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
食用菌菌渣利用方向的探讨

G a o x i a o n o n g y e对可食用菌菌渣的使用技术的研究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价值,优化企业生产系统,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食用菌渣的科学和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可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
一、食用菌菌渣的研究!、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
可食用菌渣主要是可食用菌种植后留下的产物,也是产后作物培养基废料,它的组成成分和培养料非常相似,但由于温度和当地气候的不同,废料成分也有一定差异。
在目前的差异中,中国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区是江苏、河南、浙江和东北,东北省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河南和河北以玉米芯为基础配料。
在江苏地区,牛粪和稻谷是主要配料。
栽培的可食用菌的成分含有大量的菌丝,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其他物质,很难分解。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栽培后#将会有大量的菌丝体#棒#然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分解酶和活性物质#菌渣里面非常有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有很多的利用价值。
二、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食用菌渣被用作繁殖食用菌的原料。
由于不同的基质使用食用菌的程度#如$一些基质栽培食用菌后仍然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最明显的例子是金针菇#金针菇菌丝的金针菇潮后水滴一滴能源条件#因此在金针菇收获后很多营养没有被利用#北京有关人员研究$希望金针菇的水分含量为百分之四十六#粗纤维百分之二十九#金针菇可以进一步使用的一个成分#百分之三十的成分也可以利用#可以使用以棉籽壳栽培#并促进平菇菌的增长#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也降低很多成本。
这样的使用可食用菌渣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但也是一个好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这是每一个人要推广的技术#但问题是#必须进行二次使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基质营养物质#使用后为了不污染造成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对利用过后的菌渣进行灭菌,因此,为了更好的利用他们的营养价值,这还得工作人员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的问题。
"、食用菌菌渣作为饲料。
食用菌菌渣做为肥料研究现状分析

食用菌菌渣做为肥料研究现状分析摘要:我国已经成为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1-2],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 万t,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研究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化学肥料使用范围广、施用量大而产生的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作物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结合国家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产业政策,通过食用菌废弃菌渣利用发酵工艺进行有机化处理,添加高效功能菌,构建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料的科学合理配施的综合技术,形成环保节能型食用菌菌渣生物有机无机掺混肥料,以利用其养分长效和速效相结合、菌剂活化土壤等作用,可以充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经济收入,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技术保障,为当前农业由无机向有机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终达到实现资源节约化利用和肥料高效利用的目的,为加速实现我国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提供动力。
关键词:菌渣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单位面积肥料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由此引发的土壤板结,水资源污染、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状严重破坏。
总之,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肥料产业面临着巨大的转折,肥料类型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新型肥料即微生物有机无机肥料必将在此特殊的转折期发挥巨大作用,最终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利用、经济高效增长等多重功效。
通过近几年来对常年作物种植区的作物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的调查发现,土壤中肥力特性逐渐降低,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中死磷、死钾残留量增加,尤其是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急剧骤减;当前的农业生产只限于对植物、动物资源的利用,构建成“二维结构”的农业,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型的产业结构,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与我国实行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只有将农业结构调整为“三维结构”即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微生物种群维护,才可使农业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才能构建成资源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农业。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全国食用菌菌渣产量巨大。
对于大量的食用菌废料,如果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有碍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
