S技术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各种3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通过实践项目作业,测试学生对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程度。
八、参考文献1.李成斌. 地理信息系统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2.许洁, 隋磊. 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城市规划, 2016, 40(4):36-39.3.武新宇. 基于3S技术的水资源评价研究[D]. 河北工程大学, 2015.。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3S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3S技术与地理学科的结合方式;3.能够运用3S技术进行地理学科的研究。
二、教学内容1.3S技术的基本概念;2.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3.3S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材,了解3S技术的基本概念;2.讨论课堂上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3.实验课堂上进行3S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研究中科技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展示3S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现状,激发学生对3S技术的学习兴趣。
1.2 3S技术的基本概念(25分钟)通过讲解PPT,给学生介绍3S技术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应用系统),同时讲述3S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3 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3S技术在地理学科的应用现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讲述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课时2.1 模块引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2 实践应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3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遥感技术,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有所了解。
2.3 实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3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理信息系统,对研究城市规划有所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3S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3S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3S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3S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使用3S软件进行地球物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调查和分析;4.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3S技术方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1. 3S技术的概念和原理3S(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集成应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
遥感是指利用航空、卫星等遥感技术获取地面目标相关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而形成的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地面物体进行精确定位。
在3S技术中,遥感提供了获取地面信息的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支持,全球定位系统则提供了精确定位的服务。
集成应用这三项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从而实现对地球资源的有效管理、利用和保护。
2. 3S技术的应用3S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其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于物流、环境监测、电子商务等领域;全球定位系统则应用于航空、交通、测绘、导航等领域。
在地理学领域中,3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环境及自然资源调查和分析。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气候、植被、土地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决策提供支持;全球定位系统则可以用于采样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3. 3S技术方案设计在实际问题中,可以利用3S技术对自然资源、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获取城市建设用地和绿地的分布情况,然后与人口分布和交通网络相结合,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海域的浅滩、珊瑚礁等资源分布情况,然后提出相应的海洋开发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0讲:3S技术

3.组成: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信号接收系统
导航型接收机 信号接收机类型: 测地型接收机
授时接收机
4.功能:为全球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5.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户外运动、大地测量、工程测 量、航空摄影、资源勘查、农业生产、地壳运动监测 等领域。
航空遥感
灵活
近地遥感 范围小 分辨率高
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5.应用:资源普查、地图测绘、天气预报、军事侦察、城市与区 域规划、环境与灾害监测等。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 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 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第20讲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 灾减灾
【课程标准】: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简称RS)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
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不同类型遥感的优缺点:
类型
缺点
优点
航天遥感 分辨率低 范围大
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 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森林火灾等泥石流、地震、 农林病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 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
2.现有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 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高中地理小专题大智慧“3S”技术的判断及应用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3S”技术的判断及应用一、“3S”技术的应用1.遥感技术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导航两大方面,在民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3S”技术手段的选取1.“3S”技术的关系第一步:看其工作对象的特点:是“点”还是“面”。
如果是“点”,则选用GPS ,如导航、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等。
第二步:如果是“面”,看其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如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 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技术。
3.3S 技术的综合应用——以自然灾害监测为例1.(山东高考)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 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解析:选A 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以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2.(广东高考)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A.GIS B.GPSC.RS D.手工绘图解析:选A 地理信息系统是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可用其确定保护区的范围。
2015年5月19日至20日,广东多地出现强降水过程,致使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42万人受灾。
据此完成3~4题。
3.在雨中前行的司机要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的是( ) A.RS B.GISC.GPS D.数字地球4.为了及时监测和掌握洪水灾情的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 A.RS、internet B.RS、GISC.GPS、GIS D.GPS、RS解析:3.C 4.B 第3题,据题意可知,司机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于能进行空间定位的GPS。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3S技术的应用(教案)

有的时期受河流堆积抬高地势或地壳运动改变地势的影响较大。
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南移, 明
代后期至民国时期, 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北跳跃间期可能是地壳运动稳定,
改变了地势, B 对。
河道加宽变深,河流含沙量减少,海岸线退缩不是主要原因,
A、 C、D 错。
3.大凌河含沙量大,洪灾频繁,所以
治理大凌河下游河道洪灾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强中上
7、数字地球的含义 2019 全国 I 卷 9-11 ; 2019 全国 II 卷 43; 【选修 3—旅游地理】 ; 2019 全国 III 卷 1-3 ; 2019 江苏卷 29; 2019 江苏卷 17-18 2019 江苏卷 15-16 ;浙江卷 1-2 ; 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考查以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的能力为主, 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是在试题中综合考查, 涉及面较广。 试题难度系数 集中在 0.53 —— 0.58 。2019 年高考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的考查仍将以热 点、重点区域的环境特征和区域发展为主, 分值约为 8 分左右。 同时, 高考试题对 地理信息技术的考察倾向于 “3S”技术在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试题难度
(土壤干燥)灌溉水源
(4) 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农业用水量增加,
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
人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水盐度增大;河湖水质变差;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
减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若不合理灌溉,还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气 候更加干旱,生态环境恶化。
【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1)地形特征可从总体地势特征和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等方面回答,图中等高线数值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主干考点
近三年考情
地理必修三3s技术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GPS 定---位-- RS -图---象-- GIS------顾客
五.数字地球
台湾岛旳遥感影象: 能清楚旳看到全岛旳地貌。
乞力马扎罗旳积雪
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
9.11事件前后旳纽约
中国大陆旳卫星地形图
上海市区上空旳卫星图片
4 特点 探测范围大,速度快,投入少
遥感--人旳视力旳延伸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 内导航,定位旳系统
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涉及资源管理、自 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旳规划、人口 和商业管理、交通运送、石油和天然气、教育、 军事等九大类别旳一百多种领域。在美国及发 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旳应用遍及环境保护、 资源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 设、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
网络数字地图
四 三者关系
在航空器上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旳技 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旳感
知.
2 遥感技术过程
3.遥感应用:
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 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和规 划管理等
案例: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监测
飞机遥感图片:b图绿色表达淹没旳农田;黑 色表达河岸受淹滩地。()
2 构成 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顾客设备部分
二、全球定位系统 GPS
GPS构成
空间部分
地面监控部分
顾客设备 --GPS信号机
顾客设备
顾客设备
手持式GPS定位仪
3 GPS特点
全能性,全球性, 全天候,连续性 和实时性特点
GPS功能
定位 导航
我目前在哪里? 我要去哪里? 怎样去?
GPS应用
我国神舟号飞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自然过程,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GPS 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例: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情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课本图1.5(左图)是飞机遥感影像,在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通过微波遥感,透过层层云雨阴隔而得到的图像,地物仍具很高的分辨率,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左图)更是清楚地显示了洪水的淹没情况。
课本图1.5(右图)是卫星遥感影像,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课本图1.6(右图)能清楚地显示当时该地区淹没地区的分布。
通过不同时间,不同遥感平台得到的影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技术,我们就能快捷、准确地统计出洪水的淹没情况。
可见,遥感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完成。
)
①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
例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
等。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
除了以上介绍的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
5.遥感技术的应用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最好例证。
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点拨:同意。
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课堂小结:
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
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