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科植物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洪飞;闵清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3(37)1
【摘要】三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的一类天然化合物,以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植物中分布最为普遍,且含量较高。
鲨鱼油、甘草、五味子、桂籽的有效成分中都有三萜类物质,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保肝等功效。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通过对这类化合物进行分析,为三萜类成分的进一步探索、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且对其他类似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未来新活性药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67-69)
【作者】杨洪飞;闵清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药学院;鄂南特色中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
【相关文献】
1.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南五味子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南五味子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南五味子属隶属五味子科,我国有本属植物共10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
在中国南方省区,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根及茎藤多有做为中药或民间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瘀肿,胃病等相关病症。
近年来,众多的文献报导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的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有抗HBV,抗血小板凝聚,抗肿瘤,抗HIV等方面的活性,因此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寻找和发现新结构以及新活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对于我国西南地区产的多种南五味子属植物,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南五味子属植物中有的种类如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在中国大陆的资源分布仍不明确,因而缺乏有关化学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为了揭示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种类在中国东南部的资源分布状况,探讨南五味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特征,以及从中寻找活性化学成分,本文对位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展开实地调查,探究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种类在福建省的资源分布,并对产于福建的三种南五味子属植物进行了的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用常规的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重结晶等手段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用UV、IR、MS、1H-NMR、13C-NMR、DEPT、2D-NMR、CD等光谱手段鉴定了97个化合物的结构。
它们分别属于木脂素(联苯环辛烯型、螺苯骈呋喃型、二芳基丁烷型、四氢呋喃型等)、三萜(羊毛甾烷型、环阿尔廷型等)、甾体、苯的衍生物、黄酮、生物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等,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
通过资源调查,在福建省共采集到南五味子属植物5种,通过形态、解剖及与馆藏标本的核对,分别鉴定为黑老虎K. coccinea、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异型南五味子K.heteroclita、日本南五味子K. japonica和冷饭藤K. oblongifolia。
从而证实了福建有日本南五味子K. 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olia和黑老虎K. coccinea的分布,弥补了植物志对该类资源记载的不足。
对于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对于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综述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chera 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临床应用广泛。
我国七十年代临床用五味子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目前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现将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 镇静五味子乙醇提取液、北五味子水提取物均可使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1],并可增强中枢安定药氯丙嗪及利血平对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对抗中枢兴奋药苯丙胺对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
五味子醇甲为五味子仁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五味子醇甲抑制小鼠由电刺激或长期单居引起的激怒行为,对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及二级条件反射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大剂量使大鼠产生木僵,该木僵可被脑室注射DA 所对抗[2]。
五味子醇甲可使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提示五味子醇甲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多巴胺系统有一定联系。
