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渣再利用
食用菌培养料残渣的四种综合利用方法

食用菌培养料残渣的四种综合利用方法一、可作培养料二次利用以平菇废料栽培草菇为例,平菇以利用纤维材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为主,很少消耗纤维素。
因此,在平菇菌床废料中,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地较高,正好满足草菇的营养要求。
其方法如下: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在采完菇后将其菌块打碎,晒干保藏。
堆制草菇料时,在100公斤废料中加新棉籽壳20公斤,干牛粪20-30公斤、尿素0.5公斤、石膏粉1.5-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按常规法堆制,堆制时间可缩短2-3天,翻堆减少1次,出菇提前2-3天,与粪草堆肥的产量大致相同。
二、可作沼气池的原料用棉籽壳、稻草、锯末作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其残渣经菌丝分解,更易被沼气发酵微生物利用,可加速沼气发酵微生物对它的分解,提早产气,产气率更高。
三、可作菌糠饲料食用菌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利用秸杆作培养料栽培的食用菌废料中,粗纤维降解50%,木质素降解30%,因废料中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所以粗蛋白的含量由原来的2%增加到6%-7%,脂肪的含量也增加1倍左右。
经过菌丝的分解作用,秸杆材料表面的角质层和硅细胞组织以及纤维的结晶结构均遭受破坏,呈疏松多孔状,降低了机械强度,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提高了营养价值。
用来饲养猪、牛等牲畜,比米糠更好,可以达到玉米的饲用效果。
菌糠饲料可以直接喂猪、牛,也可以放在青饲料打浆机中打成浆,再掺入其它饲料;也可不加工直接与其它饲料混合。
四、可作有机肥料培养料残渣所含养分有菌丝不能直接利用的成分,菌丝的代谢产物和菌丝体分解后的菌蛋白等。
据分析,每吨残渣约含氮10公斤,磷1公斤,钾10公斤,且碳氮比值小,养分处于速效状态,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每亩施入培养料残渣3000-4000公斤,可使玉米增产10%以上,小麦、大豆增产30%左右。
在农田施用培养料残渣,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持水力和通透性。
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类等物质还能刺激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有些代谢产物则对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很理想的“菌肥”。
2024年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2024年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____年食用菌菌渣的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一、引言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食品资源之一,其生产产生的菌渣是一种有机废弃物。
菌渣的回收再利用对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提供____年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操作方案。
二、菌渣的产生与特点食用菌菌渣是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菌丝体、菌核和菌余。
其性质具有以下特点:1. 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是一种优质有机资源;2.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3. 湿度大,容易腐烂发臭,必须适时进行处理;4. 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菌渣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菌渣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回收再利用:1. 培育食用菌:将菌渣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可以继续产生可供食用的食用菌,具有循环利用的作用;2. 生物肥料生产:通过菌渣的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3. 生物质燃料和能源:将菌渣进行干燥和压缩,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和能源,用于发电和供热等方面;4. 动物饲料生产:通过对菌渣进行处理,制成动物饲料,提供营养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5. 生产有机农产品:利用菌渣作为有机农业的有机基质,生产有机蔬菜和水果,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6. 生产生物包装材料:将菌渣进行高温压制,制作出生物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减少塑料包装对环境的污染;7. 生物药物和化妆品生产:菌渣中含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可用于生产生物药物和化妆品。
四、菌渣回收再利用的操作过程1. 储存和分装:菌渣在产生后应及时进行储存和分装,防止腐烂和发臭。
2. 分类和筛选:对菌渣进行分类和筛选,去除杂质和污染物,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3. 干燥和压缩:对菌渣进行干燥处理,降低湿度,便于后续处理和储存,并利于菌渣压缩成生物质燃料的制备。
4. 发酵和堆肥:将菌渣与其他有机废物进行混合堆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发酵,制备有机肥料。
食用菌废料再次利用有妙法

食用菌废料再次利用有妙法作者:赵东方来源:《农家科技》 2017年第10期食用菌废料又叫菌糠、菌渣、废菌筒,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对这些食用菌废料,不少菇农朋友不能做到科学的处理利用,随意丢弃或堆放,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霉菌和害虫滋生,污染环境。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食用菌废料再次利用的方法:一、再次种菇食用菌废料可以重新栽培食用菌。
栽培过草菇、平菇、香菇、木耳等品种的废料,只要菌丝生长较好,培养料未被杂菌污染,则可将其晒干整碎后添加30%到新原料中栽培鸡腿菇,其效益相当可观。
此法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进一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二、菌糠用于制种菌糠用于双孢菇菌种的生产,可提高菌种质量,节约成本。
研究表明:菌糠是代替一部分麦粒制作双孢菇菌种的好原料。
三、用作家畜家禽饲料种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等木腐类真菌的废料中含有较丰富的氨基酸,并且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丰富,加之菌渣特有的蘑菇香味,使之具有较好的适口性,是不错的家畜家禽饲料。
四、用作肥料对发霉的菌渣,不宜作二次栽培料和动物饲料,多用作农家肥料。
食用菌废料中富含有机物和多种矿质元素,氮磷钾养分含量高于稻草和鲜粪。
土壤中施用食用菌废料后,可形成具有良好通气蓄水能力的腐殖质,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作用明显。
