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 (黄蔷蕾 呼世斌 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第1章1. 下列各测量值含有的有效数字是几位?(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8)解:0.0030;26.023 1023;464.120;54.80 10-10;30.998;3(也可认为是四位)1000;不明确1.1 103;2pH=5.23。

22.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列结果:(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9,有修改)解:(1)213.64+4.4+0.3244;=213.6+4.4+0.3=218.3(2)10004182.1)1003206.16239.1400.20(0982.0-(注:3、100、1000为自然数)=0.0982×(20.00-7.780)/(1.4182×1000)=0.0982×12.22/(1.4182×1000)=0.0982×12.2/(1.42×1000)=8.44×10-4(3)pH=12.00 溶液的[H+]1.0×10-12mol/L3.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4.7克,分析结果报告为:甲:0.062% ,0.061% ;乙:0.06099% ,0.06201%;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7—思考题5,有修改)解:有效数字第9章1.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试回答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改进?(1) 过滤时错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份加大;(2) 过滤时沉淀发生穿滤;(3)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5) 天平砝码锈蚀;(6) 天平零点稍有偏移;(7) 双臂天平臂长不等;(8) 容量仪器未经校正;(9) 指示剂的变色点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10) 溶液溅失。

解:(1) 过失重做(2) 过失重做(3) 系统更换试剂(4) 随机培训(5) 系统更换砝码(6) 系统校准(7) 系统校准(8) 系统校准(9) 系统(10) 过失重做2.某人对某铁矿石标准样品中铁的含量分别进行了两次测定,数据如下:①57.21%,58.35%,59.18%。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1 6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1 6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1 6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1-6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4医学上用的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是血液的等渗溶液,测得其凝固点比纯水降低了0.543℃,(1)计算葡萄糖溶液的百分含量;(2)如果血液的温度为37℃,血液的渗透压是多少?解:(1)?tf?kf(h2o)?b(c6h12o6)b(c6h12o6)??tf/kf(h2o)?0.543℃/1.86k?公斤摩尔?0.292mol?kg-1-1w?0.292?180/(0.292?180?1000)?0.0499??c?r?t(2)? 0.292mol?L1.8.314kpa?L摩尔?753kpa?1.K1.(273.15?37)k1-15孕甾酮是一种雌性激素,它含有9.5%h、10.2%o和80.3%c,在5.00g苯中含有0.100g的孕甾酮的溶液在 5.18℃时凝固,孕甾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分子式是什么?解决方案:?tf?tf?tf??[278.66?(273.15?5.18)]k?0.33ktfkf(苯)?b(孕甾酮)?kf(苯)?m(孕甾酮)/[m(孕甾酮)?m(苯)]M(孕酮)?KF(苯)?M(孕酮)/[TF?M(苯)]?[5.12?10?0.100/(0.33?5.00)]克?摩尔?310.30克?摩尔?13? 一c∶h∶o=310.30×80.3%/12.011∶310.30×9.5%/1.008∶310.30×10.2%/16.00=21∶29∶2因此,孕酮的相对分子量为310.30,分子式为c21h29o2。

1-16海水含有以下离子,其质量摩尔浓度为:b(cl)?0.57mol?kgb(na)?0.49mol?kg1;b(so42?)?0.029mol?kg?1;b(hco3?)?0.002mol?kg?1;;b(mg2??1)?0.055mol?kg?1;b(k?)?0.011mol?kg?1;b(ca2?)?0.011摩尔?公斤1.试计算海水的近似凝固点和沸点。

