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五伦关系--长幼有序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五伦(传统五伦是指)

传统文化的五伦(传统五伦是指)

传统文化的五伦(传统五伦是指)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的五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五伦是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什么是五伦八德2、什么是五伦、五常和五德?3、五伦是什么意思呢?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伦”指什么?什么是五伦八德五伦是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包括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具体解释:1、父子有亲即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

2、君臣有义即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

3、夫妇有别即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

4、长幼有序即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即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6、孝,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是为子女服务的责任,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

7、悌,就是悌敬。

悌敬兄长,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就是报答兄长的恩。

8、忠,就是尽忠。

忠于国家是公民的责任,尽忠就是报答国家的恩情。

9、信,就是信用。

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去信用。

10、礼,就是礼节。

见面要遵守礼仪,礼貌。

11、义,就是道义。

为了正义,必须有勇气和勇气的精神。

无论谁有困难,都应该尽力帮助,不起盗心,不要利用别人,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12、廉,就是廉洁。

廉洁自律,以清廉为乐,洁身自爱,廉洁奉公。

13、耻。

就是羞耻。

不要做任何不合理或违背良心的事。

人若无耻,就如畜类。

扩展资料:五伦八德之歌:众位朋友个个要牢记,五伦八德时事要注意;第一君臣有情又有义,君正臣忠治国是根基;第二父母对子要仁慈,子报亲恩人生之第一;第三夫妻恩爱不可欺,夫唱妇随遇事多商议;第四兄弟之间如手足,和和气气家产勿争执;第五朋友讲信讲友谊,道德往来贫富莫要欺。

以上乃是五伦之大意,人人遵五伦上天欢喜;再将八德内容说仔细,是孝梯忠信礼仪廉耻。

第一孝道百行孝为先,父母恩情德高如泰山;无孝如树无根水无源,后来必定回报遭天谴。

第二悌道既是同胞情,兄弟姊妹乃是一母生;兄宽弟忍不失手足情,一团和气家业无吵争。

五伦关系--长幼有序

五伦关系--长幼有序

三、手足相劝:德未至,感未通。 • 世恩夜待】 【世恩夜待】 •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 原文】 【原文】 •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 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 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 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jiōng ,门上的锁具 钥。问以 门上的锁具)钥 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 门上的锁具 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 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 不复暮归。 不复暮归。 • 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 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 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姊。 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姊。衣 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 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 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 •


弟弟说:「姐姐,你一年到头都在海外,难得回来一趟。爸爸妈妈都离 开我们了,可是我这个弟弟还在。今天是初二,我来接你回娘家。……虽然 我知道你走不开身,但只要让你知道,家里还有人想着你就好了。」姐姐的 眼睛有些湿润,但是大过年的,她不敢哭出声来。 弟弟没有停留太久,他跟亲家的长辈问候了一下,就开着卡车通通通通 地走了。他还要赶到台中,带太太和两个小孩回岳母家过年。 每次姐姐离开台湾的时候,都会在机场跟弟弟打一通电话,告诉弟弟, 她已经把一笔钱放在家里的某个地方,那是留给他们一家用的。姐姐知道, 弟弟手头拮据,又要养两个孩子,而教育费用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很 沉重的负担。 姐姐特别疼爱弟弟的两个小孩,一个属龙,一个属虎。要不是弟媳妇持 家有方,教育有法,还不容易镇住这调皮透顶的龙虎兄弟。每次孩子淘气过 头的时候,弟媳就会要求孩子抬头挺胸站好,双手背到后面去,大声地把《弟 子规》从头到尾背出来,眼睛必须看着妈妈,不准东张西望。兄弟不但会背 《弟子规》,而且还会用方言背诵《三字经》。 有一次,幼稚园发了很好吃的糖果给孩子,兄弟俩人馋极了,恨不得马 上把它们吃掉。看到小朋友把糖塞进嘴里,兴高采烈地吃着,兄弟二人对看 了一眼,把口水咽了咽,最后还是忍了下去,把糖果悄悄放在口袋里。终于 挨到下课的时候,他们飞也似地冲出幼稚园,来到爸爸破旧的卡车前面,把好 不容易省下来的糖果,高高地举了起来,送给爸爸。爸爸非常感动,想不到 大儿子才六岁,小儿子才四岁,就能够这么贴心。平时自己忙着工作,也没 有时间好好地教教孩子,不料他们自己就懂得了孝顺的道理。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解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解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解道德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界再这么变化,天道的运行规律永远不会变。

