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渣

合集下载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一、根本情况什邡市食用菌种植量已超过2亿袋(对外2.8亿,地震后种植约1.2亿袋,本方案按2亿袋计算).每袋体积0.007065立方米(约合0.6kg干渣).现能再利用工程:黄背木耳废袋(污染袋)种植鲍鱼菇再利用500万袋;直接还田用作果树、花草、蔬菜及其它农作物肥料(主要是零星种植的镇、村)400万袋;农户汽化作燃料100万袋;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加工企业等(专业合作社)在地震中已全部垮塌,无一家恢复.还剩余1.9亿袋菌渣几乎全部成了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祸根.这1.9亿袋约134万立方米(约合11.5万吨干渣).据调查了解:这些菌渣堵塞渠系后,每年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投入近100余万元资金用于疏通大的河渠,村、组、农民个人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疏淘斗、龙、毛渠,但也只是治标未能治本,疏淘上岸的菌渣仍堆放在渠系岸边继续污染,一下大雨便又冲回渠系一部份,恶性循环,即使如此,岸边又能堆多少呢?另一方面,由于菌渣到处都是,使空气中飘浮着各种杂菌,为菌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污染.正常情况下菌包的污染率应控制在5%以内(工厂化生产的地方到达0.5%--2%),而我市菌农菌包的污染率达40%左右(其中10%以上绝收,20%以上只能收到1两以下),黄背木耳的产量也由过去每袋4两左右降到现在平均每袋缺乏3两.二、回收再利用渠道而食用菌菌渣在现有条件下,再利用企业也较多且用量较大,仅我市周边的温江、彭州、广汉、绵竹、崇州、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均有较大型的有机肥料厂,年用量超过10万吨,当然也还有一些小型的其它用户.近期已在眉山开工建设大型生物质发电厂,年消耗稻壳等废弃物20万吨,总投资2.38亿,但是企业它是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的,而菌渣尽管有用,但价值不高,回收本钱却较高.企业不可能为了利用菌渣而影响自身的利益,也不愿意来一户一户地收,更不愿意承当一个地方全部收尽的社会责任,假设能组织回收起来,他们也愿意使用.过去什邡也引进了一些企业再利用菌渣,也通过利森消化了一部份.但是原引进的肥料厂、木碳厂均有二次污染,有的曾经还引发了不稳定因素.而据湔氐、洛水的同志介绍,利森使用菌渣,所能承当的运输费用就低于将菌渣回收运送到他们企业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而市上又没有专门的协调部门和人员,也没有补贴政策.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菌渣的回收利用,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疏〞,二是“堵〞,三是补贴资金.疏:政府应确定一个市级部门,落实一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抽调2—3名工作人员与相关镇配合组成综合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菌渣回收利用的综合协调工作,同时不断开辟新的菌渣利用渠道,并落实补贴资金.市级宣传部门、媒体及相关镇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乱倒菌渣污染环境、堵塞渠系的危害性,教育菌农积极配合菌渣回收利用.堵:相关镇应组织村、组干部负责辖区内菌农不能乱倒菌渣,并制订乡规民约予以约束,对违规乱倒予以处分;环保、水利部门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制止乱倒菌渣.补贴资金:政府应制订政策落实一笔专项资金,对菌渣的回收利用给予补贴.一是补贴回收转运的运费,可按每袋0.01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对相关村、组干部给予工资补贴,可以村为单位,按每袋0.0025元的标准补贴;三是相关镇的工作经费补贴,可按每袋0.001元的标准补贴;四是综合协调办的工作经费补贴,可按每袋0.001元的标准补贴;五是市级有关部门的工作经费补贴,可视其工作情况,作适当补贴.四、具体实施方法1、建立菌农种植食用菌登记表,一户一栏,品种、数量、村、组、户名清楚,一季一表,一式三份,综合协调办、镇、村各1份.食用菌种植时由村填报,户主签字,镇政府审查盖章后报综合协调办.2、建立菌农登记卡,一户一卡,一式一份,数据与登记表相符,预留菌渣去向栏.由综合协调办保管,菌渣回收时由转运队持卡运输,菌渣利用企业收到一批在卡上签字一批(注明数量).运完一户由户主再签名,承运人、转运负责人、组长签字,村委会盖章,交回综合协调办.3、由综合协调办组织专业菌渣回收转运队,为菌渣用户转运菌渣.综合协调办根据用户的需求量.按照就近的原则划片转运.并结合运距与转运队签订转运协议,确定运价.转运队需将所划区域内的菌渣全部转运完,经过验收才能全部支付运费,转运过程中只能根据运量适当预付.4、综合协调办在菌渣出来前就需先与有关企业协调当年的用量,并根据用量就近划片安排.同时与企业协商运价,原则上向企业收取的转运费应是支付给转运队的转运费扣除政府所给的补贴每袋0.01元.5、综合协调协办根据。