因此,如何环保有效地利用食用菌菌渣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从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及价值着手,对其研究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的食用菌菌渣利用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1食用菌菌渣的研究1.1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食用菌菌渣是指栽培各种菌类以后剩余的废料。
主要基质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及各种农作物秸秆。
这些基质经过发酵,粗纤维素、木质素均不同程度降解,可转化成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饲料利用[1]。
1.2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食用菌采收后,大量的菌丝体和有益菌留在菌包中,经过酶的分解作用,可将作物秸秆、木屑、豆秸等中的蛋白质、纤维素分解。
几种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见附表[2,3]。
据测定[4],每0.5kg菇渣中含钙10.86g、磷3.6g、钾4.04g、钠8.7g、铜0.0049g、镁1.58g、铁0.69g、锌0.06g、锰0.0774g。
营养含量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废菌糠的处理除了丢弃与焚烧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杨成梅何晔(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农业局济宁277600)摘要:对食用菌栽培肥料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并对菌渣的再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利用;前景2.3生产试验吉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247.7kg/hm2,比对照紫花油豆增产13.4%。
适应性、稳定性、丰产性好。
3栽培技术要点长架豆1号适合吉林省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3.1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3.2密度株距30~35cm,行距60~70cm,每穴播种3粒,保苗2棵。
定植密度:露地每公顷45000株左右,大棚每公顷40000株左右。
3.3播种每亩播种量约为5kg。
食用菌废料用做肥料效果好

我们把 出完蘑 菇 的废弃菌 袋 除去外 塑料 袋 , 进 并
行粉碎、 消毒、 发酵、 腐熟后 , 拌人适量农家肥 , 在整地 起垄时施人底肥。于 5 1 把三种蔬菜的秧苗同 月 0日 时移栽到要 比较的肥两种肥料地里 ,之后浇遍缓苗 水, 以下是两种 肥料 对于 同样三 个蔬 菜 品种生 长过 程
发酵腐熟 , 产生热量, 可有效地提高低温 , 同时也增加
了土 壤 的透 气性 , 改善 土 壤板 结 , 效地 改 善 了作 物 有
生 长 的土质结 构 。
试验为食用菌加农家肥制作的肥料和常规农家肥加 化肥做成的肥料 , 3 在 个蔬菜品种上分别应用 , 比 对 两种肥料对于 3 个蔬菜上的表现 , 来比较出两种肥料
诛
土壤与肥料
食用菌废料用做肥料效果好
尹 万吉
( 吉林 省 松 原 市 宁 江 区大 洼 农 业 站 )
大洼 镇朝 阳村 是松原 市有名 的蘑 菇村 , 里也是 这
市里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 每年的食用菌收入 , 当地 给 的菌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也成为当地生态高效 农 业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 这里 每年生 产 的各 种蘑 菇菌袋 就 达 近百 万袋 ,出完 蘑 菇后 都 被 当做 废弃 物 白 白扔
中不 同表现 :
无毒害残留 , 属有机生态肥料 , 可极大地改变作物 口 感和品质 , 符合生态效益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通过这次试验, 使我们在农业生产 中又有了一个
新 的发 现 , 于合 理利用农 村废 弃物 , 对 降低 生产 成本 , 寻找 新 的替代 能 源 , 以及发 展 高效 、 保 、 能 、 色 环 节 绿
掉, 也成 了影响村 屯卫 生环境 的一 大弊端 。 我们 大洼镇 农 业 站 的农业 技 术 人员 认 识 到这 一 问题 , 进 行 了初 步 的科 学理 论 分析 , 出 了将 这 些 并 提
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的利用研究

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的利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赤子爱胜蚓是一种重要的蚯蚓资源,具有较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和优良的腐败分解能力。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菌渣。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合理利用平菇菌渣,并发现赤子爱胜蚓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研究表明,将平菇菌渣通过不同的发酵方式处理后,可以提高其营养成分和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改善赤子爱胜蚓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
目前对于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利用的研究仍较为有限,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对赤子爱胜蚓在不同发酵方式处理下对平菇菌渣的利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蚯蚓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赤子爱胜蚓的饲养和利用过程,探讨不同发酵方式对平菇菌渣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的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最优化的利用方式,提高平菇菌渣的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赤子爱胜蚓在不同发酵方式下对平菇菌渣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为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 探究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的利用规律和机制,加深对其生态功能的认识;3. 探讨赤子爱胜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为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4. 为提高赤子爱胜蚓的利用效率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更好地促进赤子爱胜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赤子爱胜蚓对不同发酵方式平菇菌渣的利用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赤子爱胜蚓的生态功能和特性,有助于探索土壤生态系统中蚯蚓类动物的作用机制。
