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世界的规律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世界的规律PPT课件

(1)含义不同整体部分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空间
时间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花在树则生, 离枝则死)。
的意志为转移。
4.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P29-1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补充)
二、联系的特点
(三)联系的多样性【强调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形式):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联系、眼前和长远联系……
如:人体系统、教育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机构体系、公安 系统等,每一个系统或体系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 联系的 物 特点 辩 证 法 整体与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 ②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
③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 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联 系具有条件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精品课件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4.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
关系 意识
统一
对待谬误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提醒 真理的具体性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 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 调横向的变化。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3.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2)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识是客观

含 义
事物在人脑 中的反映,它 是相对于物
别 质而言的
性 质
属于主观范 畴,有正确和 错误之分
认识
真理
科学理论
认识是人脑 人们对事物及 科学理论是
对客观事物 其发展规律的 将真理性的
的反映,它是 正确认识是真 认识系统化,
相对于实践 理,否则就是谬 形成一定的
而言的

理论体系
属于主观范 畴,有正确和 错误之分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着的。 ②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注意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 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 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 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PPT课件.

①人的属性 他人、社会的需要 10、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叫秦国,属于周王朝名义下的封国。公元前221年之后的叫秦朝。
8、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现象培养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
力。
满足
②社会和他人
人的需求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
※ 粮食、蔬菜满足人们营养需要——营养价值 ※ 阳光、空气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生存价值 ※ 文学、作品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精神价值 ※ 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道德价值 …… …… ……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什么? 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上述价值有什么区别? 3、人的价值又是什么?与物的价值有何区别?
A、事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 B、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客体与主体之间, 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二者缺一不可。
• C、价值关系有客观性。一事物对人是否有价值 根本上取决于该事物是否有某种特定的属性和成 分,而不是人随心所欲地凭需要而定的。
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价 值 与 价 值 观
LOREM IPSUM DOLOR
什么是哲学上的价 值?
01
怎样评价一个人的 价值?
03
如何理解价值观的 导向作用?
05
02
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生价值)?
什么是价值观?社
04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内容是什么?
探究:垃圾分类体现的哲理
导入课题:
一位旅行者在茫茫大沙漠里迷了路,走了三天 三夜,始终没有走出沙漠。粮食没有了,水也没 有了,几乎处于绝境,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上 帝的声音:“现在我有两种东西可以让你来选择, 一壶水,得到它可能还有得救的希望;一桶金子, 得到它可以让你一生荣华富贵。”你认为哪一种 东西对旅行者更有价值?为什么?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世界的规律教育教学课件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世界的规律教育教学课件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与火是直接联系,鱼与火是间接联系
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本质联系, 苹果落地是非本质联系
开车出门撞到了树上:偶然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必然联系 家人之间和家庭与社会:家人之间是内部联系,家庭与社会实外部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原理三
阅读与思考
蚕沙(蚕粪)喂 鱼,塘泥肥桑,栽桑、 养蚕、养鱼三者结合, 形成桑、蚕、鱼、泥 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的良性循环。
问题:这体现联系的什么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 明联系的多样性。
2.联系的客观性
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⑴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⑵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⑶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议一议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中国与太空
没有条件
有一定条件,但无载人 航天技术条件
经济基础雄厚,载人航天技 术过硬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知识小结
世界观
决定
方法论
世界上的事物千 差万别,事物的 决 联系也是多种多 定 样的。联系是有 条件的、具体的。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过程中,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一切要 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1、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当然,条件上可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 创造条件。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课件(共37张PPT)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 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拓展2 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的关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 务和要求,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3)科学的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如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
的繁荣发展。下列关于哲学的正确表述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根本理论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018·江苏,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 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 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 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判断下列观点属于世界观?
A.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B.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上帝创造了一切
E.张三早上5点起床
F.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G.太阳东升西落
CDF
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上帝创造了世界 ④万物皆备于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8.人们可以根据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错) [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创造、 改变和消灭规律。 9.人类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错) [矫正] 太阳东升西落等属于现象间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 系,故不是规律。现象表现规律,但自身不是规律。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把握规律。( 错) [矫正] 把握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握规律,因为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重难点二 全面理解运动(5年0考)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 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 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 不在运动。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
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D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年2考)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规律是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规律是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普遍的 其固有的规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43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43张ppt)
◈这是不是意味着人们对同一对象有多个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 依靠客观的实践。
——毛泽东
◈又该怎样理解“真相只有一个”?
三 真理只有一个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 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 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03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阅读与思考
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是充满挫折和挑战,伴随失败与牺 牲的过程。
1996年2月1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新研制的长 征三号火箭刚一升空就倾斜失控,22秒后撞山爆炸,星箭俱毁, 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
2014年2月,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出现故障。在 此表明人类在探月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极其艰难的。
◈为什么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 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01 主体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 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 制。
02 客体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并不可怕,关键 是要认识和改正错误!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 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突破: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0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凸面
平面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统编版政治思品必修4 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共34张PPT)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B
• 3.(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 ;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 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 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 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 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
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
、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
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
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 表明( )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A
中国高速铁路(CHSR) 是指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 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 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 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高速铁 路建设是一种什么活动?
实践活动
一、认识与实践
2.实践
(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活动。 ②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以为这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 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 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 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 作用。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11
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 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 遍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 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 福于人类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 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 15
5、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
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
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10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上帝、神、真主、理念、绝对精神等)看
作世界的本原。
-Hale Waihona Puke 8辨证唯物论部分(一)基本概念: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 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静止: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
-
9
4、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
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一成不变
的静止观点,破除思想僵化、因
循守旧、墨守成规- 的观念
19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 方法论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发 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 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 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 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 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 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7
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
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作世界的
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
基本观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整理把客观精神(如
-
17
(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 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 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 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 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18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自 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 发展的。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 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 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 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
20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 方法论
(1)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
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3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 离的倾向和趋势。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 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 观点看问题。 14
-
12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
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
结矛合盾起的来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
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
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
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 万别,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
为转移。
-
16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 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 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②整体由部分 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 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
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
5
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a、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 物质的; b、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
6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a、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政治必修四
重点知识点
-
1
(1)哲学的产生:①哲学的智慧产生 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 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就在我 们身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 艺术;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我 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 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 现着世界观。
-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 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 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 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 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 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