德是指随顺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这运行的规律去做,您就能得道。

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样理解。

如果硬要违背自然规律去做,那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灾殃。

人会欺负人,但天道决不会欺负任何人。

”古人常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明了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

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五伦父子有亲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五种人伦关系,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君臣有义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五常仁仁,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义义,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礼礼,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智智,知道日常的东西。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信,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老师的教会是要吃亏的。

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当然不会骗人。

四维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廉坦荡无私,清正廉洁;耻对坏事的羞耻心八德八德孝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

五伦关系

五伦关系

中国文化的源起肯定超过文字,中国有文字四千五百年,我们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的至少超过一万年,不能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文化肯定在前,文字在后。

老祖宗教我们什么?教我们五伦、五常,相信五伦、五常决定是在一万年之前说的。

五伦只有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把人与人的关系统讲清楚、讲明白了,五伦是一家人。

所以《弟子规》里头说“凡是人,皆须爱”,这是只要是人,我们就要用爱父母的心去爱护他们。

五常只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

这是道德,五伦是道,那就是大自然的规则、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不是人造的,不是哪个创造出来的。

五伦的关系是自然的,不是人创造的。

五常随顺大自然,随顺大自然不违背大自然,这叫德。

五德里头第一个是仁,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

所以,伦常传下来千万年它不会改变,因为它很简单,我们讲很少,一个传一个,从老祖宗传下来,不会传错。

到孔子,这个时候文字开始有了,夫子把它用文字写出来传给后世。

世世代代我们是伦常道德起家的,伦常道德的底蕴非常深厚。

【易经箴言】1、学会为人之道,让大家喜欢你。

2、学会克难之道,让成功陪着你。

3、学会理财之道,让财富迷上你。

4、学会管理之道,让权力爱上你。

5、学会持家之道,让幸福缠着你。

6、学会快乐之道,让笑声伴着你。

7、学会养生之道,让健康跟随你。

8、学会育子之道,让子孙感激你。

人生四不要1、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因为那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2、不要把怨恨带到明天,因为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3、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因为那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4、不要把不良的情绪挂在脸上,因为那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表情。

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坚持以上四点。

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

要体贴,也要体谅。

要认错,也好改错;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

其实,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

数字文化之五伦释义

数字文化之五伦释义
五 会的人伦关系归纳为五伦,即即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朋友,即五品等级,是人世的大伦,人不能改变,也不能超越,五伦 是先天的,生而具有的,不是后天人为的。 • 与五伦对应的,是亲、义、别、序、信。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理,天之所命,出于人心之本 然,非后来所强加的。 • 在五伦之中,君臣、父子两伦最重要,是天之经,地之义,因此在五 常中,仁义也最重要,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三纲之要, 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五伦既是天经地义,但因为气禀所偏,人欲所昏,固有的伦理,却被 蒙蔽,因此需要教育人们,启迪人们固有的伦理之心,于是先王立学 校以教其民,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不失其性,不乱其伦而后已。设官 教民,既不使人不失仁义礼智之性,也使人不乱人伦之理。古代听讼 之断,必以人伦为重,以人伦为善恶是非和量刑的准绳。

中华弟子规自然规律

中华弟子规自然规律

中华弟子规自然规律
《弟子规》里面主要讲解了五伦关系,这是我们与人相处的自然规律,即“道”。

五伦关系主要指: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父子有亲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无条件的关怀与爱,也就是当父母无私地疼爱自己的子女时,他们也会无私地照顾和照顾他们。