DB37 T 2248-2012 食用菌菌渣堆肥处理技术操作规程

DB37 T 2248-2012 食用菌菌渣堆肥处理技术操作规程

ICS65.020.01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2248—2012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地肉牛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宫志远、任鹏飞、韩建东、韩克军、任海霞、王梅、杜秉海、张汉兵、程邦仲。

食用菌菌渣堆肥处理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菌渣堆肥的处理原则、场地选择与设计、技术要求、产品包装和标识、环境条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代用料栽培食用菌菌渣的堆肥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CJJ/T 52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NY 525 有机肥料NY 884 生物有机肥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食用菌菌渣 mushroom residue食用菌生产结束后,剩余的物料基质(包括菌料及草炭土覆土材料)。

3.2堆肥处理 composting treatment食用菌菌渣经过预处理、发酵处理,杀灭菌渣中的食用菌菌丝、病原菌、昆虫及其它有害生物,转化调节养分成分,对农业生态环境及食用菌生产无负面影响,可以直接还田,或作为商品有机肥、基质的原材料等。

蘑菇渣基本资料

蘑菇渣基本资料

在种植蘑菇的地方,每年都会有大量废弃的蘑菇料渣产生。

这些蘑菇料渣,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氮浸出物,还含有钙、磷、钾、硅等矿物质,营养相当丰富。

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好介质种蔬菜或养花。

刚种植过食用菌的菇渣一般不能够直接使用,要将菇渣加水至其最大持水量的70%~80%左右,再堆成一堆,盖上塑料薄膜,堆沤3~4个月之后,摊开风干,即可使用了。

菇渣的氮、磷含量较高,不宜直接作为基质使用,应与泥炭、田园土或颗粒矿石等基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基质后来使用。

混合时菇渣的比例不应超过60%。

据农科网报道:菇渣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加入不同体积配比的蛭石、珍珠岩进行了番茄穴盘育苗试验,筛选出可以作为草炭复合基质替代品的蘑菇渣复合基质。

试验结果表明:蘑菇渣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草炭,在相同的苗期管理情况下,T1(蘑菇渣∶蛭石∶珍珠岩为1∶1∶1)、T6(蘑菇渣∶蛭石∶珍珠岩为2∶1∶2)复合基质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全株干重、壮苗指数均显著大于CK(草炭∶蛭石为2∶1)。

因此,在番茄穴盘育苗中可使用蘑菇渣复合基质代替草炭。

使用的原料不同,栽培的品种不同。

菌糠的成分也不同。

下面提供几个数据。

仅供参考。

用稻草、麦秸、干牛粪以3:2:5的比例组成的培养基,采蘑菇5批后晒干粉碎的菌糠,粗蛋白为10.2%、粗纤维9.32%、粗脂肪0.12%、无氮浸出物48%、钙3.24%、磷2.1%、赖氨酸1.2%、色氨酸0.8%、蛋氨酸十胱氨酸1.2%。

以木屑或砻糠为主要原料栽培香菇的菌糠,它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和无氮浸出物分别为8.67%、6.2%、30.58%、7.93%、42%和7.82%、8.9%、25.63%、2.79%、33.3%;以玉米芯为原料栽培香菇的菌糠的营养含量粗纤维从36.1%下降到24.4%,木质素从13.2%下降到9.5%,粗蛋白从2%上升到9.5%。

棉籽壳菌糠中含粗蛋白质13.06%、粗纤维31.56%、粗脂肪 4.20%、粗灰分10.89%、无氮浸出物33.01%、钙0.21%、磷0.07%。

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对甘蔗生长效应的影响

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对甘蔗生长效应的影响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110609076,202310609170)。

作者简介李赫桐(2001—),男,安徽利辛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药合成研究。

*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3-09-06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对甘蔗生长效应的影响李赫桐1,2韦荣耀1农艳丰1李健1*(1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摘要为探究不同配比的鸡粪和菌渣在不同堆肥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肥对甘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3种不同堆肥时间、4种不同配比的鸡粪-菌渣有机肥,通过前期设置基肥、后期追肥的方式作用于12组长势相似的桂糖21号甘蔗苗上,通过测定株高、茎径和分蘖率等生长指标和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找到适合甘蔗生长的组合。

研究结果表明,堆肥25d 的鸡粪-菌渣有机肥最适合甘蔗的生长,施用配比为鸡粪∶菌渣=4∶6有机肥的甘蔗在试验中表现最好。

关键词有机肥;菌渣;甘蔗;生长指标中图分类号S96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22-0044-06食用菌菌渣是以农业废弃物(如米糠、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种植食用菌,蘑菇采收之后残留的培养基[1]。