农业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汇总完整版-推荐下载

农业出版社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汇总完整版-推荐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Ⅰ)习题解答
目录
第 1 章 分散体系……………………………………………………………………………1
第 2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8
第 3 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
第 4 章 物质结构……………………………………………………………………………22
第 9 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49
第 10 章
物…………………………………………………………………………53
第 11 章
法…………………………………………………………………………62
第 12 章
应………………………………………………………………………67
50.0g
=10.4mol·L-1
M(NaOH)= 40g·mol-1
所以,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NaOH) =
c(NaCl) =
1
5.0 / 40
500 /1000
5.0 / 58.5
500 /1000
5.0 / 55.5
c( 2 CaCl2)= 500 /1000 = 0.18 (mol·L-1)
试样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简
重要生命元素简
原子核化学简
第 1 章 分散体系
1-1.人体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 NaCl 0.900%,密度为 1.01g·mL-1,若配制此溶
液 3.00×103g,需 NaCl 多少克?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配制该溶液需 NaCl 的质量为: m(NaCl)=0.900%×3.00×103g=27.0g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处不在的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无处不在的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无处不在的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 3.625+0.51和3.25×0.11,计算结果分别是()A:4.13和0.36 B:4.14和0.36 C:4.13和0.35D:4.14和0.35答案:4.13和0.352.室温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水蒸气的压力()A:增加 B:减少 C:无法确定 D:不变答案:增加3.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量的数字,通常包括由仪器直接读出的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估计的可疑数字。

()A:对 B:错答案:对4. 2.386+5.2+4.56=()A:12.23 B:12.14 C:12.3D:12.2答案:12.25.下列数列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1)0.0330(2)10.030(3)0.01020(4)8.7×A:3,5,4,2 B:3,4,4,2 C:3,5,,4,4 D:3,4,4,4答案:3,5,4,26.下列数列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1)(2)pH=10.00(3)998(4)1000A:3,4,3,不确定 B:2,2,3,不确定 C:3,2,不确定,不确定 D:3,2,3,不确定答案:2,2,3,不确定7.A:29800 B:298 C:298.24 D:298.2答案:2988.( )A:0.0288 B:0.029 C:0.02863 D:0.02871答案:0.02889.在100kPa和20℃时,从水面收集28.4ml的氢气,干燥后氢气的体积是已知在20℃水的饱和蒸气压p(H2O)=2.33kPaA:23.6 B:27.74 C:287 D:26.18答案:27.7410.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3.5g,分别报告结果如下:甲:0.042%,0.041%乙:0.04099%,0.04201%。

华农-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部分思考题答案(2018)

华农-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部分思考题答案(2018)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部分思考参考答案28 1 1.为什么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定义都强调原子在基态气态的状态下?因为在固态、液态下原子间存在作用力,即原子结合能,不同状态下结合能不同;激发态时原子的能量高于基态,不同的激发态能量不同,因此测量固体、液态、基态等状态下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没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因此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均选择原子在气态、基态状态下。

36 11.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后产生H+和Cl-,所以氯化氢分子是由离子键形成的。

这种说法对吗?不对。

HCl分子中H的1s电子与Cl的2p的成单电子配对形成了共价键。

其溶于水产生H+和Cl-是由于HCl与H2O发生了水合作用。

22.离子键有什么特征?离子键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离子键的本质是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离子键既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离子键的离子性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

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的特征(离子的电荷数、离子半径、离子的电子构型)有关。

33.离子型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以晶体形式存在,为什么?离子键本质是静电力,其既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因此在常温常压下,离子键一般将成键原子结合为晶体形式的离子型化合物。

46 11.共价键为什么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形成的本质是:原子轨道重叠和成单电子互相配对。

在成键时原子轨道要尽可能沿着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重叠,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因此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每个原子的成单电子数是一定的,所以形成共价键的数目也是一定,这就是饱和性。

22.为什么共价双键只能是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而不能是两个σ键或两个π键?两个原子之间在形成一个σ键之后,不能再形成σ键了,只能形成π键,这是由原子轨道的空间分布决定的。

