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儿童运动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第一节运动系统ppt

(2)四肢骨 四肢骨增长,学前儿童的身高不断增加,
全部骨化后,骨的长度才不再增加。所以 学前儿童时期骨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若 学前儿童机体对钙、磷、维生素D不能正常 吸收和利用时,会形成佝偻病。
什么是佝偻病?
特点: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 要到19-25岁时才会成为一块完整的骨。
保育要点:禁止孩子从高处往硬地上跳, 尤其是女孩。
(6)足弓
何为足弓? 足骨的跖骨及其联结的韧带形成凸向上方
的弓形。 功能 扁平足(如图)
(二)学前儿童关节特点
1、特点:关节的伸展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显著好于成人,但是牢固性差——“脱臼”
2、保育要点:不要用力过猛牵拉孩子的手 臂
——幼儿园不适宜开展拔河等运动
(三)学前儿童骨骼肌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特点: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 大小肌肉群的发育速度不同
2、保育要点:注意孩子活动的负担量, 考虑速度和休息
三、总结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和胸廓 畸形
(2)骨的构造 骨主要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此外还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见图)
骨的构造图片
●骨质 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骨密 质和骨松质。
●骨膜 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 学前儿童时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 的生成,成年时转为静止状态。骨膜富有 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 重要作用。
女孩的较男孩早2年完成腕骨的骨化
(4)脊椎骨
生理性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如图)
学前儿童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的发育及保育 要点
幼儿卫生与营养第二课运动系统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骨骼 1、骨的成分和结构特点
(1)与成人相比,骨中含有机物较多,所以骨的韧 性强,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 变形。
(2)骨膜较厚,血管丰富,骨的再生能力强; 5岁前,骨髓全部为红骨髓,造血机能强 。
分析与讨论
某新生儿出生后,经常朝一个方向侧 卧,不久,妈妈发现这个孩子的头睡 偏了,你能分析原因吗?如何避免此 现象的发生?
不要过早穿高跟鞋 不要从较高的地方跳下
2.关节的保育
3.肌肉的保育
(1)避免疲劳 (2)锻炼肌肉
4.注意生活和运动中的安全
运动前后,做好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运动 量合适
生活和运动中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因素
案例1
这天,我看到晴晴在抠鼻子,好象出于习惯性似的,我马上 叫她不要抠,并没有太在意。我走了一圈回来,又发现晴晴 在抠鼻子,我还是叫她不要抠鼻子,我边说边拉开她的手, 这时候晴晴挣扎开我的手,看着我说:“我的鼻子里面有东 西。”我马上意识到什么,问:“有什么?”晴晴说:“有 玩具!”这时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晴晴抠鼻子是因为她书包 上的小铃铛吊饰掉下来了,她因为好奇于是就把小铃铛塞到 鼻孔去了!幸好铃铛的位置不是很深,我马上带她去医生那 里用夹子把铃铛夹了出来。
• 以往中国父母习惯于让宝宝采取仰卧 睡姿,因此中国人的脸型大多比较扁 平,立体感不强。而且,仰卧还容易 因宝宝需要转头致使后脑勺不对称, 形成偏头。而西方人并不介意宝宝的 睡姿,很多婴儿习惯趴着睡,他们也 是不加干涉的,西方人脸型轮廓鲜明 也有一些这个因素。
2、婴幼儿各部分骨骼的发育特点
(1)颅骨存有骨缝 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2-4个月闭合
多数儿童由于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在学校上 课、在家写作业,不知不觉养成驼背、鸡胸、凸肚 等习惯,日久天长形成脊柱弯曲、畸形。年幼的学 生一般都使用双肩背书包,但因书包太重,仍能形 成驼背的姿势。
幼儿运动系统ppt课件

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
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
有重要作用。
恢复造血功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
运动系统概述
(四)骨的成分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盐)构成的。 成人:骨中有机物占1/2,无机物占1/2。 幼儿:有机物占2/3,无机物占1/3。 老人: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特点及保健
骨盆
【保健要点】禁止孩子从高处往硬地上跳,尤其是女孩。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学前儿童四肢骨的骨 盆骨尚未长结实,
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运动时要注意安
若学前儿童机体对钙、全。如幼儿从高的
磷、维生素D不能正 地方往硬地上跳,
常吸收和利用时,会 形成佝偻病。
就有可能上到骨盆 的骨头,是骨盆变
形。
成人的腕骨共有 学前儿童的生理性
16块,左右各8块。 弯曲还未固定,一
而新生儿的腕骨是 般在18-25岁才能
POST CARD
