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

汉语外来词的类型英语外来词是指从英语语言中借用到汉语中的词语。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这些外来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科技类词汇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外来词在科技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计算机、手机、电视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方便了人们对科技的理解和应用。
2. 经济类词汇在经济领域中,英语外来词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例如,投资、市场、经济增长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引入到汉语中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经济领域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准确。
3. 文化类词汇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英语外来词在文化领域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例如,音乐、电影、时尚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
4. 教育类词汇在教育领域中,英语外来词也广泛存在。
例如,课程、学术、研究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引入到汉语中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方便了教育交流和知识传播。
5. 娱乐类词汇英语外来词在娱乐领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音乐、电影、游戏等词汇都是从英语中借用而来的。
这些词汇的使用方便了人们对娱乐活动的理解和参与。
英语外来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也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我们在使用这些外来词时也要注意适度,不应过度依赖于外来词,以免影响汉语的纯正性和独特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努力创造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英语外来词的使用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合理的运用和适度的发展,这些外来词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语言交流的需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

布丁:英语PUDDING的音译,西餐中的一种甜点心。
可卡因:英语COCAINE的音译,一种毒品。
可口可乐:英语COCA-COLA的音译,一种饮料。
金利来:译自英语GOLDENLION,原意为金狮,一种品牌。
莱姆病:一种制死性传染病。
较少;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这场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给中
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了,因此,外来词
的涌入也有了新的特点,这就是直截使用外语原文的多了,与其他
方式有相匹敌的趋势。
下面是笔者搜集的,近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社会用语中使用
频率较高的部分借词:
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缩写)
ABC BP机
⑵ 音译法:直截用汉字来记录外语词读音。
马赛克:音译自英语MOSAIC
克隆:音译自英语CLONE
拷贝:音译英语COPY
其他的如:
佳能 富士 的士 尼康 杯葛 夏普 迷你 尼桑
雪碧 奔驰
迪斯科 可卡因 美能达 比基尼 希尔顿 桑塔纳
可口可乐 皮尔·卡丹
⑷ 音译加表意:音译的同时再加一个汉语的表意的语素,如:
莱姆病 爱滋病 T恤衫 迷你裙
⑸ 原文加音译加表意语素,如:
T恤衫
⑹ 半音译半原文。
卡拉OK
几个翻译的比较好的词是“爱滋病、金利来、卡拉OK”,需
要重点指出。
“爱滋病”一词来源于美语,当最初出现时,北京中央电视台
DNA (英语“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
DOS (英语“磁盘操作系统”的缩写)
IQ (英语“智力商数”的缩写)
OK (英语“好”)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语形表现及流行理据探析

“ 异域词” 时下, 等。 英语外来词越来越多, 并通过各种渠道涌人现代汉
语。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 的广泛关 注, 尤其是对外来 词的语 形表 现和 流
地位。第二种就是纯音译加纯意译。如: 呼啦圈(u op 、 hlho )因特网( . a i n t- t、 en )道林纸( o n. pr、 re DMi p e)水上芭蕾( a r ae) 唐宁街( on ga w t. l 、 eb t l Dw . i -r t等。 n se ) g te
行理据的探析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语形表现形式 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语形十分复杂 , 但归结起来 ,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
一
、
现形式 。
( 纯音译 一)
纯音译词是完全按照原词发音而音译的外来词, 它无须考虑构词成 (o a) 。音译和意译体现了外来词汉化的基本 过程 , cl W 等 dr 外来词最初 以 分的选择, 也无须考虑构词形式的安排, 只需找几个与原词发音相似的汉 音译的形式出现, 后来被意译所取代。近来, 出现了有些意译词向音译词