但是,我们现在经常会发现,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往往很复杂,老是埋怨他们唠叨,老是想管我们,生活习惯不同,生活条件不好,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强迫我们去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

由于这些原因,子女与家长间的冲突不断升级,也就是所谓的“代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父母的极度不满和憎恨,最终酿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悲剧。

但是,我想问一下,身为一个小孩,你真的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吗?天下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

因为这些美好的心愿,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冤枉路、受委屈、受委屈,因此,他们耐心地教导他们的子女,教导他们人生的经历,纠正他们的误解,教导他们的朋友,教导他们的朋友,无论他们怎么对待他们,他们都会永远的疼爱他们,直至生命的尽头。

而子女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各种媒体错误的引导,再加之父母的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把孝道抛诸脑后。

所以无法接受父母的管教,只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就磨灭了孩子的天性——无私的关爱和照顾父母,最终不知如何为人子女!。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意义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意义

君臣有义
• 領導人對待被領導的人,就是君對臣, 要仁慈;君要仁,臣要忠,這是德。仁 是德,忠是德,總的來說稱之為義。各 人有各人的本分、職責,一定要盡到, 這叫隨順道,這稱之為有德!這個關係 在社會上非常普遍,我們看這兩個字不 要想錯了:君,是國家領導人,臣,大 概是帝王之下的各個機構的辦事人員。 這種解釋不能說錯,也不能說不錯。為 什麼?國如是,家亦如是。
•智
• 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 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 透了,就叫智。
•信
• 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 技能均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 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 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信者, 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 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 不会骗人。
四维,即礼、义、廉、耻。 礼
上下、贵贱、 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
父子有亲
第一個是「父子有親」,親是親愛! 這是天然的,絕對不是有人教的,從 什麼時候最容易看得出來?從小孩、 嬰兒。你看看二、三歲到五、六歲, 這個時候所謂是天真爛漫。天就是天 然的、自然的,父母之愛護子女無微 不至。有人教他嗎?這個愛是發自於 真誠、發自於真心,是沒有條件的。 絕對沒有想到我現在照顧你,你將來 長大要怎麼樣報答我、孝順我,沒有 這個念頭。
长幼有序
• “长幼有序”是指成年人与未成年 人之间应该有次序。这种道德规范 是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关系,这种 关系起始于兄弟关系,推而广之, 就是要重视社会上不同年龄层的秩 序问题。

• 今天,有人批判说长幼有序是不合理的道德 规范,认为论资排辈不可取,即使年龄大也 没有必要受到除年龄以外更多的尊敬,主张 应根据能力和业绩给以不同的待遇。当然, 对有能力的人应当安排适当的位置并给予合 理的待遇,但如果因为能力大就轻视能力小 的、因为有力量就蔑视无力量的人,这实际 上是仅只用于动物界或自然界的逻辑;如果 哥哥凌蔑弟弟、成人欺负孩童、青年藐视老 人,这与弱肉强食的动物界并无二致。哥哥 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哥哥,以尊敬自己哥哥 的心情尊敬别人的哥哥,以爱护自己弟弟的 心情爱护别人的弟弟,以恭敬自己长辈的心 情恭敬别人的长辈,只要长幼之间相互遵守 顺序就能融洽相处。

中国文化中的五伦是

中国文化中的五伦是

中国文化中的五伦是
中国文化中的“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

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维系几千年不衰,没有被世界淘汰,就是因为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维系社会安定和谐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

这五种关系,不是谈玄说妙,不是子虚乌有,而是自然而然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的。

