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技术
榆黄蘑种植技术

榆黄蘑种植技术
榆黄蘑种植技术
榆黄蘑原产于河南省,被誉为“河南第一蘑”,是河南传统的地方菌类特色产品,其肉质细嫩,口味鲜美,易于贮藏,价格廉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一、选择地段
榆黄蘑比较喜欢湿润、空气新鲜的地段,故要根据种植地段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段,一般而言,推荐选择温和湿润、空气新鲜,或者温暖湿润,雨量多的地段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增加蘑菇的产量,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二、田块准备
(1)田块清理
在种植前,需要首先对田块进行清理,将田块里的废弃物清理干净,准备土壤,保证田块的清爽。
(2)土壤处理
在田块准备完毕后,要对土壤进行处理,一般而言,要把土壤堆积在一起,然后在堆积的土壤上进行翻耕,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以获得微微碱性的土壤,这样对榆黄蘑的发芽具有有利条件。
三、种蘑菇
(1)播种
榆黄蘑一般是在春季开始播种,应该选择完成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时候,将种子播种在翻耕过的土壤上,一般每亩面积播种200克,
3-4厘米深,将其轻轻埋藏在土壤中。
(2)管理
在蘑菇发芽过程中,要及时除草,减少草害对蘑菇的危害。
另外,需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以及及时添加有机肥料,保证土壤肥力的充足。
四、采摘
榆黄蘑一般在七八月份左右采收,采收时要及时剪除枯萎的蘑菇,将其及时收藏,以免失去生长的机会。
以上就是关于榆黄蘑种植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技术

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榆 黄蘑 的关键技术 。
关键词 : 榆黄蘑 ; 菌渣 ;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 6 4 6 . 1 1 0 . 4
文献标识号: B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9 4 2 ( 2 0 1 4 ) 0 3 一 o l 1 7 — 0 3
Cu l t i v a t i o n Te c h n i q u e s o f P l e u r o t u s c i t r i n o pi l e a t u s
场 前景 广 阔 。 目前我 国榆 黄蘑 的主要栽 培基 质是
厂化 金针 菇菌 渣 对榆 黄 蘑 的总 产 量影 响不 大 , 但 成本 明显 的降 低 J 。在 常 规 配 方 中添 加 4 0 % 真 姬菇 菌渣 替代 木 屑 栽 培榆 黄 蘑 , 可 以加 速 菌 丝萌 发、 吃料 和生 长 , 降低污 染率 , 提 高产量 , 同时节 约 生产 成本 。因 此 利 用 菌 渣 作 为 替 代 原 料 不 仅
Abபைடு நூலகம்s t r a c t Wi t h c o n t i n u o us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e c ul t i v a t i o n s c a l e o f e di b l e a n d me d i c i n a l f u n g i ,t h e s h o r t a g e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r a w ma t e r i a l s ,c o t t o n s e e d h ul l s a n d s a wd u s t ,wa s i n c r e a s i n g,S O mo r e n e w c ul t i v a t i o n s u b —
种植榆黄蘑方法

种植榆黄蘑方法种植榆黄蘑的方法榆黄蘑,又称为松蘑、黄松蘑、金松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
它的形状似蘑菇,呈现黄色或金黄色,口感鲜美,香气浓郁。
榆黄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是种植榆黄蘑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菌种种植榆黄蘑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
可以从专业菌种市场或者种植协会购买榆黄蘑菌种,也可以通过拾取野生榆黄蘑的菌盖或子实体作为菌种。
2. 准备培养基榆黄蘑的培养基通常使用柳枝、柳树枝条、杨树枝条或者松树枝条等作为基材。
首先将这些基材收集并晾干,然后进行粉碎加工。
将粉碎后的基材与适量的谷糠或豆饼进行混合,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基。
3. 消毒处理将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将锅放在炉火上煮沸,保持高温一段时间,杀灭潜在的细菌和病毒。
消毒完毕后,将锅中的培养基取出备用。
4. 培养箱的搭建准备好一个培养箱,可以选择塑料箱或者木制箱子。
将箱子喷洒或用湿布包裹,保持一定的湿度。
在箱子内部设置好通风口,便于调节湿度和温度。