( 纯意译 三) 纯意译也叫直译 , 是指用汉语里 固有的词 汇改 变外来词 汇, 使之民族 化。例如 : 电脑 (opt ) 随身 听 ( l m n 、 cm u r 、 e Wa a) 激光 (ae)花 花公 子 k 1t 、 sr (l by 、 话 (epoe 、 月 (oe on 、 p yo) 电 a tehn) 蜜 l hnym ) 周末 ( ekn ) 冷 战 weed 、
关键词 : 英语 外 来词 ; 形表 现 ; 行 理 据 ; 语 流 兼收 并蓄 中 图分 类 号 : 165 H 3 .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6 1 35 20 0 0 0 0 17 —56 ( 09)5— 11— 2
俄语、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研究

,
s
o P ig h n
一
血拼
,
Su y b wa
一
赛
同时也记 录 了社会 发展的过程
,
。
、
贸 易 的交 流 给不 同语 言 的交 流提供 了 基础 环境 也 是任何一 门语言发展史 中不 可 或 缺的一步
, 。
吸收
B
4
直接 使 用 英 文 原 词
,
其 他语 言词 汇
,
使 之成 为本 族语 言 的一 员是语 言 交流 的必 然 根据本 文
、
从 而将 源 词引人到俄语
6二o
,
。
需要指出 例 作
。
通 常使 用 形译 法 引人 的新 词 同时也 保 留 了 其发 音
一
、
俄语
汉 语 英语 外来 新词 的吸 收方法
。
如
:
p p let a
题 爬工 b lo g
n
一
r
,
d ig c
r
i t a
一
只
。r
ep
肛。
显然
,
任何 一个来 自源 语言 的词一般是 通 过一个 引人方式进 人新 的语 言系统 共 同点
19
近几年 来
俄语
,
、
汉语 中直接使 用 大量 的英 文原词
。
。
如
C a
:
S B
~
,
P i
e o n h
T
,
P o i d
。
U
B S
:
除此之外
P I
a
,
俄语 和 汉语 中也出现 了 大量
P I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

=
拉
.
也经历 了很 长 的历史 时期 . 它伴 随语 言 的产 生 而产生 。 发展
睹 带 而发展 。 同样 的 .汉 语也从 其他语 言中引进并 改造 了很多 词 以
嚣 期
● ●
促 进 了中 国和西方世 界 的交流 。利玛 窦及一 大批 商人就 是 这个时候 纷纷来 到中 国传教 或者经商 。在此期 间 , 据说 有7 0
汉
语
中
的
英
语
外
来
词
分
析
巩 丹 丹
( 中国人 民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英语专业 , 北京 1 0 0 8 7 2 )
囊鏊 藏∞ 攀
摘 要 : 作 为 世 界 上 最 古老 的 语 言之 一 , 汉语 在 其 五 千 多年 的 发展 历 程 中从 别 的语 言 中 吸 收 了 大量 外 来 词 。 近 现 代 , 英
套 § 伽 睹 删
.
年 或者 多种语 言的人 在沟通 的时候 会不 可避 免地 借用 其他 语 言中 的词汇 。因此 。 作 为一 种常 见的语 言现 象 , 词语 的借 贷
X
2 . 汉 语 借 入 英 语 词 汇 的 过 程
汉 语 吸收英 语 的过 程 中 主要 经历 了三 个 高峰 时期 。 首 先是 明朝 及清朝前 期 。这个 时期 , 宗教和商 业活动 的发 展都
多位传教 士来到 中国_ 4 J 。 随后大量 宗教及科技 方面 的书 籍被
翻译 成 汉 语 。 由 于 英 汉 词 汇 并 非 一 一 对 应 , 为 了 填 补 汉 语 对
适应汉 语 的表达 ,其 中很 多外来 词 已经 成为 汉语词 汇 中很 重要甚 至是无 可替代 的一部 分 。尤 其是 在 当代 , 随着科 技 、
浅析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浅析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与影响作者:王崴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一、英语外来词外来语也称借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中直接从其他语言接受和吸收过来的新词语。
外来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
从英语借来和引进的词汇和表达方法,比起其他语言更为丰富。
因此英语外来词带给中国语言和文化更深远的影响。
英语外来语要在汉语中得到使用,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方面的变化,以符合汉语的使用规则。
因此,从构成形式来看,英语外来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纯音译外来词:是指完全从外来词的发音进行翻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直接表达原词的发音形式。
例如:酷(cool)、秀(show)、沙发(sofa)、伊拉克(Iraq)。
(2)音意兼顾外来词:是指一个词的一部分来自原族词音译,另一部分采用意译。
这类外来词有两类:一类是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部分采用意译。
如:爵士乐(jazz-music)、摩托车(motor-car)、因特网(internet)等。
另一类是前半部分采用意译,后半部分采用音译,如:冰淇淋(ice-cream)、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3)借译外来词:这类外来词是指采用汉语的构词原则和方法,完全抛弃原来的语音形式,重新构成一个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的汉语词。
例如:代沟(generation gap)、绿色食品(green food)等。
二、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一)社会发展层面在汉唐时期,英语外来词就大量地被汉语吸收。
对于外来词,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观点对待他们。
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联系,经常带来大量的外国事物和概念。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广泛,西方文化借助外来词不断地涌入中国。
以英语外来词为载体的外来文化,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与汉民族语言进行了全方位的接触。
(二)科技层面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个领域的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