此外,食用菌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某种激素物质和特殊的酶,而这些酶可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易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用菌废料深施在果园里,可改良土壤,提高水果品质和产量。
食用菌废料施在蔬菜上,可使蔬菜的抗旱力明显增强,植株生长旺盛,外观品质好。
在花卉种植中,把种菇后的废料与肥土混和后堆积自然发酵,用作花卉苗圃、花盆的养花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性及持水保水能力,使长出的花草枝繁叶茂,花量大,花色艳丽,并且成本低。
五、用作燃料由于香菇栽培大多用木屑作培养料,因此食用菌废料做燃料以晒干的香菇菌筒的效果最好。
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现状及建议

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现状及建议摘要:菌渣是食用菌栽培后所产生的有机副产物。
而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不同的栽培配方,同一种类的食用菌又因品种与栽培方式不同,栽培配方也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来源与批次的菌渣理化性质各不相同,无法对所有种类食用菌菌渣的理化性质进行统一、精准归纳。
但同一种类食用菌菌渣的理化性质大致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本文对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建议引言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与产值正处于逐年增长的良好势态。
截至2018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到2938.78万t,总产值3789.03亿元。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菌渣等农业废弃物不断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仅2018年因食用菌生产形成的菌渣废弃物超过1亿t,而菌渣作为二次种菇原料、饲料、肥料、燃料和栽培基质的循环利用率低,大量的菌渣丢弃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再利用现状1.1作为饲料有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而菌丝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能够满足畜禽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在经过粉碎、烘干等菌渣精细化再处理步骤后,可以作为畜禽精饲料的代替产品。
如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秸秆以及棉籽壳,出菇后菌渣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玉米。
部分食用菌的菌渣含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作为畜禽饲料的添加剂,具有消炎、提高免疫力以及抗氧化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畜禽发病率,提高饲养效益,也能够降低粮食作物的消耗。
1.2作为肥料食用菌菌渣经过科学处理后也可以被再次利用作为有机肥料,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及保持土壤结构,有效改良土壤。
主要技术包括菌渣的预处理、高效分解以及堆肥发酵处理等。
在这些处理过程中菌渣所含有的物质被逐步分解,并且产生一系列微生物菌,可杀除土壤病菌,改善土壤的酸碱性,调节土壤结构,土地传统肥料的施用量可减少80%以上。
产业耦合视域下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产业耦合视域下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质。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逐渐兴起和发展,食用菌菌渣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针对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纷纷展开研究并提出不同的利用模式,但往往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有必要在产业耦合视域下深入研究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模式,探索可行的途径和策略。
食用菌菌渣不仅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性。
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局限于堆肥或畜禽饲料的利用,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在产业耦合视域下,将食用菌菌渣与其他产业进行耦合,通过协同作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和路径,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食用菌菌渣的特点、循环利用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进步。
1.2 研究目的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大量的食用菌菌渣一般被视为废弃物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模式,从资源化利用的角度对食用菌菌渣进行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分析食用菌菌渣的特点,探讨产业耦合视域下的循环利用模式,探讨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路径,提出循环利用模式的实施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循环利用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提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3 研究意义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目前大部分被简单堆肥处理或直接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研究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食用菌菌渣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8期资源·环境·植保食用菌菌渣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张丽萍(睢宁县农业农村局,江苏徐州221200)摘要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随之产生的大量菌渣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