食用菌菌渣是由食用酵母菌丝残体经食用菌酵解、结构上发生变质后的粗纤维、粗蛋白质、多糖及其他多种营养物质所组成的复合体[2],不经再处理很难在农作物上直接使用[3]。

菌渣随意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产生镰孢霉、蚊蝇和农作物害虫等[4],影响作物发育。

将菌渣与动物粪便混合沤肥[5],既可以解决废弃菌渣处理问题,又能降低栽培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

发酵后的鸡粪是一种优质的生物有机肥,其中有机质含量约为23.8%、氮素约为1.57%、磷素约为1.51%、钾素约为0.85%,且富有多种有益的生态功能细菌组和酶类。

在禽畜粪便作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料中,鸡粪能大幅度改善土地中的重金属铅的形态,具有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还可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和青枯病等[6]。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全国食用菌菌渣产量巨大。

对于大量的食用菌废料,如果处理不当将污染环境,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有碍食用菌产业的顺利发展。

因此,如何环保有效地利用食用菌菌渣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从食用菌菌渣的营养成分及价值着手,对其研究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的食用菌菌渣利用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1食用菌菌渣的研究1.1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食用菌菌渣是指栽培各种菌类以后剩余的废料。

主要基质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及各种农作物秸秆。

这些基质经过发酵,粗纤维素、木质素均不同程度降解,可转化成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饲料利用[1]。

1.2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食用菌采收后,大量的菌丝体和有益菌留在菌包中,经过酶的分解作用,可将作物秸秆、木屑、豆秸等中的蛋白质、纤维素分解。

几种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见附表[2,3]。

据测定[4],每0.5kg菇渣中含钙10.86g、磷3.6g、钾4.04g、钠8.7g、铜0.0049g、镁1.58g、铁0.69g、锌0.06g、锰0.0774g。

营养含量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2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废菌糠的处理除了丢弃与焚烧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杨成梅何晔(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农业局济宁277600)摘要:对食用菌栽培肥料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并对菌渣的再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利用;前景2.3生产试验吉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247.7kg/hm2,比对照紫花油豆增产13.4%。

适应性、稳定性、丰产性好。

3栽培技术要点长架豆1号适合吉林省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3.1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3.2密度株距30~35cm,行距60~70cm,每穴播种3粒,保苗2棵。

定植密度:露地每公顷45000株左右,大棚每公顷40000株左右。

3.3播种每亩播种量约为5kg。

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研究

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研究

2019年4期花炮科技与市场14邱黎斌(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摘 要】食用菌菌渣的利用是农业、环保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食用菌菌渣的应用价值逐渐提高。

文章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和营养价值,阐述了目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的主要问题,并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重点探究了食用菌菌渣的有效利用途径。

【关键词】食用菌;菌渣;利用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699(2019)04-0014-02 作者简介:邱黎斌(1996—),男,甘肃岷县人,本科,研究方向:植物科学与技术。

在培育食用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残余,被称为食用菌菌渣,实践工作中,研究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价值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生产体系。

企业相关人员应注重研究食用菌菌渣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并对其利用途径进行有效延伸,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应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食用菌菌渣成分和营养价值食用菌菌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相关的营养物质构成与食用菌的培养方式有直接关系。

例如,以棉籽壳、玉米芯和麦麸为培养液的食用菌菌渣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碳、粗蛋白和有机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对食用菌菌渣的处理方法应科学合理,以此为目标企业带来经济收益[1]。

食用菌在收获完成后,其菌棒位置会残留大量的菌丝体和有益菌,菌丝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酶解作用,由此产生糖类、有机酸类、酶和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以棉子壳栽培鸡腿蘑为例,其菌渣中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脂和粗纤维等营养物质。

而蘑菇渣中不仅含有菌丝体和蛋白质,也存在大量钙、铁、锌、镁、钾等微量元素,其营养成分在饲料和肥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食用菌菌渣的利用问题现阶段,我国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相关人员在食用菌菌渣中提取出生物活性物质,并将相关菌渣的有机成分作为修复局部环境与生态的重要材料物质,针对食用菌的科学合理运用具有广阔空间。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标签:地黄;菌渣;酚酸;根际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连作障碍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怀地黄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用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是构建我国现代大中药产业链重点研究利用的大宗药材之一,目前在河南省焦作地区(道地产区)种植面积已近1.5万hm2,产值达数十亿元。

但地黄的生产中却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正常出苗,但地上部分叶片生长较弱,枯黄萎蔫;地下部分多形成须根,不能正常膨大形成具有商品价值的块根;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品质下降;土传病虫害严重,植株多病;土壤物理性状变坏,养分失衡。

