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3s技术考题汇总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3S”技术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3S”技术读〝黄河中游地域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1567年领先人口的变化给该地域带来的环境效果最先出现的是( )A.土地肥力下降B.森林锐减C.土地沙化D.旱涝灾祸加剧2.处置该地域环境效果的基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坚持水土C.控制人口增长D.提高消费力水平读〝某农业生态园消费链循环形式图〞,完成3~4题。
3.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废弃物资源化,增加环境污染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③运用无机肥料,开展绿色消费④运用沼气动力,增加植被破坏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开展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应用率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4.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应用表达在( )①搜集珍禽的羽毛制形成欣赏标本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食品加工发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消费沼气④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荒漠化土地静态度用来定量描画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水平,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
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域,是西北地域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
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静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5~6题。
5.A.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B.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C.该地重度荒漠化土空中积不时扩展D.极重度荒漠化土空中积相对较动摇6.招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静态度高的主要缘由能够是( )A.放牧规模扩展B.耕地少量扩张C.农牧民薪柴充足D.不合理灌溉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以下图表示我国局部地域水土流失类型散布。
读图完成7~8题。
7.招致A地域水土流失状况比B地域更严重的自然缘由有( )①地壳活动更生动②植被掩盖率低③地表多疏松的堆积物④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C地域是我国洪涝灾祸的多发地域,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河道弯曲,主流多②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③经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④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主要散布在可以遭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高考地理第一节3S技术的综合应专题1

高考地理第一节3S技术的综合应专题12020.031,读下图回答:(1)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突出,如B是__________带,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A地区农作物播种季节是_______________季。
(3)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可以表示美国人口迁移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可能表示美国污染严重工业迁移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
(5)从城市C运出某种产品到全世界,该产品最大的可能是___________工业产品。
2,2003年2月,首钢集团宣布在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钢产量的同时,将在河北迁安投资建设一座年产量200万吨的炼钢厂。
据此回答(1)-(2)题。
(1).首钢集团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的钢产量,在迁安建厂,原因是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B.降低生产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D.新厂建在迁安,可接近原料产地(2).钢铁厂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C .固体废弃物污染D .噪声污染3,读我国98°E 以东某地气温、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分析并回答:(1)此地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山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比冬季大还是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此地降水的水汽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分析回答:米海洋陆地阔叶林 针叶林(1)该地区河湖水主要靠___________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09区域地理环境与“3S”技术专题测试卷(2021年整理)

(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09 区域地理环境与“3S”技术专题测试卷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09 区域地理环境与“3S”技术专题测试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卷)2019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专题09 区域地理环境与“3S”技术专题测试卷的全部内容。
09 区域地理环境 3S技术一、选择题(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长220公里。
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对该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左图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64~ 2015年奎屯河流域冰川面积与储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
这些处理需要借助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AI(人工智能)技术2. 山地降水是奎屯河补给源之一,其水汽主要是来自①北冰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④大西洋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3. 推测1964~ 2015年期间,奎屯河流域A。
年均降水量增加 B。
上游山区雪线上升C。
年入湖水量增加 D。
艾比湖的盐度下降【答案】1。
C 2。
D 3。
B2。
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该区域属我国非季风区。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均无法到达该区域,故②③项错误;该区域所处纬度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将少量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带到天山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故①④项正确,答案选D.3。
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汇编3S技术

2007-2012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汇编(3S技术)一、【2007年4.】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
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二、【2008年25.】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三、【2010年7.】右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形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四、【2011年1.】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灾害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地位系统山东高考地理真题汇编(3S技术)一、【2007年4.】D此题取材于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重点考察学生对3S技术的了解。
铁路提速要涉及 GIS,因为在铁路运输和管理中,计算机联网调度和管理已经十分普遍。
在列车的行驶运行中,GPS可以帮助驾驶员准确定位和操作,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应用也已经十分广泛。
