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突破的策略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突破的策略

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突破的策略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

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我认为,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趣味性、生动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学科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抓好导入环节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往往取决于一堂课的起始和导入环节。

它犹如社戏中的一套开场锣鼓,又像长剧的序幕和交响乐的序曲,其作用绝不可小视。

要使学生能迅速地进入课堂角色并具有积极而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教师不能拘泥于某种方式,而必须想方设法用多种方式导入。

例如,我在教学“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时,以讲述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开场:很久以前,有一个小伙子恋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

当小伙子向她求婚时,姑娘却坚持提出要其掏出母亲的心去迎娶。

小伙子无奈,回家掏出了母亲的心。

当他捧着母亲滚烫的心向姑娘奔去时,不小心摔倒了。

此时,那颗心开口了:“孩子……你摔坏了没有?”讲到这里,学生们听得入神了,有的学生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我稍作停顿后又启发道:“同学们,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纯真。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应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祖国母亲呢?”这样的导入,不仅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思维注意,为新课内容的顺利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某些重要原理的教学上,通过设疑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争辩,能激发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在诱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提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使学生经过困惑、焦虑、争论、思索,最终能解决。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

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

文章分析了新课改下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来看,“取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中核心内容应该是“人”,即学生的素质提高、素质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过去传统式的“灌”而变为“导”,“导”出学生的学习技巧,“导”出学生看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层次多种多样,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让学学生“喜欢”上“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优化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自信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是衡量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准,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有效和可行,可以给课堂教学以准确的定位,方向稳,阵脚就不乱。

每一课的教学都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综合制定出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教材本身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乏味、生厌。

为了使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要素:如教态、表情、手势、语言、眼神等去打动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讲授内容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创设“乐学”的情境。

如将音乐、影视、图片、书法、漫画、绘画、诗歌等视听资料,通过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计算机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最佳的情景、画面、声音、色彩、语言、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使其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求更多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新理念下,初中政治课有效教学

新理念下,初中政治课有效教学

新理念下,探究初中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摘要:本文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探讨如何使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

关健词:有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为此,我在教学中开展逐步尝试构建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把动脑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有效教学即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个教师具备超越一般的技术,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怎样提高45分钟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等。

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系列的策略。

1.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空间留给学生。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创新课堂构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

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乐于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初中政治课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政治课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

握对人 生 的认知 规律 才是 政治教 学 的最终 目的。因此 , 政 治课程 的教 学过 程 中, 本着 “ 在 要 因材 施教” 的教 学 目标 , 学 生开 展层 对
次教 学 , 过对 学生 差异化 培养 让学 生一起 进步 , 通 从而促 进 学生 学 习全 面进 步与发 展 。 【 键 词 】 治 课 ; 异 化 教 学 法 ; 展 教 学 法 关 政 差 拓
t a h rsud n ’ nem eh d,t t d n n e so ha h i l fe tv t d eho ndgr s O t iec gntonr l s e c e t e t So t o hes u e tu d r todt tt e hghy ef cie su y m t da apst helf o ii uei t e p l ia e c n ia o 1 Th r fr ,i hep ltc lc riu u ’ e c ig p o e s h oi c lta hig fn lg a. t e eo e n t o iia u rc l m Sta hn r c s ,m u ti iew ih“ e c ss u e t n a — s n l t t a he t d n si c n c da e wih t i p iu e t e ta hn oa,de eop helv lta hng t hes u e t h o h lt h t de o t e su n or nc t hera tt d ” h e c ig g l v l st e e e c i ot t d n ,t r ug e st e su ntt h t de t v ra i as o r s o e h r hu o t st t e tt t dy t o p e n i o r s ndt e eo a it on r iepr g e st g t e ,t spr mo e hesud n O s u hec m rhe svepr g e s a hed v lpme t n.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后学生几乎不去练习、不去巩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到来,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

我们的课堂如何改?如何打造出有效教学?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

现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我的教学实际,就如何着力打造政治课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首先,精心的课前备课。

这是建构有效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耗费教师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上课质量的高低。

备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研究教材是备课;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查阅大量资料、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地方时政形势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同样是备课。

还要备好教法,要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要备好学法,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思考其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障碍,什么地方是难点、易混点等,进一步设计课堂上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效率、有针对性的。

教师的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设计又要备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

这才是我们课前准备的落脚点和归宿。

其次,对教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核心”,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改编、重组等,以及设计必要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参与学习。

教师要合理处理教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

如我在设置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公私之间》这一节课的学案时,联系了德阳拆迁(双东芦德路、黄河广场、德阳市汽车站)等现象。

从提问中让学生了解公私之间矛盾的表现,假如是你家,你将如何选择?从课堂讨论中,通过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但这并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刍议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刍议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刍议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政治课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培养未成年人政治素养,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常常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保持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接轨。

政治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政治课内容过于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治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推陈出新,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缺乏互动与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方便掌握知识点,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政治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政治课教师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课往往注重记忆和传递信息,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治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案例分析、辩论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政治课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开展初中学生政治课有效性教学

如何开展初中学生政治课有效性教学

如何开展初中学生的政治课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教学作为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理应受到教育的关注,理应为我们政治教师所重视,并落实具体措施,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有效教学,真正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那么,如何完成此任务呢?笔者认为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个体倾向性的表现,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

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向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主体性的确立光靠教师观念的转变还不够,最终需要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

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能力特点等实际状况,要选择那些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

兴趣教育是一种顺应主体倾向性的有效性教育,教师应当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觉培养和引导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主体性在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全面膨胀。

二、依据中学生的思维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法,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表、图片、直观教具、幻灯、录像、参观访问等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

引导学生设疑深思,质疑解惑,尤其要引导学生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探究摘要:双减政策下高度重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为了科学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突出思政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相结合,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和完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有效对策前言初中教师为学生收集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在课堂上引入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借助新闻、短视频、演讲、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多元视角了解初中政治知识,并加深对当前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认知。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课堂的互动与参与,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言权和表达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并进行相关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对策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初中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目标趋势[1]。

一、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提高政治课有效性方面,可以设计符合学生感兴趣和需求的政治课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相联系,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一是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的活动、多媒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是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信息、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政治课应打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参与度,给予鼓励和正面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政治课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

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

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但是,最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

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

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
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

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

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

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
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四、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