这对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种利用酵素菌发酵废弃菌棒制备生态有机肥的方法

一种利用酵素菌发酵废弃菌棒制备生态有机肥的方法引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肥料不仅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而且长期使用还会造成土壤酸化和养分流失。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生态友好、有机肥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酵素菌发酵废弃菌棒制备生态有机肥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废弃菌棒资源,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实验方法1.收集废弃菌棒:在酒店、食品加工厂等产生废弃菌棒的地方进行搜集,对其进行分类存放。
废弃菌棒主要来自于蘑菇、雪耳等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2.分离酵素菌:将废弃菌棒进行初步处理,将菌棒表面的土壤和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废弃菌棒。
3.发酵过程:将废弃菌棒切割成小块,添加适量的水分,然后与酵素菌混合均匀,放入发酵桶中。
在发酵桶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利于酵素菌的生长和代谢。
每隔一段时间搅拌一次,并放置一段时间以便菌棒充分发酵。
4.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好的废弃菌棒取出,晾晒或烘干,待其水分含量适宜后,就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效果分析1.富含养分:废弃菌棒经过酵素菌的发酵,可以使菌棒中的养分得到分解和释放,形成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这些有机物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土壤肥力:将发酵好的废弃菌棒施入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并且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增强,提高土壤肥力。
3.增加农作物产量:废弃菌棒发酵得到的有机肥料,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供农作物吸收利用,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利用酵素菌发酵废弃菌棒制备生态有机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废弃菌棒资源,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菌株和发酵条件的选择,以及废弃菌棒与其他废弃物的混合利用,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食用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食用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利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因此,研究食用菌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食用菌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制作有机肥料食用菌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堆肥或发酵等方式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中。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地退化。
二、制作饲料食用菌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使用。
通过加工处理,将食用菌废弃物制成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减少饲料成本,节约饲料资源。
三、制作生物质燃料食用菌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生物质组分,可以通过压缩、热解等方式制成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不仅可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有效利用食用菌废弃物资源。
四、制作食品添加剂食用菌废弃物中含有多种多糖、多肽等活性成分,可以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
通过提取和纯化等方式,将食用菌废弃物中的活性成分制成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总之,研究食用菌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推广食用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蘑菇菌渣有机肥料制作流程详解

蘑菇菌渣有机肥料制作流程详解
废弃蘑菇菌渣的菌棒,大量丢弃不仅污染环境,也会造成大量浪费。
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用废弃的菌棒菌渣制作有机肥,以起到废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又改善环境的目的。
因为蘑菇菌渣含有丰富的生物所需营养元素,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对各类蔬菜种植,果树种植都有较好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蘑菇菌渣发酵制作有机肥的方法步骤:
1.用量比例:1公斤微生物菌液可以发酵200公斤的蘑菇渣,废弃的蘑菇菌渣要先粉碎下在进行发酵。
一般发酵时,禁止用500公斤或一立方以下的物料做实验。
菌液兑水稀释和物料发酵混合均匀堆放发酵即可。
因这几种物料的碳氮比都比较高,为达到较好的软化效果,可适当加一些尿素。
2.拌匀通气:发酵蘑菇菌渣物料时一定要搅拌均匀,注意翻动,通气为宜。
3.水分控制:发酵蘑菇菌渣物料的水分应控制在50%左右,水分判断:手抓一把物料,见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为宜。
水少发酵慢,水多通气差,可根据物料实际情况具体掌握。
4.温度控制:启动发酵温度在15℃以上为好,发酵一周左右即可。
冬天气温低可以发酵时间长点。
5.发酵完成:蘑菇菌渣物料达到软化效果即可停止发酵,发酵时间过长,会消耗物料里面过多的纤维素等。
蘑菇菌渣建有机肥厂要考虑什么因素?