而遥感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应用不多。
遥感只能是静态的图像或数据,所以不能给铁路提速提供帮助。
二、【2008年25.】A问题本质是几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区别。
注意在题干中指出“对地球形态的精确研究”,强调了“精确”。
需要在利用技术设备和系统,远距离测量、记录与分析,即需要遥感技术;而后依靠计算机对众多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即需要地理信息系统。
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解题专题0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S”技术典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0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和“3S”技术一、选择题(选择题除题目旁有标注“双选”的外,皆为单选)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甲—乙D. 甲—丙—乙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热量B. 水分C. 坡向D. 地形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低B. 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 处于背风坡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夯基卷”的试题难度为中低难度,是希望再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单一性的梳理知识点,实现知识点的全面覆盖。
但需要你注意以下事项:①题目做2遍!第1遍通篇做,找感觉。
第2遍关注我在试题右侧的解说,带着解说再做1遍试题,确实搞明白为什么要出这个题目?这个题目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其他答案不对?②在右侧空白处,写出题目与课本上哪一知识点相联系。
③思考你近期有没有做过比这个更难,但是同类型的题目?你把他们拿出来比较下,即可清楚难题的来源,下一次就知道怎么破解难题了。
请注意:以上功夫看似浪费了你做题目的时间,但实际上是在帮助你巩固知识点、巩固题感、确定自己的做题方式方法,所以请务必仔细完成。
4.图中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A. 整体性特征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5.丙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 温带草原带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温带荒漠带D. 热带荒漠带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座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甲、乙、丙、丁四山中纬度最低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甲山脉植被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却低于北坡,其影响因素分别是()A. 水分、热量B. 热量、水分C. 海拔、水分D. 热量、海拔8.甲、乙、丙中草甸草原带分布海拔高度有差异,其影响因素是()A. 海拔高低B. 山地纬度位置C. 水分差异D. 山脉相对高差9.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二十五)“3S”图像的判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五)“3S”图像的判读 Word版含解析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准确判断出所属的图像类型,再进一步分析其基础应用或原理。
1.遥感影像的判读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
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个别时候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
一般地,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类型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河流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也较深湖泊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常为均匀的深色调城市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很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道路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色调从浅灰到深灰。
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农业用地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林地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通常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
叠加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
叠加图层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耕地的分类和评价壤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深埋垃圾场选址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口基数坡向分布、岩石倾斜滑坡易发区(1)手持机界面图:主要是根据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
(2)综合图: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GPS和GIS制作。
导航地图,需要运用GPS和GIS。
[判读流程]第一步:确定图像类型。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7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学生版)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气象灾害与3S技术(5年3考)2023年(湖南),2022年(湖南),2020年(上海):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常结合时事热点,地质灾害频率图,地震救援等,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
考点2 地质灾害与3S技术(5年8考)2024年(浙江),2023年(福建,海南),2022年(辽宁,海南),2021年(浙江,山东),2020年(山东):考点3海洋灾害(5年1考)2021年(浙江)一、单选题考点01 气象灾害与3S技术(2023·湖南·高考真题)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
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纬度3~5月6~8月9~11月12~2月总计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升温型混合型0°~30°N000000010130°~40°N524252101312335840°~50°N1321511012 1 5274917021750°~60°N3422350037403460°~70°N161061001178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①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①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①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2022·湖南·高考真题)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湘教版 高中地理 2019-2020 高三 二轮专题 3S技术 包含答案

3S技术练习题1.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作物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读下图完成下题。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RS-GIS B. RS-GPS-GISC. RS-GIS-GPS D. GIS-RS-GPS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回答2-3题。
2.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
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GIS B.乙是GISC.丙是RS D.甲是GPS3.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②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③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④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4.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5.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APP(应用软件)呼叫出租车出行,缓解打车难的问题。
