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为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为学》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为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为学》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原文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幺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幺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幺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幺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
文言文翻译_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人之立志,顾不如我乎?吾以谓不然。
吾闻之,盖天下之事,必作于细,著于易。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著于细。
吾人之立志,必先作于易,著于细。
夫天下之事,不难于立志,而难于坚持。
天下之成,不难于初,而难于终。
是故,圣人之所以为圣,以其能坚持也;愚人之所以为愚,以其不能坚持也。
吾闻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此之谓也。
为学者,必先有志,志之难也,不在才而在人。
才者,吾之所短,人者,吾之所长。
吾之所短,吾将求之;吾之所长,吾将用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使人之所重者轻,而其所轻者重,则其必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其必无所不为。
吾之所以为学者,以其能有所不为也。
《为学》译文:天下的事情有难易之分吗?只要去努力,那么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
人们的学习有难易之分吗?只要去学习,那么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
我的资质不如别人,我的才能也不如别人,人们的志向,难道不如我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我听说,天下的事情,必定是从细微之处开始,从容易之处开始。
天下的大难,必定是从容易之处开始,从细微之处开始。
我们立志,必定要从容易之处开始,从细微之处开始。
天下的事情,不在于立志的难易,而在于能否坚持。
天下的大成,不在于开始的容易,而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
因此,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坚持。
我听说,雕刻一件东西,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即使是朽木也无法雕刻;如果坚持不懈,那么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
这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的人,必须先有志向,志向的难易,不在于才能而在在于人的意志。
才能,是我所欠缺的,而意志,是我所擅长的。
我所欠缺的,我要去追求;我所擅长的,我要去运用。
《为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为学》是清代著名学者朱熹的一篇文章,以下是其原文、翻译和注释:
《为学》原文:
余心研习,旁若无人。
旦辞晏退,夜来瞑目。
春遁去住,东西南北,无非箇中曲折。
皆因未得真传,只自一时片善。
今欲徐行省诸葛,渐至于泠然后已。
注释:
此文首发于朱熹的《中庸章句》卷下。
全文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
下面是对文中重要词汇的注释:
余:我,指作者朱熹。
旁若无人:形容专心致志,不顾外界干扰。
旦辞晏退:指在清晨告别亲友离开家中,晏夜回到自己的学室,即“独夜读书”。
瞑目:闭上眼睛。
春遁去住:春去冬来,时节更替。
人的生命也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如同春去冬来,来去无常。
东西南北:指各种地方、环境、场合。
真传:指真正的经典,正确的学问传承。
片善:指零碎、片段的好处。
徐行:慢慢地行走。
省:领悟,体察。
诸葛: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
事家。
渐至于泠然后已:渐渐地领悟到真理,然后就能洗净心灵,得到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翻译:
我专心研习,仿佛没有别人在场。
白天告别亲友,晚上闭目苦读。
春去冬来,东南西北,处处充满曲折和变化。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尚未领悟到真正的学问,只能掌握一些零散的知识。
现在,我想慢慢地领悟到诸葛亮的学问,直到洗净心灵,得到内心的清明和宁静。
朱熹在《为学》中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追求和态度,他强调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也明确了自己。
为学作者文言文翻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跬步而致之,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圣人之学也,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以其用心躁也。
为学者,患弗由其道,非吾所谓学也。
《为学》译文:天下的事情有难易之分吗?如果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就变得困难了。
人们的学习有难易之分吗?如果去学习,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就变得困难了。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的东西。
我曾经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但却无法达到千里之遥。
不积累每一步的步伐,就无法达到千里之遥;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因此,不积累每一步的步伐就无法达到千里之遥,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跃,也无法跑出十步;劣马跑上十天,成功在于不放弃。
雕刻一件东西,如果半途而废,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裂;如果持之以恒,那么金石也可以雕刻。
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尘土,下饮黄泉,这是因为它们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如果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无法寄托,这是因为它们心浮气躁。
因此,圣人的学问,广泛而少有要领,劳苦而少有成果,正是因为他们心浮气躁。
那些学习者,担忧的是不遵循正确的道路,这并不是我所说的真正的学习。
《为学》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是否去做,是否去学。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使是艰难的事情也能变得容易,即使是简单的事情也能变得困难。
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在学问的道路上取得成就。
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4篇

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4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为学文言文翻译为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为学》原文篇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推荐为学文言文翻译(推荐篇二罪己书恩师:今日吾犯大错,不可不谓糊涂,学生自当以学业为重,而算术又乃学业重中之重,而吾却糊涂如斯,未完成恩师之算术作业,是为不智不孝不义,不智者,实属智商低下难以为之,不孝者,煞费父母望子成龙之苦心,不义者,辜负恩师之殷殷期望。
幸得恩师提点,吾方知吾大错铸成,罪无可恕,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自此以后,但凡吾有种种不轨行为,恩师只管惩罚便是,吾不敢有二话。
吾自当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忘恩师之谆谆教诲,每日三思而后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恩师书,望恩师亲之信之,见谅见谅。
为学文言文及翻译

为学文言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为学文言文及翻译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为学》彭端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7篇

《为学》彭端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7篇《为学一首示子侄》创作背景篇一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
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学》原文加翻译篇二【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
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
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
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
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初中文言文翻译《为学》

初中文言文翻译《为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
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
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
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
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
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为学》本文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为学文言文原文
为学
作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
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文言文注释
1.为学:做学问。
2.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则: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资:天资
8..庸:平庸。
9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从。
35.惭色:惭愧的神色。
36.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9.恃:凭借,依靠,倚仗。
40.买舟:雇船。
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2.犹:还,仍然。
43.顾:反而,还。
44.至:到达。
45.去:距离。
46.色:神色,脸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为学文言文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
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
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
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坚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手法:
作者分别举“贫和尚”“富和尚”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
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立志而为。
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总结全文:为学贵在立志,实践才能变难为易。
为学创作背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
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6-7]
为学作品鉴赏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
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
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
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
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
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
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
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
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
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
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
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
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
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
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
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
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