如果违背了这五种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国家就难以安定兴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岁大的小儿子,看到爸爸接到糖果时的表情,就懂 事地说道:你以前都那么孝顺爷爷奶奶,所以,我和哥哥 把最好吃的糖果,全留给爸爸吃。 虽然是在贫苦而又艰难的生活当中,可是孩子这么小 就懂得孝顺,心里实在是非常安慰。爸爸确实是没有意料 到,他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大儿子接着说:我们常看到爸爸下班已经很累了,可 是还常常会到爷爷的坟前去看看。爸爸总是从卡车上搬下 除草机,提着桶,将爷爷睡觉的地方清理得干干净净。我 们跟在爸爸后面,拣着地上的落叶。 落日挥洒在这块静穆的土地上,留下了父子三人长长 的身影……这是一幕多么感人的慎终追远,对父亲缅怀追 思的孝亲图。 接着弟弟又抢着说:奶奶生病的时候,晚上都看不到 爸爸回来。妈妈说,您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 奶奶,常常好几天都不能睡,非常辛苦。所以我和哥哥都 感到爸爸一定很辛苦,所以我们两个就说好,长大要像爸 爸一样,来孝顺您和妈妈。



两代兄弟,用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做人的道理。父辈的弟兄,一 个是晚景萧条,一个是枝繁叶茂、儿孙贤孝。短短的几十年间,两个 人就迈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善心的回报,几乎在善念始动的那 一刻就开始了,那位弟弟,不但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与喜爱,更是潜 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孝顺的真谛。虽然,弟弟维持的是一个小康的家 庭,可是他是一个最高贵的人,因为高尚的品格使他的一言一行,都 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有钱能使鬼推磨,利字当头,就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的。可是 这位手头拮据、必须为家庭日忙夜忙的弟弟,却能够把数百万的祖产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让给哥哥。这位读书不多的弟弟,比谁都还要懂 得做人的道理。 人的情义是无价的。虽然破旧的卡车后面空空荡荡,来不及为姐 姐准备一点像样的年货,可是,弟弟知道,多年来,姐姐最为感伤的 是,常年在外,父母双逝,连叫一声爸爸的那种家的温暖都得不到。 所以,他决定送给姐姐最珍贵的礼物,那是依然看得见、摸得到的友 爱之情。默想:人之所以为人,立足于天地之间,最恰当的理由,就 是人有情有义。人们会本能地畏惧恶行所带来的黑暗和痛苦,人们会 发自内心地向往爱的光明和温暖。人间需要爱,正如同树木需要阳光 的哺育,也需要水的滋养。爱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
三、手足相劝:德未至,感未通。 【世恩夜待】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原文】 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 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曰。伤爱无益。乃每夜亲 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jiōng ,门上的锁具)钥。问以 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 不复暮归。 世恩善于化弟。无论矣。而尤非人所能者。世恩贵时。 其兄已卒。有小民吴三者。兄妾之弟也。来省其姊。衣 服蓝缕。世恩邀与对食。季弟问之。则曰。庶嫂子女皆 无。青年为兄守节。吾敬之以及其弟耳。




弟弟说:「姐姐,你一年到头都在海外,难得回来一趟。爸爸妈妈都离 开我们了,可是我这个弟弟还在。今天是初二,我来接你回娘家。……虽然 我知道你走不开身,但只要让你知道,家里还有人想着你就好了。」姐姐的 眼睛有些湿润,但是大过年的,她不敢哭出声来。 弟弟没有停留太久,他跟亲家的长辈问候了一下,就开着卡车通通通通 地走了。他还要赶到台中,带太太和两个小孩回岳母家过年。 每次姐姐离开台湾的时候,都会在机场跟弟弟打一通电话,告诉弟弟, 她已经把一笔钱放在家里的某个地方,那是留给他们一家用的。姐姐知道, 弟弟手头拮据,又要养两个孩子,而教育费用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很 沉重的负担。 姐姐特别疼爱弟弟的两个小孩,一个属龙,一个属虎。要不是弟媳妇持 家有方,教育有法,还不容易镇住这调皮透顶的龙虎兄弟。每次孩子淘气过 头的时候,弟媳就会要求孩子抬头挺胸站好,双手背到后面去,大声地把《弟 子规》从头到尾背出来,眼睛必须看着妈妈,不准东张西望。兄弟不但会背 《弟子规》,而且还会用方言背诵《三字经》。 有一次,幼稚园发了很好吃的糖果给孩子,兄弟俩人馋极了,恨不得马 上把它们吃掉。看到小朋友把糖塞进嘴里,兴高采烈地吃着,兄弟二人对看 了一眼,把口水咽了咽,最后还是忍了下去,把糖果悄悄放在口袋里。终于 挨到下课的时候,他们飞也似地冲出幼稚园,来到爸爸破旧的卡车前面,把好 不容易省下来的糖果,高高地举了起来,送给爸爸。爸爸非常感动,想不到 大儿子才六岁,小儿子才四岁,就能够这么贴心。平时自己忙着工作,也没 有时间好好地教教孩子,不料他们自己就懂得了孝顺的道理。