5. 播种菌种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或瓶子中,将菌种沾湿后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表面。
然后将培养皿或瓶子放入搭建好的培养箱中。
6. 培养环境的调节将培养箱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18-24摄氏度。
保持环境的湿度为70-80%。
可通过增加湿布或者加水喷雾等方式来增加湿度。
同时注意适度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7. 日常护理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养皿内的菌丝生长情况。
如果发现有异常,如变色、发霉、有异味等情况,应及时清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注意消毒,并按需添加适量的水分。
8. 增加光照榆黄蘑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因此需要在培养箱中增加光照。
可以选择日照灯或者自然阳光,确保菌丝有足够的光照条件。
9. 等待榆黄蘑的成熟榆黄蘑的培养周期一般为1-2个月。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湿度和温度,以促进菌丝生长。
豆秸菌糠混合基质林下榆黄蘑栽培方法

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豆秸菌糠混合基质林下榆黄蘑栽培方法●徐绍娣(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黑龙江哈尔滨154801)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
其色泽艳丽、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质地脆嫩、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是久负盛名的东北土特产。
榆黄蘑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属于高营养、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是老年人和减肥健身者的理想食品。
榆黄蘑栽培一般采用木屑为主的代料栽培,但是,自2014年4月1日起,龙江森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和商业林的商业性采伐,进入休养生息阶段。
近年来,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利用当地丰富的豆秸资源和黑木耳菌糠作为混合基质栽培榆黄蘑,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以林养菌、以菌促林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林地榆黄蘑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选地建畦1.1选地选择坡度不超过15°的阳坡或者半阳坡的林地,森林郁闭度在0.5~0.7,林型针阔混交林、乔木纯林均可,林冠下层灌木少的林分。
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清洁的潮湿地块,清除林地内的石块、杂草等。
1.2建畦顺山势方向在两株树之间建宽40cm 、深5cm 的畦床,长度不限,畦床间留60cm 宽的作业道。
2季节安排采用发酵料的栽培方式,4月份生产菌种,4月末5月初建堆发酵,5月末作床播种覆土。
3建堆发酵3.1原料配比采用豆秸菌糠混合基质。
配方:豆秸62.5%、黑木耳菌糠20%、麦麸15%、轻质碳酸钙1%、石膏1%、白灰0.5%,含水率62%。
3.2豆秸预处理先把豆秸铡成20~30cm 长的段进行预湿处理。
预湿方法:一是可以直接向豆秸堆上浇水,直到淋透豆秸料为止;另一种是将豆秸放入池中浸泡13分钟,使其吸足水后,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
将湿透的豆秸堆放2~3天,让草料充分均匀吸收水分,让多余的水分自然流掉。
榆黄蘑的栽培技术

榆黄蘑的栽培技术栽培场所选择干净通风的房间或蘑菇棚均可用于栽培,床架以坐北朝南排列,有利遮光、通风的菇房均可。
温度。
黄金菇菌丝对温度适应范围为5-30℃,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6℃,子实体生长为16-26t,最适22℃,属中高温型。
出菇无需温差刺激。
湿度。
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一65%为宜。
子实体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为90%一95%,生长阶段285%一90%为适宜。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
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散射光,150?600勤克期,子实体生长有趋光性。
空气。
黄金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C0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随着菌丝的生长,袋中C02浓度含量逐渐上升,能刺激菌丝生长.听以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甚严格:原基形成需要充足的C02,才能使菇蕾生长正常。