每茬收获后须隔8~10年方可再植[1]。

目前认为,化感自毒作用是地黄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3]。

引起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众多,酚酸类物质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化感物质[4]。

酚酸类物质可以影响植物的膜系统、光合作用、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并可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香豆酸和阿魏酸是文献中经常报道的几种一元酚酸类化感物质[5-7]。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部分酚酸含量与地黄生长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即随着种植间隔年限的增加,酚酸含量降低,而地黄块根干重、体积和叶片干重增加,连作障碍现象减弱[8-9]。

吴宗伟等亦发现种植地黄可以导致土壤中阿魏酸、香草酸、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的积累,同时这些酚酸可以强烈抑制水培地黄的生长,对其根长、根质量、全株鲜质量和株高均有阻碍作用[10]。

据此,可推测出土壤中酚酸含量与地黄发生连作障碍关系密切。

基于这种认识,本研究试图采用降低土壤中酚酸含量的策略来缓解地黄的连作障碍。

种植过食用菌的培养料俗称菌渣,属于农业废弃物,廉价易得,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以及漆酶等木质素降解酶类,可以降解多种酚酸物质[11-13]。

故本实验拟通过采用食用菌菌渣降解地黄连作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来探索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新技术。

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技术

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技术

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技术食用菌菌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其他的营养物质,完全可以再次做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

目前我国工厂化食用菌发展迅速,大量的菌渣尚未有效利用,如果不及时进行妥善处理,不仅造成浪费,同时会造成污染,带来巨大隐患;同时产业的快速发展使食用菌原材料价格成倍上涨,棉籽皮在主产区已经高于粮食的价格,这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利用菌渣做为替代料二次种菇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隐患,同时拓宽原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缓解菌林和菌牧矛盾,增加生产效益。

二次种菇关键技术主要是配方的筛选,优势在于原料的多级利用,成本的降低,经济、生态效益的大幅调高。

供试菌渣是出过一潮菇的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废料。

配方筛选试验共设四个处理(配方),其中处理四为对照,每个配方分别栽培台湾秀珍菇和秀珍菇57。

配方1:金针菇菌渣60Kg,棉籽壳10Kg,玉米芯30Kg,蔗糖1Kg,石膏粉1Kg;配方2:金针菇菌渣60Kg,棉籽壳20Kg,玉米芯20Kg,蔗糖1Kg,石膏粉1Kg;配方3:金针菇菌渣60Kg,棉籽壳30Kg,玉米芯10Kg,蔗糖1Kg,石膏粉1Kg;配方4(CK):棉籽壳60Kg,玉米芯40Kg,蔗糖1Kg,石膏粉1Kg。

栽培用菌袋规格为17cm×33cm×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高18cm,干料重0.5kg,然后套上塑料颈圈、塞上棉塞。

每个处理装1800袋左右,挑无污染的1500个菌袋用于试验。

菌渣的前处理采菇后,选取无污染和霉变的菌包刮掉菇脚,机械脱袋并粉碎、晒干。

然后将菌渣与其它原料按比例均匀拌和,加入适量水拌匀后将原料建堆,堆宽1.8米,长6.5米,高1.0米,每隔30厘米在料堆上打一通气孔,直径6cm。

当堆温达60℃以上时,保持10小时后翻堆,共翻三次。

翻料时注意上下内外料位的调换,并补足水分,发酵完后用石灰调pH值到8.0左右,含水量调至65%左右。

装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用常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菌渣
用菌菌渣是指栽培各种食用菌以后剩下的固体废物。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

食用菌栽培已发展成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重的农村三大产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的朝阳产业。

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仅成都周边地区3O多万户菇农每年就可产生菌渣废弃物30多亿袋,而全国每年达到400万t以上。

由于没有有效的回收利用方法,目前在成都周边地区生产食用菌的村庄、河流沿岸、田边地角以及房前屋后随处可见食用菌菌渣。

如此处理菌渣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还导致霉菌有害孢子和害虫的滋生,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因此要发展食用菌生产,特别是规模化生产,就必须研发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技术。

用菌渣和农业生产其他废弃物如禽粪、秸秆等,经过处理制成生物有机肥进行再生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不污染环境,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循环利用。

本研究将腐殖酸胶体、食用菌菌渣和禽粪等副产物按比例混合,添加特殊的复合微生物菌群,经过混合发酵,形成复合腐殖酸有机肥。

该技术能彻底解决菌渣、禽粪等的重复再利用问题,实现腐殖酸有机肥一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一食用菌栽培、禽类养殖一腐殖酸有机肥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