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开启循环利用新思路,菌渣综合利用实用方案!

开启循环利用新思路,菌渣综合利用实用方案!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产品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食用菌菌渣产生。
未经处理的菌渣被乱堆乱放,已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同时给规模化产区带来严重的生产隐患。
与此同时,食用菌基质经菌丝降解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大幅下降,有机质、菌体蛋白、多糖等活性物质含量丰富,是加工再生产,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循环农业的关键途径。
目前,菌渣的综合高效利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菌渣垫料养殖利用利用菌渣发酵床制作技术,在专用菌种选择、发酵床结构创新和废弃垫料处理方面进行技术配套。
(1)筛选出1株菌渣发酵床专用功能芽孢杆菌菌株。
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的活力,耐热性强,可以较好的利用猪粪生长,培养2~4天,基本上闻不出臭味,取而代之有一种略带芳香的酸味,用于菌渣发酵床制作,消纳粪污能力强,抗逆性强,与菌渣中的其他微生物无不良作用。
(2)利用菌渣发酵床饲养生猪和蛋雏鸡的制作管理技术。
针对目前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造成的木材资源紧缺、成本上涨等问题,以食用菌菌渣替代木屑,在建立菌渣发酵床制作工艺基础上,制定了食用菌菌渣垫料饲养生猪和蛋雏鸡发酵床制作管理技术规程。
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木屑,添加比例达到45%时,对生猪的生产性能和环境减排效果最好。
与传统发酵床相比,垫料成本降低12.42%,生猪产量提高3.56%,料肉比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醇、热应激蛋70%含量极显著下降,血清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总抗氧化能力上升;养殖初期15cm深处的垫料温度高2~3℃;垫料中氨气、硫化氢、3-甲基吲哚浓度分别降低32.24%、25.81%和40.00%。
“金针菇菌渣25%+锯末25%+稻壳50%”发酵床饲养蛋雏鸡,垫料表面、垫料深10cm和20cm处的发酵温度都高于传统发酵床,进一步改善了养殖场环境,提高了鸡肉品质,对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垫料成本降低5.38%。
食用菌培养料残渣的四种综合利用方法

食用菌培养料残渣的四种综合利用方法一、可作培养料二次利用以平菇废料栽培草菇为例,平菇以利用纤维材料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为主,很少消耗纤维素。
因此,在平菇菌床废料中,纤维素的含量相对地较高,正好满足草菇的营养要求。
其方法如下: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在采完菇后将其菌块打碎,晒干保藏。
堆制草菇料时,在100公斤废料中加新棉籽壳20公斤,干牛粪20-30公斤、尿素0.5公斤、石膏粉1.5-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按常规法堆制,堆制时间可缩短2-3天,翻堆减少1次,出菇提前2-3天,与粪草堆肥的产量大致相同。
二、可作沼气池的原料用棉籽壳、稻草、锯末作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其残渣经菌丝分解,更易被沼气发酵微生物利用,可加速沼气发酵微生物对它的分解,提早产气,产气率更高。
三、可作菌糠饲料食用菌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利用秸杆作培养料栽培的食用菌废料中,粗纤维降解50%,木质素降解30%,因废料中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所以粗蛋白的含量由原来的2%增加到6%-7%,脂肪的含量也增加1倍左右。
经过菌丝的分解作用,秸杆材料表面的角质层和硅细胞组织以及纤维的结晶结构均遭受破坏,呈疏松多孔状,降低了机械强度,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提高了营养价值。
用来饲养猪、牛等牲畜,比米糠更好,可以达到玉米的饲用效果。
菌糠饲料可以直接喂猪、牛,也可以放在青饲料打浆机中打成浆,再掺入其它饲料;也可不加工直接与其它饲料混合。
四、可作有机肥料培养料残渣所含养分有菌丝不能直接利用的成分,菌丝的代谢产物和菌丝体分解后的菌蛋白等。
据分析,每吨残渣约含氮10公斤,磷1公斤,钾10公斤,且碳氮比值小,养分处于速效状态,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每亩施入培养料残渣3000-4000公斤,可使玉米增产10%以上,小麦、大豆增产30%左右。
在农田施用培养料残渣,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持水力和通透性。
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类等物质还能刺激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生长,有些代谢产物则对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很理想的“菌肥”。
2024年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2024年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____年食用菌菌渣的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一、引言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食品资源之一,其生产产生的菌渣是一种有机废弃物。
菌渣的回收再利用对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提供____年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操作方案。
二、菌渣的产生与特点食用菌菌渣是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菌丝体、菌核和菌余。