pH值。
生长阶段pH值范围4?8,最适为6.5,pH 值4t2下,8以上出菇有困难,出菇时最适pH值6.0-6.5。
栽培季节黄金菇出菇最适温度22℃,从制袋接种到出菇需50-60天。
一般可安排在春季2月一3月制袋,4月一5月份出菇;秋季8月一9月制袋,9月一10月份出菇。
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置于25℃恒温箱培养10-13天,能长满试管;原种栽培种可用普通木屑麸皮培养基,或棉籽壳添加麦麸培养基,也可用麦粒做培养基。
一般原种、栽培种在25℃下培养30?35天可以长满瓶。
配方原种和栽培种配方:A:麦粒67%、木屑30%、碳酸钙3H、含水量50%一55%。
B: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55%。
C: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
栽培培养料配方。
A: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一65%,pH值6.0-6.5。
,B:棉籽壳47%、木屑30%,麸皮18%、蔗糖1%、碳酸钙1%、含水量60%一65%,pH6.0-6.5。
榆黄蘑的栽培技术榆黄蘑

榆黄蘑的栽培技术榆黄蘑1、栽培季节根据榆黄蘑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要求的温度,我国北方地区可在秋、冬、春三季进行栽培,南方地区则以秋冬两季较好。
2、栽培场所榆黄蘑抗杂能力强,可利用栽培的环境比较多,如闲置平房、菇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沟等。
3、栽培形式榆黄蘑人工栽培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三种形式,由于其抗杂能力强,菌丝生长发育快,我国大多采用生料和发酵料栽培。
4、培养料及堆制常用配方一∶棉籽壳100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1:1.3~1.5;该配方可生料栽培,也可发酵料栽培。
常用配方二:玉米芯70千克、麦麸15千克、腐熟鸡粪15千克、生石灰4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l千克、料水比1:1.3~1.5。
培养料建堆要求高l米、宽1.2~1.5米、长不限。
建堆后轻轻压实料表,然后用较粗的木棒在堆上自上而下均匀地打通气孔,以避免厌氧发酵。
待堆内20厘米处温度升至65℃左右时,维持12小时翻堆。
翻堆时,要上下、内外使培养料互换位置,翻拌均匀。
第一次翻堆后,待料温再升到60℃以上时维持1~2天,再翻堆,前后共翻3~4次。
当玉米芯变成深棕色、有发酵香味时,发酵结束。
5、装袋接种摊开料堆,调培养料pH为7~8,即可装袋接种,方法与平菇等相同。
6、发菌管理发菌场所温度不要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同时要注意遮光及通风换气。
棚温要控制在28℃以下,超过28℃要注意散堆降温或通风降温。
发菌一周后,检查菌丝萌发情况。
若发现菌丝不萌发应补种;若发现少量杂菌感染,应加强发菌室通风降温,控制或抑制杂菌发展。
若温度过低,还需保温、升温,保证菌丝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7、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再维持3~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生产中多采用菌墙出菇管理,菌墙的码垛方法与平菇相同。
菌墙筑好后墙顶灌水,菇房(棚)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湿度85%~95%,拉大温差,注意通风换气并给于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约一周后,菌蕾就会大量出现。
榆黄蘑种植技术

榆黄蘑种植技术
榆黄蘑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王”。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榆黄蘑的种植技术。
一、选址
榆黄蘑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在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进行种植。
同时,选址要远离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二、基础设施建设
在选好种植地之后,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种植棚、排水系统、通风设备、灌溉系统等。
种植棚建议采用钢架结构,覆盖防雨布或聚碳酸酯板,以保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三、菌种选择
榆黄蘑的菌种选择要注意,建议选择优质的菌种,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一般采用菌种培养瓶或菌种袋进行培育,然后将菌种接种到菌床中。
四、菌床制作
菌床制作是榆黄蘑种植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菌床材料,建议采用麦秸、玉米秸、稻草等材料制作菌床。
其次,要注意菌床的湿度和温度,一般要保持在25-28℃,湿度在70%-80%左右。
最后,要对菌床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五、管理与维护