汉语外来词热词分析解析

汉语外来词热词目录来源方法实例引言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时,他们所固有的语言也皆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这样说过,“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接触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而语言接触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外来词的产生。
外来词(1oanword),也叫借词(borrowing),是指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语。
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和发展词汇的需要,任何民族都必须向其他民族借用一定的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一个民族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自古有之,各个民族皆有之。
”英语之所以号称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是因为英语吸收外来语的能力特别强,据统计,英语中有70%以上的词汇来自其他语言,本民族的词汇还不到30%。
日语的借词在总词汇量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仅从汉语借的词就占总量的40%。
自魏晋六朝以后,汉字被用作日语的书写工具,汉语的词也就大量地涌进日语。
这些词在日语中还保留着汉语词古代的读音。
现代日语更是从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中大量吸收外来词。
据日本国语研究所统计,日语字典里每lO个词中至少有1个是外来词,一个普通日本人的语汇中至少有30%是外来词。
汉语自古就和其他民族有来往,当然也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了不少外来词。
小知识:汉语的借词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大规模的借词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借词高峰是在汉唐时期(公元前2o6一公元907)。
特别是汉唐盛世即社会生产力最发达的两个时期,科学文化兴盛,国内政局稳定。
其间有两个重要事件,导致了大量外来词的产生。
一件是张骞出使西域,另一件是佛教的广泛传播。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大量的外来词被吸收到汉语的词汇中,其中有很多词语已经纳入了全民族的公用词汇中,看不出外来语的痕迹了。
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探析

参考内容
在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存在和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外来词的引入,不 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思想和交流工具。本次演示将从历 史背景、外来词类型、影响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进行深 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
自19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大量英语词汇开始进入汉 语。最初的进入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政治等领域。例如,“”、“电脑”、 “民主”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 及,英语外来词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到社会、经济、娱乐等各个领域。
3、对汉字书写和规范产生一定 影响
随着英语外来词的不断涌入,一些汉字的原有书写方式被改变,甚至出现了 一些不规范的汉字组合和书写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 美观度。
四、英语外来词的规范化问题
为了维护汉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需要对英语外来词进行规范化处理。具体 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规范化的原则和方法
应明确规定英语外来词的借用方式和规范化原则,明确规定哪些类型的英语 词汇可以借用、哪些不能借用,以及借用时应遵守的书写和发音规范。
2、建立专门的英语外来词词典
可以编写专门的英语外来词词典,方便人们查询和学习规范的英语外来词。 此外,还可以为词典中的每个单词提供相应的英文原文和注释,帮助人们更好地 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
四、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英语外来词在未来还将继续进入汉 语。我们应当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谨慎选择和引入英语外来词,以适应时代的 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英语外来词的研究和教育,使人们能够更 准确、更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
总结: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 富了汉语词汇,为我们的表达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应该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加强对英语外来词的研究和教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分析作者:巩丹丹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7期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在其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别的语言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
