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想象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习作部分。

本次习作为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通过本次习作,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细节;3. 写作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独立写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细节,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4.提高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思路的明确。

2.写作内容的丰富与具体。

3.写作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习作,使学生了解如何丰富写作内容和提高写作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修改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优秀习作示例。

3.准备写作指导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

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优秀习作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写作。

2.学生阅读优秀习作,思考如何借鉴。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分组讨论如何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让大家一起欣赏、学习。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富有创意的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如何进行创意写作,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如何将心中的家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主题,学会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创意写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会如何描绘家乡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如何将心中的家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5.学生进行习作,将心中的家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6.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总结本次习作的要点,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创意写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十年后的家乡•想象与联想•描绘与情感•热爱与期待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习作、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通过本次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富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部分学生对未来的想象较为模糊,不知如何下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发挥想象,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学会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树立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挥想象,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想象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家乡风景图片、音乐等。

2.纸笔:学生写作所需。

3.参考资料:有关家乡变化的新闻、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接着,播放一首家乡的歌曲,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家乡变化的新闻、文章等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中的关键词,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素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三、续编故事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三、续编故事

三、续编故事——发挥想象续写合理【习作内容】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

2.运用各种描写和修辞手法,把续写部分写具体。

3.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同时注意把续写部分写具体。

【设计理念】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听完有趣的童话故事,他们会浮想联翩,幻想着自己也成了小飞侠,成了白雪公主;看到自由飞翔的小鸟,他们会感觉自己像长了翅膀,越飞越高……这是孩子的天性。

想象让孩子对习作有兴趣,而兴趣是一种内驱力,让孩子视习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满腔热情地去完成。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保持孩子们这种兴趣,让他们去猜、去想、去说、去编、去写,使他们把自己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活动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认识续写我们的童年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

多少次梦中神游童话王国,多少次梦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交朋友。

还记得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吗?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今天,我们也来做一次小小故事家,续写这些故事,用我们的笔来改变一下故事主人公的命运吧!那什么是续写呢?续写,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提示,从已有的条件出发,去推想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展开想象,构思适当情节,把原有故事接续下去,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板书:续编故事)二、佳作欣赏领悟方法1.师引导:同学们还记得《坐井观天》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讲这个故事?(生自由交流)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小青蛙说些什么?3.师小结:是呀,在这个故事里,小青蛙成了我们批评的对象,它眼界小,知识少。

可是后来,小青蛙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这么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偏见。

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续编故事——“坐井”也可以“观天”。

4.生速读《“坐井”也可以“观天”》。

(1)“坐井观天”的故事大家都读过,这个成语故事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思考,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给予反馈。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评价和给予反馈。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给予反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投影仪、幻灯片。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指导写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提出问题:二十年后的家乡,你希望发生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组长组织组员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内容,并给予反馈。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作,进行展示。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生活改变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自己的作文,并听取家长的反馈和建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本次习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思路不清晰;2. 内容空洞;3. 表达不得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注意表达得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能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想象,培养学生预测未来、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表达效果。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优秀范文;作文评分标准。

2.学生准备:观察家乡变化,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激发学生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习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变化,互相启发,丰富写作素材。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讨论的成果写成作文草稿。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作文题目。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对于未来的想象和预测,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2.发挥想象力,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3.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示范法:教师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示范写作,为学生提供参考。

3.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图片和视频。

2.教师准备写作示范,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

然后,教师提出作文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想象和预测。

同时,教师展示自己的写作示范,为学生提供参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写作。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写作进度,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二十年后的家乡还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反思(1课时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反思(1课时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反思(1课时8页)一. 教材分析《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内容。

通过这篇作文,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预测和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未来的想象过于遥远,难以把握;另外,学生在描述变化和影响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想象和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丰富想象力。