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管理与维护,包括菌床的通风、灌溉、施肥等。
菌床的通风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灌溉要注意控制水量和频率,施肥要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六、采摘和加工
榆黄蘑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菌盖展开后7-10天内进行,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菌盖和菌柄。
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和包装,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以上就是榆黄蘑种植技术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榆黄蘑露地生料栽培技术

榆黄蘑露地生料栽培技术详解榆黄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滋补养生等功效,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我国,榆黄蘑亦称为福寿菌、黄花菜等,适宜进行露地栽培。
本文将详细介绍榆黄蘑露地生料栽培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鸡粪沤肥的制备首先,准备好鸡粪、稻草和菌棒(榆黄蘑种子)。
新鲜的鸡粪中含有过多的氨气和杀菌物质,会对榆黄蘑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进行沤肥处理。
将新鲜鸡粪与同等重量的稻草混合,放入麻袋中,浇水使麻袋内部湿润,然后密封麻袋口。
每隔2-3天要翻一次麻袋,保持肥料通风透气,让肥料中的菌丝得到充分生长。
7-10天后,鸡粪沤肥就制备完成了。
二、露地生料栽培的准备1.选址选择在树林或者林荫地、河流或水库附近、山坡和沟壑等能够保持阴凉通风、灌溉、采摘方便的地方进行榆黄蘑露地栽培。
避免选在密闭潮湿的地方,以免影响榆黄蘑的正常生长。
2.准备材料栽培时需要准备菌棒、沤肥、太阳能灯、沙子或者泥炭、木屑和清水等。
需要提前进行充分准备,以免影响后续栽培进度。
三、榆黄蘑露地生料栽培技术要点1.菌棒制出选取大小均匀、色泽清晰、新鲜的木材作为菌棒材料,将菌种种在材料表面上。
制备好的菌棒需要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储存,并且保持水分适宜,不能干燥或是过湿。
2.准备栽培地选择地点后,需要对于栽培基地进行充分准备,要在地面上翻耕0.3-0.4米深,然后将松散的土壤进行削平。
不妨加入泥炭或沙子以增加肥力和通气性。
3.播种将菌棒插入准备好的栽培孔中,菌棒的深度通常为土壤表面的1/3,然后轻轻压实,把菌棒与土壤贴固。
每平方米需要插入5-6根。
4.施肥榆黄蘑的雏菌和菌丝需要在基质中长出来后,才会拓展到菌棒中,接着生长成菌床。
在生长成菌床之前菌丝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所以栽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充分的肥料。
在每年春季和夏季多添加一次肥料,以保持菌床的肥力。
5.浇水榆黄蘑喜水,但对通风和排水要求也很高,因此在浇水时选择早晚温度较低的时段,可以保证土壤中水分充足,而又不能过湿,即不要出现积水,以免影响榆黄蘑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技术韩建东;万鲁长;杨鹏;任海霞;任鹏飞;李瑾【摘要】With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cultivation scale of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the shortage of conventional raw materials,cotton seed hulls and sawdust,was increasing,so more new cultivation sub-strates should be developed.The dregs of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still had rich nutrient sub-stances,which could be the main raw materials for cultivating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using edible fungus dreg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随着食药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常规原料棉籽壳和木屑日趋短缺,生产中需要不断开发新型栽培基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后的菌渣营养物质仍然非常丰富,可作为榆黄蘑的主要栽培原料。
