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虞美人听雨(完美版)(课堂PPT)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 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 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造诣颇高。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格率真软弱。 “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 政事”。遭太子猜忌,为避祸,笃信佛教、不 问政事,自号“钟峰隐者”、“莲峰居士”, 无意争位。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 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 婉凄楚。
961年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971 年,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975年, 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 随即送解到汴京(今开封),受辱封违命侯。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 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再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雕栏玉砌应犹在” “朱颜改”
对比、想象
后宫佳丽的容颜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词人的容颜 “改”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国家的容颜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运用了对比、想象的手法,抒发了词人对物是人非和亡国的凄凉、惆怅 与苦闷之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首《虞美人 》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导入:
导入
有一位君王,“他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
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句话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对比
全诗的变与不变之处
往事之叹离家之痛思家之苦亡国之恨
李煜的“愁”有哪些?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反衬,乐景衬哀情
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什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不能。1.确定的事实信息;2.感慨时光的流逝;3.表达内心不满的情绪。
“小楼昨回首月明中。”
东风
明月
“应”能否删去,为什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能。1.猜测,不确定,但暗含希望、期望之意;2.推测揣度的语气透露出李煜此时的无奈和无助;3.产生对自身命运无法掌控的悲凉感。
物是人非
明确:抒发了词人对青春、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变得苍老憔悴了吧!“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意境相似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正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词欣赏蒋捷《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宋词欣赏蒋捷《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 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 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 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 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 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 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 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 “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 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 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 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 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 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 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 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 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 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
“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 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 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课件 (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课件 (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鉴赏词作
1.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词人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愁情?
春花秋月、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
春水
3.“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诗人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①以乐景衬哀情: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 一起,本是乐景,为亡国奴、阶下囚的李煜,尊严全无,自由丧失,见了反而 更心烦,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也厌倦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所以他觉得日子 太漫长了,希望时间的步伐加快。 ②虚实结合:“春花秋月”本是眼前实景,这里却勾起了他当皇帝的时候的 “往事”。春花秋月年年在,可是以往的一切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 之短暂无常。
5.“雕阑玉砌”指什么?“朱颜”又是指什么?改的只是“朱颜”吗?
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宫殿。 朱颜:指后宫妃娥红润的面容。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朱颜改:由红润变为憔悴。 身份: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由轻松快乐变为郁郁寡欢。 生活状态:由奢侈享乐变为失去自由。
对比 雕栏玉砌在(物是)——朱颜改(人非)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 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该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 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 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李煜后期词反映 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 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虞美人学习课件.ppt

虞美人学习课件.ppt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一乱 梧楼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
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
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
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
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 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
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
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 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
课文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 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 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词牌名——虞美人
• 1、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 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 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曲名,以诉衷肠。“虞美 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 名。
月 东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
明 中
风 ,
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 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 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词中两次提到月 的意象,这个意象
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意象的涵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义类:
1、望月思乡 2、望月怀人 3、望月感怀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 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明确:手法——①夸张、比喻。 效果——用春水来比喻愁, 写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 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之绵长 。
手法——②设问、夸张 效果——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
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地写出了愁思之多。 总之,最后一句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 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而李煜说 你灭了我的国
我却点燃了宋词的火
语境默写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 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 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 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 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 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李白的“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 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思 考 ④ :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词人借
用“明月”这一意象有何用意?
明确:“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 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 , 但 是 感 受 到 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 的感慨。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 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蒋捷虞美人 听雨完美版PPT课件

蒋捷虞美人 听雨完美版PPT课件

悲情一:伤时
• 张惠言《水调歌头》 • 今日非咋日,明日复何如? • 朅(qiè)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
转平芜。 •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
入吾庐。 •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 对于大自然的雨雪风霜,每个人都视其境况和心情, 而各有其感触,“冷暖自知”这句话是最能概括这个 中滋味。当心情愉悦的时候去听雨 ,雨声是音乐,当 心情悲伤离别来临的时候去听雨,雨声是“梧桐树, 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
.
22
• 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把伞兜雨,听伞背滴答的 雨声,就只是为了欢喜那下不完雨的雨天。为什 么,我说不明白,好象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 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 我又可以重享欢乐和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 游遍了梦牵魂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 趣的好时光呵,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 绕在手腕上……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 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 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
.
34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 青箬(RUO)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 张志和《渔歌子》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 志南和尚《绝句》 •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 ――杜牧《江南春绝句》 •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16
悲欢离合总无情