1.2 催眠五味子超微粉水煎液、五味子水煎液、北五味子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丙素、醇乙等均可增加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只数,延长阈上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1]。
其中乙素及酯乙对小鼠的睡眠时间有先延长后缩短的双相性影响。
五味子挥发油能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与中枢兴奋药戊四唑及士的宁无协同作用。
五味子挥发油剂量为1.24g/kg 及0.71g/kg 时,能引起小鼠活动减少,并能显着增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含量。
药学毕业论文--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五味子为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该文对近些年来五味子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做一综述,以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Advances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Efficient Components in Schisandra chinensis (T urcz.) BaillAbstract:Schisandra chinensis (T urcz.) Baill is 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t has been found to possess some benefici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efficient components in Schisandra chinensis (T urcz.) Baill.Key words: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Efficient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植物,因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具有敛肺生津、益胃养心、收敛固涩、滋补、强壮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1]。
五味子中含有木脂素、多糖和三萜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木脂素类具有保肝、降酶、抗艾滋病等多种活性。
超声波提取北五味子果实及茎叶总三萜的研究

分 离提 取
DOI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5 - 6 5 2 1 . 2 0 1 3 . 0 7 . 0 1 4
Fo o d Re s e a r c h An d De v e l o p me n t
2 0 1 3年 4月 第3 4卷 第 7期
5 3 = = = = I
超声波提取北五味子果实及 茎叶总三萜的研究
崔福顺 , 李 官浩 , 金 清 ( 延边大学农学 院 食 品科学 系, 吉林 延吉 1 3 3 0 0 0 )
摘 要: 对 北五味子果 实及茎叶中总三 萜超声波提取 工艺进行 了研 究。 通过单 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 了提取剂浓度 、 超
f o l l o we d: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a l c o h o l 9 0% ,ul t r a s o n i c wa v e t i me 3 0 mi n,u l t r a s o n i c wa v e t e mp e r a t u r e 7 5℃ , u l t r a s o n i c wa v e p o we r 2 0 0 W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r a t e o f t o t a l t r i t e r p e n o i d s c o u l d u p t o 3. 0 6% . Ke y wo r ds :S c h i s a n d r a c h i n e n s i s; t o t a l t r i t e r p e n o i d s ; u l t r a s o n i c wa v e; e x t r a c t i o n
五味子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五味子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李妍;吕士杰;张巍【摘要】我国传统中药五味子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五味子中提取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有木脂素、挥发油、多糖、有机酸等.五味子及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相关药物及保健品的开发前景较好.【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6【总页数】3页(P454-456)【关键词】五味子;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作者】李妍;吕士杰;张巍【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3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藤本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干燥果实,药用价值极高,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我国五味子主要产于东北部地区,因其在味觉上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而得名。
《神农本草经》记载五味子主要有益气补肾、安神宁心、生津敛汗等功效。
近年来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研究发现,五味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等,现将五味子所含生物活性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1 木脂素类为五味子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发现的木脂素主要有五味子甲素(shiandrin A)、五味子乙素(shiandrin B)、五味子丙素(shiandrin C)、五味子醇甲(sehizandrol A)、五味子醇乙(sehizandrol B)、五味子酯甲(wuweizi ester A)、五味子酯乙(wuweizi ester B)、五味子酚(schizanhenol)等150多种。