其性质具有以下特点:1. 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是一种优质有机资源;2.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3. 湿度大,容易腐烂发臭,必须适时进行处理;4. 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菌渣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和方法菌渣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回收再利用:1. 培育食用菌:将菌渣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可以继续产生可供食用的食用菌,具有循环利用的作用;2. 生物肥料生产:通过菌渣的堆肥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3. 生物质燃料和能源:将菌渣进行干燥和压缩,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和能源,用于发电和供热等方面;4. 动物饲料生产:通过对菌渣进行处理,制成动物饲料,提供营养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5. 生产有机农产品:利用菌渣作为有机农业的有机基质,生产有机蔬菜和水果,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6. 生产生物包装材料:将菌渣进行高温压制,制作出生物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减少塑料包装对环境的污染;7. 生物药物和化妆品生产:菌渣中含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可用于生产生物药物和化妆品。
四、菌渣回收再利用的操作过程1. 储存和分装:菌渣在产生后应及时进行储存和分装,防止腐烂和发臭。
2. 分类和筛选:对菌渣进行分类和筛选,去除杂质和污染物,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3. 干燥和压缩:对菌渣进行干燥处理,降低湿度,便于后续处理和储存,并利于菌渣压缩成生物质燃料的制备。
4. 发酵和堆肥:将菌渣与其他有机废物进行混合堆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发酵,制备有机肥料。
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现状及建议

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现状及建议摘要:菌渣是食用菌栽培后所产生的有机副产物。
而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不同的栽培配方,同一种类的食用菌又因品种与栽培方式不同,栽培配方也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来源与批次的菌渣理化性质各不相同,无法对所有种类食用菌菌渣的理化性质进行统一、精准归纳。
但同一种类食用菌菌渣的理化性质大致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本文对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综合再利用;建议引言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与产值正处于逐年增长的良好势态。
截至2018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到2938.78万t,总产值3789.03亿元。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菌渣等农业废弃物不断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仅2018年因食用菌生产形成的菌渣废弃物超过1亿t,而菌渣作为二次种菇原料、饲料、肥料、燃料和栽培基质的循环利用率低,大量的菌渣丢弃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食用菌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再利用现状1.1作为饲料有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而菌丝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能够满足畜禽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在经过粉碎、烘干等菌渣精细化再处理步骤后,可以作为畜禽精饲料的代替产品。
如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秸秆以及棉籽壳,出菇后菌渣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玉米。
部分食用菌的菌渣含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作为畜禽饲料的添加剂,具有消炎、提高免疫力以及抗氧化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畜禽发病率,提高饲养效益,也能够降低粮食作物的消耗。
1.2作为肥料食用菌菌渣经过科学处理后也可以被再次利用作为有机肥料,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及保持土壤结构,有效改良土壤。
主要技术包括菌渣的预处理、高效分解以及堆肥发酵处理等。
在这些处理过程中菌渣所含有的物质被逐步分解,并且产生一系列微生物菌,可杀除土壤病菌,改善土壤的酸碱性,调节土壤结构,土地传统肥料的施用量可减少80%以上。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食用菌是一种被广泛食用的食材,除了可供人们食用外,所产生的菌渣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菌渣是指在食用菌培养中,菌丝长成菌培养床便可称其为菌渣。
在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中,菌渣的回收和再利用处置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环保问题。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回收和再利用。
首先,菌渣的回收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回收菌渣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常见的菌渣回收方式有以下几种:1.有机肥料制备:菌渣可以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生成高效有机肥料。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解菌渣中的有机物,使其变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发酵床制备:回收的菌渣可以与适量的有机物一起放入发酵床中,进行堆肥发酵。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可将菌渣转变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
发酵床制备的菌渣可以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等领域。