《虞美人听雨》诗词鉴赏ppt课件

《虞美人听雨》诗词鉴赏ppt课件

对现代人的启示
情感的共鸣
现代人通过鉴赏这首词,能够体会到古 人的喜怒哀乐,引发情感的共鸣,更加 珍惜当下的生活。
VS
人生哲理的领悟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引导现代 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求内心的平 静与和谐。
06
CATALOGUE
总结与感悟
对《虞美人听雨》的整体评价
01
02
03
情感深沉
反衬
通过强调一个事物的特点或情感,来 突出另一个事物的相反特点或情感。 在《虞美人听雨》中,诗人用“红烛 昏罗帐”来反衬“孤灯听雨声”,突 出了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情景交融
• 情景交融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互融 合,以达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在《虞美人听雨》中,诗人将听 雨的场景与内心的感受相互交织,使读者在感受雨声的同时, 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追求内心平静
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平 静的追求,提醒我们要在 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 宁静。
感悟人生
该诗通过对雨中景象的描 绘,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 考和感悟,让我们更加深 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如何将诗词应用于现代生活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文化素养
该诗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可以 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的生活 更加丰富多彩。
04
CATALOGUE
诗词主题
人生苦短
总结词
此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 易逝的感慨。
详细描述
在《虞美人听雨》中,诗人通过描绘 雨声,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的感慨。诗中“听雨”这一行为,暗 示着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离别之痛
总结词
此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艺术特色1
• 三部曲”式线性时间结构
• 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阶段,选择歌楼,客 船,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一背景情节为纽 带,将不同 的画面衔接成有机的整体,画面简洁, 富有概括性,无一处闲笔。
25
艺术特色3
• 意象化词语及象征化手法的使用
三幅画均以意象化词语连缀而成,含蕴深厚, 如“歌楼”,“客舟”,“僧庐”暗喻人生主要行 迹,蕴涵着不同的情绪。由“上”至“中”而 “下”,色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每一场 景中的词语也大都含寄托,富象征,如“红 烛”,“罗帐”描绘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适意快活; “断雁”,“西风”渲染漂泊孤寂心境,有游子 怀乡之情愫;“僧庐”则点名词人遍尝悲欢离 合,晚年引身而退,看似无情实则痛楚无限。26
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回味壮年听雨的寂寞凄凉,既是与前文少
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
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13
暮年 14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
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
的身心。
15
两鬓斑白顿悟生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 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
• 歌楼听雨 :
• 客舟听雨 :
悲情一:伤时
• 张惠言《水调歌头》 • 今日非咋日,明日复何如? • 朅(qiè)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
转平芜。 •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
入吾庐。 •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30
智慧之一:化悲为健
• 鲍照《拟行路难》 • (其六) • 对案不能食, •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 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
•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 何况我辈孤且直!
• 李白《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
31
智慧之二:化困为通
• 《定风波》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16
悲欢离合总无情
17
“悲欢离合总无情”
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
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 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 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无情” 即“有情”,这是词人饱经沧桑后的 感叹。“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 一任的洒脱却是形似解脱实则无可奈 何、万念俱灰的绝望之语
客舟听雨:失意 压抑 苦闷
僧庐听雨:无奈 麻木
37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 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 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7.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C( )(3分)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 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 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38 的。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
“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
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
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
遭际和悲凉心境。 “客舟”中,这便寓有
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而一失群孤
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
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

——台湾 琦君
23
• 从童年到中年,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雨之后, 仍能有一种以爱心来洞照忧患人生的平和 心态,对苦难也好,失落也罢,都没有任 何的抱怨,用平常心做人,用爱心关照世 界上每一个需要得到尊重和关爱的生命, 来人世间走一遭,遇见什么苦难,与其去 抱怨、怨天尤人,不如面对一切,坦然承 受,这不失为是对人生的一种注释!
结尾"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 天明"更越过这一顶,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 境界.“一任”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在冷
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 千钧.
34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 青箬(RUO)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 张志和《渔歌子》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 志南和尚《绝句》 •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 ――杜牧《江南春绝句》 •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慨叹,又蕴藏着无限的惆怅。唉!满怀愁绪,欲语泪先
流。仰问苍天,为什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总是这样的无迹
可循?如今只能听任雨打窗棂,一直到天明了。
20
《虞美人·听雨》 赏析
•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 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 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 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 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 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 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 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 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 生的巨大变化。
27
悲情之二:伤史
• 《乌衣巷》 • (唐)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西塞山怀古》 • 王濬楼船下益州, • 金陵王气黯然收。 • 千寻铁锁沉江底, • 一片降幡出石头。 • 人世几回伤往事, • 山形依旧枕寒流。 • 今逢四海为家日, • 故垒萧萧芦荻秋。
6

7
少年
8
年少不知愁滋味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
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
荡、欢乐甜蜜的情怀。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
的,又是多情善感的,少年的心,总是放荡
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那时候
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
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
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
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3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4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 元易代之际。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 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 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
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 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 人称“竹山先生”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 颇富忧患意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 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 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 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 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 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 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 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 止。
35
•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 之中细追寻。
36
高考点兵 :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 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6.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 词语。(3分)
歌楼听雨:欢乐 惬意 幸福
22
• 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把伞兜雨,听伞背滴答的 雨声,就只是为了欢喜那下不完雨的雨天。为什 么,我说不明白,好象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 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 我又可以重享欢乐和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 游遍了梦牵魂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 趣的好时光呵,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 绕在手腕上……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 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 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
• 僧庐听雨 :
• (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

2
(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 同心情的词语。(3分) 歌楼听雨 : 客舟听雨 : 僧庐听雨 :
(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
• ⑴欢乐 失意 无奈 (意思对即可)
• ⑵这首宋词主要采用了“映衬手法”。第一个画 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
32
智慧之三:天人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