1.2 挥发油类五味子的挥发油类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类、倍半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含氧倍半萜类,其中以倍半萜类为主。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都梦帆1,向 汝1,胥 冰1,郭东艳2,李 涛3,史晓燕3,段丽芳3,范 妤3,4(1.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2.陕西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3.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4.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46)[关键词] 五味子;酒精性肝损伤;木脂素;多糖;药理作用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2.03.029[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2)03-0429-05 中药五味子(Schisandra )为木兰科五味子(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或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1]。
从地域分布来看,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等地,北五味子主要集中于东北、内蒙古等地。
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中苦辛,皆有咸味,五味具备,故名之。
五味子入肺、心、肾经,可敛肺滋肾、涩精止泻、宁心安神,是常用的滋补固涩类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久嗽虚喘、津少口渴、体虚多汗、精滑不固、小便频数、久泻不止等症[2]。
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性[3]等。
五味子常与地黄、麦冬、人参等配伍,组成参芪五味子胶囊、刺五加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中成药,可治疗气血不足、神经衰弱等。
此外,五味子可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通信作者] 胥冰,E -mail :xubing -9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703925);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1JS014);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016SF -367);陕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9-YL14)急、慢性肝损伤,修复受损肝细胞,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加快乙醇代谢[4-5]。
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陈道峰
【期刊名称】《中国天然药物》
【年(卷),期】2007(005)001
【摘要】综述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我们从5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藤茎中共分离鉴定了80余种化合物,并主要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脂质过氧化、钙拮抗和PAF拮抗等与补血活血作用相关的生物活性,同时也尝试抗HIV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部分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陈道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药学教研室,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3
【相关文献】
1.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宋成芝;吴章康;华燕
2.五种五味子属药用植物及东紫苏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J], 李蓉涛;孙汉董
3.苎麻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J], 孔维忠;熊永辉;胡小林
4.苍耳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摘要) [J], 欧丽红;秦路平
5.苎麻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J], 孔维忠; 熊永辉; 胡小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17 18
19
HP"唧|iIaja咖ne HetrfocIital卵咖e
Ⅳ.触f删所(茎) 尼kk删fJf(茎)
耳.肚If,p印n研,“(茎)
5 s 10 11 12 1z 13 13 13 13 9 9 9 9 9 14 15 15 7 16 16 16 16 17 17 1B 19 19 20 20 2l 2l 2l 8 8 8 8 2z 22 2z 22 22 22 23 23 23 23 23 23 23 船 ∞ Z3
丘眦r栅(茎)
尼mm胧(茎) 尼∞“i删(茎) 尼吖fj枷(茎)
wu-出止Ia㈣e H
wuw枥击kcIo肿G
Hm耐dacto眦D
07
S击I概琊(茎)
S^册州锄rtk^加栅止(茎) S腑甩山(茎) S腑,n‘^口(茎) S麻叫h(茎)
S丘盯,向舶(茎) S血耵Ⅳ拍口(茎)
K蜘h咖肥0
C30 H38 07
C30地。研
c30 H40()8
五味子科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
-基金项目:国家I={然科学基金(30800835)
万方数据
壹墨堑皇:Q坐丝!!竺型生丝!墨丝!!丝旦2丝!:丝:型!:卫
生号
15
・675・
化台物名称
KadoDcciIac∞ne R
分子量
486 D E 522 538 48z 522 482 480 508
494
分子直
S詹”啊硼,’钿月加册_厶(茎)
S册c甩』缸(茎)
KadJon画lacIo眦B
Kadbnobcto耻C
C30 H36‰ C31
H40仉
S血雕m“d(茎)
煳b叩lac£oncD
KadJ州iIactonc
E KadlongdacIo旭F Kad∞odI趾tolle K
C30H38仉
C3l H40()6 C30 H3 7嘶 C3】H38 07 C30 H3‘魄 C30H34
H42 07 H47()5
La帕fo由I扯∞ne
D
Kad,uphihct0肿B
schPmlacl0耻A Kadbn目IadD肥A
Henidll舵tont A Hen^士laclone B Heni止lactone C Mk珀rIdiIaclo耻F L且ndfo血lactone K LaIIcifo击Iac∞他L
衰1