例如N2的成键,N分子的外围电子构型为2s22p3,2s亚层上的电子已经成对,不参加形成共价键,2p亚层上有三个p轨道2p x2p y2p z,各有一个成单电子,二个p x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后σ键后,两个p y轨道或两个p z轨道就不能再头碰头重叠了,只能肩并肩重叠形成π键。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吸光光度分析法本章要求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朗伯比尔定律;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功能;3、了解显色反应及条件选择、仪器测量误差及条件选择;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基本内容如果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测定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该曲线称为光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曲线。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常用λ最大或λmax表示。

4、光吸收的基本定律⑴朗伯—比尔定律透过光的强度It 与入射光的强度I之比为透光率(也称透光度、透射比),用T表示:T=IIt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为:A =lgT 1= –lg T =lg tI I 0溶液的透光率越小,吸光度越大,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强;相反溶液的透光率越大,吸光度越小,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弱。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 =Kbc式中K 值随浓度c ,液层厚度b 所取单位的不同而不同。

当浓度以g •L -1表示,液层厚度用cm 表示时,则常数K 用a 表示,a 称为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 •g -1•cm -1。

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A =abc当浓度以mol •L -1表示,液层厚度用cm 表示时,则常数K 用ε表示,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单位为L •mol -1•cm -1。

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A =εbc (12–7)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 •L –1、光程(液层厚度)为1cm 溶液的吸光度。

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它与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ε值愈大,表明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愈强,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愈高。

一般认为,ε<104属低灵敏度,104<ε<5×104属中等灵敏度,ε>5×104属高灵敏度。

在实际分析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常选择ε值较大的有色化合物为待测物质,通常选择有最大ε值的光波max λ作为入射光。

⑵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其应用绘制标准曲线的具体方法为: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

在同样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查到与之相对应的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标准曲线法。

⑶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标准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但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浓度较高时,常出现标准曲线偏离线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其具体原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和由于溶液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包括: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高浓度引起的偏差、反应条件变化引起的偏差)。

5、吸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包括目视比色法,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特点如下:⑴准确度高。

⑵利用物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存组分。

⑶分光光度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之分,不但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还可以进行物质结构分析。

6、吸光光度法的应用⑴定量分析单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常采用:标准曲线法、标准比较法。

A b a +1λ=εa 1λbc a +εb 1λbc b A b a +2λ=εa 2λbc a +εb2λbc b ⑵配合物组成的测定:物质的量比法、连续变化法。

思考题与习题11—1什么是吸收曲线?怎样根据吸收曲线去选择合适的定量测定波长?答:选定某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入射时,测得其吸光度。

扣除了溶剂得吸光度(空白),以入射光得波长为横坐标,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该物质的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吸收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吸光度最大的光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

11—2试述分光光度法的优点。

答:1.准确度高。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单色光,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大为减少,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更宽,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2.利用物质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存组分。

11—3答:11—411—5答:的刻度是均一般大A d A cc b T T T A A A ∆=∆∆∆εlg 434.0=若透光率刻度的读数的绝对误差为∆T =1%,用不同的T 代入上式,可得相应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c /c ,作P318图。

当透光率T 很大或很小时,浓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均较大。

当T =36.8%或A =0.4343时,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小。

当A =0.2~0.8或T =15%~65%时,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4%,满足一般测定要求。

11—6如何消除由于试剂和溶剂产生的吸光度?答:参比溶液是用来调节仪器工作零点的,若参比溶液选得不适当,则对测量读数准确度的影响较大。

选择的办法是:(1)当试样、试剂、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液。

(2)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时,而样品溶液中其他离子有色时,应采用不加显色剂的样品溶液作参比液。

(试样空白)(3)试样无色,试剂和显色剂有颜色时,采用不加试样的空白溶液作参比。

(试剂空白)(4)当试样、试剂、显色剂均有色时,可将一份试样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然后把显色剂、试剂均按操作手续加入,以此做参比溶液,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共存组分的干扰。