蘑菇菌渣建有机肥厂要综合考虑当地资源、市场容量、覆盖半径,建设规模年产量一般为4~30万吨。
小新工厂年产1~4万吨为宜,中型工厂年产5~8万吨为宜,大型工厂年产为9~15万吨为宜。
方案制定许遵循以下原则:资源特点,土壤条件,当地主要物种,植物结构,场地条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孙建华,袁 玲,张 翼(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6)摘 要:无害化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优质有机肥的试验研究表明,接种高温纤维菌可使堆内温度迅速上升至45℃以上,并可持续18~20d 。
经过45d 堆制,接种菌剂的处理除水分含量外,总养分和有机质含量、pH 值和外观形状等技术指标均达到有机肥料的标准(NY 525-2002)。
从发酵温度,持续时间,有机肥的养分含量和外观形态等方面看,接种高温纤维菌加猪粪处理食用菌菌渣的腐熟效果最好,可用于食用菌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高温纤维菌;堆肥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57(2008)01-0052-04收稿日期:2007-04-06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5B08)。
作者简介:孙建华(197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与环境。
袁玲为通讯作者。
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是被食用菌菌丝利用后的植物残体,极难降解。
在川、渝两地生产食用菌的广大农村,河流沿岸,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食用菌菌渣,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有机废弃物迫在眉睫。
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再利用。
至今,有关方面的研究甚少,快速腐熟食用菌菌渣的有关工艺及相应的条件控制几乎未见报道。
研究表明,影响堆肥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种类、原料性质和条件控制[1]。
为此,我们利用长期反复筛选获得的优良高温纤维菌,进行了食用菌菌渣的腐熟工艺及条件的研究,为快速无害化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优质有机肥料及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供试的食用菌菌渣含水量63%、有机质58%、pH 值719、全N 、P 、K 分别为1172%、0197%和2122%。
高温纤维菌是从马粪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分解纤维素的芽孢杆菌(Bacillus ),最高生长温度约65℃,最适生长和最适产酶温度50~55℃。
在50℃培养条件下,用50m L 赫奇逊液体培养基培养10d ,6000r ・min -1离心培养液10min ,上清液中的纤维酶活力分别为1017μg ・min -1・m L -1(C MC -Na酶)、613μg ・min -1・m L -1(微晶纤维素酶)、310μg ・min -1・m L -1(滤纸酶)。
将供试菌株在50℃条件下,用赫奇逊液体培养基培养10d ,每100kg 原料拌入1000m L 菌液作为接种处理。
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
①处理A (对照):菌渣+猪粪;②处理B :菌渣+猪粪+高温纤维菌;③处理C :菌渣+硫酸铵+高温纤维菌;原料C/N 比值3个处理均为20±1。
3个处理均在堆制时加入011%石灰以中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在堆沤期前20~25d ,若水分散失过多,在堆肥上喷洒水分,使堆肥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
每个处理的堆肥原料重约20kg ,置于1m ×015m ×015m 的聚乙烯保温箱内,保温箱的顶盖上留3个5~6cm 的圆孔,以便适量散失水分和热量。
堆制时间为2006年6月19日到8月19日;堆制期为60d ,适时翻堆。
在堆肥前期(0~7d ),每天早、晚8时各测量温度一次,以后每天早8点测量;在0、5、10、15、25、35、60d 时取样测定水分、有机质、全N 、P 、K 含量和pH 值,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2,3]。
2 结果与分析211 温度变化从图1可见,在适宜的C/N 比值、水分和pH值等条件下,各处理的温度变化曲线均有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平稳期。
在堆制后48h 时,接种菌剂的处理B 和处理C 进入高温阶段,堆内温度分别上升到48℃和45℃;对照处理A 此时仅—25—35℃,升温缓慢,在8d 后堆内温度才上升到40℃,明显滞后于接种菌剂的处理。
在堆制0~20d (包括升温和高温阶段),不接菌剂处理的平均温度比接种菌剂的处理B 和处理C 分别低515℃和314℃,整个堆制期间总积温也显著低于接种菌剂的处理。
每次翻堆后温度均要下降5~10℃,但1~2d 内回升,堆肥的高温期持续15~18d ,最高温度处理B 可达54℃,比当时的气温高出25℃。
接种高温纤维菌后,堆内温度迅速升高,说明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分解迅速,有益于除臭和杀死病原微生物[4]。
此外,在堆制的升温和高温阶段(0~20d ),接种菌剂处理的温度显著高于未接菌的处理,在整个堆制期间接种菌剂处理的总积温也显著高于未接种菌剂处理,说明在处理难分解的食用菌菌渣时,接种高温纤维菌剂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益于除臭和杀死病原微生物[5],而且还有益于有机质迅速分解和减量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堆制期间,接种菌剂加猪粪调节C/N 处理的总积温显著高于接种菌剂加硫酸铵的处理。
在我国,集约化猪场有大量的猪粪需要处理,结合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图1 堆肥堆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注:①处理B 、C 翻堆;②处理A 翻堆;③处理A 、B 、C 翻堆212 水分变化堆肥原料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好氧反应速度和堆肥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好氧堆肥工艺的成败,水分过多,阻碍气体输送,严重影响微生物的有氧代谢,并产生恶臭;水分过少,也会限制微生物代谢,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因此,堆制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十分重要[6]。