乘客只要在手机软件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用车信息,该信息就会传送给离乘客较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6.手机打车软件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和GPS B. GPS和GIS C. RS和GIS D. GPS和数字地球7.在下列城市中,打车软件对居民出行影响较小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西宁8.无论在飞机、汽车上,还是在野外考察旅行,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处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9.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10.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顺义至人民大学的乘车方案,以及准确的票价和时间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高频考点解读】1.理解并掌握“3S”技术各自的应用领域及它们在各自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2.学会“3S”信息图像的判读和信息的提取、解读方法。
3.正确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和作用。
【热点题型】题型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答案:(1)A(2)D【提分秘籍】应用领域主要功能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
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生态环境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2.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举一反三】下图是某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答案:B题型二遥感技术的应用例2.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 B.菜园C.鱼塘 D.果园答案:A【提分秘籍】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方向环境和灾害监测[来源:学环境监测[来源:学_科_网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来源:][来源:学科网]|科|网] Z_X_X_K] 污染、大气污染等[来源:学科网]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资源普查矿产资源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举一反三】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答案:B题型三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例3.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答案:D解析:在城市交通中,应用GPS技术可进行定位和导航,因此应用GPS技术可以确定待救援车辆的位置。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应用RS技术;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属于遥感影像的判读;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需要应用GIS技术。
【提分秘籍】正确选用GPS、RS与GI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举一反三】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确定BDS可以定位与短文通信,故选择③④。
①为遥感的主要作用;②统计灾区经济损失,需要GIS的参与,题目选项当中没有GIS的功能的描述。
题型四图像的判读例4.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2)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解析】3.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答案】(1)C(2)D【提分秘籍】这类图像在判读时,一定要利用题干和图中信息,结合“3S”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准确判断出所属的图像类型,再进一步分析其基础应用或原理。
1.遥感影像图的判读(如图1)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图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
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或者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
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类型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河流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较深湖泊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常为均匀的深色调城市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道路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
色调从浅灰到深灰。
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农业用地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林地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2.GIS叠加分析图的判读(如图2)首先要明确GIS图层叠加示意图是由哪些专题图层组成的,其次要明确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最后要明确图层叠加之后反映的地理要素特征。
叠加图层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深埋垃圾场选址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坡向分布、岩石倾斜滑坡易发区3.全球定位系统图像及综合图的判读(1)手持机界面图(如图3):主要是判读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
(2)综合图(如图4):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GPS和GIS 制作。
导航地图,需要运用GPS和GIS。
【举一反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读下图,回答(1)~(2)题。
(1)利用图甲可以()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2)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答案:(1)A(2)C【高考押题】1.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获取卫星云图需要远距离感知,采用遥感技术;查询地理数据和选择考察路线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采用全球定位系统。
2016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
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有1/4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
据此回答2~3题。
2.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A.GPS B.GISC.RS D.数字地球3.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①降水量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土壤类型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分布图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②③④4.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A.输入 B.管理C.分析 D.输出解析:选C GIS的功能主要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题意是“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这主要是用GIS的分析功能。
5.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 B.总部调控生产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研发中心创意解析:选A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而B、C、D三项均非地理空间数据处理。
学科%网南京市构建一个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为2014年青奥会提供交通服务。
通过该系统可清楚显示由运动员驻地前往赛场之间的路况。
根据提示信息,司机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线路,避开拥堵路段,确保运动员按时到达比赛场地。
据此回答6~8题。
6.可以随时掌握前往比赛场馆运送运动员的车辆的具体位置,这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技术7.青奥会期间该智能交通系统可为青奥会服务车辆提供的智能监控、调度服务主要有() ①最佳行车路线②运行车辆的车况③提供实时路况信息④动态导航服务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8.南京的智能交通管理是未来南京城市管理GIS的具体表现,通过图层叠加可获取城市交通信息。
青奥会期间为工作人员提供的从居住小区到所工作的比赛场馆的最短行车路线图,是综合了下列________而获得的()①南京市交通图层②南京市居民区图层③南京市公园分布图层④南京青奥会比赛场馆分布图层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9.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