强壮药,具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益宁心之功效[1]。迄今为 止,临床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味子科植物的主要成 分为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除木脂素类有明显生理活性 外,近年来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也具有抗HIV病毒和抗 癌等作用,所以此类成分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五味子科植 物的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 在五味子科植物中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是羊毛甾 烯型和3,4一开环羊毛甾烯型,三萜酸支链多为当归酸或顺 芷酸末端.24,25一双键,26位为羧基。除羧基外,氧取代多 在3,12和22位。3位取代多为为酮基或羟基,12位为羟基 或乙酰基取代,22位为乙酰基或与26位羧基形成内酯环。 19位多为甲基,有些结构中19位与9位环合成环丙烷(1~ 15)。一种结构较新颖的三萜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为3,4 开环后3位羧基与4位环合,形成七元不饱和内酯环,C9、 C,o位键断裂,C-o和C,,位键连接,使B环增加一个碳原子, 成为七元环(16~19).Kadlongilaetonea A—F是在五味子 科中首次发现的具有6环的三萜(20~25)。 近年来,又在小花五味子(S.micrantha),狭叶五味子
69
H3008 H30()8
SPh%hcmc
B
S聃妇舡^州(茎) S咖mm&Ⅲ(茎)
S,蝴,ZDm(茎)
S,Hh伽m(茎)
S州拥以伽(茎) 兄肺“ip—畦^由(茎)
sph%I-ctomC
SPIIeIIalad∞e D
C27H3009
C27 H30 07 C28H3z 06 C28
S撕mtⅢ(茎) S枷枞Ⅲ(茎)
・674・
・综
述・
五味子科植物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武新亮1’2,赵敏1,王大成1,李玉山2,邓旭明1
(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2.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对近几年来从五味子科植物中分离到的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 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五味子科植物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五味子科三萜
C30H36西
Cz5 H40(】6
Mi啪础l暂∞腿D
La眦帖diI扯∞憎F SPhdu击Iacto腑A
c29 H36012
c29H360】2
S帅枷棚(茎)
S妒佃枷删(茎)
S妒k埘枷倒(茎)
曼丘盯,埘抽(茎)
舫M抽Ⅱ士l扯∞耻E
盯 髓 89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蛐啪n孔d咖G
s.nI锕Ⅳ口^2(茎) sl^蜥,bn(茎)
Rubri『Io咖C KadsupKhct呲A
Longip础act口耻A
Rub肌r出lac啪c^
Rubrifb证hcl0碰B
正岛孵-pd删“咖(茎)
正抽gi舟一“M出血(茎) K.如g恤dw出加(茎) K.缸研lpdw山衄(茎)
H3z()6
h崎pe札蛐眦B
c29H38010 Cz9 H340lo C29 H3‘010 c29H360】1
hIlgi州lacto雎G
SclIin击Iac姗鹤A Sc№击l孔啪船B
帆ipedlacl∞e H
kllgipedIacto眦I P北一髓K蛆船mJlill P托一x11i砧a眦ta血B
Mk仡肿ic acjdA Mic扭∞ic add B
H40啦
k粕l扯啪c A
心啪ndiladone
B
C30 H380】o
S血膨删妇(茎)
S础朋l^口(茎) SⅢm血(茎) S卉i孵槲f(茎) S矗加帆m(茎) Sd0蝴m(茎)
S
Lo晒pedla蛳C
LollgiPedhcto肚D LorIgipdhcIo耻E
F
C30}I.o仉 C30H3B伪
C30 H38 06 C30H38()B C30H38 07
尼b"Ip耐“耵山(茎)
耳.白坼t—6山村山fd(茎)
S丘耵W妇(茎)
S日出m£k(茎)
508 5∞ S22
Mimn山lac∞ncA
b商fodihc协m C E
尼白坤州。w山把(茎】
X.m盯泌d(茎)
S血盯,向妇(茎) S血肼f厂。缸(茎) S击胁璐Ⅱ(茎)
8】L埘诘Ⅲl觚∞ne
82 83 ¨ 帖
K幽ccil砒∞e L
蹦∞商Jac啪cM
I(ad∞cdh咖他N
伽
506 510 508 436 576 576 617 482 ‘82 498 ●66 464 464 558 S16 534 528 528 s44 542 542 560 560 5“ 558 517 533 513 55l 535 557 515 501 515 51Z 500 576 530 576 576 5船 558 s44
structure
of the terpenoids composition.The review provided valuable chem—
genus
ical information for Schisandraceae and offered reference for estimatingmedical effect of the KEY
也9 H34 010 Cz9 H34 09 C29H34010 C29 H34 OlI C29H3409 C29 H34 0lo C29 H34 rb C29H36011 C29H36嘶2 c29H360lo Cz9H36011 C28H36010 C35H44013 c29 H3B()10 c29H360ll C29H38011 Q9H36伪o C29 H“()10 C29H36010 C30H38010 C30H34010 C3lH37010 C3z№6 OI C30H38()5 C30
C30H4s05 C32 H|2仉 C32 C30
植物来源
K.口盯,”曲(茎)
文献
9
编咛
70 7l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舯
化台物寮斥
Landfo【IjIacfo肿J Lanafodilac∞ne N
分了量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542 526 s42 S58 526 54Z 526 s60 576 5“ s60 532 672 544 560 560 5“ 54Z 544 558 554 569 558 478 4胁 496 494 49● 494 5lO 512 528 588 590 344 344 C3
&柄伽饵r’.叫删日月棚一j《茎)
S k”i”硼r hⅡ月加月明小(茎)
C32 H42‰ C30
S胛p埘弘f(茎) K.b孵i加d埘f止血《茎) K.如忡p一肌fq如埘f茎) 尼如HFJp耐口耵出幻(茎)
∞ 2l 22 23 24 25 26 27 28 Z8 29 30 31 32 33
H38()6
in
an
all—round way.
WORDS:Schisandraceae;terpenoids;biological activity
五味子科植物分为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 属(Kadsura)2个属,在《中国药典》中收载的五味子
(S.Chinensis("11urcz.)Baill)为著名中药,是传统的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