Made in England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
运动系统概述
(二)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 骨连结。根据骨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 接连结。 (1)直接连结 是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膜或软骨直接连结,如颅骨间 的缝或软骨或如椎骨间的椎间盘,这种连结的活动范围 很小或不能活动。 (2)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即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1-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

5、儿童骨成份中含有机物较成人
含无机物较成人
而硬度
,不易骨折,但受压容易弯曲变形。
,所以骨骼较柔软、弹性较
6、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 、 和 以起到缓冲振荡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这些弯曲与人类
有关,可
7、小孩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导致
。
8、小孩的骨头在发育,就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 ,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里去。
三 是非题 1、骨头里的有机物赋予骨骼弹性,无机盐赋予骨骼硬度 ( ) 2、小儿的骨骼柔软性强这与其骨的化学成份中无机物较成人高而 有机物较成人低有关。 ( ) 3、小儿的骨髓全部是红骨髓,造血机能强。 ( ) 4、人体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是胎儿期逐渐形成,出生后便固定下来的。( ) 5、幼儿的骨盆尚未定型,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会影响成年后骨盆的 大小和形状( ) 6、小儿的骨块数比成人多。 ( ) 7、小儿关节的特点显示其灵活性和柔软性显著高于成人,活动范围也大得多,因而 引起脱臼的可能性较成人来说显然不那么容易( )。
。
A.骨中含有机物较多,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
B. 小儿的骨髓全部是红骨髓
C.骨膜较成人薄,血管丰富,再生能力强
D.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在小儿出生后就形成了。
E.关节窝浅,灵活性大但牢固性差,容易脱臼。
F. 肌 肉 含 蛋 白 质 、 脂 肪 和 无 机 盐 较 少 , 收 缩 力 差 , 容 易 疲 劳 和 损 伤
过迟则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丁病.
2)腕骨未完全钙化 人有8块腕骨。出生时全 是软骨,以后逐渐钙化, 10岁左右钙化完成。
3 骨骼未完成生长,骨头硬度小,可变性强
有机物含量多,硬度小,弹性大,易变性强。
幼儿 成人 老人
3第一章 运动系统 ppt课件

2020/12/27
6
2020/12/27
头骨:29 躯干骨:51 四肢骨:126
7
(一)骨
成 人 骨 约 206 块 , 约 占 体 重的20%。
作用:具有支持体重、保 护体内脏器和运动功能。此 外,骨也是体内制造血液, 贮存钙、磷的器官。
2020/12/27
8
全身骨的分布
2020/12/27
9
骨的形态
长骨
短骨
扁骨
2020/12/27
不规则骨
10
骨的结构和组成
骨膜: 骨 的 构 骨质: 造
骨髓:
2020/12/27
骨膜
骨质 骨髓
11
骨的成分
•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盐)构的。 成人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
• 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使骨 具有坚固性。
2020/12/27
25
• 保健: •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 (2)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
耸肩,身子坐正; • (3)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 • (4)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
2020/12/27
22
3、骨盆未闭合。髋骨是骨盆的一部分,幼儿的髋骨与成 人不同,它还不是一块严丝和缝的骨头。幼儿的髋骨 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软骨连结在一起 的。它一般要到20~25岁才完全愈合,成为一块完整 的骨头。
2020/12/27
23
• 保健: • (1)培养良好的坐姿; • (2)保持鼻腔通畅,预防漏斗胸; • (3)不宜从高处跳到硬地上; • (4)不宜在硬地上进行大量的蹦跳动
12
膜内成骨(膜化骨):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第一节、运动系统一、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三、骨的概述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一)骨的发生、发育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2. 骨的发生:(1)胚胎早期·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各部分的骨的发育(1)腕骨: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2—3岁:有4个4—6岁:有7个5—8岁:有9个9—13岁:有10个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运动系统)ppt课件

自闭症及注意力不足多动症
肢体过度、运用或者运用不当或运动知觉异常而造成动作 障碍。好动、但品质不好,下肢伸直张力过高,动作控制 不协调,用力不当。
适当的摆位; 弯曲本体能力的练习; 平衡能力的练习。
.