【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 汉赵孝、字常平。与其弟礼相友爱。岁饥。贼据 宜秋山。掠礼。将食之。孝奔贼所。曰、礼病且 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 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 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夫恶至杀 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 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 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二、兄友弟恭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 殷泰伯、周太王长子。弟季历。生子昌。有圣 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 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 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 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 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 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 之。



Hale Waihona Puke 哥哥从未想到,弟弟的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每天, 为了养育这两个小孩,弟弟必须日以继夜地干着粗活,才能维持三餐 的温饱。弟弟珍惜祖上留下来的土地,纵使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把它 变卖出去,让在天之灵的父亲更添伤感。今天,要不是孝心使然,心 疼母亲的忧伤痛苦,他是不会出此下策的。然而,哥哥没过几年就更 加败落了,不但负债累累,而且妻离子散,晚景凄凉,周围的人都爱 莫能助。 弟弟常常觉得,拥有父母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像他自 己,三十几岁父亲就过世了,四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又过世了,那个 时候的他,就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虽然有家庭,有孩子,可是, 已经没有了爸爸和妈妈。 大年初二的那一天,弟弟一大早就开着那辆破旧的卡车,从台中 一直开到南投的山上。一直到弟弟打开车门跳下来的那一刹那,姐姐 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阿信,你怎么会在这里?……」弟弟的卡车 还在哧哧哧地冒着烟,那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开上山的,他知 道姐姐过年这几天,都在南投的婆家。
第十讲 五伦关系——长幼有序
一、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兄良弟悌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于子孙做样看。 论语 颜渊篇第十二: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 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 兄弟也?” 好男不争分家饭,好女不争嫁妆衣。


【田真叹荆】 田真昆仲。议分紫荆。树即枯死。悲悔同声。 【原文】 隋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议分财产。资 皆均平。堂前有紫荆树。茂甚。议分为三。其树 即枯。真叹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 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兄弟复同居。愈相 友爱。紫荆复荣茂如故。 李文耕谓田氏久翕。其庭树亦敷荣于和气之中。 至于析财异居。伤其和气。即不闻分斫之议。树 亦应枯死矣。既而兄弟同居。荆花重艳。岂非和 气复回之证乎。真以兄弟比树之同气连枝。最为 切近。

两代兄弟
父亲安葬的那一刻,弟弟忍不住内心的悲戚,放声大哭。在遥远 的地方服兵役的他,接到通知之后,心急火燎地赶回家,才得以见到 父亲最后一面。过度的悲伤使他头脑陷入一片空白。 丧礼后的那几天,在周围人对家产的一片争夺声中,他仍然停留 在失去父亲的极度的悲伤中,从未想过父亲留下的财产。于是,他把 家产中最好的两块土地让给了哥哥,自己只留下一块靠悬崖的边地。 多年之后,母亲也因哀伤过度而撒手人寰。就在母亲去世前不久, 弟弟看到成日花天酒地的哥哥缠着母亲,想把母亲手上的土地拿去贷 款,愁得母亲日夜不得安宁。弟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土 地所有权状悄悄拿给了哥哥,求他不要再逼迫母亲,让母亲烦恼了。 哥哥狠心地收下了这张命根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