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5.近大远小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冀教版(2023秋)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景物的近大远小

小学美术冀教版(2023秋)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景物的近大远小

景物的近大远小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物体的近大远小现象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理解物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透视规律。

知道什么是视角、视平线、消失点。

2、能运用纸材制作表现近大远小的小学具,总结出近大远小的规律,绘制一幅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制作和绘画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透视知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形成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客观物象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方式: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其规律。

教学手段:采用课件展示,教师演示,学生制作小学具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技术准备:一是搜集大量的景物图片供学生欣赏和分析,从中发现、总结透视规律;二是搜集各类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作品图片导入环节首先播放动画片段《喜羊羊与灰狼被炮竹炸飞),请学生说说灰太狼怎么啦?并重复慢速播放“炸飞”片段,让学生细心体会灰太狼的身体由大变小最后消失的过程。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在一个平面内表现出物体远近的关系。

板书: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新授部分(一)分析透视规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透视规律)播放ppt课件,展示林荫道建筑导学生观察画中的景物大小、高低、宽窄的变化。

教师设问:这些变化有规律吗?知道什么是透视吗?根据学生回答,在白板上进行填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请学生读一读。

教师谈话:我们看景物时,近处的的呢?学生齐答:不清楚。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课件PPT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课件PPT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 《5.景物的近大远小》
类透视?
透视,是绘画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 视法.因为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的,所以也称为“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 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 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 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 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小,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有哪些呢?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低远髙
天安门和长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近大远小.
生活中的透视图片
艺术绘画作品中的近大远小
小学生眼中的近大远小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创作吧!
自命题创作近大远小的画面 要求 1、构图合理,将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在画面上。 2、色彩运用大胆注意远处、近处色彩的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近大远小的现 象?
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像面。若看清楚某个物体,必 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从人眼瞳孔中心对物体的张角与视角相等,所以 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同样高的两棵树,离开眼睛远 的一棵,它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因此,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是一节关于透视原理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绘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表现自我,对于新的绘画技巧和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2.教学难点: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3.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实例图片。

3.学具:绘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街道、建筑、山水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奥秘。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大远小的实例,如同一物体在不同距离的视觉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体会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析、评价,进一步巩固对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理解。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3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3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此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关系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更加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景物的大小关系,提高绘画的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简单的透视现象》,对透视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透视原理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积极动手实践,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特别是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表现出来。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3.相关景物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实生活中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透视原理,特别是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原理,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绘画中创新,如何将透视原理运用到其他绘画场景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 (3)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 (3)
景物的近大远小
一、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找出下列生活场景中的近大 远小现象。
课本16页右下角活动,试着在上面的 两个人中间画上1—2个人,使画面符 合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绘画作品中的近大远小
“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
体空间转换为绘画上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 语。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的主要是“焦点透 视”,它表现在画面上的主要特征是“近大 远小”。
最后的 晚餐
(油画)
达.芬奇 意大利
雅典学院 (油画) 拉斐尔 意大利
村道 (油画) 霍贝玛 荷兰 1689年
黄富
公春
望山


元图

中 国 画
( 局 部 )
三、我笔下的近大远小
创作一幅符合“近大远小”规律的 作品。

5河北美术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5河北美术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3)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表现出一定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2)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按时完成课堂任务;
(3)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学习用品。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知识层面:学生对近大远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绘画作品的空间表现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
(1)学生对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2)学生对透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近大远小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升;
(3)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空间表现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表达和运用能力有限。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规律进行绘画创作,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学生锻炼了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了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绘画创作中如何运用近大远小。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下册《5.景物的近大远小》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近大远小是绘画透视中最基本的现象,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是一种运用广泛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

意在从透视学中最基本的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观察、思考,感悟近大远小这一客观现象,加深学生对透视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对基本的透视知识的理解。

并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绘画中关于空间的概念,并能在画纸的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立体的三维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透视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已经进入了写实期,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开始留心观察,并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

有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能力,能够大胆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不陌生,已有这种视觉感受,但是还没有正式接触到透视知识,对透视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明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冀教版
景物的近大远小
了是“透视”?
“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体空间转换为绘画上 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语。 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的主要是“焦点透视”,它表现在画面上的主 要特点是“近大远小”。
“透视”的三个特点?
特 点
1、近大远小
“透视”的三个特点?
特 点
2、近实远虚
“透视”的三个特点?
特 点
3、近鲜艳远暗淡
解 焦点(灭点、消失点) 视平线

单点(一点)透视
拓 展
练 习
村道 霍贝玛
延 伸
清明上河图(局部)
延 伸
散点透视

课下利用手机拍一些
“透视”现象的照片,体会

“近大远小”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近大远小
平行透视
透视——近大远小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绘画作品
平行透视:绘画作品
平行透视:绘画作品
平行透视表现的室内作品
平行透视表现的室内作品
平行透视表现的室内作品
运用近
大远小 的透视 现象画 画你周 围的景 物。
作业:完成一幅平行透视的风景临摹作品。
作业:完成一幅平行透视的风景临摹作品。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透 视 处 处 在
量 一 量
请你用你的尺子在画框上
量一量,不同远近而产生 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平行透视
植 树 小 游 戏
请你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
在这条路旁种上绿树。
透 视 学 具
小 组 讨 论
观察影壁与门感觉一样大吗?
开门时路面有什么变化?
小 组 讨 论
观察两个高矮一样的人物,你发现 了什么? 你能总结出哪些透视现象?
小 组 讨 论
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 些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 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 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火车
看 一 看
什 么 叫 透 视
观察透视的示意图: 什么叫透视 透视—通过在透明的平面上进行绘画, 去观察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天与地汇合处的交 界线是地平线。消 失点的结束点全都 位于这条线上。
地 平 线 透 视 消 失 点
想 一 想
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离 得近的能够遮挡的角度就 为什么会产生近大远 大,离得远的遮挡的角度 小的现象呢? 就小。
D.下宽上窄 E.永远垂直
5.
消失点
北 京 名 胜 古 迹
说说你知道的天安门?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

平行透视
北 京 名 胜 古 迹
说说你知道的长城? 找找哪里体现了近大远小的透 视?

画 一 画
在透明塑料上 画出这两张图 片的 消失点、 视平线、垂直 线、透视线
绘 画 中 的 近 大 远 小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 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 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 所以形体 Nhomakorabea生了纵深感。
1.
视平线 视平线下 视平线上 垂直的线
连 线 游 戏
A.向远方延伸, 不断靠拢,最 后相交的点。
2. 3. 4.
B.与画者眼睛 平行的水平线。 C.上宽下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