为解决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提出目前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二次栽培、转化为有机肥、制作无土栽培基质、生物修复、饲料加工等。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缺乏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利用水平较低、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机制不健全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实践证明,通过循环农业模式,将食用菌菌渣实现资源化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要实现资源化高效利用,还应重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的价值,推进高效循环农业发展。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循环农业;资源化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8-0077-04食用菌产业被誉为白色农业,利用食(药)用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的蛋白质,用于医药领域也可以解决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高效、生态、创收的特色农业,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食用菌栽培中会产生大量菌渣,如不加以利用,不仅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将食用菌产业与相关的种养业结合起来,发展高效循环农业,可以有效解决食用菌产业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拓宽农业产业链条,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1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基本情况制作食用菌培育基质的主要材料是农林业生产中的秸秆、玉米芯、棉籽壳、稻壳、麦麸、米糠、木屑等,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大量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等,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进行酶解,变成小分子物质后供食用菌吸收利用。
培育基质经过酶解后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没有被食用菌完全吸收的培育基质被称为菌渣或菌糠,其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粗蛋白、多糖及其他营养物质[1]。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食用菌是一种被广泛食用的食材,除了可供人们食用外,所产生的菌渣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菌渣是指在食用菌培养中,菌丝长成菌培养床便可称其为菌渣。
在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中,菌渣的回收和再利用处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环保问题。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回收和再利用。
首先,菌渣的回收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回收菌渣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常见的菌渣回收方式有以下几种:1.有机肥料制备:菌渣可以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生成高效有机肥料。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解菌渣中的有机物,使其变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发酵床制备:回收的菌渣可以与适量的有机物一起放入发酵床中,进行堆肥发酵。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可将菌渣转变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
发酵床制备的菌渣可以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等领域。
其次,菌渣的再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菌渣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被用于多个领域:1.饲料添加剂: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而且,菌渣中的纤维素和多糖也对畜禽的消化系统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2.食用菌菌种培养床:菌渣中含有尚未利用的菌种,可以将其用于食用菌的再培养。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还能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3.生物质燃料:菌渣中富含有机物,可以通过干燥和压缩等工艺制作成为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不仅具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效果,还能减少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除了上述提到的回收和再利用方式,我们还可以结合特定的环境和需求,探索更多的处置方式。
如菌渣可以用于生物塑料的制备、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等。
当然,菌渣的回收再利用并不是一项容易实施的任务,目前仍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是大规模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难题。
由于菌渣的性质复杂,回收处理工艺的研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思绪飘渺间,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色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菌床散发着淡淡的菌香。
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菌渣的处理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的处置方案。
一、问题陈述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菌渣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菌渣处理方式往往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如何将这些废弃的菌渣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回收再利用原则1.资源化利用:将菌渣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经济效益: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三、回收再利用方案1.菌渣收集在食用菌种植基地,设立专门的菌渣收集点,对废弃的菌渣进行统一收集。
同时,对菌渣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为后续处理工作做好准备。
2.菌渣预处理将收集到的菌渣进行预处理,包括破碎、脱水等环节。
预处理后的菌渣,水分含量降低,便于后续处理。
3.菌渣发酵将预处理后的菌渣送入发酵设备,进行高温好氧发酵。
发酵过程中,菌渣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产生大量的微生物菌群,使菌渣转化为有机肥料。
4.菌渣肥料制备5.菌渣饲料制备将部分发酵后的菌渣,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制备成饲料。