发育迟缓儿童
.
作业布置
1.什么是青枝骨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学前儿童的关节有什么生理特点?应怎样保育? 3.什么是脊柱的生理性弯曲,起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
些保育措施?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与保育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
人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 形态相似的细胞聚在一起——组织 不同的组织相互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器
官 器官按一定顺序结合,完成某一项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
.
第一节 运动系统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1)学前儿童骨的生理特点 ⑤足弓 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助骨连接形成的向上突隆的弓形,有 缓冲震动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足骨、肌肉和韧带都未发育 完善,因足弓承担的超负荷或其他原因,可引起足弓塌陷, 成为扁平足。或因运动量太小,脚底的肌肉韧带得不到锻 炼,也影响足弓的形成。此外,给学前儿童穿窄小的鞋子, 也会妨碍脚趾和足弓的正常发育。
.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
案例分析:
某四岁幼儿由于好动,影响全班小朋友游戏,老师无奈, 就把他从座位上用力甩到卧室罚站,此时幼儿哭喊,我 的手不能动了,老师没有理他,继续上课。等下课后, 老师去拉她时,他大喊大叫,等医生检查,他的手不能 再外旋和内旋,这是为什么?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第一章:运动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运动系统的作用:运动、支持和保护1.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系统的作用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如骨骼、肌肉等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让学生感受运动系统的作用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学生能通过实验感受到运动系统的作用第二章:骨骼系统2.1 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骼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理解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膜等骨骼的主要类型: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骨骼系统的作用:支持、保护、运动2.3 教学活动引入骨骼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骨骼系统的作用展示骨骼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长骨、短骨等进行骨骼模型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骨骼系统的作用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能理解骨骼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生能通过模型观察和操作感受到骨骼系统的作用第三章:肌肉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肌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理解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肌肉系统的组成:肌肉组织、肌腱、神经等肌肉的主要类型: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肌肉系统的作用:运动、维持姿势、保护3.3 教学活动引入肌肉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肌肉系统的作用展示肌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骨骼肌、心肌等进行肌肉实验,让学生感受肌肉系统的作用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能理解肌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生能通过实验感受到肌肉系统的作用第四章:关节系统4.1 教学目标了解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关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理解关节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关节系统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等关节的主要类型:球关节、滑车关节、旋转关节等关节系统的作用:连接骨骼、运动、保护4.3 教学活动引入关节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关节系统的作用展示关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球关节、滑车关节等进行关节模型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关节系统的作用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能理解关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生能通过模型观察和操作感受到关节系统的作用第五章:运动系统的保护与健康5.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掌握运动系统的健康保健措施理解运动系统健康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合理运动、避免受伤等运动系统的健康保健措施: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运动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影响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等5.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保护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生活方式讨论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健康保健措施分享运动系统健康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健康保健措施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学生能提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保护运动系统的健康第六章:运动系统的发育与成长6.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掌握运动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理解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对儿童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的特点: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等运动系统成长的关键因素:遗传、环境、营养、锻炼等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对儿童的影响:身体发育、智力发展、社交能力等6.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过程展示不同年龄阶段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如婴儿期的爬行、幼儿期的跑跳等分析运动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遗传、环境等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学生能认识到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对儿童的重要性第七章:运动系统的疾病与预防7.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与原因掌握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理解运动系统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7.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常见疾病:骨折、关节炎、肌肉劳损等运动系统疾病的原因:外伤、感染、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合理运动、避免受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7.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疾病与预防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健康讨论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与原因,如骨折、关节炎等学习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如合理运动、避免受伤等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与原因学生能掌握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八章:运动系统的功能锻炼8.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锻炼方法掌握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理解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按摩、拉伸等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等8.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锻炼方法展示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如运动、按摩、拉伸等学习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如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第九章:运动系统的评估与监测9.