3.示范法:教师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想象和观点。

4.修改法: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指导,提高写作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写作模板,方便学生进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2.呈现(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5.拓展(5分钟)邀请家长或社区代表参与,让学生向家长或社区代表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光明磊落 大智大勇 急中生智 镇定自若
临危不惧 堂堂正正 力挽狂澜 问心无愧 化险为夷
21
课后拓展
22
怪字藏诗
日圆山高路口长, 云横雨细倒斜阳。
扁舟横渡无人过, 风卷残花半日香。
23
如何培养想象力?
细致观察 大量阅读 运用修辞
广泛思考 储备表象 多作训练
24
写想像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
得。”
——《闲情记趣·童趣》
5、推测法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沿着情节的线 索、任务性格的脉络,对事件的发展作合 理的推测,想象可能出现的变化。
幻灯片 2171
仿写:运用修辞,写一句意象鲜明又 耐人寻味的话。
教师的周围飘飞着粉笔屑,不, 那不是粉笔屑,那是 教师撒出的智慧的
1、要潜入生活,熟悉生活,要以现实生活 为基础。
2、要善于观察思考。 3、要充满感情。 4、注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如童话、
寓言、神话、科幻等体裁)
25
26
A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C
“之所以圆不了,是因为半 途而废。”
“你的心灵之窗打开多大, 你的世界就有多大。”……4D源自M“小园香径独徘 徊”。……
“高山不只一座,人生的 路不止一条。”
……
5
什么是想象?
想象想象是指人们
在原有的感悟形象基 础上,创造出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6
数字笑话
A、一天0和8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 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 啊!”
时,老师可以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老师只要对黑
板说出课文的题目,一转眼,那篇课文便出现在黑
板上了,等要擦的时候也不需要用黑板擦往上擦,
只需按一下黑板最右边的蓝色按纽,黑板上的字就
会自动得立即消失,一点痕迹也没有。
9
下课了,教室里的墙壁会立即变成绿色的,让你 的眼睛保养保养一下,走廊上,还会自动放出好几 盆花,让你好好得欣赏一下,并且你可以把自己喜 欢的花摆出来。到了中午吃饭时,你只要想好吃什 么饭之后,按下青色按纽说出菜名,输进做的配料, 那种菜马上就会出现在你碗里。睡午觉时,每个班 的宿舍里会发出一股清香,那实在就是吹眠香气, 每个同学闻后就会安安静静地自动入睡,要起床时, 宿舍里也会发出一股香气,是一种可以让人清醒的 香气,要放学回家了,你可以坐着地点转换机回家。
B、0对5说:“你该把肚皮收一收了!”
C、0碰到9(大吃一惊):“哎,兄弟, 怎么截肢了?”
7
类型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8
未来的学校
这是22世纪的一天,我带着“多功能电子书”高 兴地来到了奇异学校。
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要管学校叫奇异学校?那个
“多功能电子书”又是什么?那是由于我们的学校
花朵。
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 那不是星星,那是 ……
18
文具盒里的争吵
一天深夜,文具盒里发生了争吵。
铅笔跳了出来说:“钢笔,你整天穿着乌黑的衣服,难 看死了!”钢笔气得从笔盒里跳了出来说:“铅笔,你凭什 么骂我?”铅笔自以为是的说:“因为我的衣裳比你的漂亮 啊!”钢笔在铅笔上画了几下。铅笔又说:“主人用你写字 的时候,你的肚子里的水一下子就没有了,不像我,主人用 我的时候书写工整。”钢笔忍无可忍了,一气之下,说: “你这个铅笔,一旦主人把你的笔芯用完了的时候就用卷笔 刀把你削短,不久后,你将会粉身碎骨。”铅笔听了,看看 自已只剩下十厘米左右的长度了,哇哇地大哭起来了。。橡 皮擦也跳了出来说:“铅笔老弟,你说主人不喜欢钢笔?” 铅笔说:“嗯。”橡皮擦又问:“钢笔老弟,你说铅笔老弟 不久之后就会魂飞烟灭?”钢笔老弟说:“嗯。”橡皮擦说: 你们都说了别人的坏话,那就算是扯平了。”铅笔和钢笔听 了之后沉默了。铅笔说:“对不起,钢笔,我不应该跟你争 吵。”钢笔说:“不,应该是我对你说声对不起。”就这样, 他们两个和好了。
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 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 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 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2
想一想:
根据提供的材料,想象事情的来龙去脉。
一人手持一本书,急匆匆进入 校门,一脸的不安…… (什么人?为什么?)
3
根据下面出示的字母,你能想到什么? 它可以是一句名言,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 是用你自己的话阐明的一个道理。

笔盒里又恢复了平静。
19
习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期盼。
想象,充满神奇。未来的世界里, 房子或许会说话、会看家,汽车或 许会飞会游泳,机器人会看孩子会 做家务……小朋友们,你们脑海中 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快快拿起你 们的笔,描绘未来的人、事物、或 者生活场景吧!急的一定要发挥你 们的想象哦!
20
未来的学校可真美好,带给我欢乐的,无穷的乐 趣。
10
如何写好想象类 作文?
11
想象要合理。
蒲公英像什 么??
12
中心要明确。
(歌颂正义、战胜邪恶、除恶 扬善等)
13
想象要美好
对读者进行健康积极的 思想教育
14
几种常用的想象方法
1、比拟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 拟人 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新社会,而且还有奇异的发明,
“多功能电子书”就是一种。这种电子书可以让你
减轻很多负担,上课时,不用书,只要输进你要的
课文内容,电子书就会立即显示出来。我来到教室
里,假如感到有些冷或热时教室还能自动调整温度,
一直调到非常适应时才停止。上课了,教室里的墙
壁会立即变成灰色的,好让你上课不会紧张。上课
趟儿。”
——《春》
拟物 “阿Q飘然地飞了一通,回到土 谷祠,酒已醒透了。” ——《阿Q正传》
15
2、夸张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3、比喻法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 ”
——《春》
16
4、梦幻、体验法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