这种饲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用于养殖业的饲料添加剂。
6.菌渣生物质能利用将剩余的发酵菌渣,通过生物质能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
这种燃料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的特点,可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四、实施步骤1.建立回收网络: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周边,建立菌渣回收网络,确保废弃菌渣的及时收集。
2.技术研发:加大对菌渣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回收再利用的效率。
3.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菌渣回收再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参与。
4.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菌渣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5.监督管理:加强对菌渣回收再利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由于其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富含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食用菌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食用菌超级大国。
随着食用菌的发展,食用菌的菌渣即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也越来越多,我国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万吨,由于大多数栽培人员对菌渣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食用菌的菌渣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菌渣中尚含有大量的菌丝体,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霉菌和害虫极易在其中繁衍增殖,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霉菌和害虫的生长,势必会增加空气中霉菌孢子和害虫的数量,造成空气污染。
1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栽培原料、菌种、出菇次数等,下表为我们对河南省新乡市郊区采集的菌渣的测定结果。
从表中可看出栽培前后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灰分和磷的含量均有所上升。
利用木屑栽培香菇后,菌渣中粗纤维由原来的54.67%下降到21.77%,粗蛋白的含量由1.74%上升到6.8%;利用棉子壳栽培平菇和金针菇后,粗纤维的含量由原来的52.5%分别下降到30.52%和35.08%,粗蛋白由原来的7.35%上升到7.91%和10.21%,菌渣蛋白质的含量接近或高于玉米。
不同菌渣及部分原料的营养成分比较(%)
水分粗蛋白
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总糖磷
金针菇菌渣353.11
10.21
0.63
35.08
13.4012.020.1349
平菇菌渣347.397.912.0430.526.71521.970.088
香菇菌渣310.877.351.8552.505.52720.960.1280
香菇菌渣3351.586.801.621.7720.1811.860.188木屑9.61
1.741.1554.673.592
2.140.177玉米
9.0
4.0
2.0
1.4
0.25
注:3表示栽培料为棉子壳,33表示栽培料为木屑。
2 食用菌菌渣用作动物饲料
在生物界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人和动
物依靠植物提供营养。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人畜争粮问题日益严重。
而食用菌大多为腐生真菌,生活在植物残体或有机质上,分解利用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工农业生产的许多副产品如木屑、酒糟、稻壳、棉子壳、玉米芯、秸秆、牲畜的粪便等都可作为栽
培食用菌的原料;而这些原料不能被人类和其他动物直接利用,往往被大量毁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引起公害。
发展食用菌
生产可以将廉价的原料转变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蛋白,开拓了一条增产粮食的间接途径。
由于食用菌的分解作用导致菌渣中粗纤维的含量大大降低,而粗蛋白的量有所提高,接近于米糠、麦麸和玉米(玉米粗蛋白的含量为9.0%,麦麸为11.3%),菌渣中尚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菌丝体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含有一般饲料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因此只要菌渣不发生霉烂变质,可直接饲喂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由于菌渣中粗纤维的含量仍较高(20%~30%左右),不宜直接饲喂猪、鸡、鱼,只能代替部分精饲料。
此外食用菌菌渣所特有的蘑菇香味可增加动物的适口性,是菌渣作为饲料的另一个有利因素。
新鲜菌渣尚含有约50%的水,若不及时加以利用,极易发生霉腐变质,因此在菌渣量多的情况下,最好将菌渣粉碎、晒(烘)干后,再饲喂动物,此外用作饲料的菌渣必须是无污染、无腐烂。
我国的食用菌菌渣资源十分丰富,将其用作饲料后,将会降低饲料的成本,节约精饲料,从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3 将菌渣再次用于食用菌制种和栽培食用菌
菌渣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仍可分化出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柄细、菌盖薄,产量很低,商品价值也很低。
因菌渣尚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将菌渣作为原料用于制备食用菌菌种或再次栽培另一种食用菌,或按适当比例添加到栽培料中再次栽培同一种食用菌,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和应用较多。
在栽培前最好将菌渣于日光下暴晒,使料中的菌丝体和其它杂菌死亡,有利于再次栽培时顺利发菌。
4 食用菌菌渣是一种优质的肥料
霉腐变质的菌渣不适宜作为饲料和栽培料,但可用作肥料。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C N一般为25 1,食用菌栽培料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较高,如直接施于农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分解利用这些物质时,就会遇到氮源不足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农作物和土壤中微生物争夺氮素的现象。
但菌渣作为农肥,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已被大量降解,又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具有较小C N(低于20 1),菌渣的灰分和磷的含量也较高,高于鲜粪和农家肥,用作肥料时可为农作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氮素营养和矿质元素,增加土壤肥力。
且菌渣在土壤中进一步被分解后,能使土壤形成具有良好透气、蓄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