本文介绍了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的关键技术。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榆黄蘑;菌渣;栽培技术【作者】韩建东;万鲁长;杨鹏;任海霞;任鹏飞;李瑾【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1+10.4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身功能,是著名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榆黄蘑的主要栽培基质是棉籽壳、阔叶木屑和玉米芯等[1~4],原料成本的上涨和生产经济效益空间的压缩迫切需要开发价廉优质的新型栽培基质。
目前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猛,且大部分品种的工厂化生产只收一潮菇,培养料经食用菌菌丝一系列生物转化成为菌渣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两倍多,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提高,此外菌渣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5]。
笔者研究表明,利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生的菌渣栽培榆黄蘑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常规配方中添加30%~50%的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对榆黄蘑的总产量影响不大,但成本明显的降低[6]。
在常规配方中添加40%真姬菇菌渣替代木屑栽培榆黄蘑,可以加速菌丝萌发、吃料和生长,降低污染率,提高产量,同时节约生产成本[7]。
因此利用菌渣作为替代原料不仅可拓宽生产原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而且能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农业。
利用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的关键技术具体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选择榆黄蘑属中温偏高型珍稀菌类,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0~29℃,最适温度20~26℃,根据榆黄蘑子实体分化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根据当地温度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可安排春、秋两季栽培,在北方温度偏低地区可安排在春末、夏季和初秋栽培。
2 菌种制作榆黄蘑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原种和栽培种的原料以棉籽壳和木屑为主。
所选品种应具有发菌及出菇快、抗病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等特点,从具有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不使用受到病虫杂菌危害、老化或未长满瓶的菌种。
3 菌渣的选择和处理3.1 菌渣选择菌渣可选择工厂化金针菇菌渣、工厂化杏鲍菇菌渣、工厂化真姬菇菌渣等,菌渣应无污染和霉变。
3.2 菌渣预处理食用菌袋(瓶)栽结束后采用机械或人工脱袋(瓶),并将菌渣粉碎过筛,将混入的硬结块、木棒、塑料膜及线绳等杂物清除干净。
新鲜的菌渣经预处理后可立即进行发酵处理作为榆黄蘑的主要栽培原料使用,如果菌渣长期存放时,可将鲜菌渣粉碎晒干或烘干,储存备用。
3.3 菌渣发酵先将发酵菌剂与菌渣按1∶5的比例预混,再与其余菌渣搅拌混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0%~70%,pH 7.0~8.0。
然后建堆,堆宽 1.5~2.0 m,高0.8~1.0 m,长度不限,每隔30 cm 在料面用木棍从上到下打一通气孔,孔直径5 cm。
当堆温达60℃以上时,保持12 h后翻堆,并补足水分,共翻3次,发酵周期为5~7 d。
4 培养料配制4.1 原料要求栽培主料为出过一潮菇的工厂化栽培模式下产生的食用菌菌渣、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秸秆、甘蔗渣等,辅料为麦麸、米糠、玉米粉等。
不同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4.2 培养基配方配方一:发酵菌渣(折干计算,以棉籽壳为主料)50%,棉籽壳40%,麸皮7%,石膏1%,石灰1.9%,KH2PO40.1%。
配方二:发酵菌渣(折干计算,以木屑或玉米芯或作物秸秆等为主料)30%,棉籽壳60%,麸皮7%,石膏1%,石灰 1.9%,KH2PO40.1%。
由于不同菇种、不同来源菌渣的原培养料中各原料组成不同,与其他原料配合作为榆黄蘑栽培原料再次利用时添加比例应适当调整,可做小面积的配方试验确定最佳配比。
4.3 装袋灭菌按培养基配方比例准备好各原辅材料,利用人工或机械拌料,将原料充分混合拌匀,控制含水量在60%~65%,pH调至8.0~9.0。
选用规格为17 cm×35cm×0.005 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重1 100~1 200 g。
装料均匀,培养料紧贴袋壁。
于袋口料中央打穴,套上套环,塞上棉塞或插入塑胶栓盖。
装完菌袋后应立即进行灭菌处理,高压蒸汽灭菌要求蒸汽压力达到0.15 MPa保持2.5 h,灭菌结束,自然降压到零再出袋。
常压灭菌要求在3 h内使灭菌室温度达到100℃,保持12 h后停止加热,再闷2 h,然后卸袋散热。