表1可见,在堆制前期(0~25d ),因人为在原料表面适量撒水的缘故,3个处理的水分变化幅度均在60%~65%之间,主要是在堆制过程中为了实现物料分解的最佳条件;在堆制后期(25d 以后),停止撒水,堆制结束时原料的水分降到35%左右,接种菌剂处理的水分含量低于对照,可能是接种菌剂处理的发酵温度高,维持时间长,水分散失量大。
在堆制的高温期间,水分散失量大,适量补充水分是必要的。
但在降温阶段应适时停止补充水分,以便降低水分含量,减少后续处理的能量消耗;同时也有益于腐殖化作用,提高堆肥质量。
表1 食用菌渣堆制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堆沤天数(d )051015253560处理A 64149641406210761159601615413637165处理B 64157631656019660107591235312335146处理C65186641506314061158601085419534126213 pH 值的变化大部分微生物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活动,在堆肥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使pH 值保持在715~810之间,可获得最大的堆制速率和最好的堆肥效果[7]。
在堆制时,各处理均加入等量的石灰来调节物料的pH ,其中处理A 的pH 值为8102,处理B 为7195,处理C 由于加入硫酸铵调节C/N ,所以初始pH 值717。
在堆肥发酵过程中,3种处理的pH 值变化趋势一致,即先升后降,可能是含氮有机物质降解产生的氨使pH 值在开始时有所上升,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有机酸,使pH 下降,最后保持在pH 值715~718。
由于接种菌剂的处理B 和处理C 升温和物料分解快,pH 值出现的高峰也明显早于不接种菌剂的处理A 。
在前期若能尽量控制pH 的上升,就会减少臭气的产生和氮素损失[8],提高肥效。
图2 堆制过程中pH 值的变化214 C/N 比值变化有学者认为碳氮比降低,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使堆肥向着稳定化、腐熟化、无害化方向转变,是堆肥腐熟度的重要指标[9]。
在微生物所需营养物中,以碳、氮最多,碳主要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源,氮则用于合成细胞原生质[10]。
正常的好氧堆肥原料中要求有一定的碳氮比。
在堆肥过程中,多余的碳素将转变成C O 2。
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腐熟的堆肥在理论上应趋向于微生物体的C/N ,即14~16,若碳氮比过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因能量不足而受到抑制,导致分解缓慢且不彻底。
但是,碳氮比过高,堆肥施入土壤后将会发生夺取土壤中氮素的现象,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11]。
图3 堆肥过程中C/N 变化 图3可见,在整个堆制期间,各处理的C/N 变化基本一致,随着堆肥发酵的进行,C/N 逐渐下降,经60d 腐解大约由初始的20降到14。
215 氮、磷、钾含量及外观变化从表2可以看出,在各试验处理中,原料氮、磷、钾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原料含氮量由初期的1148%逐渐增加到堆制后期的1186%,全磷(P 2O 5)和钾(K 2O )含量也随着堆制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其原因是微生物的作用,有机碳的分解,使堆肥原料的体积和重量减少[12]。
此外,由于处理A 和B 中添加了猪粪,而猪粪的含磷量较高,所以含磷量都高于未加猪粪的处理。
堆制45d 后,从外观形态来看,加高温纤维菌的处理呈现褐色,无臭味,完全腐熟,其中接种菌剂加猪粪的处理B 又优于接种菌剂加硫酸铵的处理C ;对照为灰褐色,可观察到白灰色的菌渣,有少量异味,尚未腐熟。
根据化学指标和外观形态,接种菌剂加猪粪的处理经45d 左右的腐熟效果最好。
本试验得到的腐熟堆肥处理B 和处理C 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4516%,氮、磷、钾总量为5105%,pH 值为717,达到了有机肥国家标准(NY 525-2002)。
在我国,集约化猪场有大量的猪粪需要处理,结合处理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将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缺少禽畜粪便的地方,用少量的化学氮肥(如硫酸铵等)调节C/N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2 食用菌菌渣堆肥氮、磷(P 2O 5)、钾(K 2O )含量的动态变化 (%)堆制天数(d )010203560NP K N P K N P K N P K N P K 处理A115611852111113811822101116021042121116221342121116721112126处理B 113911932104113211982108116921142115115521382115116521292110处理C1136018721091121110921031148110121211155111121261170110821163 讨论经过45d 的堆制,接种高温纤维菌可使堆内的温度迅速上升,并可持续20d 左右;不接菌剂的处理不仅升温滞后,温度较低,而且持续时间短,整个堆制期间的总积温也低于接种菌剂的处理。
总之,从发酵温度,持续时间,堆肥周期,有机肥的养分含量和外观形态等方面看,接种高温纤维菌加猪粪调节C/N 处理食用菌菌渣45d 的腐熟效果最好,可用于食用菌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1] 黄国锋.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高温堆肥化处理技术[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1):159-161.[2]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3]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33-438.[4]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243-252.[5] 谷洁,李生秀,秦清,等.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肥堆腐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8):1699-1705.—45—[6] 李国学,李玉春,李彦富.固体废弃物堆肥化及堆肥添加剂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252-256.