在近现代,英语外来词在汉语中占了主要部分。
文章从文化接触视角分析了汉语吸收英语词汇的原因及过程,得出外来词的吸收程度是受文化接触强度影响的。
文章还对英语外来词的类别做了详细划分,可以为英汉语言的学习者,尤其是对于英语外来词感兴趣的同学和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其加深对于英源外来词进入汉语的途径的了解,并对两种语言的发展过程及相互影响有一定认识。
关键词:文化接触语言接触英语借词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说:“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
”(1)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的沟通,任何独立的个人都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国家或者民族也一样。
由于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多种原因,国家或者民族需要和相邻的国家或者民族接触,互通有无。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为了更好、更顺畅地沟通,也为了弥补本族语言中的缺失部分及吸收外族文化中的精华,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的人在沟通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
因此,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词语的借贷也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它伴随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同样的,汉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并加以改造了很多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其中很多外来词已经成为汉语词汇中很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频繁的文化接触促使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应用。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的国际语言更是为汉语带来了很多词汇,为汉语增加了新鲜血液。
1.文化接触理论Thomason 和Kaufman(1988)认为语言接触是由文化接触引起的。
语言接触又会产生由接触触发的语言变化(contact-induced language change),而这种语言变化通常被称为语言借贷(linguistic borrowing),在借贷过程中,进入接受语中的第一要素便是词汇(2)。
Bloomfield(1933)提出的文化辐射理论(cultural diffusion)也认为文化是造成语言借贷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他认为语言借贷主要包括文化借贷(cultural borrowing)和直接借贷(intimate borrowing),而intimate borrowing 主要是由于战争侵入导致的两种语言在同一个地域中同时使用(3)。
根据这个理论,汉英之间的接触主要应该归为由于文化接触而产生的借贷。
因为汉语借入英语词汇并非战争引起,英汉交流也并不具备双语环境,因为中国人接受英语大部分是通过对于书面英语的学习而达到的,很少直接面对面地用口语与英语为母语者交流。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导致了英汉之间的接触,随后产生了语言借贷,也就产生了语言借贷中最基本的词汇借贷,即借词。
而且文化和语言接触的强度会影响词汇借贷的强度,文化和语言接触的程度越强,由此产生的借词数量也会越多。
下面我们从汉语吸收英语词汇的过程论证这个理论。
2.汉语借入英语词汇的过程汉语吸收英语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高峰时期,首先是明朝及清朝前期。
这个时期,宗教和商业活动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
利玛窦及一大批商人就是这个时候纷纷来到中国传教或者经商。
在此期间,据说有70多位传教士来到中国(4)。
随后大量宗教及科技方面的书籍被翻译成汉语。
由于英汉词汇并非一一对应,为了填补汉语对应词汇的空缺,很多英语词汇被引入汉语中。
但是当时的政府在开放程度上有一定限制,因此,这个时期的英语借词并不是很多。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打开了国门,很多中国的城市被设为商埠,大量西方人来中国做生意,这客观上为英语进入汉语创造了条件。
外国人的船坚炮利使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觉醒,认为只有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才能救国救民,因此以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仁人志士也开始学习英语。
这种主动的接受为英语词汇进入汉语提供了条件。
此时的文化接触比上一阶段要更加深入,所以相比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的英语借词的数量也要多出很多。
汉语借用英语词汇最高峰的时期当属20世纪中期以后。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同时科技、信息技术、媒介沟通等领域也有长足发展,中国与美国等英语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和便捷。
此时中国人的心态也越来越开放和包容,人们开始喜欢学习英语,想要了解西方文化及整个世界,现代科技及网络的发展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便利,比如很多的英文电影、节目等很容易被大众获取。
西方世界对中国也越来越有兴趣,很多英语国家的人来中国旅游、工作、学习。
英语成了一种国际语言,所有交流都以其为中介。
这种越来越强的文化和语言接触产生了大量英语借词。