其次,菌渣的再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菌渣中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被用于多个领域:1.饲料添加剂:菌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而且,菌渣中的纤维素和多糖也对畜禽的消化系统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2.食用菌菌种培养床:菌渣中含有尚未利用的菌种,可以将其用于食用菌的再培养。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还能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3.生物质燃料:菌渣中富含有机物,可以通过干燥和压缩等工艺制作成为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不仅具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效果,还能减少对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除了上述提到的回收和再利用方式,我们还可以结合特定的环境和需求,探索更多的处置方式。
如菌渣可以用于生物塑料的制备、生物降解材料的生产等。
当然,菌渣的回收再利用并不是一项容易实施的任务,目前仍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是大规模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难题。
由于菌渣的性质复杂,回收处理工艺的研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思绪飘渺间,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色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菌床散发着淡淡的菌香。
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菌渣的处理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的处置方案。
一、问题陈述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菌渣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菌渣处理方式往往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如何将这些废弃的菌渣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回收再利用原则1.资源化利用:将菌渣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经济效益: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三、回收再利用方案1.菌渣收集在食用菌种植基地,设立专门的菌渣收集点,对废弃的菌渣进行统一收集。
同时,对菌渣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杂质,为后续处理工作做好准备。
2.菌渣预处理将收集到的菌渣进行预处理,包括破碎、脱水等环节。
预处理后的菌渣,水分含量降低,便于后续处理。
3.菌渣发酵将预处理后的菌渣送入发酵设备,进行高温好氧发酵。
发酵过程中,菌渣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产生大量的微生物菌群,使菌渣转化为有机肥料。
4.菌渣肥料制备5.菌渣饲料制备将部分发酵后的菌渣,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制备成饲料。
这种饲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用于养殖业的饲料添加剂。
6.菌渣生物质能利用将剩余的发酵菌渣,通过生物质能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燃料。
这种燃料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的特点,可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
四、实施步骤1.建立回收网络: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周边,建立菌渣回收网络,确保废弃菌渣的及时收集。
2.技术研发:加大对菌渣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回收再利用的效率。
3.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菌渣回收再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参与。
4.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菌渣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5.监督管理:加强对菌渣回收再利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食用菌类栽培是一项广泛应用的农业技术,但在栽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并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废弃物处理的方法以及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一、废弃物处理方法1. 堆肥处理将食用菌废弃物与其他有机废弃物进行混合,通过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
堆肥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可以用于供暖或发电,同时也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种植。
2. 生物质能源转化通过生物质能源转化的方式将食用菌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燃料、生物气体等。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能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 液体菌种发酵将食用菌废弃物与特定的液体菌种进行发酵,可以获得高蛋白的微生物饲料。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处理废弃物,还能够满足畜禽养殖对蛋白质的需求。
二、资源化利用途径1. 生物有机肥料经过合理处理的食用菌废弃物可以制成高效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栽培。
有机肥料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农作物品质的作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动物饲料添加剂将食用菌废弃物经过发酵或其他处理过程制成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增加饲料的利用率。
这不仅能够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 菌丝基材制备食用菌废弃物中的菌丝可以用于制备菌丝基材,用于食用菌类的栽培。
这种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又可以提高食用菌类的产量和质量。
三、案例分析以某菌种栽培基地为例,每年产生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