(褪色空白)此外,对于比色皿的厚度、透光率、仪器波长,读数刻度等应进行校正,对比色皿放置位置、光电池的灵敏度等也应注意检查。

11—7确定一种新的吸光分析方法,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确定分析条件?答:1.被测物质与显色剂定量反应;2.显色剂只选择和被测物质发生反应;3.灵敏度要高,也就是显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能力要强;4.显色反应生成的物质稳定性要高。

11—8为什么要使用标准溶液?什么是标准曲线法?答:使用标准溶液:浓度准确,不含杂质,所测数据准确。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直线称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

在同样条件下,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查到与之相对应的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标准曲线法。

11—9如何利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答: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的吸收峰相互不重叠,可以通过分别选择测定波长的方法进行不分离测定。

有些双组分混合物中的物质的吸收峰有明显的重叠,由于有相互干扰,所以不能用前述方法当作单组分体系处理,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根据吸光度加和性原理:混合物的总吸光度为各个组分的吸光度之和,分别在各组分最大吸收吸收峰的波长测定,列出联立方程,解出各组分浓度。

对含有多个组分的体系也可以用此法进行测定。

所选的测定波长数与组分数相同,也与联立方程组中的方程数相同。

在测定了各波长下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和混合溶液的吸光度后,即可用联立方程组计算,求得各组分的含量。

11—10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透光率:(1)0.01(2)0.05(3)0.30(4)1.00(5)1.70解:A=lgT1=-lg T (1)97.7%(2)89.1%(3)50.1%(4)10.0%(5)2.0%11—11将下列透光率换算成吸光度:(1)5.0%(2)10.0%(3)75.0%(4)90.0%(5)99.0%解:A=lg T1=-lg T (1)1.30(2)0.05(3)0.30(4)1.00(5)1.7011—12质量分数为0.002%的KMnO溶液在3.0cm的吸收池中的透光率为22%,若将溶液稀释一4倍后,该溶液在1.0cm的吸收池的透光率为多少?)解:质量分数为0.002%,则摩尔浓度c=2.0×10-3/M(KMnO4根据-lg T=κb c得-lg0.22=κ×3×c-lg T=κ×1×0.5cT=77.6%11—13用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若显色后有色物质的浓度为1.7×10-5mol·L-1,用2.0cm的吸收池在470nm波长处测得透光率为30.0%,计算此有色物质存该波长下的摩尔吸收系数。

解:根据公式:-lg T=κb c得-lg0.30=κ×2×1.7×10-5κ=1.54×104L·mol-1·cm-111—14欲使某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0.2~0.8之间,若吸光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为5.0×105cm-1·L·mol-1,则样品溶液的浓度范围为多少?(吸收池b=1cm)解:根据公式A=κb c得0.2=5.0×105×1×c c=4.0×10-7mol·L-10.8=5.0×105×1×c c=1.6×10-6mol·L-1则样品溶液的浓度范围为4.0×10-7mol·L-1~1.6×10-6mol·L-1。

11—15称取1.0000g土壤,经消解处理后制成100.00mL溶液。

吸取该溶液10.00mL,同时取4.00mL 浓度为10.0μg·L-1的磷标准溶液分别于两个50.00mL容量瓶中显色、定容。

用1cm吸收池测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260.土壤试液的吸光度为0.362、计算土样中磷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公式A=κb c得0.260=κ×1×10(1)0.362=κ×1×c(2)C=13.9231μg·L-1则样品溶液的浓度为:(10×13.9231×10-6×32.0)×100/1.0000=0.446%11—16用邻二氮菲显色法测定Fe,称取试样0.5000g,处理显色后,在51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30,若将溶液稀释1倍后.其透光率为多少?解:根据公式:A=κb c,A=-lg T得0.430=κ×b×c-lg T=κ×b×0.5×cT=61.0%11—17两份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配合物的溶液,在同样的吸收池中测得某一波长下的透光率分别为65.0%和41.8%。

求两份溶液的吸光度。

若第一份溶液的浓度为6.5×10-4mol·L-1,求第二份溶液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