5 接种发菌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在接种室(箱)内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发菌房要求洁净无尘,温度控制在23~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避光发菌。
每天检查菌袋1次,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将其清理出菌房。
接种25~30 d菌丝可长满菌袋。
6 栽培管理6.1 覆土出菇菌丝长满袋后移入简易菇棚内进行覆土出菇管理。
覆土准备:将覆土材料打碎、过筛去杂质后,在洁净、硬质地面上摊开暴晒2~3 d,每天翻堆1~2次,然后加入2%~3%的石灰拌匀。
覆土:在棚内挖畦床,宽1 m,深20 cm,长度不限。
在畦床表面撒上1层石灰干粉,再将发好菌的栽培袋的外层塑料袋全部脱去,横卧排放于畦床上,排放时菌棒间距2~3 cm,用土填充菌棒间空隙并覆土2 cm左右,喷细雾浇水,保持覆土层湿润,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约7~10 d后即可现蕾出菇,此时应向空间、地面喷雾状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0%,同时加强通风换气,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气温18~25℃。
气温过高时可采用加厚遮荫物、畦沟灌水、棚顶喷水、空间喷雾等方式降温,气温较低时要进行加热增温。
初现蕾时,不能向菇蕾喷水,子实体进入成熟期,停止喷水,避免烂菇,当菇达到七成熟时,即可采收。
6.2 立体墙式堆垛出菇菌袋进入出菇棚前两天要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菌丝满袋后搬进菇棚,进行墙式堆垛,将出菇面交错排列成行,共堆垛5~6层,一行中每隔1.5 m用砖垒一横隔,防止菌袋的倾斜,在行与行之间留70 cm宽的管理采收通道。
菌袋出现原基后,解开袋口,并将袋筒挽起开始出菇管理。
菇棚的温度控制在18~24℃,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每天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空气,避免阳光直射。
每天喷水2~3次,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待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喷雾。
每次喷水后,应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病菌感染。
当采完一潮菇后要及时刮净料面的干老菌根及枯萎的幼菇和菇蕾,停止喷水2~3 d养菌,待菌丝恢复生长后进行下一潮菇的出菇管理,可采收4~5潮菇。
也可在出完两潮菇后进行覆土出菇,可明显提高产量。
7 病虫害防控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环境控制和规范栽培技术预防为主,达到安全防控。
出菇期间不得喷洒任何药物。
7.1 农业防控7.1.1 选用抗病性和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定期复壮,保证菌种质量。
7.1.2 采用日光暴晒大棚(晴日4~5 d)、高温闷棚(棚温达55℃以上,连续5~7d)、石灰乳液涂抹粉刷,以及对栽培场地实行翻土、露晒、石灰水漫灌等措施,有效杀灭棚内的病虫杂菌。
7.1.3 发菌阶段调节培养室适宜的温度,降低空气湿度,适度通风,避光培养,定期检查,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清除,集中处理。
7.1.4 保持整个制种场所、出菇场地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打扫,定期消毒除虫。
废菌棒及时清理出栽培场,并进行栽培场地面消毒和除虫。
7.1.5 发现菌袋和子实体有病虫害发生时,及时进行清除、隔离,摘除病菇及清理菌袋,洗净消毒操作工具,废菌料和废菇体应及时清运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7.2 物理防控菇房走廊及发菌室悬挂粘虫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及捕鼠器等,通风口和门口用防虫纱网隔离害虫。
7.3 药物防控化学防控作为在非常情况下的一种应急防控措施,必须按国家规定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重点放在培养料处理、菇房消毒熏蒸等,禁止用药剂拌料或在出菇期间喷洒任何化学农药。
参考文献:[1]刘利.玉米芯(秸)发酵料袋栽榆黄菇[J].食用菌,2006(3):30.[2]李华.榆黄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8(6):45-46.[3]王香兰,刘淑芳,姜德凯,等.榆黄菇的三种高产栽培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9,28(3):67-68.[4]薛会丽,王明才,郑铮.榆黄菇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4,23(1):31-32.[5]龚振杰,赵桂云.木耳菌糠袋栽平菇技术[J].北方园艺,2009(3):214-215. [6]韩建东,宫志远,任鹏飞,等.金针菇菌渣栽培金顶侧耳研究[J].北方园艺,2011(21):154-156.[7]丁强,王鸿磊,马云飞,等.利用真姬菇菌渣栽培金顶侧耳的配方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