通过引入废弃物处理设备,将废弃物进行分离、发酵处理,并制成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
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种植,提高土壤质量;生物质能源则用于发电和供暖,满足基地自身的能源需求。
同时,该基地将废弃物中的菌丝用于制备菌丝基材,再次利用菌种进行食用菌的生产。
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实现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种菇处理技术规程

食用菌菌渣再利用种菇处理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菌渣的术语和定义以及菌渣再次利用种菇的种类选择、质量要求、发酵处理、干燥处理与贮藏、利用原则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木腐菌菌渣栽培食用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食用菌菌渣spent mushroom substrate食用菌生产结束后剩余的物料。
注:包括食用菌生长利用后的基质原料和菌丝体。
4 菌渣种类选择应选择工厂化袋(瓶)栽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白灵菇等产生的菌渣以及传统农法袋(瓶)栽香菇、平菇、木耳、秀珍菇、灵芝等产生的菌渣。
5 菌渣质量要求5.1 菌渣应新鲜,无污染,无霉变,无病虫害。
菌渣中可见白色食用菌菌丝体,不发粘,无异味,含水量在30%~58%。
菌渣的质量应符合NY/T 1935规定的要求。
5.2 用于种菇的菌渣,应及时进行脱袋(瓶)处理,菌渣粉碎至粒径≤0.5cm,过筛,将混有的塑料袋、硬结块、木棒、捆扎绳、玻璃等杂物清除干净。
菌渣粉碎除杂后可直接作为食用菌培养料使用,或者经发酵处理后使用,也可及时干燥处理备用。
6 菌渣发酵处理将粉碎后的菌渣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到60%~65%,pH值7.5~8.0,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建梯形条垛发酵堆,堆底宽2.0m~3.0m,顶宽1.2m~2.0m,高0.8m~1.0 m,长度不限,每隔40cm在料面从上到下打一通气孔,孔直径5cm~8cm。
建堆后第2d翻堆一次,之后当堆温达60℃以上时,保持24h~48h,再次翻堆,并补足水分到含水量60%~65%,再以同样方式翻1~2次,发酵周期6d~8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了解:这些菌渣堵塞渠系后,每年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投入近100余万元资金用于疏通大的河渠,村、组、农民个人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淘斗、龙、毛渠,但也只是治标未能治本,疏淘上岸的菌渣仍堆放在渠系岸边继续污染,一下大雨便又冲回渠系一部份,恶性循环,即使如此,岸边又能堆多少呢?另一方面,由于菌渣到处都是,使空气中飘浮着各种杂菌,为菌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污染。
正常情况下菌包的污染率应控制在5%以内(工厂化生产的地方达到0.5%--2%),而我市菌农菌包的污染率达40%左右(其中10%以上绝收,20%以上只能收到1两以下),黄背木耳的产量也由过去每袋4两左右降到现在平均每袋不足3两。
二、回收再利用渠道
而食用菌菌渣在现有条件下,再利用企业也较多且用量较大,仅我市周边的温江、彭州、广汉、绵竹、崇州、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均有较大型的有机肥料厂,年用量超过10万吨,当然也还有一些小型的其它用户。
近期已在眉山开工建设大型生物质发电厂,年消耗
稻壳等废弃物20万吨,总投资2.38亿,但是企业它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而菌渣尽管有用,但价值不高,回收成本却较高。
企业不可能为了利用菌渣而影响自身的利益,也不愿意来一户一户地收,更不愿意承担一个地方全部收尽的社会责任,若能组织回收起来,他们也愿意使用。
过去什邡也引进了一些企业再利用菌渣,也通过利森消化了一部份。
但是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厂均有二次污染,有的曾经还引发了不稳定因素。
而据湔氐、洛水的同志介绍,利森使用菌渣,所能承担的运输费用就低于将菌渣回收运送到他们企业所发生的实际
费用。
而市上又没有专门的协调部门和人员,也没有补贴政策。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菌渣的回收利用,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疏”,二是“堵”,三是补贴资金。
疏:政府应确定一个市级部门,落实一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抽调2—3名工作人员与相关镇配合组成综合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菌渣回收利用的综合协调工作,同时不断开辟新的菌渣利用渠道,并落实补贴资金。
市级宣传部门、媒体及相关镇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乱倒菌渣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危害性,教育菌农积极配合菌渣回收利用。
堵:相关镇应组织村、组干部负责辖区内菌农不能乱倒菌渣,并制订乡规民约予以约束,对违规乱倒予以处罚;环保、水利部门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制止乱倒菌渣。
补贴资金:政府应制订政策落实一笔专项资金,对菌渣的回收利用给予补贴。
一是补贴回收转运的运费,可按每袋0.01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对相关村、组干部给予工资补贴,可以村为单位,按每袋0.0025元的标准补贴;三是相关镇的工作经费补贴,可按每袋0.001元的标准补贴;四是综合协调办的工作经费补贴,可按每袋0.001元的标准补贴;五是市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经费补贴,可视其工作情况,作适当补贴。
四、具体实施办法
1、建立菌农种植食用菌登记表,一户一栏,品种、数量、村、组、户名清楚,一季一表,一式三份,综合协调办、镇、村各1份。
食用菌种植时由村填报,户主签字,镇政府审查盖章后报综合协调办。
2、建立菌农登记卡,一户一卡,一式一份,数据与登记表相符,预留菌渣去向栏。
由综合协调办保管,菌渣回收时由转运队持卡运输,菌渣利用企业收到一批在卡上签字一批(注明数量)。
运完一户由户
主再签名,承运人、转运负责人、组长签字,村委会盖章,交回综合协调办。
3、由综合协调办组织专业菌渣回收转运队,为菌渣用户转运菌渣。
综合协调办根据用户的需求量。
按照就近的原则划片转运。
并结合运距与转运队签订转运协议,确定运价。
转运队需将所划区域内的菌渣全部转运完,经过验收才能全部支付运费,转运过程中只能根据运量适当预付。
4、综合协调办在菌渣出来前就需先与有关企业协调当年的用量,并根据用量就近划片安排。
同时与企业协商运价,原则上向企业收取的转运费应是支付给转运队的转运费扣除政府所给的补贴每袋0.01元。
5、综合协调协办根据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