汉语借入英语的过程证实了文化接触及社会因素对于语言接触的强大影响力。
没有接触就很难产生借词,只要有接触就一定会发生词汇的借贷,而且这种借贷的强度会随着接触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3.汉语中英语借词的分类3.1 音译词音译词是指汉语在发音上尽量模仿英文单词。
它包含两小类:纯音译词及音意兼有词。
纯音译词是指不考虑英语词汇的意思,只是在语音方面的一种接近或者模仿。
这其中也包括全部语音的对应和部分语音的对应。
例如尼古丁(nicotine),白兰地(brandy),咖啡(coffee)等基本上是和英语词汇中的语音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米(meter),打(dozen),磅(pound),巧克力(chocolate),色拉(salad)则只是音素的部分对应。
音意兼译词是指虽然是通过译音而得到的借词,但所选用的字往往和那种物件的意义有些关系(5)58。
比如敌敌畏(DDVP/ dimethyl dichloroviny phosphate)一下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畏惧,不仅在发音上和DDVP相似,而且在意义上也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了这种农药的本质。
类似的借词还包括:逻辑(logic),浪漫(romance),托福(TOEFL),黑客(hacker),奔驰(Benz),等等。
3.2 意译词意译词是指将英语词汇所包含的意思用汉语原有的词汇和构词法重新表达出来。
由于这种构词法仅仅是将英语词汇的概念引入汉语中,在读音方面并无相似之处,因此通常从表面来看并没有外族词语的痕迹,例如火车(train),飞机(plane),电话(telephone),电子邮件(E-mail),话筒(microphone),动画片(cartoon),连衣裙(one-piece),打字机(typewriter),等等。
3.3 混合借词混合借词是指部分音译,部分意译的词。
这类借词又可细分为四个小类,如下:3.3.1 部分音译加上部分汉语语素合成的词语。
比如音译自巴士(bus)中的“巴”和汉语语素“大”“中”“小”相结合组成词语大巴,中巴,小巴。
再如冰啤,扎啤,生啤中的“啤”是音译自“beer”,而“冰”“扎”“生”则是汉语固有的词。
3.3.2 将英语词部分音译后加上汉语义标以表示外来词所属的类别。
如芭蕾舞(ballet),古龙香水(cologne),艾滋病(AIDS),卡宾枪(carbine),白皮书(white paper),等等,其中汉语本身的语素“舞”、“水”、“病”、“枪”和“书”就是汉语义标。
3.3.3)将英语词汇部分音译,部分意译构成的新词。
复合词经常以这种方式被引入。
如新西兰(New Zealand),迷你车(mini car),呼啦圈(Hula hoop),霓虹灯(neon light),信用卡(credit card),英特网(Internet),华尔街(Wall Street),等等。
3.3.4 创造谐音字,一方面模仿英语词的发音,另一方面,添加含有意义的偏旁部首创造成新字表达英语词的意思。
罗常培称这种新创造的字为新谐声字(new-phonetic compound)。
在外国语词借到中国后,中国的文人想把它们汉化,于是就着原来的译音再应用传统的“飞禽安鸟,水族著鱼”的办法硬把他们写成谐声字,在不明来源的人看来,简直不能发现它们的外国色彩(5)59。
化学元素或者医学方面的术语通常用这种方式被借入,如氦(helium),钙(calcium),卟啉(porphyrin),氨(ammonia),等等。
3.4 仿译词仿译词(a calque/ loan translation)是指用汉语语素逐字翻译英语的词素。
例如瓶颈(bottleneck),寻租(rent-seeking),黑匣子(black box),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蓝图(blueprint),黑洞(black hole),热线(hotline),白板(white board),黑板(black board),等等。
这种类型的借词的意思不容易从表面得知,容易被误解,因此在收入词典中的时候,最好备注有详细的解释。
3.5 字母借词字母借词是指汉语直接借用英语词汇的发音及书写方式。
这种借用方式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他们认为直接借用英语词的发音和书写比较简单,也比较时尚和新潮。
字母借词又包括如下两种:3.5.1 英文词汇首字母缩写或者全称借用:CD,MTV,NBA,PC,CEO,WTO,FREE,IN,OUT,OK,CALL,BYE-BYE,COOL.3.5.2 英文字母和汉字的组合:如AA制,B超,BP机,X射线,T恤衫,IC卡,小case,SARS病毒。
4.结语文章阐述了汉语吸收英语词汇的原因和过程,从而证明了文化接触是促进借词产生的源动力。
文化接触的强度会影响语言接触的强度,从而影响借词产生的强度。
另外文中大量的借词例子展示了英语词汇进入汉语系统的方式,让读者一目了然,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每种类别的划分依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可否认英汉之间的交流会日益频繁,借词的产生也会越来越多。
英语外来词不仅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填补了汉英之间的词汇空缺,而且中国人可以通过大量英语借词了解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理念等,从而促进和润滑中国和英语国家的经贸、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
因此英语借词也可看做是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为两国文化深入交流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 Sapir,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1921:93.[2] Thomason,S G. & T. Kaufman. Language Contact,Creolization,and Genetic Linguistic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11-45.[3] Bloomfield,L. Language[M]. New York: Holt,1933:444-475.[4] 史有为. 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8.[5]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