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科学与自然观研究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

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

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

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Development Inn ovation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对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自然哲学思想,以期对我们今天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将首先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然后重点分析其中的自然观,包括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的系统性和自然界的历史性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启示。

文章将总结《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我们今天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进行概述,以揭示其核心观点和理论贡献。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独立性。

它指出,自然界是一个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不能随意改变或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存在着对立统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辩证关系。

这些辩证关系推动着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图景。

再次,《自然辩证法》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指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同时,自然界也通过其内在规律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提出了科学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论。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xy摘要: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由芝诺悖论引出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继而提出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

指出了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要依靠哲学的指导。

关键词:芝诺悖论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一、引言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微妙的关系。

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当前的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指导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我们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又有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

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

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

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

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

”只是在数学上给出了抽象的解。

实质上用数学的微积分来解不完全让人信服。

因为数学上的微积分的定义是:将曲边形划分为许多的小矩形,再将这些小的矩形的面积相加,那么得到的就是原来的曲边形的面积。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

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

二是课堂规模超大。

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

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

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关键词: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科技发展;辩证1 引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然而,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在当今社会的适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说明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所以,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最初的形态出现。

但由于科学尚不发达,因而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于许多当时还无法用科学的知识来回答,但非常迫切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用宗教与神学等方式来进行补充和说明的方式。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研究》《自然观研究——探索《自然辩证法》中的哲学视野》一、引言《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作品,一直以来被广大哲学家和科学家所重视。

其独特的自然观研究不仅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现代科学方法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揭示其内在的哲学含义和科学价值。

二、自然观的定义与特点自然观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和态度。

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被视为一种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这种自然观的特点在于其全面性、动态性和辩证性。

它不仅关注自然界的物质性,还关注其精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这种全面、动态、辩证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三、《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1. 自然界的物质性: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界被视为由物质构成的实在。

这种物质性是自然界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基础。

2. 自然界的运动性:自然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这种运动性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形态变化上,还表现在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上。

3. 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在《自然辩证法》中,人类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人类的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

四、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上看,这种自然观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有助于我们构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从实践上看,这种自然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结论《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是一种全面、动态、辩证的观点,它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这种自然观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也正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既保持了传统哲学的特点,又具有了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科学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 5 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摘要: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中的缺陷,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并最终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基础1.引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中的缺陷,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自然观”,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然界整体的最科学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它以自然科学的事实为基础,唯物而又辩证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和人类历史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各种自然观有着根本的区别。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分别将其称为“新的自然观”、“真正合理的自然观”、排除了“一切片面性的历史的自然观”等等。

其次,它是一种关于自然界的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界的整体为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结构、形态、过程和规律为自己独特的理论任务,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为自己坚固的科学基础,以众多独特的概念、范畴和规律为自己的理论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自然观研究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本文在介绍了自然界的基础上,辩证的分析了,任何自然界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用科学来改造大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必须定义“科学”这个名词。

事实上“科学”一词应该是“现代
科学”的简称,因为科学的定义是近代和现代才真正产生的。

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科学还没有完整的定义,因而很难在没有定义的前提下讨论科学。

从各种对于“科学”概念的不同表述中,我们还是大体上可以从中找出某些基本的、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它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科学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

关于科学的分类,在不同的学者中间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不少学者,把科学分成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社会运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和研究人类思维活动规律的思维科学;并且除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这三大领域之外,还包括研究这三大领域最一般规律的哲学,以及研究这三大领域共同具有的“数量”关系的数学。

这就是说,在这里把现代科学概括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总共五大领域,或者说五大门类。

自然观跟科学之间是辨证统一的。

科学的研究是对自然观深刻依赖的,在费耶阿本德对多元主义方法论的辩护中,有一个基本的论证,即强调不应该先验地规定科学研究规则。

“只有在一个具有某种结构的世界中,我们所使用的标准和我们所推荐的规则才有意义。

在一个不呈现该结构的领域中,它们便成为无用的,或开始成为无效的。

” 也就是说,科学标准和科学规则的有效性是由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状况所决定的。

费耶阿本德在这里叙述了一个相当平庸的真理,即科学方法论原则依赖于自然观假定,但是这平庸的真理,加上一些大家可能会很容易接受的辅助假说,却蕴涵了非常有趣的逻辑结论,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科学对自然观的影响不可以忽视,人们对自然界或地球的基本认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自然观又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改变。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个历史时期的自然观指导和制约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又与自然界相互作用,造成自然界趋向性变化。

后者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与自然观交互于人,在自然科学产生以前的原始人类社会阶段,自然界是主人,人服从并畏惧自然。

那时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远远大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在社会意识中“人定胜天”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

这时人是主人,自然界是人类“改造”与“征服”的对象。

但是,盲目的“改造”与“征服”却造成了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恶果。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引导人类重新认识其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能在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对物质运动的新发现,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提出的物质观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恩格斯提出的无限自然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

其实,我想正是这种冲突,通过这种冲突,加深了我们对唯物自然观的认识。

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高速阶段,中共中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更加强大,积极发展科学的作用,来让我们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了自然辩证法,把哲学的应用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孙彦泉,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2. 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冲突,李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3 卷第3期
3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探讨———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 年年会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2 卷第3 期2006 年 3 月
4浅谈计算物理与自然科学认识观,李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第4 期
5. 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及当代意义,杨卫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06期
6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刻意蕴及其当代意义,葛恒云,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