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掌握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理解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观察、询问、检查等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观察要点、询问技巧、检查方法等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疾病、调整锻炼计划、提高生活质量等9.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展示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如观察、询问、检查等学习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如观察要点、询问技巧等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第十章:运动系统的健康教育10.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技巧理解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运动知识、运动技巧、运动习惯等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技巧: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示范等10.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展示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方法,如教学第十一章:运动系统的适应性训练11.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适应性训练原则掌握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适应性训练在运动系统健康中的作用11.2 教学内容适应性训练的原则:个体化、渐进性、针对性、周期性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平衡训练等适应性训练的技巧: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频率的调整11.3 教学活动引入适应性训练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适应性训练原则展示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进行适应性训练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适应性训练的作用1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适应性训练的原则学生能掌握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理解适应性训练在运动系统健康中的作用第十二章:运动系统的康复训练12.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康复训练内容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康复训练在运动系统恢复中的重要性12.2 教学内容康复训练的内容: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的方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训练的技巧: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频率的调整12.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康复训练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康复训练内容展示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等进行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康复训练的作用1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学生能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理解康复训练在运动系统恢复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运动系统的营养与补充13.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营养需求和补充原则掌握运动系统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理解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对运动效能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营养需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补充原则:个体化、适时、适量、均衡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食物选择、营养补充品的使用13.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营养需求展示运动系统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如蛋白质补充品的使用等分析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对运动效能的影响,如能量供应、肌肉恢复等1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营养需求和补充原则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对运动效能的影响第十四章:运动系统的安全与防护14.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安全原则与防护措施掌握运动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理解运动系统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14.2 教学内容安全原则:合理规划运动、避免超负荷、遵循运动规则防护措施:使用保护装备、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进行热身和拉伸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预防运动伤害、应对运动意外、紧急救护知识14.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安全与防护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安全原则展示运动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如使用保护装备的正确方法等进行安全操作与防护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运动系统的安全与防护重要性1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的安全原则与防护措施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运动系统的心理因素15.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中心理因素的影响掌握运动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心理因素在运动系统健康中的作用15.2 教学内容心理因素的影响:情绪、动机、自我效能感等运动心理调适的方法:心理放松、积极思考、目标设定等运动心理调适的技巧:自我暗示、呼吸控制、冥想等15.3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 脊柱和胸廓畸形 (二)、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三)、供给足够的营养 (四)、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思考与练习
1 骨的结构、成分及特性是什么?
2 关节的构造及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3 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 是什么? 4 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运动系统?
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
足弓:
(二)、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1. 肌内收缩力差,容易疲劳
肌肉柔嫩,肌纤维较细,间质相对较多,肌腱宽 而短,肌肉中所含的水分较成人多,能量储备差。
2. 大、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
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晚,通过各 项活动锻炼,小儿动作的速度、准确度及控制活动 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颈曲
3个月 6个月 1岁
能抬头时形成颈 曲 会坐时出现胸曲 开始行走出现腰 曲
7岁时固定 7岁时固定 性成熟被韧 带固定
胸曲
腰曲
幼儿脊柱椎骨间软骨层特别发达,20~21 岁脊椎的骨化才完成。如体位不正,易引 起脊柱的侧弯变形。 骶曲
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
骨盆:
正常骨盆是 由髋骨、骶骨 和尾骨共同围 成的。幼儿的 髋骨是由髂骨、 坐骨和耻骨借 软骨连接在一 起,一般在 19~25岁软骨 才完全骨化而 形成一块完整 的骨。
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
后囟
前囟
蝶囟 前囟 乳突囟
新生儿颅侧面观
新生儿颅上面观
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
腕骨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
年龄(岁)
腕骨名称
骨化中心出现总数
1 3 4
头状骨、钧状骨 三角骨 月状骨
2 3 4
5
6 10
大多角骨、舟状骨
小多角骨 豆状骨
6
7 8
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
脊椎骨:
第一节 运 动 系 统
一、骨骼 二、骨骼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一、骨骼
(一)、骨骼的组成、功能和分类
(二)、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性 (三)、骨连接
(一)、骨骼的组成、功能和分类
(二)、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性
长骨
形态、结构、成分和特性
关节软骨 关节囊 骨膜
骨髓
(三)、骨连接
肱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窝 尺骨 桡骨 关节软骨
肘关节
二、骨骼肌
肌腹
肌腱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二)、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 2.全是红骨髓 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 4.关节窝较浅,韧带较松,牢固性差,易脱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