[7] 李国学,张福锁.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3-60.[8] Smars S,G ustafss on,L,Bech-Friis B,Jonss on H.Im provementof the com posting time for household waste during an initial low pH phase by mes ophilic tem perature control[J].Biores ource T echnolo2 gy,2002,84:237-241.[9] 李庆康,吴雷,等.我国集约化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J].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51-254. [10] 李吉进,郝晋珉.高温堆肥碳氮循环及腐殖质变化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2004,l3(3):332-334.[11] 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2] 赵素芬,刘建新.畜禽废弃物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磷素的变化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2):384-386.R esearch on compost m anu facture by use of edible fungus dregsS UN Jian2hua,Y UAN Ling,ZH ANG Y i(C ollege of Res ource and Environment,S 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6) Abstract:A technique for compost manu facture from edible fungus dregs was studied by inoculation of cellulous decomposed bacillus with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compost with bacillus inoculation quickly went up to45℃which lasted anic matter,nutrients,pH,outward appearance except water content of organic fertilizers manu factured by the fermentation for45days met the criterions of NY525-2002.T aking into accoun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lasting time of high temperature,nutrient contents and outward appearance etc.,inocu2 lation of bacillus plus pig swine to adjust C/N ratio of raw materials was the best way to treat the edible fungus dregs for compost manu facture.K ey w ords:edible fungus dreg;cellulous bacillus with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compost[上接第27页]Ammonia volatilization ch aracteristic of several second ary processing ureaX U Wan2li1,2,LI U2Hua1,ZH ANG Y un2shu1,ZH OU2Bo1,M AO X iao2yun2,LI AO Z ong2wen2(11Institute of S oil and Fertiliz2 er,X 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X injiang Urumqi830000;21C ollege of 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 uangzhou510642)Abstract:S 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mm onia v olatilization in s oil surface applied urea,compound fertilizer,coated urea and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 by the enclosure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m onia v ola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econdary processing urea were different:(1)912%,1014%,716%,913%of total applied N were v olatilized when urea,compound fertilizer,coated urea and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 were applied.(2)The am ount of amm onia v olatilization of compound fertil2 izer was1219%higher than that of urea.(3)C oated urea amm onia v olatilization was1719%lower than urea.(4)The am ount amm onia v olatiliza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 were close to than that of urea.Though coated compound fertilizer amm onia v olatiliza2 tion was1516%lower than that of urea in the25day after surface applied,2017%higher than of urea in the last25day.(5) The amm onia v ola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econdary processing urea was need further studies with its production process.K ey w ords:urea;secondary processing;amm onia v olatilization;enclosure method;co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